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可错过!自闭症儿童的居家言语训练大全来了

孩子语言能力迟迟发展不出来?

孩子总自己玩,语言输入机会过少?

努力教孩子说话,却吸引不了孩子注意力?

不少家长反映,自己在家进行言语教学时,快被孩子逼疯了,到底怎样做才最有效果?

不久前,我们邀请了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系副教授,言语治疗科主管李月裳教授,来到大米和小米(深圳)儿童成长中心,为各地自闭症家长和有需要的特殊教育老师带来了“沟通基本法”(详情点击:孩子多说话就是会沟通?错!专家教你有效干预)。

以及给尚未发展出单字的语前阶段儿童的言语治疗教学策略(详情点击:急!3岁孩子连个单字都不会说,怎么教他们开口?)。

让很多家长受益匪浅,意犹未尽,并期待更多有关实操方面的讲座

图为家长意见反馈表单中的回答

今天,“大米和小米”应家长的需求,又请来香港中文大学言语治疗团队的林秋月老师和简沛淇老师以及研究生胡韫仪、高嘉莉、吴彩莉、许卉、陈智悦、夏蔚蓝等人为大家分享了6个实用的居家言语训练实操锦囊——

六大锦囊,让你学会居家言语训练

家长平常和孩子一起互动时,往往会陷入两难的境地——要不就是父母自己在努力地教,孩子却在玩自己的,根本教不进去;又或者跟孩子一起玩得挺开心的,但是却又什么都没在教。

就像沟通基本法中的“同”所说的,我们要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首要的就是先和孩子建立共同目标。

小朋友的天性就是喜欢玩耍,我们就可以跟随他们的兴趣,利用游戏进行适当的语言输入。

跟随孩子的兴趣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营造沟通的环境

增加沟通的需要

丰富孩子的语言学习

那如何才能跟随孩子的兴趣?有三大重点需要注意:

1:O-Observe,代表看一看

我们需要以孩子的高度来跟他沟通,面对面,去跟孩子看同一样事物,根据孩子的眼神去找同一个目标。

通过观察先了解孩子正在做什么,然后分析孩子的动机,猜他在想什么,下一步想做什么。

2:W-Wait,代表等一等

在孩子玩耍时,我们要等待一个适合的时机去参与,不要让孩子觉得太突然。

等待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先保持安静,身体微微前倾加上期待的眼神向孩子暗示“我希望加入”,家长可以在心中可以默数1-10秒,等待孩子察觉后再加入。

3:L-Listen,代表听一听

当我们与孩子一起玩耍时,要注意孩子所发出的任何语言,聆听时不要随意打断孩子,否则孩子会不知所措,反而要让孩子尽量表达自己的想法。

谨记要少发问,多聆听,让孩子去引领。

1.妈妈语,要多说;爸爸语,不可少;

