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活随笔:难忘乡情奶妈家的老村子


01

奶妈家的老村子坐落在大山深处,是一座典型的山村。老村子有个土得掉了渣的名字叫羊圈沟,隶属于山西省原平市。羊圈沟的“圈”字读“juan”不读“quan”。这个“圈”字的基本词义就是养家畜的棚栏,羊圈,牛圈,圈养,圈肥等。

可见羊圈沟这个村子的地理位置,是三面环山,只有一处进出通道的地方。

羊圈沟有新村子和老村子之分,在80年代初期,因为老村子是煤炭开采塌陷区必须搬迁,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新村。

新村羊圈沟现在也成了塌陷区,正在搬迁之中。搬迁完以后这个地方就不再会是一个村子了,只能是一个山区地名了。一个地名而已,去哪儿再找寻我儿时的记忆呢。

随着年龄的增大,奶妈家的老村子成了我梦牵魂绕的地方。趁着现在还有记忆,把我对羊圈沟这个村子的回忆,记录在我的文章中,留在大千的网络世界里,为那年那月那个时代添上一笔。

俗话说,近乡情怯,离乡情愁,消失了的乡村大概就是遗憾了吧。那么,放大了的遗憾是不是又成了记忆中的美好呢?也许这就是那种缺憾之美吧。

这种遗憾像情人肩头落下的一片树叶,像诗人笔下弯弯的月亮,像云遮雾绕的缝隙中透出的阳光,充满了回忆也温暖着我的后半生。

 02

奶妈家的老村子羊圈沟,是我七岁以前生活过的地方。山村不是很大,环境也没有多美。既不贫瘠苦寒,也不富饶美丽,在当年的公社里收入算是靠前面的好村子呢。

站在土路上环顾村子,不是沟就是坡。还有那些大大小小的石头,不是砌在墙上,就是垒在路边。看似呆头呆脑的石头,却是承载着村民们安居乐业的基石。

在五十多年前,羊圈沟有奶妈有奶爹,有大哥和大姐,还有承载着我快乐童年的老院子,是我向往的温暖亲情所在。

村子不大也不算小,想转一圈村子的话,得用腿脚丈量。用不了一天的时间,也得用大半天的时间。

村民的院子都是依山而建,不管去哪一家串门,不是爬山,就是下坡。崎岖的小路没有一条是平整的,都是用大大小小高低不平的石头铺就而成的。

挂在半山腰上的村子几乎没有平地,稍微平整些的地方,也是用石头和黄土堆砌起来的,一般都用来做了公共区域。

村委会在村子中间,算是村里的一块平地了,不过也有一个小土坡和几节石头台阶。就这么一块小小的平地,既是村子的中心,同时也是村民们闲来无事聚集的地方。

村民们被分成两个大队,一队和二队。奶爹在一队,奶二叔在二队。村委会的上面是一队的公共区域,一个是大粪场一个是饲养院,两个地方紧挨着,周边是住户。

大粪场是个露天的地方,每年的冬季积肥,春季开始使用,到了夏季粪场基本上是空的了。

粪场虽说是气味难闻,但那是农作物必需的肥料,没人嫌弃,没人抗议,自然而然地存在着,存在在院落的旁边。

饲养院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戏院,戏院古时是庙宇里边有戏台,院内还有神亭众位神神、关公老爷等,每年的五月十三有庙会要唱戏的。不知道为什么最后充公成了养牲畜的地方。

饲养院离村委会是一个坡的距离,外面紧挨着粪场,院子却是一个方方正正的四合院。走进院子都是公共设施,有养牲畜的地方,有放草料的地方,有饲养员住的地方,还有一个大队的仓库。

奶爹是饲养员,经常需要住在那里。每到吃饭的时候,奶妈总是安排我们几个孩子去叫奶爹,我也就经常跟着他去那儿玩了。

03

从村委会出来再下一个坡,便是村里的小学,适龄儿童都在小学里读书。

小学的院子不大,设施还不错,每间教室都有桌椅板凳、讲台,连冬季取暖用的炉子大队都给准备好了呢。教室里窗明几净,教室外干净整齐,一看就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有规矩有次序。

村里的小学还很难得地给孩子们的弄了一个操场,是村民用石头和土,在教室外面的河沟里堆砌起来的。

操场这块平地对羊圈沟村来说,算是很大的一块平地了。要是跟正规操场比的话,这块平地真不算大。

操场的形状却特别有意思,说方不方,说圆不圆的。临河的一面,顺着水流的方向堆砌成了一个圆弧状,靠墙的两面不直也不方,仅供孩子们做些简单的活动而已。

每当课间休息的时候,操场上一片欢声笑语,有的在打闹,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踢毽子。凡是小范围活动的项目都能进行,大范围活动的项目就是奢望了。篮球足球根本活动不开,就连跑步也得是老师带着孩子们,去村里的土路上才能跑开的。

