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撕开你不敢触碰的禁忌,这部国产片刷爆朋友圈

最近这段时间,让人难过的事情分外多。

先是著名主持人李咏因为癌症离开了我们,再是金庸老先生逝世,享年94岁。

有人说,我们这一代人已经到了失去的年纪,喜欢的明星隐退了,追过的漫画完结了,看过的作者离世了,我们已经长大到要面临离别与死亡了......

忍不住有些黯然神伤。

死亡,是中国人一直不太愿意面对却始终无法回避的问题。

如何面对死亡,也是中国人习惯性避而不谈的问题。

金庸先生离世后,他儿子曾经给过简短的回应,他说金庸走得很安详

短短的几个字,却在铺天盖地的难过消息中给了我些许安慰。

既然死亡无法避免,那么安详地离开这个世界,不管是对死者还是生者,或许都是最真切的安慰。

 1 

那些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绝症病人们

2015年,经济学人智库曾发布过一个“全球死亡质量指数排行表”。

表单上,英国位于全球第一,中国排在第71位。

中国的死亡质量为何如此低?

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中国人大都不太愿意正视死亡。

中国的医院里,最常见的一种状况,就是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身旁围着一堆哭泣的儿女。

他们总是无比坚定地对医生说:治,倾家荡产也得治,哪怕只有1%的希望,也要尽100%的努力,能留一天是一天。

因为爱,我们总希望家人能够再多陪我们一天,哪怕是一天也好。

可很多时候,却忽视了我们的爱给他们带去的痛苦。

1999年,95岁的巴金先生重病入院。

一番抢救后,终于保住了性命,但却开始了一段更加难熬的日子。

不能进食,只能靠鼻饲,长长的胃管插到鼻子里直通到胃。

气管被切开,呼吸只能依靠呼吸机,且终日只能躺在床上。

这样的日子,他足足熬了6年。

巴金想要放弃这种生不如死的治疗,可却遭到了身边人的反对。

在生命的最后尽头,他已经丧失了说不的权利。

他不止一次地说:“我是为你们而活”“长寿是对我的折磨”

当死亡无可避免,且生存对生者本身而言都已经是一种巨大的折磨,这样顽强地用机器维持生命,真的是有意义的吗?

 2 

每个人都想与这个世界体面地告别

前两天,看了一部纪录片《生命里》。

它的拍摄地点,是上海一个社区服务中心的舒缓疗护区。

那里收治的,主要都是癌症晚期患者,生命所剩的时间,大多不超过3个月。

对于这里的人来说,“痊愈”是一个遥不可及的词。

而几乎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能够体面的死去。

有一个叫汪明昌的病人,患有胃癌。

在生命的最后尽头,他说不想进行任何积极治疗和抢救,不想没有生存质量地活着。

住在13床的一个老奶奶,临终前让家里人带来了照片,自己为自己挑选遗像。

还让家里人为她带来了假发,走的时候要戴着走。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们是如此坦然,比起何时死去,他们更在乎的是如何死去。

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缓和医疗”原则中,第一点就是:重视生命并承认死亡是一种正常过程。

博尔赫斯说过:死亡是活过的生命,生活是在路上的死亡。

这世上,每个人都是向死而生,我们都无法逃避的,就是死亡。

坦然地面对死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却是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的必修课。

今年80岁的琼瑶,曾经公开发表过自己的遗嘱。

遗书中主要包括这几点,首先,不论生了什么重病,不动大手术,其次,绝对不能送入加护病房,也绝对不能插鼻胃管,死后火化,采取花葬的方式。

当生命走到尽头,每个人都会想有尊严地离开。

李咏也曾经在演讲中说道:如果生命只剩最后一天,我要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静静地待着,我不会有道歉,也不会有离别,更不会有抱怨,我只会有感谢……所有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感谢你们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体面地告别,是每一个认真活过的人离开这个世界时都想有的姿态。

 3 

是狼狈地活着

还是有尊严地死去?

 

虽然每个人都想体面地离开,可大部分人的现实却都是,在忍受了巨大的痛苦之后,并不体面地离开这个世界。

他们可能与机器为伴,临死前忍受了很多难以忍受的折磨,所谓活着,只是痛苦地用机器维持生命;

他们可能在熬过艰难的治疗后,仍然只能躺在床上勉强靠药物维持着那一点生气,吃喝拉撒都只能依靠他人照顾,个人卫生堪忧,也很少有清醒的意识。

纪录片《生命里》就拍摄过一个因为家人护理不当,卫生状况极差的老人。

这位老人刚进医院时,护士便发现了他极差的身体状况和卫生状况。

他不能动,只能躺在床上,耳朵还基本听不见别人的声音。

而且因为大小便失禁,指甲缝里都是残留的大便,身上的污垢多到清理时只能用刷子刷,身上也有长褥疮的迹象。

护士帮他清理完之后,清理的水都变了颜色。

谁能想象得到,这样一位狼狈的老人,之前竟然是上海某大学的一位英语教授。 

如果他有选择的权利,他真的愿意这样狼狈地活过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吗?

纪录片没有给出答案,但我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4 

让绝症病人自己选择生死

是生而为人最大的尊严

余华在《活着》中这样写道:“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

是啊,生而为人,我们实在太少有能自己做主的时刻,生死况且不能随人意,何况生活。

既然如此,那我们至少应该抓住最后一点自主权,为我们的生命争取最后一点尊严。

当生命走到尽头,每个人都会有专属于自己的与这个世界告别的方式。

可以是取一张摇椅,在家里静静等候死亡的来临;

也可以是放弃治疗,利用剩下的时间去完成自己的遗愿;

亦或是为了家人撑到生命的最后一秒;

......

 

不管是哪一种决定,我希望决定的人,都能是我们自己。

纪录片《生命里》里有一个叫做汪明昌的病人。

他在死前拒绝接受积极治疗,而是选择在舒缓疗护区度过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

在镜头里,他会跟志愿者和护士分享和奶奶的爱情故事,也会摆弄他的葫芦丝,时不时吹两曲。

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他经常面带笑容,过得十分安详。

秦桑始终认为,把死亡的权利交给绝症患者本身,才是对患者最大的尊重。

即便是至亲,也不该帮他人决定如何死亡。

很赞同奇葩说辩手董婧曾在节目中说过的一段话:

如果你选择撑下去,别怕我辛苦,我愿意陪你撑到最后一天,如果你选择结束治疗,别怕我难受,你陪在我身边的那些日子也一直在我心里,就像你没有离开过我一样。

希望有一天,我们都能坦然地面对死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乐死应该合法化的10个原因
如果可以,你会选择安乐死吗?
体面告别,没有遗憾
死亡其实,也是小事
心中永远的王沥川!死神将至,该如何面对!
荐影 | 《我死前的最后一个夏天》不是只有身患绝症,才要提前做“临终准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