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安全驾驶之身份层次:知道并填补自己的认知盲区
 

导语:初生牛犊不怕虎,长出犄角倒怕狼。


前面写了两篇安全驾驶中掌握盲区的能力,分别是车辆盲区和环境盲区。今天说说驾驶员自己的认知盲区,因内容涉及我与“我”的关系,考虑再三,将该篇文章列入身份层次,而不列入能力层次。

有个大家都听过的笑话:老婆开慢点,刚才收音机里说高速上有一辆车逆行。老婆回复:何止一辆,我都看到好几百辆逆行了。(哈哈哈)

我们的认知和思维,很大程度上,是由所处的环境和圈子决定的。在同一个环境和圈子里面久了,认知会被环境同化。就会慢慢意识不到,在这个世界上,还可以有其他怎样的可能性。——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长出犄角倒怕狼。

牛本来不需怕狼,狼不是牛的对手。可是小牛刚成长,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对世界懵懂,所以什么都不怕。

当小牛成长后,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却没有鉴别和分辨能力时,知道自己不知道,半知半懂的时候,就容易对外界产生了恐惧。

很多驾驶员就像牛犊一样,因为认知盲区不知道,所以要么不怕,要么很怕。概括为五个字:无知者无畏。

认知盲区,所有人存在。在安全驾驶中,我将驾驶员对安全驾驶的认知盲区分为以下六个方面。

一、不知道有车辆盲区和环境盲区的存在。

车辆盲区请阅读《能力层次:识别盲区的能力(车辆盲区)》;环境盲区请阅读《能力层次:识别盲区的能力(环境盲区)》。

不知道有车辆盲区和环境盲区的存在,一般会在新手身上出现。虽然在驾校培训中,教练可能会介绍盲区,练习题库时可能也会碰到关于盲区的题目。可是为了专心准备路考,可能早就把理论知识抛到九霄云外了,更何况很多学员根本就不会看书,只会用手机刷题库。

当通过考试拿到驾照后,自我感觉超级良好,不仅仅能开车,如果允许,飞机坦克都敢开。

这类新手就是驾驶员中的出生牛犊,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因此开车就无所畏惧,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横冲直撞,随意变道、转弯、掉头,随意刹车、减速。可以称为马路杀手中的超级杀手。

二、知道盲区存在,却不知道盲区内可能有车、有人、有障碍物、有陷阱等,或有车、有人、有动物窜出等。

有一些新手,还没有来来得及总结出如上经验,就如秋天的树叶凋零了。

有的新手,吓出几身冷汗之后,知道有看不见的地方,有盲区的存在。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盲区内有车、有人、有障碍物、有陷阱等,或有车、有人、有动物窜出等,开车虽有收敛,可依然我行我素。

三、知道盲区存在,知道盲区内可能有物,却不知道自己同时也处于对方的盲区之内,自己与盲区内的人、车、动物等互为盲区。

很多驾驶员,通过观看视频,新闻报道,微信微博等碎片式的学习,会逐步建立起盲区的概念,知道盲区内可能有车、有人、有障碍物、有陷阱等,也知道可能有车、有人、有动物窜出等。

因为知道自己不知道,开车会变得小心谨慎、畏首畏尾。可能会因为一次交通事故的发生,而对驾驶充满恐惧,今后不再开车。

四、知道盲区存在,知道盲区内可能有物,知道互为盲区,却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能够控制对方行为。

更多的驾驶应该是处于这个认知盲区里。这句话我说了一个词语叫“应该”,一厢情愿的认为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行动,就是自以为是的意思。

控制对方行为的方式,一般是鸣喇叭和闪灯提醒,也有无任何提醒,通过直接跑到车的面前来这种方式,让驾驶员看见来提醒的

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能够控制对方行为的指导思想:“你不敢撞我!”

