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几个古代案例:成事在天,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谋事在人-刘备三分的成败

相信所有读过三国的人都希望刘备一统江山,无不为桃园三义士的惨死不值。对于刘备作为三分天下的统帅能力更是众说纷纭。本人也借此一抒己见,饴笑方家。 刘备其人,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不要说比不上两个兄弟的力敌千军,连寻常小将恐怕也不能立斩马下,更不要说比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以至于没有三顾求才前居无定所。他唯一依靠的仅仅是个刘皇叔的身份而已,在那个历史时期出身是作为统帅的基本也是必要条件。说刘备会用人,会收买人心,确实是在他的条件下不得不做的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得天时,孙权距长江历三代,得地力,刘备却如孤魂野鬼般四处漂泊,如果不是在各地留下个好名声,靠皇叔的头衔抢尽人民的爱戴的话,他还有什么能折腾的呀。诸葛亮坐隆中观天下事,看天下豪杰,轻易不肯出山,为无明主耳,要不是刘备的背景,名声,对他能言听计从的“懦弱”恐怕他也不是单单的三顾之恩能“感动”的。 自诸葛亮出山,刘备可以说是风生水起,两把火烧破曹军胆,震了诸葛亮的声名其实更是提高了刘备本身的军事地位。带二十万百姓逃难,更是玩了一把震动全国的仁义,其实他已经先后派了关羽和诸葛亮去求救,调兵,身边又有张飞,赵云护驾,严格说是有惊无险的,所以有无百姓的累赘和他自己的保命是没有多大相关的,必要时就算他再满口仁义,手下将领架也会把他架走,就算失手被擒,他和曹操相处又非止一日,了解颇深,软禁是难免的,头还是能保的下来,“留得青山在”他的“青山”就是人心呀,所以他是不会放弃的,他心里必定是有数的。 摔孩子是众所周知--“收买人心”,那情况稍微有点城府的人都会摔,死个孩子还可以再生(当时他可没想过以后生不出来怎么办),死个老婆可以再娶(他要娶老婆还不是太容易啦),死了赵云那里去找那样的猛将,谁能保他逃命,谁以后替他打江山呀(等儿子长大就来不及了)。所以他这一摔,后人的眼睛是雪亮的,都明戏。 刘备用他特有的“狡诈”取得了“人和”这一关键条件,达到能与曹,孙分庭抗礼的“资本”奠定了以后三分的基础因素。当然诸葛亮的功劳是无可比拟的。 刘备最大的失败是在入川时的人员分配上的错误。“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当时的刘备可说是享“齐人之福”两位当世智囊都在身边,武有关,张,赵,黄,魏。都是当时屈指可数的大将,勇将。如何分配人力是以后命运的关键,可惜我们的“伟大领袖”错误的分错了。当然他有他的理由,也由此看出了他对人还没有真正做到“知心”,虽然收买人心是他的拿手好戏,可“人家的孩子”毕竟没自己的亲,所以荆州这一根本--好不容易得来的地盘还是不放心交到外人手里。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关羽的自大,除了他对诸葛亮还服气一点,别人根本管不了他,就只好留诸葛亮看家了。 如果以在下愚见,庞统带黄忠,魏延,赵云留守荆州,他三兄弟和诸葛亮入川会好的多。一来“庞士元非百里之才”治理后方绰绰有余,二来他和黄忠,魏延又久在当地,军事部署,地理环境,人文情况都比较熟悉,三来三人都是“新人”不存在互相压制的问题,必可以同心协力守好大本营。再加上赵云单骑救主长板坡的威名,保护家眷的信任,对刘备忠心的无容质疑,刘备根本就不需要有后顾之忧。而带两个兄弟和诸葛亮去打江山更是最强阵容,最佳搭配,将来讲一句三兄弟从打黄巾到打天下,不弃不离,“吃同桌,寝同榻”更是千古佳话。当然也就没有了“落凤坡”事件,也不会有关公丧命丢荆州,张飞为仇身先死,皇叔兵败烧连营,白帝城上汉家亡。更不会使西蜀从鼎盛时期滑坡。七十万的军队,荆州的半边江山,刘关张桃园三杰,汉氏天下的复兴,都毁在了刘备入川时的错误分配上。可见用人唯亲的不智,义气用事的不“勇”,加上假仁假义至死不改(临终许诸葛亮“可保则保,不可保则自立”害得武侯累死不负他)能三分天下已经算他不错啦。

