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伴侣有这1种特质,快逃!

作者:芒来小姐  编辑:厘米
来源:壹点灵心理
ID:yidianling0



最近,一起“清华学霸美国杀妻案”震惊全网。

最新进展是:

网上盛传的“夫妻因裁员失业,丈夫开枪杀妻后畏罪自杀”是谣言。

真相是一起家庭暴力致死案

27岁的丈夫陈立人,极其残忍地用拳头活活打死了妻子于轩一。

这个案子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事双方都十分优秀:

俩人是清华校友,共同赴美读硕士,毕业后都顺利留在了美国顶尖互联网公司。

在外人看来,他们门当户对,是模范夫妻:

都是高颜值高智商学霸,有相似的兴趣爱好,不到27岁就定居美国,买下200多万美元的房产,前途无限。

正因如此,我们才对陈立人的行为更加疑惑:

这样一个“人生赢家”,为什么会走到杀妻这步?

另一方面,也忍不住不寒而栗:

看上去门当户对、琴瑟和鸣的婚姻,为什么会突然爆发,对伴侣做出这样的极端行为?

有关陈立人的心理原因,目前佐证较少,暂未明确。

但我从身边的“人生赢家”身上,似乎能窥见一些答案。

图源:pexels
01

习惯“赢”的人
容易“输不起”

这位男性来访者,是一名32岁的高管,年入百万,并且还有上升空间。

然而,两个月前争取一个职位失败后,他患上了抑郁症,已经请假多日了。

情绪沸腾时,他总是听到内心有个声音:

“输了我就全完了。”

咨询中我了解到,这不是他第一次患上抑郁症。

18岁那年,他因为高考成绩比预期的差了15分,产生自杀行为,那时就已经有比较重的抑郁倾向。

时隔14年,抑郁复发,并且两次抑郁,都是受到了失败/失利的刺激。

随着咨询逐步深入,我慢慢听懂了他抑郁背后的潜台词:

“如果我输了,别人就会伤害我、否定我、看不起我。”

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体验?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他告诉我:

可能是因为他从小习惯了赢,没有惨败过,总能在某个方面赢回来。

高考失利,是他第一次体验到“输”的感觉;

升迁失败,是他第一次被人全方面打败,觉得世界都崩塌了。

图源:pexels


我问他:“你以前也输过,虽然没那么惨烈,但一定也很难受,那时候你是怎么熬过来的?”

他想了想说:一般情况下,会朝身边人发脾气。

比如,开车遇到别车的,他别不过对方,会怪坐在副驾驶上的老婆没有好好指路;

或者,旅行遇到人很多的情况,明明是他自己做的攻略,却怪朋友要来这儿玩。

这种时候,他体验到自己被人碾压,内心无比愤怒,但只要发泄出去就会好很多。

如果输得比较惨,内心完全被愤怒支配,就会陷入彻底的绝望无助,进入一种很虚弱的状态。

就像两个月前升职失败,他一回到家就睡觉、玩手机,没有力气做其他事情。

他的虚弱还体现在:觉得自己会输,不是自己不好,而是有人在害自己。

那两个月,他找不到被子、手机、身份证,第一反应是:“肯定被老婆偷走了。”

虽然理智上知道这很荒谬,但感受上他就是觉得:老婆嫌他窝囊,暗地里给他使绊子。

图源:pexels


我们探讨发现,他对“赢”的执念非常深,已经到了“输不起”的程度。

而在自体心理学维度里,输不起,本质是为了维护全能感

从小习惯了赢的孩子,很多都有不切实际的“全能感”:

觉得自己像神一样,只要想做就一定能做到。

结果不符合预期,会感到愤怒失控、绝望无助、疑神疑鬼。

全能感非常严重的人,甚至会为了维护“神”的感觉,做出像“家暴、杀人”这样的极端行为,来“抹杀”掉那些失败的痕迹

02

“不敢输”
是为了维护“全能感”

来访者只要遭受挫败,内心就会生出愤怒。

我们探索发现:这份愤怒,其实是对父母的愤怒。

他的父母从小灌输给他一个观念:

只有考到第一名才有意义,第二名、第三名都是没有价值的。

但凡结果不好,父母都会说:

“看,就因为你没有考到第一才会这样。”

比如,上课回答问题,老师夸奖了另一个同学,没有夸奖他;

跟同学吵架,被对方怼到无话可说,回到家找父母求安慰;

