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空山独立始大悟,世间无物非草书
---草书是书法艺术最高形式之辩
今天听到书法家、艺术评论家张胜利先生及诸公研讨书法艺术,真是高兴的不得了。为什么?实践形成理论,理论反过来指导实践。近年来书法各自为战、徘徊不前,跟缺乏理论支持是分不开的。今天,我终于看到书法界学术理论的这潭死水要活了,无论这件事争议有多大,无论将来能走多远,只要开了这个头,就是功德一件。
我不尚中庸,也不偏执,我崇尚整体论,更喜欢自然之道。我今天非常支持张先生,固然因为当今书坛积弊很深,矫枉必须过正,也因为时代需要张先生这样的人,他提出这个观点是需要勇气的,没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没有一定的时代感和责任感,是不敢放言的。
其实,把草书作为书法艺术最高表现形式,早而有之。争论也一直存在。我没做过细致的考证,但我知道,当代草书大家沈鹏,是非常推崇草书的。
沈鹏云:“实用性的削弱并不意味着书法艺术的消沉,恰恰相反,可能预示着一个书法新时代的来临。”所以,沈鹏在《2005中国杭州首届国际草书艺术展作品集》序言中下结论说:草书,往往代表一个时期书法的最高成就。他还引用翁方纲的一句诗:“空山独立始大悟,世间无物非草书。”
翁方纲是乾嘉时期的书画大家(1733-1818),与石涛一脉相承,这句话来自他的《题徐天池水墨写生卷歌》。“空山独立始大悟,世间无物非草书。”这是非常精彩的一句话。请注意这两句话的关系,世间无物非草书,中国书画的最高艺术,是抽象,这种抽象是怎么来的?是悟出来的,是“空山独立时”悟出来的。关键是这个抽象化的“空”字。
琴棋书画四大艺术,琴以无形无相排名第一,棋以太极两仪取象排名第二,书法以三才八卦成形排列第三,绘画以包含万物排列第四,这个以抽象的深浅而为标准的排名很是讲究。越是抽象化,越是具有更高的艺术性。
仓颉造字,第一次抽象,泄露天机,“鬼神痛哭”;汉字到书法,第二次抽象,形成艺术,万古流传;“汉兴有草”,书法到草书,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当是第三次抽象,也是一次飞跃。经过这次抽象,汉字的书法艺术开始向极致迈进!
有人说,书法悟性为第一,多见为第二,多练已经是第三。我很同意,但有人反对。有了悟性,少见、少练也好使吗?也能成为大家吗?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可能跑题,也可能切题,随便说说。
我今天不自量力,想从翁方纲的这句诗中做个引发,试试解读一下:悟性是什么,从那里来?悟性对书法究竟有什么用?悟性与草书的书法艺术最高形式有何关系?
悟性,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人的智慧,如果你有了智慧,你就知道哪些书法是高端的,哪些书法是低端的,那些精品,哪些是垃圾;如果你有了智慧,你就会参透别人不懂的书法的奥秘;如果你有了智慧,你就能于书法之途,少走弯路。所以悟性第一,绝对没错。
最关键的是,悟性从那里来?是不是多见而来的?是不是多练而来的?
多见多练,叫做实践吧,也可以获得知识和学问,《大学》里叫“格物致知”。但是,通过格物,是不是一定可以致知,是不是可以很快致知,又涉及到悟性的问题了。
“格物致知”,是儒家的思想,不知张胜利先生是不是反对的,张先生《儒家文化对中国书法发展具有制约性》我看过,确实有一定道理。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佐证一下张先生的观点。
《大学》中所列的儒者之几大学问次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础是“格物”,“格物而致知”,意思是通过了解事物的性状来获得知识,和现在所说的“实践出真知”有些相近。
通过“格物”而获得知识,是我们常用的手段;但是这样做下去,谈何容易呢?
