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032个问题 | 庸俗地讲,秒速改变命运的方式究竟是什么


文 | 程驿

改变命运有很快的方式吗?有,最好是植入记忆!

01 植入记忆的试验

但怎么植入呢?先来看一个有趣的思想试验:

假如你正准备找一份工作,但此前一直在做市场营销,现在想转从未接触过的人工智能领域,怎么才能通过面试呢?

还好你有一个朋友,最近他们公司正在研发一个关于「植入记忆」的神经科学产品。晚上你们悄悄溜进实验室,然后你进入一个科幻的白色球形机器里,朋友帮你把大脑连上很多纤维管子和电线。

随着逐渐沉睡,你被植入了「五年AI工作经历」这段记忆。。。

第二天,你信心满满地走进一家AI公司,HR首先问你:“请你描述一下对人工智能领域的看法?”

由于你被植入了五年的经历,结果你对答如流。 

HR又问:“你们此前的产品,核心用户的反馈如何呢?”

这个问题你想了想,也能回答。

结果HR问到:“你感觉,他们在使用AI产品后,心态有什么不一样的变化呢?”

这就很难回答了,因为朋友根本没有把这部分数据装到你脑子里。

然后诸如“你和AI接触,价值观发生了什么变化”、“对这个行业的趋势看法”、“家人在你从事这份工作后的变化”等等问题,你全都答不上来。

结果,面试失败。

晚上你和朋友忧伤地坐在小酒馆喝酒,你们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五年AI工作经历”这个信息的背后,其实还需要一个更庞大的数据库做支撑,而且信息之间,有无穷的相关性

这是不可能通过「单一信息植入」的方式,让你真正改变自己的。

02 知识的真相是什么

实际上,我们每天都在做这种「单一信息植入」的事情。

· 比如偶尔去西西弗书店看一两本书;

· 花几百块参加别人的一次干货分享;

· 考试前把每个知识点牢牢记住;

· 每天看到很多不同的面孔,刷各种消息

你会发现,因为植入的单一信息很难和大脑中更大的数据结成网络,这些信息个体都很快阵亡:

去西西弗看的书,听过的干货,会很快忘记其中的内容;在学校重复过几十次的习题,耍手机的各种消息,很快就忘得干干净净。

学了几十年,你会发现,脑子里其实很少能记住什么信息。

但事情真的这么悲剧吗?换个角度好像又不是。

比如:

让你马上说出这个月看过的所有书的内容,你确实有99.9%的可能都说不出来。

但如果你和别人侃大山,刚好说到其中的内容,你却又可以回忆出其中大多信息。

再比如:

如果给你一张A4纸,让你在纸上画出,你所在城市最热闹的街道,有哪些分支小巷,沿途有哪些店铺,你现在能说出来吗?

降低一个点概率,我猜有99%的可能,你还是画不出来。

但这没有关系,因为如果你真正走到那里去了,该朝什么地方拐角,该到哪家店铺买奶茶,你肯定是一清二楚。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此前我们对学习的概念彻底误解!

从小到大,我们都认为学知识就是记住一些信息。比如背一个个单词,或重复记各种概念和公式。以至于我们现在走进书店阅读,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疯狂记笔记写摘要,总想把知识记下来。

你想想你做过的99%以上的试卷,是不是都是填空题——在一个空白的地方填上或选择一个答案。

但在真实世界,你却更多需要学会做连线题——你不需要把一个个信息记那么精准,但你却应该掌握信息之间的连接方式。

记得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自《知识的错觉》这本书,作者是这样描述:

如果我们把大脑当成了一个信息仓库,谁都不能妄想把信息往里面一堆,就解决问题。

而大脑更像是你所在小区的监控室,各种信息在里面来来往往,大脑其实不需要记住每一个细节,只要记住它们是从哪儿来、往哪儿去、互相有什么关系,在想要到时候可以随时调出来就行。

03 如何提升「信息连接」能力

那么,这和「如何秒速改变命运」这种问题有什么关系呢?