沟通基本法中“动”就是生动活泼,家长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

答案就是调整自己的说话方式。

“妈妈语”、“爸爸语”是运用一种较高的音调、稍微夸张的表情和语气,同时简短清晰、语速适中、较多停顿的说话方式。

这样说话的好处就是孩子在听父母说话时,注意力能更集中,维持得更久,能够有效促进亲子关系和孩子的语言发展。

2.选好玩具,多交流

另外游戏和玩具的选择也很重要,比起平板电脑,传统的玩具和活动也很适合孩子,家长和小朋友的互动可以有效地提升孩子语言能力。

选择游戏和玩具时,除了要考虑孩子的年龄,我们也应该根据孩子的游戏能力发展阶段,作出适当的选择。

✓阶段①,引导孩子模仿成人的动作、表情和声音

这个阶段,要多多回应孩子的发音,通过模仿孩子的笑声或动作吸引孩子也来模仿大人。

与孩子玩躲猫猫、边唱儿歌边做动作等都可以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

✓阶段②,感官运动性游戏

让孩子通过身体感觉来学习,这时,我们可以开始利用玩具,例如会发声的玩具,用动物玩偶配合模仿动物声音,增加孩子对声音的兴趣。

✓阶段③,建构性游戏

小朋友在这个时候学会把分散的部件组成整体,例如玩拼图、积木等等。

✓阶段④,假想性游戏

假想性游戏,可分为前期假想及后期假想。

前期假想是孩子可以利用玩具代替实物,后期的假想是孩子可以用各样的物件来假装不同的实物,例如用香蕉代替电话。

✓阶段⑤,社交戏剧性游戏

在这个阶段的小朋友已经可以单靠想象力扮演各种角色,可以玩过家家、开餐厅、开超市等,让他们自己创造人物和情节进行角色扮演。

✓阶段⑥,规则限定性游戏

这个时候孩子能配合简单的规则,家长和孩子可以玩简单的桌游,例如蛇梯棋,家长还可以把生字词写在棋盘的格子里,孩子走到不同的格,家长就解释这些字词让孩子造句,帮助孩子增加词汇量。

在不同的游戏阶段,我们建议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兴趣和语言能力,把握机会参与,与孩子互动,以增加语言的输入。

例如,在玩洗衣机玩具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根据颜色、所属、季节等等不同的概念描述,谈谈玩具中各物件的名称,增加孩子的词汇量;

当玩过家家游戏时,家长可以形容当中的情节,例如;玩超市游戏时,可以描述购物步骤和经历,给孩子示范篇章的语言组织方法

1.自我谈话:就是家长在描述自己的行为,让小朋友将家长的行为和家长的语言匹配起来。

2.平行谈话:就是家长描述孩子正在做的事情,为孩子的行为做“实况报导”。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也是孩子在语言发展方面第一个示范者。

家长可以通过自我谈话和平行谈话给小朋友示范如何用语言描述动作和行为,通过给孩子示范不同的词语、句子的用法给予孩子更多学习语言的机会。

3.具体要如何去做呢?

家长除了描述自己或者孩子正在做的事情,还可以描述看到的、听到的、心里感受到的。

家长在自我谈话的时候应该注意配合孩子的语言能力,描述的语句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速度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

例如当孩子自发语言是2-3词句时(如:爸爸开门),家长的句子就不要超过6个词语(家长可以说:爸爸回家开门)。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自我谈话和平行谈话的时候,家长要克制一下自己减少提问,千万不要刻意要求孩子回答。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具体的两个例子。

当孩子自发语言是2-3词句时,平行谈话举例:

场景:爸爸想要加入到小朋友玩玩具车的游戏中,爸爸选择推着一辆玩具车,向小朋友靠近,这时爸爸说什么比较恰当?

  1. 这辆车是什么颜色?

  2. 我开车车过来。

  3. 我开红卡车过来,我的卡车是塑料的,我们要环保要少用些塑料。

正确答案:第2项!

第1个是提问,所以不合适,第3个太复杂不合适,第2个生动、简洁才适合孩子的语言能力。

当孩子自发语言是2-3词句时,自我谈话举例:

场景:假如小朋友正在玩玩具车,先拿起了红色的玩具车,又拿起了一辆黄色的玩具车,然后把玩具车放在积木桥上,看着它滑下去,这时,父母可以怎样描述呢?

描述示范:

“你拿红色车

你又拿黄色车

你把红色车放在桥上

红色车滑下去啦!”

当孩子已经有语言时,我们可以运用扩充的方法进行语言输入。

扩充就是给孩子提供一个仿说的模范,把孩子本来的意思增加一至两个语法元素,变成一个更丰富的句子。

那什么是语法元素呢?