不过在离学校比较远的一道沟里,村里还是建有一个篮球场的,只是去的时候很不方便。一会儿爬坡一会儿下沟的,没有半个多小时走不到。

小学的院子离奶妈家不远,不能说是紧挨着,应该说是在奶妈家的上面才对。出了奶妈家的院门爬一截坡就是了小学的院子。这也是大哥教书的地方。

村子里有一个场面,(这个场字读两声,是翻晒作物和脱粒的平坦空地。)离村子中心很远,按里程计算的话大概有三四里的山路。在收割季节这里特别热闹,队里的粮食在这儿脱粒翻晒,个人的粮食也能在这儿脱粒翻晒。

农忙时节我总是跟着奶爹奶妈来场面玩,一待就是一整天。有时帮着他们干些小活,大部分的时间是在玩,那时没有玩具,能玩的东西不是刨土就是拔草,土里草里自娱自乐。

帮忙最多地是去不远的泉眼那儿提水,或者是回家取热水。那时候年龄很小,一个人蹦蹦跳跳地走在往返的山路上,没有害怕没有劳累,只有完成任务后的快乐。直到今天想起来还是在笑,笑儿时的无忧无虑,笑儿时的那份温情。

04

村民的院子都在半山腰上,有的是几户人家一处地方,有的是一户人家一处地方。总之,在石头砌平的地方盖上房子,就是一户人家的院子。

远远望去,每户的院子高低不等,你家在上面,他家在下面,都是随山而建不能自由选择。有的能盖成四合院,有的只能顺着山势盖成排房。

从外面看上去,房子的地基都是石头。要想盖一处院子,光是打地基的石头就得背上好久才能准备好了。墙面是黄泥搅和着草抹成的,里面有砖墙也有石头墙。屋顶都是青瓦铺设,屋檐有瓦当,防晒防雨防风。

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这个村子有几处院子,建设的特别好,房屋的结构严谨,用料考究,青砖木头一样不少。按当年看,一定是有很强大的经济实力才办到的。

奶妈家的院子是建在一面临河的山脚下,临河的那面地基用石头砌的特别高,比河滩里种的杨树还高出许多。

奶妈家的院子是典型的四合院,院子里住着奶爹和奶二叔两家人家。院子的两扇大门是用木头做成的,里外的台阶都是用大块石头铺设的。铺台阶的石头上还有雕刻的花纹,有点状的,有条状,个别地方还能看到若隐若现的小图案。这些雕刻在石阶上的花纹是装饰也是防滑用的。

走进院子四面都有房子,奶爹家一半,奶二叔家一半。院子的地面用石块铺平,台阶也是雕刻好的石头台阶。祖辈留下的上房却是砖木结构,可见老一辈的财力不弱。

从上房出来的台阶两边有两个花池,每年奶爹都要种些花草,到了季节花儿开的煞是好看,给这座农家小院增添了一份灵气。

05

那年月,串门是山村里最好的社交活动。农闲时间奶爹常常带着我去串门,今天去这家,明天去那家。那时我认识的村民多,认识我的村民也多了。直到五十多年以后再见,许多村民还能叫出我的小名来呢。

村子里有多少户和多少人我不知道,只知道有两大姓,苏姓,宣姓。苏姓和宣姓应该属于少的姓氏了,特别是宣姓一般很少见到。

这些人,当年是因为什么聚集到这个连吃水都困难的山村里的,没听奶爹说过,也无从考究。据大哥说他正在整理族谱,等大哥整理好以后,我再看看,这些疑问就会迎刃而解。

人还是那些人,已经开枝散叶。地还是那块地,依然春夏秋冬。村子却留在原地,人去院空,荒芜一片。羊圈沟老村我记忆中最温暖的地方,用遗憾放大温情,用记忆留住美好,用文字留在网络世界。

文章写完了,我却不知道该怎么配图。

老村子在80年代的时候已经搬迁,我最后一次去也是在80年代的时候。据大哥说老村子十年前已经空无一人,一片荒芜。

以前没有拍照片的条件,以后没有拍照片的心情,后来连拍照片的机会都没有了。回去不是奢望,但需要勇气。年近花甲与其去看满目荒芜,徒增心伤,不如用记忆延续美好。

实景没有了,记忆还在,就让这份记忆在遗憾之中无限地放大,再放大,添加在回忆的温暖之中吧。

用原创文字记录生活点滴,让温暖在字里行间自然流动。

生活随手记,温暖自然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石板沟
遭洪水的村子,进了贼
散文精选:乡情依依
乡野观察笔记
群演记实之丰峪村【石见增】
陕西这一个小小的县城,除了世界级景观,还有规模最大的古窑洞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