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大学》云:“天下之物无涯,吾之格之也有涯”。依船山先生的理论,仅仅靠“格物”而“致知”的办法兼通各种学问而获得学问,继而成为“通才”,真是难上加难,或曰不可能。由此可见,《大学》中的“致知在格物”,未见得完全对。
如此一来就没有更好的获得学问继而成为“通才”的途径了吗?恐怕我们忘记了还有另外一门学问,那就是:“内学”。心学或者理学,简言之,心里通了,万事万物的“理”就通了,就可以达到孔子《论语·述而》所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靠是是什么,悟性。即使未“格”全部之物,也未必不得其“知”,这样,成为或者学问以至于“通才”才会成为可能。这就是所谓的“心通万事通”吧。
从另外角度看,世间所有学问,包括科学研究,都是通过人的认知来完成的,也就是人的心理活动。不同的人面对同样一个命题或者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可能会截然不同。这就是人的心里认知能力不同所造成的。所以说,在所有的成败因素当中,人是绝对的因素。只有把人本身搞清楚了,我们所做的一切活动才有了一个新的大前提。这也是宗教与科学的一大分水岭,宗教从内向外,“心外求法皆是外道”;科学由外向里,通过实验或者真理;两者虽然对立,其实也有统一,离开人心,科学实验也是无法完成的。
回过头来说,如何搞通自己?格物为一途,但绝对不是主途,“修心”才是主途,“悟道”方是“硬道理”。
有修心的基础,用心来“悟”,再通过“格物”获得“理”,又“举一反三”,才有可能获得真学问。正如六祖云:诸佛妙理,非关文字。禅是悟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道不在文字里,而在“空”处。
“空”,不仅佛家、禅者用,道家早就用,不叫空,叫无用。
《庄子·齐物论》中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意思是:人们都知道有用之物的用处,却不懂得无用之物的用处。
这里可以拿房子作个比方,砖墙是房子的基础,但是你在房间里,能进到砖墙里里面吃饭睡觉写书法去吗?当然不是,你用是空间。所以,这个房子,对于一个人有用的不是砖墙,而是虚空。同样可以拿一个人比方,对于一个人来说,真正被人接受更多的是这个精神,不是肉体。
但是有一样,没有砖墙,不能称其为房子,没有肉体,不能称其为人。没有这个实体存在,虚空是不能发挥作用的。这就是道家的辩证法。
所以庄子还在《庄子·外物》说: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懂得没有用处才能够跟他谈论有用。
道家的另外一位代表人物列子在《天瑞第一》也讲:无知也,无能也,而无不知也,而无不能也。意思是:它看起来没有智慧,没有能力,但实际上又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这无所不能的是个什么东西?是智慧,是道。老子讲的“无为而无不为”的万能的道,就是这个“道”。
我们回过头来说书法。书画文章之道,有句话,叫“意在笔先”,写字之前要构思,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下笔如有神。但是抽象化的草书精品却不合此道,往往是讲究天马行空,顺其自然,一气呵成。
“草圣”张旭,善用抽象的点线去表现书法家的思想情感,达到极高的艺术境界。他性格豪放,嗜好饮酒,常在大醉后手舞足蹈,然后回到桌前,提笔落墨,一挥而就。故杜甫在《八仙歌》中写道:“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与张旭齐名的怀素草书,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他在《论书帖》中这样描述:所颠形诡异,不知从何而来。常自不知耳……怎么写出来的连他自己都不知道。
被时人尊为“清初第一写家”的书画家傅山,就反对矫饰造作,“不信时,但于落笔时先萌一意,我要使此何如一势。及成字后,与意之结构全乖,亦可知此中天倪,造作不得矣”(《字训》),尤其不喜赵孟頫一路优美妍媚的风格,而崇尚拙朴率真的书风,有谓“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率真毋安排”(《作字示儿孙》)。
当今著名草根实力派书画家李金山推崇的“大境无为”,也是这个意思。
概括起来,草书之抽象,之形而上,合于道,或近道,道法自然,回归本来面目,故草书是真正的书法艺术,或者说是书法艺术最高形式,绝不为过。
这是第一个问题:从草书的书写过程和形成的作品看,草书更注重悟性。那么,是不是有了悟性,就否定了多见和多练呢。这是我要讲的另外一个问题。
与悟性相近的,还有一个词,叫天分。好像天分比悟性复杂点,多了一点内涵。按现代人的说法,天分包括遗传基因,按古人的说法,叫前世修为。苏东坡曾说:今生读书方已迟。袁枚也有类似的一句诗,“书到今生读已迟”。为什么?今生这点福报,都是你前世的修为积累,苏东坡是佛教徒,大居士,当然懂得这个道理。在苏东坡眼里,更加强调了悟性与天分,几乎完全否定了今生所学。所以,我常对我们身边的老年人开玩笑说,想下辈子做艺术家,这时候学习正好。老同志,学点琴棋书画,修身养性,没准下辈子做个艺术大家,也未可知。(开个玩笑)!
当然了,苏东坡对了一半,错了一半。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放在前世今生的因果关系看,苏东坡“今生读书方已迟”说的有道理,但是放在一个人的此生来说,他这句话又不对。儿时所学,中年用,中年所学来年用,这也是因果。
所以,不能全靠悟性和天分,多见多练还是必要的。
有人问了,草书学成了,可以潇洒自如,运笔如风,一气呵成,好作品也百看不厌。但是,练习的时候,不容易达到吧?我曾经就这问题请教张胜利先生,张先生说,不仅是学成了要放松的写,练的适合也要放松的练,毫无功利色彩,自得其乐,一样的潇洒。真是振聋发聩,一语破天机啊!张先生是过来人,他把他的这些年来积累的真经传授给后来人,也是功德一件。我不妨提个建议,我们现在不是都在讲修身养性吗?练书法是最好的方法,尤其是练草书。按张先生的方法练习,一定得长寿。张先生是张氏太极拳、张氏形意拳、张氏八卦掌的创始人,于书法、太极、养生一道必定领悟颇多、有所糅合,改日定当请教,也望先生不吝赐教。
谢谢张先生,谢谢大家!
作者:高 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于海蓉:世间无物非草书
UC头条:村官书法入国展, 风格多样天分高
从“世间无物非草书”浅探当代需要的艺术精神
别被悟性误了
徐右冰丨这位“北漂”年轻人凭啥跻身兰亭奖三甲?
湖南赵先生悟性一流,三天求学终为明师的经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