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68个深度思考 | 一年读50书,如何掌握其中90%的内容(下)


文 | 程驿(ID:daozhangsiwei)
此文约3500字,可一口气读完

今天这篇,讲「如何真正掌握知识」?

发人深省的实验

什么叫「掌握知识」?

看完一本书就叫「掌握」了吗?

《知识的错觉》中有一个案例:
美国认知神经科学家弗兰克·凯尔(Frank Keil)曾在课堂上给学生做过一次实验。
他问:“谁能画出自行车?”
有学生就画出一张自行车的草图——这基本就是多数人对自行车的「印象」。

然后教授让学生画出,可以让自行车完整前行的各种细节,包括踏板和链条的关系,刹车系统,扶手角度,座椅等。比如这种:

几乎就没有学生能够画出来了。
因为多数人对于自行车的理解,仅仅只是留下点「印象」,而做不到「掌握」。
同样,今年4月我写过一篇《一年读50本书,如何掌握其中90%的内容》(上)的文章。
其中提到,《人类简史》这本书,大致有用的信息有455条(包括229条知识点,完整故事3,实证191,实验13,金句9)。
在社群问,谁看过《人类简史》这本书?
很多人都说,“我看过!”
但如果问他们具体掌握了什么知识?很多人只能说四五条模糊的印象,对信息的利用率就不足1%。

为什么你很难做到「掌握』知识?

我们尝试追问三个问题去锁定答案。
 问题1:为什么你非得要去「学习」?
答案很简单,因为你需要积累新信息,解决新问题。

你身边,谁的主动学习(不指应试教育)意愿更强?

探索世界的孩子、初入职场菜鸟、刚换一个行业的人,创业者,拥有高格局的人,新生儿父母...

因为他们刚进入一个新领域,会面临很多新问题。
什么是「新问题」?画出来是这样:

你用原有的习惯(经验or认知模型)搞不定,就会存在巨大的「认知缺口」,这就是新问题,你会对此感觉非常焦虑。
所以你会疯狂学习。
 问题2:什么又是「学习」?
答案也很简单,寻找信息,补偿「认知缺口」。

比如你创业,看不清方向。就去读KK的《失控》,去研究科技大趋势,去研究行业数据报告,也找行业大牛聊天等等方法。

这都是找信息,试图弥补「认知缺口」。

但关键是,信息量往往是无限的,我们又如何真正完整收集所有信息?
 问题3:如何用正确方式去学习
所以要真正解决问题,你需要换种方式——分析和研究。

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做数据分析。集齐整个行业信息数据?这不可能。
我们只能根据有限的信息,去分析并得出一套市场模型。

有了模型,即便没有那么多信息,也能解决问题。

什么叫「知识」?
「知识」就是各种模型,在信息量不够的情况下,也能帮你解决问题。

比如你面试,你不用收集对方从小到大完整信息,只需要建立几套「分析一个人」模型,就能识别98%以上的人群。

So,为什么很多人,很难做到「掌握』知识?
因为他们搞定的不是「知识」,而是「信息」。
整天找信息、收集信息、囤积信息、死记硬背各种信息。随便你用什么方法,你那些线性的方式,都赶不上信息的指数级增长。

你得有真正有一套方法,去建立「知识」。

如何真正去建立「知识」。

举个一个案例:

我们社群有一位女生叫杨杨,有一天她问大家,如何学习「心理学」呢?

抑郁情绪困扰她很久了,一直纠结不知道该怎么办?

