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易不是多看书就行——每算必准这是不可能的
学易并不是多看书就行的
  “易书越买越多,预测功力却不见提高”,学易并不是多看书就行的,很多人都缺乏实践,只有诸位能够将所学理论用之于实践,自然就能够检验出孰是孰非了,就不会有类似“诸书在理论和观点等方面不尽相同,这样研究起来就比较费时”之惑了。有人认为:古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再高明的大方之家,论著中也有疏漏之处,如果只读一本书或一家之言,最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书多可以比较、鉴别,有鉴别才能有发现和创造。当然,只要还得看个人的鉴别能力”,的确,尽信书不如无书,而个人的鉴别能力主要也是源于实践。其实研究术数,“三分功夫在其内,七分功夫在其外”。为了加深大家的理解与领悟,我把在解答诸位易友疑惑时有关的一些论点公布如下,希望能够对诸位有所帮助。
  1。本人并无什么过人之处,若谈到资料的话,我研究易学十余年,那倒是家中书堆成山,易学命理、六爻、三式、相学、起名、风水、择日、医学、历史、哲学、儒道、兵谋等等书籍应有尽有,但我认为,研究易学并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也不是靠什么孤本,秘籍就能一步登天,要多多实践探索,“尽信书,不如无书”。研究术数,首先必须从易理入手,先搞清楚各种术数的学理依据及运作机制,然后再涉猎诸术,博取百家所长,再不但扩充知识面,增加社会阅历,即能融会贯通,学有所长,运用自如,对于各种书籍,一眼就能分辨真伪优劣,不被伪法所迷惑。至于著作,我前几年写过几本,是关于我对易学及术数的独到见解和我在多年运用中的经典案例,涉及各种术数学科。但本人早已隐姓埋名,不愿为名僵利锁所困,因此一直未曾发行示人,留待将来传于有缘人。但有鉴于目前易学界龙蛇混杂,书籍鱼目混珠,异法百出,有碍后学,故本人才将心得一二发表网上,旨在为易学术数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使古人心血结晶不被涅埋失传。
  2。本人半生所学心得,自认并无所长,只是较善于运用罢了。其实目前易学界中90%的爱好者其实基础都差不多,只是由于各人运用能力的差异,而分出普通、高手、专家、大师等的不同。易学术数之所以被古人称之为玄学,就是由于他们虽然遵循一定的法则,但又不是单一的法则,而是由很多不同的推断法则所共同构成,但实际运用时又并不拘泥墨守这些法则。易学术数由数,理,象(有的还有数)构成,推断操作时必须把这些要素综合考虑进去。它与其他学问最显著的区别就在于它没有绝对的公式与定理规则,全在于临时的活用与触机,既不能偏离特定的法则,又不能被某些规则框框所束缚。要求平时不离古人,临事不泥古人。现在有两种人的研究方法都是错误的。一种是脱离古法,否定古人,标新立异,自命不凡,自创所谓新法的。另一种是想企图建立一种统一,规范的研习模式与标准推演方法,目的是想让众多的爱好者都能学会。
  这两种方式都不是研究易学术数的方法,前者断章取义,让众多学者无所适从,又没有长期足够的实践以论证,自无可非议。而后者相信大多数人对我的看法持有异意,但只要看一下,目前社会上很多的易学培训班,都是有名的大师传授,但学成结业的弟子有几个能真正应用自如,毫不疑惑的。其中几个稍有所成的,我敢肯定,在实际应用时,必然不会唯其师傅马首是瞻,全盘遵循师傅传授的方法,必是有其独到见解,临场活用,方致准验。就举四柱为例,四柱的推断方法,必须综合五行之气,数、理、干支之象;五行,干支生克制化,刑冲合害之理、象、格局之理;还有十神之理、象,以及神杀之象等等,它们在实际推断是要全盘考虑的,这相信所有的学者都明白,都掌握,但到底在实际推断时,应以何为准,何重何轻呢?这就有了大师与俗手的区别。相信同一大师在不同的时间与场合中对于相同的八字,必然不会做出完全一致的推断,这就是术数与其他学问的不同之处。那些追随大师的学员又怎么能够学到与大师一样的水平呢?