很多行人过马路时会闯红灯;很多人会骑电动车、自行车行驶在行车道上,甚至可能逆行;很多人会驾驶车辆,随意压实线变道、强行加塞、急刹急停,甚至有些小车强行变道加塞大车等。这类人做出这些行为的时候,存在着这样一种心态,也即是指导这类行为的思想:“你不敢撞我!”因为你看见我了,所以你不应该,也不敢撞我。

“你不敢撞我!”这种想法是正确的。

很多司机在发生撞击事故后都有说过“我真的是不想撞他”。

可是,这类相撞的交通事故,却在不停地在发生。其原因为何?

1、你处于驾驶人员看不到的地方。虽然你能看到车辆,而自己想当然的认为驾驶员也能看到自己。可是驾驶车辆的驾驶员,或因分神、或因遮挡、以及其他原因,未能看到发现你,因而撞上你。

2、车辆从行驶到停止是需要空间和时间。虽然你能看到车辆,驾驶车辆的驾驶员也能看到你。车辆不是说停就能立刻停下,是需要时间和空间来控制的,或因驾驶员操作不及时、操作不当、来不及踩刹车、打方向盘、车临时出问题及其他原因未操作,因而撞上你。而自己想当然的认为车辆能及时停下,殊不知车辆是由人驾驶的。

这里多说几句,举两个实际例子:

有些小车、或者摩托车强行变道加塞大车。从大车眼前斜插过去,认为大车不敢撞你。实际上大车前方有个很大的盲区,根本看不到小车的存在,若是加塞后速度快于大车,直接开走还好,一旦前方缓行,迫使把车停在大车前方,就免不了被大车追尾推着走了。

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很多人成为了“被手机控制”,过斑马线也在玩手机。如果处于信号灯变换时刻,抢灯行驶车辆被临近车道车辆遮挡住行人,当抢灯行驶车辆发现行人时,采取措施已经来不及了。

不管是行人,还是车辆驾驶员,从看到这一节起,要建立起一种新的认识“我只能控制我自己”,把“你不敢撞我”这种自以为是的想法覆盖掉。

五、知道盲区存在,知道盲区内可能有物,知道互为盲区,知道控制不了对方行为,却不知道怎么来控制自己。

能到这个认知盲区的驾驶员,应该还是蛮多的啊,比如关注“安全驾驶之道”公众号的读者。就是因为知道了盲区存在,盲区内可能有物,互为盲区,控制不了对方行为等,所以来寻求如何通过控制自己来保障和掌握自己的安全。

这也是“安全驾驶之道”传播的知识,通过控制自己来保障和掌握自己的安全。

在参与交通过程中,请牢记:“我要让对方知道我要做什么,发生什么要由自己来掌控”。

这里面有三层次的意思:

一是让提醒对方驾驶员发现自己的存在。自己不能处于驾驶员的盲区内(看不间得地方),要处于驾驶员的视线范围内。确保自己能看到驾驶员的眼睛位置。

二是要传递信息让对方驾驶员知道自己的意图。自己要把准备干什么这个信息有效的传递给对方,并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意图。

三是控制自己,不能将安全寄托于对方身上。有句话说:必须把是否发生交通事故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发现与被发现、知道与被知道都是一种能力,在“能力层次:识别盲区的能力”中已经介绍了发现、知道的能力,被发、被知道的能力会在“能力层次:信息沟通的能力”中详细解说。

六、知道通过学习控制自己,知道学习安全驾驶,却不知道其他领域对自己来说也是需要学习,比如说婚姻、亲子等领域。

这是最高的认知盲区了,这种认知盲区是所以人都有的。

有很多很多的人,在各自工作的领域,会通过学习,干得有声有色。却在婚姻关系、亲子关系等方面如同初生牛犊一样,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而按照自以为是的想法,做出很多无知无畏的事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妈妈,如果有来生,我不要做你的孩子
大车车头处几乎为全盲区,不要随意在车辆前后穿插。驾驶员有时候根本看不见!
驾车十大危险时刻如何应对
老司机不外传的平安秘诀,告诉你你怎么样避让大车
【安全驾车小常识】高手教你如何躲大车任性的驾驶员仔细看
一张图教你认清大货车盲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