如果在其它社群,多半成员会你一句我一句七嘴八舌给出大量「信息」。

这显然不行,你一句,我一句,很难弥补她的「认知缺口」,解决问题。

所以我们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分析研究」(Research)这个问题。

 1、随机搜集相关「概念」

通过在Google等地方随机搜索资料,杨杨大致找出了“抑郁症”、“情绪”、“神经递质”、“自我意识”等三十多个心理学概念。

 2、确定「研究」方向 

通过对这些概念初步整理,大致确定了解决抑郁情绪的三个方向:

·药物治疗;

·寻求心理咨询或扩大自我认知;

·无药物作用下,通过运动等改变身体激素。

杨杨选择第三种。

 3、确定「研究」资料 

对资料去繁从简,确定了詹姆斯·戈登的《抑郁症的非药物疗法》和谢博让的《大脑简史》作为两本主要书籍。

然后从Google学术、《科学》、《精英日课》、《柳叶刀》等杂志中寻求辅助资料。

 4、建立「知识」路径 

一棵树,需要树干。研究一个领域,也需要一条「核心脉络」。

首先,杨杨发现了上面这条影响情绪的这条主脉络。

比如:

很多时候,改变「认知反馈」,就可以改变情绪(心理咨询、情绪ABC理论都是干这事)。

但杨杨就更喜欢研究大脑,她选择研究神经递质这条脉络。

这是网站的部分截图:

 5、对「知识树」开支散叶 

接下来,她根据核心脉络,不断填充自己知识,最终形成各种模型。

「神经递质」如何改变人的情绪呢?

核心是研究运动和「神经递质」的影响,研究睡眠和情绪的关系,食物和注意力的关系等等。

什么叫掌握知识?

这就是掌握知识!

杨杨完全对心理学和神经学零基础,也没有完整读完挑选的书,但是她通过五六本书,以及一些论文文章,不断整理结构,就深入掌握了这个领域。并且极大改善了自己的问题。

现在,杨杨成为了研究「情绪」(具体是神经递质)的专家。社群有谁探究这个领域,都会问她。
即便你把这几本书完整记在脑子里,不好意思,你一样会被她完爆。
因为学习的核心是整理知识结构,是分析、是研究、是思考,是一个你自己主动建立过程,而不是把信息被动灌入脑子的过程。

知识可以形成点、线、面

今年4月份,我们开始了建立「超脑连接社」这个知识探讨组织。

经过8个月时间反复思考和演化,基本就形成这样一个深度研究知识&问题的组织。

比如,探讨这些话题:

· 和异性如何聊天?

· 职业该如何规划?

· 遇到迷茫的时候该怎么办?

· 如何写作,如何演讲?

· 哪种方式的教育是对孩子最好的?

当然话题并不应该只是生活的苟且,还包括:

· 超人工智能时代,人该如何生存

·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区别是什么?

· 人的心智究竟是怎样的?

· 最有效的学习工具(网站)有哪些?

· 埃隆·马斯克多久实现脑机接口?

我们的各自研究自己课题(包括问题or话题),然后相互分享和讨论。

不过,在「分享和讨论」这个环节,我们遇到阻碍,并做了一系列深刻反思:

如何让每个人研究的知识,真正高效连接起来?

所以后来我们又决定开发了一个叫MindIn的网站系统:

它的核心是:拆解知识,整合知识。

你可以使用网站,挖掘书籍或文章的「知识卡片」(点),随后组合成「核心脉络」(线)

在「核心脉络」下,还可以不断建立和插入「子脉络」,形成「知识地图」(面)

同时又可以无限引用其它「知识卡片」(从书籍或文章中拆解)既保证权威,又清晰知道知识来源。形成自己的知识地图。

这样成员之间可以方便引用各自的线和点,用以完善自己的知识地图。

绝多大数训练营,都是把信息喂你嘴边。

但在超脑,我们强调的是自学的功夫。

我们也形成知识小组,让更多伙伴共同探索,并开发一个领域的知识。

同时也会举行「跨学科连接会」、「辩论场」、「怪异话题研究」、「思想实验」、「知识体系共建」等一系列知识活动。

一般人在社群是很少分享的,但在「超脑」,由于你事先深入研究了一个课题,就完全有自信和别人深度探讨。

如何加入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探索和打磨,超脑正式开始招募成员。

那么,加入需要多少钱呢?