  3。其实易学术数并没有什么玄奇之处。古人曰:筮无定法,君子要见几而作。《系辞》中说: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故圣人以知天下之明故。易学思想分为简易,变易和不易。在术数研究中,古人先贤的经验,法则,理论是长期实践探索,归纳的结晶,即是不易;我们在研究,继承,学习中要将古人的东西转为己有,汲取各家所长,融会贯通,将深奥繁复的理论思维化繁为简,以使应用时灵活自如,这就是简易;在临场应用时,又要让灵感驾御法度,不要为法则所拘泥,要活学活用,突破古法,结合实际合理取象,这即是变易。现在几乎所有的术数研究者都掌握了不易之理论,而一半的人未能达到简易之境,对于变易,则只有少数的大师方能做到。研究术数最难之处在于变易之法,即是取象之法。易学术数可分为数、理、象、气。对于数、理。几乎人人皆知,无人不晓,但是通过对数理的推演分析,应该判断是何象徽时,则为每一个研易者头痛之事。而这正是重中之重,目前很多大师所教授的方法,只有数、理的范畴,虽也讲到取象,但实际运用时,该如何结合实际情形合理取象,万象纷纭,到底该取何象?很多学员跟随很多大师学了多年,仍然没有头绪。
  其实诸如佛家所云:所谓佛法并无有法,只不过世尊对于众生悟性的不同,对于幻象世界痴迷程度的不同,借于佛法,用于普度众生,使众生找回迷失的般若之智,以达到智慧的彼岸。虽然众生悟性不同,但佛性都一样,只所以有佛法、佛经,只是众生顿悟成佛的工具与拐杖,一旦众生顿悟,则完全可抛开佛法,不要为其所拘拘,以致着象。研究易学术数也是一样,虽然目前百家争鸣,理论百出,花样不断翻新,但学者切不可着象,为其所束,以至影响进境。只要遵循古法,达到一定的阶段以后,就应该多加实践,不断探索,拓宽视野,活学活用。不要尽信书籍,尽信大师,以至反倒误入歧途。
  现在有的易学书籍,比如命理方面,在某一命例批断中,天马行空,天花乱坠地从什么五行、十神、干支、格局、用神,生克制化,刑冲合害,神杀等等分析了几大段,甚至一两页,才得出一句话:故此年离婚。这些大师想把命理规范统一化,以使人人都能学会掌握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连其本人都未弄清实用命理的游戏规则,这种好心也自然只能创造出一门让众多学员徘徊门外,难以登堂入室的空洞理论来,终究只是理,而不能成为实用的术(技术)。大师自己也承认,只要能够断出大致吉凶,准确率就很高了,至于究竟应何,应何凶,则大师本人也说不准。这都是不明易学研究方法的结果。
  相信大家的基础功力与我不相上下,只要在实际应用方面略下功夫,研究方法加于改进,并定会突飞猛进,士别三日,令人寡目相看的。希望大家有所领悟,其实本人并没有什么秘诀决窍,或者诸位认为的秘诀决窍,其实你们早就掌握,只是差一个“悟”字而已,只要多加揣摩,融会贯通,自然水到渠成。那些靠什么独门秘诀,新法绝学来招摇撞骗的大师,完全可以不屑一顾,因为易学研究没有捷径,没有定法。各人之法(这里指变易之法)只适合本人应用,别人只能借鉴,不能照搬,否则必然不验。切记:法无定法。无法则生法,有法则无法。
每算必准这是不可能的

  学习易经四十多年,专业从事这一行也有二十多年了。我总结出来的经验是,无论一个师傅多么高明,多么有名,没有人可以做到每算必准。——这世上绝对没有如此牛的师傅。每个有专业水准的师傅,客人对他的评价必然会有三种:非常准,比较准,不准。所不同的是,客人评价非常准和比较准的占多数,还是评价不准的占多数罢了。大概客人评价非常准和比较准的占多数,这人便可以吃这行的饭,甚至可以因此发达;客人评价不准的占多数,这人便无法在行内立足,或者要靠做其他的工作帮补生计。
  但是根据我的经验,算得准其实是运气第一,技术第二;并不是技术第一,运气第二。更不是一个纯技术的问题。有技术没运气,你也会无可奈何。它跟任何行业是一样的,是运气决定成败,专业技能只不过是必需的条件,而不是决定成败的因素。归纳起来,占卦算命有五准五不准,说到底仍然是一个运气的问题,看你的运气遇上的是什么样的客人。