甚至走在路上丢了钱、没能参加学校表演、好朋友不跟他玩了……

父母都会用“因为你没有考到第一”来批评教育。

父母用这种方式,逼着他成为最优秀的人。

于是,小时候的他害怕破坏自己在父母心中“好孩子”的形象,不知不觉中也变得很在意成绩。

图源:pexels


同时,他在感情上却始终无法认可父母,潜意识中对父母是愤怒的。

当他遭遇失败时,这种愤怒会转换成为对自己的攻击:

“我真恨自己不自量力”;
“我根本就做不好这件事”;
“我的一切努力都白费了”……
当一个人在自恋维度上出了问题,就会把一切情绪化为指向自己或他人的“刀子”。

来访者的问题,就是无法将自恋从“我是全能的”调整为“我不完美,但我接受这样的自己”。

因此,他的攻击性本质上是一种防御,是为了阻止自己面对“我会输”这个事实。

这样一来,他就能从现实世界,退回到自己的世界里,继续保持“只要得到第一,就能拥有一切”这个不合理信念。

通过保持全能感,能带给他一种“全能”的满足:

只要一切都如我所期望的进行,我就安全;

只要大家都喜欢我,我就是好的。

但这只是缓兵之计,并不能消解内心的愤怒感。

正如弗洛伊德所说:

未表达的愤怒不会消失,它们只是被活埋,并在将来以更丑陋的方式涌现。

当他再次遭遇失败,被压制的愤怒就会变本加厉地出来:

要么指向别人,对妻子发火、施暴;

要么指向自己,导致他患上抑郁症。

图源:pexels


03

学会输的人
才能更好地赢

那么,我们该如何从“我是全能的”,调整为“我不完美,但我接受这样的自己”?

首先,进入一段深度关系,去发展健康的自恋感。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认为,人的自恋想要得到健康发展,需要身边有一个不会报复的人。

从而滋养出这种感觉:世界准备好接纳我的本能排山倒海般涌出。

比如,孩子表现不好,乱发脾气,父母不会用“没考到第一”来伤害孩子,也不会因为孩子情绪失控而惩罚他。

父母能够接受孩子就是这样一个人,表现比较平静,孩子就不会觉得自己必须“全能”,才能得到一切好的东西,而是觉得:

“我只要做我自己,就足够好了。”

遗憾的是,很多人小时候并没有得到过这样的接纳,内心多少有对自己不能接纳的部分,这时我们就需要另外去建立一段良好的关系

比如,养一只宠物,朝夕相处、悉心照顾,和宠物之间建立深度信任关系;

或者,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朋友,敞开心扉交流,做到彼此坦诚相待;

又或者,找一个心智成熟的伴侣,互相支持对方,更好地活出自己。

如此一来,我们就能从“输不起”变成“哪怕输了,我也能感受到爱和温暖”,慢慢放下对“赢”的执念。

图源:pexels


然后,降低对自己的期待,告诉自己:“60分就是100分。”

温尼科特把“60分”的妈妈称为好妈妈,过度追求完美反而有害,达到及格线正合适。

反复暗示自己“60分就是100分”,被人拒绝、遭遇失败后,内心的愤怒会有所减轻。

当我们不再生某些人的气,也就不会再生自己的气了。

最后,学会有效复盘。

无论成败,行动都会带来经验,而经过有效复盘的经验,会沉淀为阅历和积累。

这些阅历积累,不只能带来认知层面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它还会升级我们的体验:

比如,最开始我们被打败后,会在心里贬低对手:“我不屑于跟你争!”

经过一段时间的复盘、积累,我们的体验变好了,被打败后不再暗暗贬低,而是真心实意地觉得:

“他能赢,确实有做得好的地方,这些地方我也可以学过来,成为我的一部分。”

体验升级后,我们会更投入到复盘中,关注自己能从失败中收获什么,从而慢慢“戒掉”对赢的执念。

人生有得必有失,挫败和收获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得到其中任何一面,我们都会得到一枚硬币。

所以,无论你此刻是赢是输,都不影响自己持续成长、积累、收获,最终成为真正的“人生赢家”。

图源:pexels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育率持续降低的背后,是数千万被捧杀剩女的执念:我值得更好的
巨婴是什么意思
导师原创系列五 |“假自体”的形成与影响
“懂了很多道理,为什么还是搞不定自己孩子?”
亲子关系中的控制与侵入
胡慎之:全能自恋 偏执分裂=巨婴心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