例如“蛋糕”,就是一件物件,算作一个元素, “吃蛋糕”就加了一个动作,所以是两个元素,那如果再加一个元素,可以变成“吃草莓蛋糕”“吃大大的蛋糕”等等。

元素可以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不同的词类。

这里要注意的是,在运用扩充作语言输入时,注意不要变成小朋友发问,且要求孩子作回应。而是要按照孩子的原意去扩充,不要增加太多太复杂的元素,要根据孩子的语言程度来考虑,增加的元素也尽量贴近孩子的生活,便于他们有效地吸收和运用。

除了扩充,延伸也是语言输入的好方法。

延伸虽然仍然是和孩子描述同一个画面,但我们会根据孩子所说的主题,增加一些额外的相关信息。

如果说孩子原来说的话是炒饭,那么扩充就是在炒饭里面加点牛肉,而延伸就是配上可乐去吃炒饭。

孩子说“爸爸在吃饭”,扩充可以是“爸爸在吃牛肉炒饭”,而延伸就是说“爸爸在吃饭,他吃得好快哦!”判断的标准主要就在于有没有在原来的主题里加入新的内容。

所以对比扩充和延伸,可以样理解两者的区别:

我们在家长与孩子的互动中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家长非常喜欢向孩子们提问。

但是在前面我们也说了要忍住,要少发问,这并不是说提问不好,而是要根据情况去判断。

1.孩子只会说单词时,家长要避免提问过深的问题。

在协助表达能力只有单词的孩子,我们要避免提问过深的问题,例如“为什么”和“怎么办”,以孩子的语言能力是没办法理解和回答的。

假如我问一个男家长,“你是爸爸吗?”他马上可以回答说“是”,但再问他“怎样做爸爸呢?”这个问题他就很可能会不知道回答什么好。

有的时候家长们抱怨说,提问孩子,孩子都不理会不回答,很多时候不是孩子没有认真听,不想回答,而是超出了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所以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2.孩子会说句子时,家长要避免提问过浅的问题。

在协助语言能力已经可以说句子的孩子时,我们要避免提问过浅的问题。

例如我们和孩子玩“过家家”时,提问“这是苹果吗?”、“这是黄色吗?”

这种在孩子眼中很简单的问题,孩子可能会只想好好玩游戏,认为没有必要回答这些显而易见的问题。

对于已经能说句子的孩子,我们可以用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如“为什么”的提问来帮助孩子发展语言。

但也不要太心急,要求孩子立刻可以回答,家长要先多给孩子作示范,多鼓励孩子,耐心地教导孩子。

什么才是有效、恰当的提问呢?

首先要避免在游戏过程中过多的提问,因为这会降低孩子对游戏的兴趣,感觉家长一直在测试他。

另外问题不要过多,提问过后要留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如果孩子没有立即回答,或者只有简单的回答,家长也可以先给孩子一定的反馈,在下一个适合的时机再尝试新的提问。

切记不要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步步紧逼,更加不能一直重复同样的问题。

最后注意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去发问,可以提问在孩子看来有趣味性的问题,而不是考验性的问题。

例如孩子在玩车子的时候,可以问:“这个车子可以开很快的,我们要开到哪里去?”而不是问:“这个车子是什么颜色?有多少个轮子?”

六个锦囊到此就全部介绍完了,但简沛淇老师还有一个最最重要的终极锦囊要告诉大家。

那就是:重复再重复,语言学习任务重点一定是不断地再出现的,学习一定要重视“重复”。

文章的最后,我们就一起在重复学习一下今天锦囊的内容吧!(另外,大家也可以保存此张卡片,随时学习哦)

END

整理 | 梦心 梁雨

编辑 | 当当 内容顾问 | 孙旭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断舍离》译者吴倩:通过游戏进入孩子的世界|爱贝睿讲座002
充分利用语言发育黄金期,让宝宝“伶牙俐齿”,你可以这么做!
完美方案 五招培养100%聪明孩子
五个锻炼孩子语言逻辑的方法,让孩子学会表达,提升逻辑思维
懂事的孩子,都是被父母逼出来的
经常带孩子去儿童乐园玩的好处和相关注意事项,家长一定要看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