  1、有缘者算得准,无缘者算不准。
  你哪天有运气,你就会遇到有缘的客人上门找你占算。你说的话客人很认同,甚至和你进行互动。你对他过去未来的推算,灵验的占多数,不灵验的占少数,甚至是句句灵验。这就是彼此有缘,因而产生一种“同频共振”的效应。你哪天运气欠佳,你就会遇到无缘的客人,你说的话他总是从另外的角度去理解,甚至会误解了你所表达的意思。你对他过去未来的推算,灵验的占少数,不灵验的占多数,或者是关键之处不灵验。这就是彼此无缘,双方“不同频”之故。试想一下,假如两个不同频道的电视台,怎么可能产生交集呢?人与人之间的道理也是一样。
  2、诚心者算得准,不诚者算不准。
  占卦算命诚心是关键,易经开宗明义说“心诚则灵”。所谓“心诚”,就是客人真心想知道所问之事的情况,并且相信眼前这个师傅。所谓“不诚”,就是客人不是真心想知道所问之事,而是怀着其他的目的发问,或者仅仅是带着玩玩的心态。心诚者算得准,是要求主客双方都要以诚相向,有一方不诚都不行;不诚者算不准,是主客双方有一方不诚心,别有目的,这就会影响到占算的准确率。更何况,古人说占算有卦神,你对卦神不恭敬,不信任,卦神为什么要为你指点迷津?它给你一个误导,其实是对你态度不敬的小惩大戒。
  3、求问者算得准,考问者算不准。
  客人求问必然是相信所问的师傅,并且希望师傅能给出指导。这时脑里发出的脑电波是正能量的,它与师傅的脑电波互相感应,形成一个彼此相通的气场,这时师傅就会算得准;客人若是考问,必然是不相信所问的师傅,或是对师傅的技术或者人品有所怀疑,脑里发出的脑电波不是想着所问之事,而是想了解师傅怎么样。其脑电波是负能量的,与师傅的脑电波不能产生感应,甚至是互相排斥,这时师傅就无法算得准。相信不少人都有过这种体会,同行之间的考问多半算不准,记者的暗访多半算不准,其原因就在于此。
  4、有事者算得准,无事者算不谁。
  古人发明占卦算命这种术数,是供人决疑而用。无疑者根本无须占卦算命。占卦是对某件事有疑惑,而智慧又有所不逮,故求助于天地神灵,祈求天地神灵能给出指引。算命是对命运有疑惑,自己的智慧又无法作出预判,故求助于算命先生指点迷津。如果一个人没有任何的疑惑,却又找人占算,等于无事找事,那么无论是占卦也好、算命也好都是算不准的。因为这样做违反了“无事不占”的原理,与占卦算命“决疑”的用途相悖,其结果当然会事与愿违。这就好比一个人已经很饱,却偏要大吃大喝,那食物岂不是被白白糟蹋了?又岂能据此知晓食物的精华所在呢?
  5、信任者算得准,怀疑者算不准。
  找师傅占卦或算命,必须相信所找的师傅。如果不相信这个师傅,宁可不找他占算,不如另请高明。它就跟问路一样,既然向某个人问路了,就要相信这个人。若不相信这个人,那又何必问他?如果你不相信这个人,却又向他问路,人家的心不爽,为什么要告诉你路是怎么走的?更何况,这种主客之间的不信任,双方的脑电波产生排斥,师傅当时的心就会很乱,无法平静下来,因而达不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之效。这时师傅的占算,必然大失水准,其准确率便可想而知了。
  占卦算命跟病人看病是同一个道理。医生不能做到包医百病,卦师不能做到每算必灵。但是,看病必须相信医生,病人要与医生配合才能有好的疗效;占卦算命必须相信卦师,客人与师傅配合才能有准确的效果。这两个行业虽然不一样,道理却并无二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算命最准的大师是谁
算命究竟该按真太阳时还是按北京时?
大师说皇帝能活80岁,结果皇帝40岁就死了,临死前还说大师算得准
师傅们帮忙看看断得准不准?
邵康节《梅花易数》卦例
易经占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