 社群费用 

请您自定义,审核通过后私聊。

一年一期,热爱知识的穷学生可以少给,不差钱的成功人士也可多贡献。

(如果你非常热爱知识,但暂时拮据,也可以特例和我联系)

我们同时开展「超脑奖学金」计划,具体细则由本期成员共同商讨投票完成。

 成员条件 

1、各类研究者优先(包括老师和学生)

2、写作者优先(粉丝1000+)

3、产品经理优先

4、热爱知识热爱思考者优先

5、想要建立知识体系的人

6、想系统把一个(or多个)领域学好,想解决一个问题的伙伴

(我们需要想真正解决问题,或探索知识的伙伴。只是想简单打卡、用于知识炫耀的朋友就不要填写申请了)

 需要做的事 

第一月(19年12月,4周时间)

 训练 

接受我的密集训练,习得:

「关于搜索」

如何提问?

如何建立搜索思路?

如何检索信息(包括寻找国外期刊、论文、数据、专栏等)

如何形成自己的搜索引擎库?

「关于整理」

如何对知识分类?

如何整理知识?

如何使用印象笔记?

如何建立知识索引?

「关于阅读」

如何做检视阅读?

如何对备选资料统一整理?

如何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

「关于MindIn」

如何搭建知识体系?

如何使用MindIn网站系统?

如何跨学科建立连接?

(每一个问题都是一门技能,看上去都是硬功夫。但高效的方法往往简洁,我们不会因体现自我价值而把分享弄得花里花俏,而且我们会结合自己系统,很容易掌握)

第二月-第三月

 实习 

· 确定自己研究方向(两个方向)

· 进入知识小组

· 尝试研究自己课题(两月内至少完成四次)。

· 接受评估,成为超脑「认证研究者」MindIn网站添加标识,开启个人知识积分。

第四月-第六月

 研究 

· 确定一个需要深入探究的领域

· 自主参与各类「知识连接活动」(见下文)

· 接受评估,成为超脑「认证连接者」,MindIn网站加V,开启知识体系共建。

第六月-第十二月

 体系共建 

· 继续「研究」

· 与其它「认证连接者对一个知识领域的体系共建

· 官方推送个人信息,成立自己领域的知识组织

· 组织和建立线下活动

 知识连接活动 

· 每个人都需要分享自己课题,并接受他人评估和连接。

· 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主题连接」、「课题无限发展」、「辩论场」、「怪异话题研究」、「思想实验」、「知识体系共建」等活动。

 报名流程 

1、扫二维码填写申请,(点击进入图片,再长按二维码)请转发这篇文章(之前第一期填写过申请的朋友,请微信告知我本人)。

2、接受审核(我或其它社群管理者会逐一微信细聊,不排除我会打电话拜访)

3、通过审核加入组织(开营时间12月15日)

(可添加我个人微信询问,18156392。行动力不强的朋友,就请不要浪费时间了)

 关于我 

我从2007年开始工作,从事咨询公司数据分析师,互联网产品经理等职务。

和信息&数据打了十几年交道,很早就开始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也连续写了很多相关文章。

其中一篇《如何真正把你的知识体系建立起来,3000字给你说清楚》,被「得到」创始人罗振宇在2019年《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上推荐。

结语

作为「超脑」的创始人,我是谁,并不重要。

4月份成立「超脑」的时,我们坚定这是一个自我演化的组织。

当时没想会专门做一套网站系统,也没想过现在的知识连接方式,

时间如果退回5年前,10年前。这样的组织,是难以被理解,也是不存在的。

只是因为我们这一代人,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信息高速增长。大家才会想到,用更高效的方式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当然,我知道。在每个时代,尽管很多人「认知缺口」越来越大,而他们被生活按在地板上摩擦,也不会去学习知识,只会躲进抖音、吃鸡、打牌、刷剧等舒适区内。

成长改变,只是少数人的事。我知道你热爱知识,但很孤独,还不如大家一起共同探索未来。

请转给真正喜欢知识的朋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社群认同的持续性把握
组织能力建设的三大法则-9页
提案# 《我做社区》共建者#纪念徽章发放
职教高地| 山东:全面推进45项任务,高地建设已经“全面起势”
和意志力说再见的时候到了~
为什么学习很难?因为多数人做错了这一件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