因为这还真就牵扯到了「改变命运」的核心本质——「调取信息能力大幅提升,从而改变生态位置」。

比如按尤瓦尔·赫拉利的观点来看,智人早期就是利用虚构,拥有了大规模调动信息的能力,才统治了世界——你让很多人跟着你去打兔子,多数人都不愿意去,但如果你给他们说森林里有神,他们就愿意去了。

再比如你看《琅琊榜》中,原本靖王萧景琰是皇子中最没有权势的,但梅长苏的辅助让他迅速具备调度兵部和其它权势部门的能力,到最后完全架空他的父亲梁武帝,得到皇位也是易如反掌。

靖王和梅长苏

但请注意,钱和权力只是一种工具,而不是实质。比如你正在创业,A轮融了一个亿,你确实可以用钱去调度更多信息。

但如果一个流浪汉中了钞票,有大概率显示,他在挥霍一空后,仍然是流浪汉。

真正的实质,是一颗善于整合和调度信息的大脑。

比如褚时健71岁时被判无期徒刑,74岁保外就医时,和妻子承包荒山开始种橙。85岁时,“褚橙”通过电商开始售卖,被称为中国“橙王”。

褚时健

在各方面都不利的情况下,拥有对信息的调度能力,同样可以触底反弹,占据一个生态位置。

所以,我在说什么?

让自己信息连接能力大幅增加,这是你改变自己的唯一机会

比如你参加公司活动,突然接到通知来一场即兴演讲,如果讲得很好,将是一个转机,那该如何开始?

传统的发言一般都是自我介绍,最多讲个笑话。但如果你连上一个「识别对方大脑」这种新信息,就能有清晰的答案。

假设台下的人都不认识你,那他们更可能启动原始的「爬行脑」,会表现出紧张而警惕。

而对付爬行脑的大杀招就是「提供短期利益」,你可以这样说:“今天我来回答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有助于你赚钱。第一,你如何挣10万美元?第二,你如何投资其中的3万?第三,投资的3万如何变成10万?”这就一下就吸引了陌生人的注意力。

但如果台下的人都认识你,那他们就会启动「情感脑」,会用拿出感性的部分。

这时最有用的就是「建立情感联系」。让别人和你的情绪建立在同一个频道上,别人就更容易接受你所讲的东西了。

比如一家想做家乡菜外卖平台的创业公司CEO,有一次给员工分享自己的故事:

我大学毕业以后就留在了北京工作,一年也就回一次家,有一次生病了给家里打电话,被妈妈听出了情绪不好。

第二天有人敲门,发现是妈妈。 她还带了好多老家的菜和肉,然后给我说:“没事,有妈在。”然后就在厨房乒乒乓乓做起了饭。

我趟在床上,闻到了家乡菜那熟悉的味道,眼泪就留了下来。

这就有很强的情绪建立效果。

以上的几个案例都是我的新书《认知颠覆》中的「信息连接方式」。最近这本书刚刚在全国各大平台和书店上架。我第一时间收到书以后,又重新看了一遍。

记得当时每写一个思考,最多时会查阅上百篇前沿学术或各种数据。由于我的工作是数据分析,信息的连接方式在我眼中异于常人,这却让《认知颠覆》这本书,偶然形成了一种国内出版市场上特殊的风格。

但这本书也未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许多理论的连接,现在看来写得太过用力。

多数的书籍都是在写各种知识点,《认知颠覆》这本书,则是「信息连接」的新尝试。

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

没有谁像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居。每个人都像一块拼图,连接成整块陆地。

「信息连接」,是你此生必定要重新锻炼的技能。希望《认知颠覆》这本书,能够给你启发!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3张颠覆认知的讽刺
来了快看看1 1到底等于几?真香颠覆认知。
我们的大脑为什么会出现认知偏差
老年人大脑处理信息变慢
认知颠覆:地球并不围绕着太阳运转 ?
一篇颠覆人性认知的猛文,最后才是高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