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下半句同样经典,但少有人知

说到诸葛亮,大家一定很熟悉,人们都叫他“卧龙”,是三国时期最为出色的谋士之一。每次提到诸葛亮,大家都会用“算无遗策”、“神机妙算”等词来形容他,他在人们的印象中就像是一个无所不能的人物。笔者今天给大家带来的俗语说的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想必大家应该都听过这句俗语,对这里边的人物也不觉得陌生。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丞相,刘备当时穷途末路,是诸葛亮一路扶持,才让他东山再起,建立蜀国。不但如此,刘备死后,诸葛亮还尽心尽力地辅佐刘备的孩子刘禅,先后一共进行了六次北伐,最后死在了北伐路上。

诸葛亮的存在对后来历史的影响十分巨大,他被誉为我国古典文化中的智者和忠臣的代表者。那这句俗语里面的三个“臭皮匠”到底有什么能耐,竟然能够胜过诸葛亮呢?关于这个俗语,一共有以下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说的是诸葛亮到东吴去做客,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诸葛亮专门为孙权设计了一个报恩寺。实际上诸葛亮是在试探东吴,想看看东吴到底有没有建起一座塔的能力。这座塔建立起来并不是难事,难的是塔顶上要放一个大铜葫芦,十分沉重,有两千多公斤。这下孙权可就着急了,召集了许多谋士都想不出一丝办法,孙权无奈之下只好公布招贤榜。

这样过了一个多月,仍然没有人来,诸葛亮这时很是得意,摇着扇子。孙权心里很是不愉快,经过城门的时候看见有三个摆摊子的皮匠,他们个个长相丑陋,人们都叫他们为“臭皮匠”,没想到他们却有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他们提议,用皮革来缝制一个葫芦,把这个葫芦埋进沙中,然后加入铜水,这不就成了铜葫芦吗?从此便有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诸葛亮有次带领军队过江,看到江水如此湍急,打头阵的船队都无法控制船的方向。这下诸葛亮便着急了,后来江边有三个做牛皮生意的皮匠,向诸葛亮提议,用牛皮鼓足了当作筏子,便可以顺利过江了。诸葛亮照做了,果然带领军队轻松地度过了江河。

其实这句俗语并不是完整的,它还有后半句,说的是“一颗老鼠屎,必坏一锅汤”,这半句俗语也不是空穴来风,他和诸葛亮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诸葛亮神机妙算,但他说到底也只是一个凡人,逃不过生死。在他死后,刘禅开始听信自己身旁的宦官黄皓,甚至因为黄皓的谗言,刘禅都没有派兵把守住关口。虽然诸葛亮在临终前向他举荐了许多的能才善将,而且多次叮嘱,让他亲近贤臣远离小人。最后蜀国还是败在了黄皓这个人身上,可以说是一颗“老鼠屎”。

此后蜀国大败,刘禅选择投降,因为黄皓祸国殃民,司马昭把他处死了,蜀汉阵营也就灭亡了,这样的结局实在是叫人痛心。若不是因为黄皓这个小人太过于迷信鬼神之说,让刘禅不在关口设防,蜀汉应该不会这么快灭亡。

所以说,这后半句俗语说的就是黄皓这样的小人,突出他对蜀汉的危害到底有多大,令人厌恶。

可见,就算有再多的人齐心协力,只要其中有一个人搅和,存心搞破坏,就会让所有人功败垂成。这句俗语对我们后人有一定的警示作用,虽然比起前半句俗语来显得有些粗鄙,但道理确实如此,大家觉得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个臭皮匠”如何“胜过诸葛亮”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臭皮匠是什么人,为什么能顶诸葛亮
中国流传深远的十大俗语正源辨析(二)
俗语连龙: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10个被误传多年的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指“副将”。有眼不识金镶玉:原是“有眼不识荆山玉”,“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发现的玉。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原是“舍不得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