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第026个问题 | 如何把你看过的100本书,真正系统地装进脑子里

文 | 道长是名思维贩子

你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花了很多时间看书,比如1年读100本书。每本书你都仔细看了,而且还把很多知识做了思维导图,记了详细的笔记。但过段时间,之前学到的知识,却依然忘得一干二净。

面对这样的问题,你该怎么办呢?

也许你幻想过自己可以身处在《黑客帝国》那样的场景中,想要什么知识或技能,直接通过后脑勺的脑机接口,就可以把知识直接下载到脑子里。

听上去很科幻,实际上很多公司早已开始研究脑机技术了。比如埃隆·马斯克的Neuralink公司,也许就在30年以后,就可以实现人脑对知识的“上传”和“下载”。

但30年时间还是太长。实际你从现在开始,一样可以做到对大脑的超高效率信息传输。

你之前脑子记不住东西,本质是因为我们曲解了大脑的记忆原理,一直采用一种错误的认知方式。

把错误的方式调整到正确的方式,利用大脑本身具有的天赋,“把100本书,系统装入脑子里”这种简单目标,是非常容易实现的。

如何做到呢?一篇文章就可以给你讲清楚。首先需要你理解大脑的记忆原理。

| 大脑的记忆原理

所谓记忆,就是“大脑中,局部神经环路形成的一种表征(Sparse coding)。”

用人话解释就是,比如你下午在街上看到一只猫,猫的样子、颜色、身体轮廓、动作、发出的声音、周围的环境等等信息会打包成一个整体概念(局部神经环路),你才能对这只猫有所印象,形成短期记忆(Short-term memory)。

我们从早上睁开眼,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官神经就会全天候打开,会接受数以亿计的刺激。大脑如果全部记下来,肯定超负荷累死了。所以每天能形成短期记忆的东西都是非常有限的。

而记录书籍的内容那就更难,因为这需要长期记忆(Long-term memory)。

什么是长期记忆呢?

比如还是那只猫?过了几个月,你肯定不记得了。

如果是另一个情况,十年前,你见到一只猫,突然掉到一口井里,然后在井底发出非常诡异的叫声,你凑过去一看,井底居然有一具死尸。

“猫”、“井”、“落井的动作”、“诡异叫声”、“死尸”等表征会在一瞬间形成连接,你在今后遇到其中任何一个场景(比如手机图片上看到一口井),都会想到十年前这一幕。

所以,长期记忆的本质是连接。没有连接,就提取不出记忆。

你想如果你刚买了间300平的大房子,然后开始每天购物,衣服、牙刷牙膏、书本、碗筷、阿莫西林、电视、玩偶等等,你会怎样把物品放置进去呢?这里有两种习惯:

A、按功能区来放置

比如洗漱台上放牙刷和牙膏,书架上放书,碗筷放在橱柜。你家物品至少有5000件以上,但是你都能准确把他们找出来。

B、按购买时间来放置

比如今天买了件衣服,就从最里面的卧室开始堆。明天放置牙刷牙膏,后天买了书本,你就紧挨着衣服放。这样直到把房间全部堆满。

没有人会用B的方式收纳自己的物品,因为即便你规规整整把所有物品放好,东西越多,你就什么都找不到。

但偏偏多数人的学习方式就是这样,即便是那些最优秀的人,他们每天背几十个单词,或者疯狂拆书、做读书笔记,一年看一两百本书,每天日更心得。看上去非常自律,但其实还是把所有信息按B的形式扔进大脑。不能说完全没用,但效率极低。

你现在可以很轻松从你家5000件物品中立即找到想要的,那是因为你在脑子里建立起了一个物品索引系统。

而你同样可以很轻松从5000本书里面找到自己想要的知识,那就需要你建立知识的索引系统。

| 索引系统

那些站在知识链顶端的人,肯定都是有索引系统的。比如爱因斯坦、史蒂芬·霍金,但大家对他们的知识架构可能并不熟悉,我们来说一个大家都知道的。

比如“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的矮大紧老师,尽管他的节目算不上什么严谨的知识专栏,但他丰富的知识储备对世界不一样的视角还是秒杀众人的。

他脑子里为什么可以记住那么多东西?核心还是他有索引系统。

举个例子,他在2014年世界杯期间,分享如何识别欧洲国旗,他就原创了两句话:“上帝的归上帝,拿破仑的归拿破仑。

“上帝的归上帝”,就是指十字旗,最早从丹麦开始,英伦三岛、北欧的每个国家等都在使用;“拿破仑的归拿破仑”,主要指三色旗,最早从拿破仑时代的法国开始、意大利、德国、荷兰、比利时的等中欧和南欧的国家都是三色旗。

这里的索引系统就两句话,简单的概念就可以让我们记住大半的欧洲国旗。

如果你看过《超级大脑》这个节目,应该会很惊叹参赛者的超级记忆能力。但实际上,多数记忆大师都是用到了索引系统这个概念,比如记忆宫殿

记忆宫殿和我们刚刚说的家居收纳(A的方法)是一个原理,需要你建立一个家里的空间顺序,然后把物品从想象中“放置”进去。

比如你家的空间顺序是:门口→餐厅→生活阳台→厨房→卫生间→卧室→衣帽间→客厅→小孩房。

然后我们来尝试一口气记下“苹果、西瓜、香蕉、樱桃、草莓、梨子、菠萝、桃子、橘子、奇异果”这十种水果,只需要你通过想象,把水果放入每个空间即可:

门口:乔布斯拿着苹果手机在敲门

餐厅:中午不吃米饭吃西瓜

生活阳台:洗衣机制作香蕉奶昔

厨房:锅里正在熬制樱桃粥

卫生间:想想你坐在草莓形状的马桶上是个什么感受

当你把每个物件放入到房间里,你基本也记住这些水果了。而且你可以无限延展,如果你设定好1000个记忆空间,就可以记住1000种水果。

在“把物件放入房间”时,需要你想象得越荒诞越好。所以这种方式更多是用作即兴表演——你可以大量记住很多事,但因为用荒诞方式连接,从而很难理解真正的知识。

那么,建立真实知识的索引系统,从何下手呢?

| 枢纽节点

问你一个疯狂的问题,如果你现在是个丧心病狂的奇异博士,刚刚制造出了丧尸病毒,你将如何投放病毒,以便病毒更快速地传播到全体人类。

你当然要选择那种人口最密集,人与人之间联系程度最高的地区。而且你会首先把那些对社会连接程度最高的人(比如地铁站工作人员)变成丧尸,这样他们的传播效率会最高。

建立知识网络就是这个思路,你首先需要找那些本身连接程度就最高的知识,即知识中的“枢纽节点”(网络科学的创始人拉斯洛·巴拉巴西在其著作《链接》中提出的概念)。

这个概念好比你从国内飞国外,稍微到一些冷门的地方,你是很难买到机票的。但你可以找到亚太区最大的“枢纽节点”——香港,从香港转机你几乎可以去世界任何角落。

再比如你是一个职场小白,你很想自我提升,但怎样把人脉关系、营销能力、产品开发、表达沟通等等这些方面都很好搞定呢?你还是应该找到这些知识的“枢纽节点”,那就是心理学,你在职业商业的每一个动作无不包含了彼此的心理博弈

而现在你想下决心想好好研究心理学,但当你走进书店,看到书架上各种流派的心理学,可能就瞬间茫然了。

那你应该怎么学心理学呢?同样你应该找到心理学中的枢纽节点,根据这个中心点,往外延展,画出心理学的知识地图。

这个枢纽节点就是大脑,因为所有的心理活动其实都是大脑活动,搞清楚了大脑的概念,心理的概念就非常容易理解了。这个过程不需要你成为大脑神经学家,而是找到一个最实用的方法,去理解大脑:

比如大脑又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爬行脑”,“边缘系统”,和“新皮层”。我稍微作一些形象化,方便你理解:

·冲动且目光短浅的老板(爬行脑)创业开了公司(2亿年前开始形成),他是最早进来的,所以有最高的决策权

·后来找了个多愁善感而且胆小怕事的秘书(边缘系统,产生于几千万年前)来帮忙,秘书控制着情绪,通过释放多巴胺让老板感到开心,然后在老板太鲁莽和无知的时候提醒他应该恐惧和紧张(边缘系统中的杏仁核体)。

·再后来随着市场竞争激烈,需要引进一批学历高,能力强的人来做分析师(新皮层,产生于几百万年)。他们会数据分析、思维、会联想和创作,而且遇事冷静。但因为在公司没有什么地位,所以他们的建议老板很少采纳

理解大脑的这个关系后,你再去看心理学的理论,就非常好理解了。

比如你看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的概念,很大程度就对应着爬行脑和新皮层。

再比如什么是“意识”呢?“意识”其实是在“老板”、“女秘书”、“分析师”之后的第四个角色——“工会主席”(额叶内区即侧前额叶等区域),主要干的是协调关系的活,表面上帮“分析师”这种员工争取一下利益(发挥理性),实际却是老板的发言人。

你今后在看每一本书,就可以很准确找到书和脑中索引系统的对应位置,几乎看一遍,就能把书籍的内容储存起来。

而且在使用时候,也很轻松可以调取出来。

这就是“把100本书,系统装入脑子里”的唯一正确方式。事实上,1000本书,也是非常轻松的。

| 结语

Get到了吗?为什么你之前看书,很难把知识记在脑子里?

那是因为你把知识,是按录入的时间顺序摆放在脑子里,时间一久,这就好比房屋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物品。你很难找出来。

正确的姿势,应该是按你家现在收纳物品的方式去记忆你家物品至少有5000件以上,但是你都能准确把他们找出来。

在今后的更新中,我会围绕“建立索引系统,从而真正把所有知识装进大脑”这个问题去展开。

理论讲完了,接下来我会一步一步来探究实现的方法,看能不能用一年时间。真正把知识地图搭建起来。

相信你现在有很多思绪,请加我微信探讨,或在评论区写出你的疯狂而伟大的想法。

等待时机成熟,我会成立一个非盈利组织,大家一起来建立自己的知识系统吧!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交际口才的训练方法
一套帮助你成长的思维模型
【CC讲坛】罗欢:信息爆炸中的知识获取——来自脑科学的启发
[梦解知识]心理学解密"似曾相识"的感觉
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如何更好地学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