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注青少年的心理状态和情绪问题,请从这些方面做起


心智还在发育中的青少年非常敏感,他们用自己的心感知着周遭事物,但是与成人相比,青少年更缺少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也不懂得如何正确释放自己的情绪,如果不及时疏导,很容易导致严重的后果出现。这就需要家长的正确教育和耐心引导。那么如何辨别青少年潜在抑郁的求救信号呢?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



很多患有抑郁症的孩子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状况不好,或者还没有能力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抑郁症状,只是每天都会纠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产生对自我价值的否定和怀疑。而其实,抑郁症虽然隐蔽性强,但也有一定的迹象。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家长只看到表面现象而不了解潜在的根源,误把青少年抑郁当成是青春期叛逆,习惯性理解成孩子只是青春期到了,叛逆、不愿学习、意志力不足、内心不够强大等。这种误解往往会加深亲子矛盾、家庭冲突,甚至加重孩子的情绪问题。

因此,及时发现青少年抑郁的预警信号,尽早找到有效的应对措施,帮助孩子应对抑郁情绪,避免孩子发展成严重的情绪障碍尤为重要。

出现这些表现,孩子可能抑郁了

➤ 孩子的情绪状态异常。容易烦躁,情绪敏感,容易悲伤哭泣。

孩子的兴趣改变。对喜欢的东西兴趣变弱,乐趣减少;对新颖的东西没有兴趣,无精打采,经常有无聊感;喜欢寻求刺激,做出一些伤害自己的行为,例如抽烟、酗酒、自伤、离家出走等。

孩子在校表现的变化。出勤情况:不愿意上学,甚至不想去学校;学业成绩:一落千丈,甚至变得很糟糕;行为问题:与人打架或者被打,被同学排挤孤立。

孩子的社交行为变得不正常。与朋友在一起的时间减少了;远离人群,退回到自己的房间或者转向网络世界等。

孩子的身体状况变差。容易疲劳,感到精力不足,喜欢赖在床上;对自己的身体感到忧虑,害怕自己患上不治之症;出现与生理状况不匹配的身体不舒服,如头痛、胃痛等;体重明显减轻或增加。

孩子的饮食失调。对食物变得很挑剔,对食物的兴趣减弱甚至丧失了;突然有不可抑制的进食冲动,不能享受进食的乐趣,只是机械式把食物塞进口中吞下去,肚子很难受也无法停下来;突然吃超量的食物,食后催吐,吐后再吃。

孩子的睡眠不稳定。失眠,入睡困难,翻来覆去睡不着,或者容易早醒,醒后无法入睡;睡得过多,即使每天睡十多个小时,醒来依然疲惫不堪;睡眠过程中梦多,容易惊醒。

孩子的认知功能下降。注意力集中困难,学习效率变低,需要花比以往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功课;记忆力下降,不容易记住要学的知识,记住了也容易忘记;做事犹豫不决,即使简单的选择也变得很困难。

孩子的自我评价变低。对过去的错误耿耿于怀;觉得自己是一个没有价值的人;失去活着的意义;不恰当的内疚感,将事情不好的结果过多归责于自己;

家族有抑郁病史。有研究表明,如果家族中有抑郁病史,子女发生抑郁的风险增加4-6倍,并且子女发病年龄会偏早。孩子有情绪起伏是很正常的,但我们一定要重视孩子抑郁的可能性,识别青少年抑郁的预警信号,避免孩子的负面情绪堆积如山。青少年抑郁有时很难识别,如果发现孩子有“不对劲儿”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家长应加强观察和警惕

抑郁症的患者往往容易在深夜、独处时痛哭。父母可在这个时段多加观察,或者结合是否有擦泪纸巾、枕头泪渍等迹象来初步判断。

抑郁症往往有失眠症状,难以入睡,或者易醒,睡眠质量很差。这又会影响到他们白天的状态和情绪,状态差、情绪差就更容易出现灾难化思维,更睡不着,进入恶性循环。所以,孩子经常失眠是出现精神心理问题的明显信号。

因为容易失眠,压力大,孩子的学习状态会有所下滑,高度重视学习成绩的孩子往往会非常焦虑,加大力度自我施压,但往往难以奏效,反而恶性循环。在一次次尝试调整学习状态失败后,孩子的内心可能已经“抑郁”了,但外表还强撑着。

如果感觉孩子跟父母交流时总是报喜不报忧,或者总是不愿意透露内心的感受,那也要加强注意。不要以为孩子总是阳光、积极、正能量,这就是心理健康的表现。真正心理健康的孩子应该有正常的喜怒哀乐,也有生活和学习上的压力。但他们愿意倾诉,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时会积极求助。所以,孩子有较大的情绪波动时是否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透露心声,这是判断亲子关系是否真正亲密、孩子是否真正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

既然抑郁症的孩子在父母面前有可能伪装,那父母要主动跟孩子认可的老师、朋友、同学保持良好的关系。绝大部分抑郁症患者即使再坚强,在他们痛苦得难以独自承受时,往往会向信任的人透露部分心声。

如果发现孩子有自残行为,一定要高度重视!自残是极其危险的信号!青少年患者的自残行为往往出于释放压力,这说明他们内心的压力已经接近令其精神崩溃的临界点了。这时父母一定要对孩子共情、倾听、积极引导,多给予高质量的陪伴,缓解他们的压力。

打破孩子不良情绪生存的温床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贵表示,其实青少年抑郁症离我们并不远,当家长感觉孩子出现了很大的情绪和精神状况的转变了,好像把心“封”起来的时候,家长和老师应该引起重视,主动及时就医。

1.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不要总是去比较,特别是自尊心强的孩子,或者说成绩好的孩子,不能给他更大压力。我们经常讲要跟自己比,今天比昨天好了一点就行了,总是“比较”会比出问题来。

2.要学会放松。孩子要有学习的时间,也应该有玩的时间,很多家长一看到小孩玩马上就骂,就会让孩子非常反感,容易造成更多的压力。

3.要运动。运动本身可以改善情绪,释放压力,家长要给予孩子充分的运动时间。

4.生活要规律。要给孩子休息时间,帮助他提高效率。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心情压抑、愉悦感缺乏、兴趣丧失,伴有精力下降、食欲下降、睡眠障碍、自我评价下降、对未来感到悲观失望等表现,甚至有自伤、自杀的念头或行为,持续存在两周以上,就要警惕患有抑郁症的可能,及早找专业的医生问诊。

5.要警惕抑郁症的认知症状对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带来的影响。比如:记忆力下降:记不住事;注意力下降:上课时总是走神;执行功能受损:犹豫不决、难做决定;精神运动速度减慢:反应慢,总是跟不上别人的思路;另外,还有不少人会莫名其妙地表现出一些躯体化症状,比如头疼、经常拉肚子等,这样的抑郁症通常很难发现,患者一般不会到心理科就诊,跑到其他科室又查不出原因,也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这些青少年的身体或不当行为状态,在很多家长、老师眼中,很容易与思想品德、个性问题相混淆。但对于心理精神科医生来说,这些恰恰是青少年抑郁情绪或疾病的表现,需要得到专业的治疗与支持。

希望家庭、学校和社会携起手来,共同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在孩子最需要我们的时候,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注青少年的心理状态和情绪问题,请从这些方面做起 | 关注
青少年抑郁高发的原因有哪些?
胡鑫宇事件水落石出,家长需要关注的背后几个关键因素
抑郁症越来越低龄化!
不容忽视的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症
詹森:安度青春期的8个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