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上最怕读懂的一首诗,年少时会背却不懂,中年时懂了却不敢再读

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在岁月的长河中,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人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为我们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

当然,有些作品,或许看上去字意简单,并且很早就为人们所熟知,但是倘若你年纪没到那个时候,亦或者没有这样的人生经历的话,就不能够领会其中的情感,比如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便是如此。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字季真,号石窗,晚年号四明狂客,唐代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很小的时候便以文词知名,长大后文采更是扬名京城,但是令人可惜的是,贺知章流传下来的诗作并不多,收录于《全唐诗》中的只有20首,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咏柳》、《回乡偶书》。

对于《回乡偶书》这首诗,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年少的时候离开了家乡,到了年老的时候才回来。虽然我的乡音没有改变,但是鬓角的毛发却早已经疏落了。
家乡的儿童们见到了我之后,没有一个人认识我,反而笑着询问我:“这个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呢?

这首诗为贺知章在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是所写,此时的他已经八十六岁了,辞去了朝廷的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贺知章离开家乡的时候,不过二三十岁,也就是说,他在外工作了五十多个年头。而当时的交通设施不发达,路途遥远使得贺知章几乎没有返乡,因此对于家乡的人或者是事,他早就已经不知道了。

时光总是如此匆匆而过,人的一生看似十分漫长,但是在你不知觉之中,却发现自己已经老了。正是在这样的情感的支配下,贺知章看到家乡的情景之后,有了很深的感触,并写下了这首佳作。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抒发了贺知章久客伤老之情。在诗的第一、二句之中,作者回到了故乡这片既熟悉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他一路走来,心情十分不平静。想到了自己当年离开之时,正是意气风发之时,但是如此返回之时,却早已经鬓角花白,因此不禁激起了心中的感伤。

而到了诗的三四句的时候,作者则用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景,将他心中受到的最沉重的打击写了出来。“客从何处来”,一个“客”字,写出了贺知章多年在外,已然不为当地人所熟知的场面。而这样的场景,又仿佛此地已经不是贺知章的故乡似的。

所谓“回不去的是故乡”,回去了故乡,却不再是自己熟悉的故乡,自己也已身为“客”了,这样的思绪,怎能不令人伤感呢?

人生在世,谁也逃不过岁月的年轮。而很多人,在自己年轻的时候,总会选择在外打拼。当你多年之后回家的时候,或许会有何贺知章一样的感受。当然,这样的感受已经不是年老之人才会心有所感的,对于一些在外求学的人而言,或许也是一样的。

参考资料:《全唐诗》、《从容录》、《书史会要》

以下是小编根据粉丝关注度整理的一些热门优质公众号,搜索这些号不容易,希望可以为粉丝们带来一点点帮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回乡偶书》课件
賀知章【回鄉偶書】是三行先生書法作品(楷、行書)
每天一首古诗词,腹有诗书气自华:3《回乡偶书·其一》
古诗词日历 | 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一》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注释及翻译、赏析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