   关羽为何败走麦城

关羽是中国历史上叱吒风云的千古英雄人物之一,他不仅在华人社会里家喻户晓,连许多日本人和韩 国人也非常崇尚他的威名。海外华人敬仰他的忠义精神,因此美国纽约的许多华人侨社至今还有拜关公的习惯。

关羽武艺超群,‘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都在数招之间;他胆识过人,单人独骑过五关、斩 六将,无比神勇;他不仅武功的修为很高,而且深通兵法,智勇双全。在樊城与魏军对垒时,利用豪 雨水淹七军,捉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中国人津津乐道的关于他的故事还有‘关云长单刀赴宴会’ 和‘刮骨疗伤’:因蜀国不还荆州,东吴设下‘鸿门宴’欲赚关羽前来杀之,关羽独驾小舟,只用亲 随十余人,视东吴群臣和众将如小儿,气概非凡,安然归营;在与魏军争战之时,关羽中了毒箭,华 佗为其刮骨疗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千古神医华 佗称赞说:‘将军真乃天神也’

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就是这样一位盖世英雄,最终的结局却是败走麦城、大意失荆州, 用武不能战胜徐晃,智谋输给吴下吕蒙,最后竟被在各种修为上远低于他的吴国偏将马忠所俘掳。关 羽为何败走麦城?笔者认为除关羽本身过于自负,在关键时刻又不肯听从随军司马王甫的进谏之外, 还有大宇宙中深不可测的天意。关羽兵败,荆州失落,促成了三国鼎立的格局,也成就了关于关羽义 薄云天、名传千古的忠义精神。 轻敌大意藐视孙权拒谏自负酿成败局 分析一下关羽败走麦城的客观因素,他的轻敌大意与拒谏自负是促成败局的外在原因,这从他与诸葛 亮和随军司马王甫的对谈中可以轻易地看出来。 诸葛亮当初将荆州交给关羽把守时,曾经再三嘱咐:‘北拒曹操,东和孙权’是保住荆州的根本大计, 关羽虽然当场表示‘军师之言,当铭肺腑’,可是后来从他的所作所为中可以看出,他并没有把孔明 的这句话放在心上。东吴孙权派诸葛亮之兄诸葛瑾前来说媒主动与关羽联姻,想娶关羽之女为儿媳妇, 孙权是吴国皇帝,想来也没有辱没关羽之女,可是关羽竟然勃然大怒:‘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 关羽这样做,就彻底违背了诸葛亮的‘东和孙权’的策略,吴蜀军事联盟就此瓦解。孙权听诸葛瑾回 来报告之后,顿时怒发冲冠,便欲与关羽决一死战。

关羽自恃其武艺超群,天下闻名,便有自负之感,马超投降刘备后,关羽知马超武艺过人,便要入川 与之比试高低。诸葛亮写信夸奖他,并以守荆州之重劝之,关羽才打消了比武争斗之心。‘单刀赴会’ 时许多人劝关羽不要去,关羽却说:‘吾于千枪万刃之中,矢石交攻之际,匹马纵横,如入无人之境, 岂忧江东群鼠乎!?’这是藐视东吴群雄,过于自信。后来虽然因为鲁肃为人宽厚,侥幸逃脱了这场 大难,但最终的结果还是败于东吴。 关羽被封为‘五虎上将’之首,刘备派人给关羽送印,关羽听说黄忠也列为五虎将之中,大为生气, 竟然说‘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遂不肯受印,后经人劝说,才勉强 受印。从这件事中也可看出关羽自高自大的心理。 如果说关羽轻敌傲慢促成了败局,在最关键的时刻他拒绝随军司马王甫的进谏而不更改任命就失去了 改正错误的最后一个机会。他任命治中潘浚守荆州,糜芳守南郡,傅士仁守公安,王甫曾耐心地劝他: “糜芳、傅士仁守二隘口,恐不竭力”、“潘浚平生多忌而好利,不可任用。可差军前都督粮料官赵 累代之。赵累为人忠诚谦直。若用此人,万无一失。”关羽不听,说:“吾素知潘浚为人。今既差定,不必更改”。这样,最终守荆州的蜀将是对关羽心怀恨意的糜芳、傅士仁和多忌而好利的潘浚,一方面疏于防守,一方面遇战则降,荆州安能不失。 并非孔明见死不救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后世有一些人把关羽的失败归罪于诸葛亮的见死不救和别有用心。笔者认为,这种结论非常牵强附会, 根本不能成立。诸葛亮如果真有异心除掉关羽,就不会为他出谋划策‘北拒曹操,东和孙权’,可见 诸葛亮还是真心希望他能守住荆州、为江山一统建功立业的。此外,蜀主刘备是关羽的结拜兄弟,彼 此情重如山,谁敢见死不救,最终都会被追究责任的。刘封虽是刘备的义子,因为在上庸按兵不动而 被诛杀,孟达也因为被追究责任而反叛。

