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潮声丨A面潮流,B面市井,乡村市集带火了啥

小时候,你赶过集吗?

赶集和集市,似乎停留在人们久远的记忆里。但在义乌人老陈眼里,这个夏天,是离童年最近的时候。

从市中心驱车半小时,就能到达八都水库下游的大陈上坑仁村。这方堤坝下,义乌建起了一个市集——水上星光夜市。

先在引入水库活水的池塘畅游,然后“蹚着水逛夜市”,这样的体验,让老陈想起了童年与小伙伴“野泳”后,去小卖部买棒冰的场景。

但也有不同。记忆里的脏乱不见了,也不需要紧盯店家的秤担心缺斤少两。而且,与从前“赶集”后打包回家不同,这次,一家人在市集上吃得饱足,孩子也在水里玩了个痛快。

这样的市集,正变得越来越多。

市集的风刮回了乡村。不仅带火乡村市集,还为乡村发展圈住了人气。观察这届乡村赶集人,会发现除了当地村民,还多了驱车从城市远道而来的90后、00后。

这些年轻人有多爱赶集?“100元赶集能买到什么”“人间烟火必是农村赶集”“当代年轻人赶集”……小红书上,“赶集”相关笔记超9万条;抖音上,有关“农村赶集”话题的视频播放量高达百亿次;豆瓣上还成立了“我们爱赶集”小组。在他们看来,“赶集是融入地方生活最舒服的姿势”。

为了让这样的“姿势”更舒服,浙江省商务厅、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相关领域专家,评选出首批精品乡村市集29个,精品乡村培育市集14个。非遗、古风、夜市……榜单上的乡村市集各有不同。

重回大众视野的乡村市集有哪些新玩法?一起去看看。

谁在逛市集?在市集买什么?

“农历逢三、逢八,都能赶上一场热闹。赶集就是一种期待。”金佩晓到台州三门亭旁工作后,才发现这还保留着传统的早集。碰上节庆活动,街上一早就能摆出上百个摊位,聚起两三千人。

碰上早集的时候,金佩晓会特意赶早上班。“烤糖的摊位是一定要光顾的,老远就能闻到香味,买个三五块钱就能吃上好几天。”金佩晓还提到,没法儿赶集的城里朋友,会托她代购当季的瓜果蔬菜。“村民主打自产自销,果蔬往往是最受欢迎的。”

买到新鲜,也买到记忆里安心的味道。

乡村市集里没有光鲜的品牌包装,有的是刚从地里摘的、从河里捞的农货土产;没有令人心惊的“价格刺客”,有的是遇上熟客抹个零、再添把葱的热心小贩;没有带着疏离的客套,有的是从街头暴走巷尾,一边“剁手”、一路唠嗑的热情奔放。这是乡村市集的魅力,聚拢是烟火,摊开是人间。

留住年轻人,让他们愿意消费的,除了这份烟火气,还有一份新奇。

如今,重回大众视野的乡村市集,除了传统的物资交流外,还玩出了很多新花样——

主打自然野趣的农夫市集,卖的大多是有机绿色、城里人吃不到的“奇珍异果”;主打民俗风情的非遗市集,不仅能淘到制作精美的国潮文创产品,还能跟着非遗手艺人现场DIY;主打新潮时尚的露营市集,不仅能在现场喝上一杯现磨咖啡、特调鸡尾酒,还能追星许愿……

乡村市集的回归与“出圈”,更多是民俗传统与现代生活的结合、乡土文化与乡村经济的碰撞,也逐渐模糊了城市和乡村的界限。

乡村市集,给村子带来了什么?

今年上半年,策展人林子在仙居县接了三场乡村市集。她带着团队,为乡村市集加上了“创意”二字。

“种出个春天”快闪艺术展里,有泼墨书法、乡村画作、自由市集;“垟庄没有羊”主题市集里,有着艺术报纸、美术馆和音乐秀;“关于杨梅”艺术展里,充满着多巴胺色彩,挑逗着视觉感官……

“创意市集不该只是城市的配套,我们想做个'拓荒’的人,让乡村亮起创意市集的灯。”林子说,他们在为更多年轻人打样,传递着乡村发展也拥有更多可能的声音。

乡村市集能有更多可能,背后有着政府做推手。

传统的市集更多是由于交通便利,周边村民出于交换需求,自发形成;而当下的乡村市集,更多有着现实发展的意义。

据了解,老陈参加的水上星光集市,是义乌大陈镇区域公共品牌“大陈小集”的延伸,成立的初衷,就是为小农户开设集市平台,带着1000家小农户一起奔共富。

市集上,除了农产品展销、乡村美食售卖,还有农耕体验、手工艺品制作、农民技能展示等互动性更强的环节。对居住在城市的消费者而言,市集也为他们提供了感受农业魅力的机会,享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我们想把市集的流量,变成乡村发展的'留量’。”仙居横溪镇党委副书记张海松告诉潮新闻记者,为期十天的“垟庄没有羊”主题市集,最多一天车流量突破2000辆,摊位营收额累计破一百万元。一场市集,让垟庄这个小村被人所知。更多人流,势必会引来新的业态,就像村里新开的咖啡馆,正是看中了村里的美景和固定客流群体。

借市集造势,或许是众多乡村举办市集的初衷。当下时代,这些只在节假日出现的市集,意义早已不同于农耕时代“以物易物”的价值——它们甚至正在成为公共活动、文化交汇的平台,融合了艺术展演、公共教育、环保活动等多种形式。

有着浓重越剧氛围的玉环市干江镇,每月20日左右,都会举办一场越剧集市。“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袅袅的越剧唱词缓缓传来,熙熙攘攘的人流在市集上涌动。在这一场场非遗市集中,村民和游客可以一边“赏越剧、品越剧、玩越剧、学越剧”,一边品尝当地的特色小吃,购买文创产品。

随着市集不断发展,它背后更指向一个必需品:陌生人的城市里,人们越来越渴求有一个相聚的公共活动空间,汇聚人流、解决就业、推广本地资源、凝聚文化认同。

市集热的冷思考

浙江木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夏子喻,扎根舟山做市集已经有五个年头。从城市市集到乡村市集,再到乡村市集实体化运作,夏子喻一直在寻找市集的更多可能。

“最初的市集更多被认为是'摆地摊’,但随着不断发展,我们更多探索'市集+’的模式。”夏子喻举例,类似通过结合音乐节、重大赛事、品牌活动等,带动人群进入消费场景。

这些星罗棋布、此起彼伏的市集,不仅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修复城乡之间的链接,而且有助于乡村振兴、社群激活、文创试水。

但就当下来看,这或许是一种更理想化的状态。目前,全国各地的乡村市集仍处在探索期,出现一些“割裂”现象。比如有的乡村市集为了迎合潮流舍本逐末,将乡土文化、乡里乡亲排除在外,反倒失了特色、“不土不洋”;有的“网红”市集红火一时,却只是昙花一现、不成气候;有的乡村人来人去,并未将流量转化为“留量”。

乡村市集想走得更富创业性,夏子喻提到了调性,“我们更愿意做'原创性’的市集,打造自己的品牌IP——兔子集市乡村振兴服务平台。有辨识度,当然也更有质量。”同时链接更多人才进入乡村,让更多人关注当下的乡村建设,让更多青年触碰这片炙热的土地。

这也正是浙江打造、培育精品乡村市集的目的所在。省商务厅商贸运行处二级调研员陶洪斌介绍,不少消费者都循迹去“打卡”。“许多市集具有季节性。我们也在谋划,明年为大家提供一张'浙江乡村市集地图’。这样,消费者就可以按照市集举办的时间,去当地体验最地道的市集文化,也能带动当地乡村旅游和消费。”

乡村市集,“A面”潮流,“B面”市井。生生不息的新业态,源源不断的烟火气,重构了乡村的生活肌理。一场场乡村市集,带人们看见乡村的另一种可能。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除锦里、宽窄巷子,成都又添一个好耍的地方,满满烟火市井气
五百五千 | 走,绍兴赶集去!
🎨 | 国风小物—古代集市\u002F地摊\u002F市井烟火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盛泽烟火气:走,赶一场乡村里的森林市集
丰县张五楼乡村集市:接近原生态的烟火味,处处可找到久违的乡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