关羽兵败的表面原因在于他的轻敌大意,深层原因则在于冥冥之中的天意。因为若论修为,关羽远在 徐晃和吕蒙之上,文韬武略都高于他的对手。然而,俗话说:‘人算不如天算’,以诸葛武侯的足智 多谋,几乎料事如神,最终也未能克复中原。冥冥之中的天意深不可测,人是永远无法与上天争强的。 如果说三国鼎立的格局不能被打破就是上天的一种安排,那诸葛亮的智慧与关羽的神勇也无法与天意 争强。

《三国演义》中的第一百零三回,诸葛亮绞尽脑汁、精心设计把司马懿父子诱入上方谷内,并且以干 柴火把截断谷口,火箭地雷齐发。司马懿父子与魏兵进退无路,面临火焚灭顶之灾。恰好此时狂风大 作、骤雨倾盆,满谷大火尽被大雨浇灭。司马懿父子趁机杀出重围,事后诸葛武侯只得仰天长叹说: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淡淡的一句俗语,道破了世间成功的玄机!凡事皆有天意,一件事的成功并 非取决于人付出了多少努力。人有百算,上天只有一算,但是这一算却决定了最终的结果。由此可见, 一个人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所能达到的程度是有限的,而天时、地利、人和等外在环境的这个“天”, 对于人的影响却是巨大的,那才是决定一件事情成败与否的关键。

人生如戏,是非成败转头空 因为关羽是威风凛凛的猛将,勇武忠烈,所以古今的史书都对关羽的评价极高。明朝方孝儒的《关王 庙碑》说:“(关羽死)至今千余载,穷荒遐裔,小民稚子,皆知尊其名,畏其威,怀其烈不忘”。 纵观历史长河,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不管人们怎样追名逐利,百年过后,都只是一场空,即使是再 大的英雄也难以留下什么。世人眼中的成败经过时间的洗礼之后,最终都是一场‘空’。罗贯中在《三 国演义》开卷前面的一首小词,就是杨慎所作的《临江仙》中说道: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历史上的多少英雄豪杰,多少风云人物,多少丰功伟业,在永恒的景物面前,都显得短暂而虚空。无 怪乎苏东坡要大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李白要高歌“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 留其名。”倒是江上的一位老翁,豁达洒脱,竟然能达到“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境界。古代 的将士们金戈铁马,浴血奋战,他却可以轻轻松松地喝着一壶浊酒,在茶余饭后说古论今。

人只有看透了“是非成败转头空”这个人生的真谛,才能放下那个争名夺利的心。才能够真正的静下 心来仰望长天,观云听雨,笑迎秋月春风。才能达到豁达潇洒的精神境界,像那位江上的老翁那样“古 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宿命论

    不知道是不是跟个人经历有很大关系,我发现我自己非常地排斥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哲学。按说哲学代表的意思应该是智慧,我却自顾自的排斥着最智慧的东西,唉,或许这就是我命中注定,我一直坚持的宿命论。

     我觉得人一生中,即便不是所有的事情,也可以说绝大多数事情是命中注定的,而这些事就算我们能够提前预测到,我们也没有办法去改变。最简单的一个例子:人注定是要死的。是的,是个生命就会有生死,不论动物植物,都无法逃脱死亡,然而,即便是像非洲象、老鹰这样的动物,他们能够预知自己的死亡,却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这些,正因为这些,我才有了对死亡的恐惧。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而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只不过是广袤宇宙中的沧海一粟,世界也不过是简简单单的物质而已,自然要遵循着某些规律进展,所以,整个世界是宿命的。这里总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在驱使着人们走向某个终点,而这之中支配这种力量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只是我们实在是太渺小了,渺小到根本无力去发掘……

    然而,“宿命是既定的,努力是无力的”,这种观点并不成立,也许自从我们诞生之时,命运就已经确定我们会有怎样的终点,但是这并没有否定掉我们努力的价值和作用,毕竟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既然成事的决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备的战略失误,使得诸葛亮未能复兴汉室1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其实还有一句更悲凉,很多人都不知道
新三国性格决定成败 关羽三兄弟皆因此而亡
​刘备为什么对孙权有滔天之恨?细数孙权对刘备的四重伤害
究竟是谁谋杀了关羽?一段隐藏千年的秘密(3)
[乱弹戏说]曹操、刘备、诸葛亮谁最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