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正心教育”主题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做卓越校长,办优质学校”高级研修结业报告
持续两年的广州市2012年公办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已接近尾声,两年学习经历使我的办学目标更加明确,办学思路更加清晰,办学理念更加坚定。围绕《学校自我发展诊断报告》相关诊断内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优质学校发展主要表现为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进而推动学校整体健康、可持续发展。面对近年来困扰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我们采取了诸多改进措施,如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打造绿色教师团队;弘扬武德文化,塑造正气少年;改善校园环境,深挖环境育人功能;广纳社区教育资源,学校与社会无缝链接等。我们觉得学校的十年发展历程积淀了较为丰硕的文化底气,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于是,我校从办学特色“武术教育”中不断提炼“武德文化”,并在“武德文化”的基础上升华成学校办学品牌“正心教育”。实践证明,以文化建设促进学校高位发展是有效途径,更是省心省力的捷径。现把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教育品牌的情况汇报如下:
前  言
关于学校文化,皮特森(KentD.Peterson)有一段经典的论述。他提出:“学校文化是一组规范、价值和信念、典礼和仪式、象征和事迹,这些因素构成了一所学校不同于其他学校的个性,正是这些不成文的因素随着时间的流逝促使教师、管理者、家长和学生一起工作,一起解决问题,共同迎接挑战和面对失败。”
在这里,皮特森对学校文化的要素进行了初步的梳理,有制度层面的规范,有精神层面的价值和信念,有行为层面的典礼和仪式,有物质层面的象征等,而且还指出了学校文化是学校个性的体现,是一个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本质特征。结合皮特森的定义和企业界关于企业文化的界定,我们认为学校文化主要由以下几个层面组成:表层的物质文化——学校的校舍、设施、环境体现出的文化色彩;浅层的行为文化——学校成员的行为体现出的文化氛围;内层的制度文化——学校各项制度体现出的文化特点;深层的精神文化——由价值观念决定的办学思想和群体意识。各个层面的文化通过协调一致的动态作用,实现着对人的真正“改造”,也正是在这样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中,教育的目的才真正得以实现。
文化,为学校立魂。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生命与灵魂,是贯穿学校发展的命脉,是学校历史与现实的集中呈现,是学校社会形象的阐释,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经过自身努力、外部影响、历史积淀而逐步形成的,主要凝聚在学校所拥有的理念、制度、管理、行为、校风、教风、学风等深厚底蕴之中,能够促进一种良好的教育氛围和综合力量的形成。优秀的学校文化总能给人一种实实在在的内在驱动,让人沉静、大气、向上、奋发,砥砺着一代代学子的人格品行、激励着一代代学子的求学奋进。优秀的学校文化一定是一所学校从校长到教师再到学生共同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
优秀的学校文化需要积淀,但也可以通过策划而形成。自本世纪初以来,以策划为基本手段的学校文化建设运动,已成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继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之后的“第三次浪潮”,“文化”已然成为学校发展的关键词。学校文化的三种性质决定通过策划让学校进入文化发展“绿色通道”的必要性:一是战略性。作为一种生存与发展战略的学校文化,统领学校发展的物质与精神、外在与内在、制度与组织、行为与形象等全部元素。二是内生内源性。其出发点是“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逐渐形成学校自主性、内控性、独特性的生存和发展方式。三是可持续发展性。即策划立足于学校发展的持续力、生命力和创新力,使学校文化这一教育资源在各校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真正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作用。
学校文化的策划必须经历三个完整的阶段:学校特色资源的挖掘,核心理念的提炼,文化体系的构建。一所学校如果没有特色,就没有个性,最终也就很难有大的发展,可以说,追求学校特色是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追求。南村中心小学的武德文化颇具特色,并且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为南村中心小学进行学校文化策划的过程中,铭德教育的专家组详细研读了学校近两年的工作总结和计划、课题研究的成果材料,在对武德的核心精神进行深入挖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正心”为核心理念的办学哲学。并由此提出了学校的品牌主题“正心教育”,由“正心德育”、“正品教学”、“正行管理”、“正风环境”四大部分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个性化学校文化体系。
通过“正心教育”品牌的树立,对外打造南村中心小学的美誉度、识别度,使广大公众更加直观的感知学校,认识学校的价值追求、品牌特征;对内可以将所有工作的价值取向归于一个焦点,凝聚全校师生的智慧,全心全意,共谋学校发展!
第一章:办 学 理 念
一、核心理念
(一)正,为做人之本
《新书·道术篇》有言,“方直不曲谓之正”。《易·乾卦》中说,“刚健中正”。文天祥的《正气歌》浩荡历史,流传千古,激励众生。浩然伟岸,刚正不阿,正大光明,堂堂正正,是民族精神的聚集,是真善美的传承,是做人之根基。
姿势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最直接的外在体现。一个身正的人外观举止得体大方,高雅端庄。古语有云“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行如风”。《礼记·曲礼上》言,“立必正方,不倾听”。《论语·乡党》言,“席不正不坐”。读书写字更是讲究静心调息、坐姿端正。摇头晃脑、歪坐、斜站、眼睛到处乱看、手脚乱动都是怠惰不敬的一种表现。
一个知识丰富、品行高雅的人也要有端正的举止才会给人正气感。《论语·颜渊》中说“文犹质也,质犹文也”。君子很自然的会透过看得着、听得见、摸得到的言行举止,让人从他实实在在的表现感受到内在的真诚、善良和宽容谅解。如果没有适当的言行举止表现,就显露不出正大光明的本性。古时候对小孩教育要求“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也是让人从小养成正身的习惯。
一个心正的人内心有信、有义、有智、有勇。“言必信,行必果”,“行侠仗义”,绝不图报”,有“安天下之民”的大勇,一身正气。正心为使人心归向于正。《礼记·大学》有曰:“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和“心正而后身修”。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为心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样:虽然在看,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但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但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所以说,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正心为公正无私,心地端正诚恳。《大学》中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成为南宋以后理学家基本纲领的一部分。“正心”为使自己的知、情、意与外界融合,也自然地会与自己面前的事物融合,故能不“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种心气也是《孟子》所言的“浩然之气”的感应相符。
正心是一种修养方法。身正、心正,行必正。古往今来的哲人、教育家无不把“正心”作为自己修身立命的基础。正心是介子推的“割肉奉君尽丹心”,是王勃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也是孟珂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更是刘禹锡的身居陋室,虽食菜根而味犹甘,虽着布衣而气自华。
一个正的人充满正能量,能够做到正己正人。当一个人拥有纯洁的道德、高尚的勇气、高贵的尊严、朴实的端庄伴随着无畏、宁静平和的气质,就会使周围人感受到神圣的理性之美。所以每个人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变得美丽祥和、纯净真诚、宽厚豁达,同时注意自己的修为,适当修正自己的言行举止,他能给周围的人带来正面影响,给身边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当人人都修身养性的时候,整个社会才会真正的安宁、协调、宽容、祥和。
(二)正,为武德之魂
武术首先讲求身正。古语道“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行如风”。古人说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是正的。行得正、走得正、坐得正、睡得正。习武之人更是讲求“头要顶,身要正,腰要直,步要稳”,无论坐还是站,一定直背挺胸,正身正气。
武术其次追求心正,做人要诚信、正义、大勇。
武之信。《中庸》有言:“诚者,圣人也。”孔子也主张“言必信,行必果。”武林人士也同样非常重视这些,司马迁曾大力肯定游侠:“其言必信”,“己诺必诚”。《少林十戒约》中说,“对待后辈须和顺、温良、诚信”,八卦掌派门规要求学武者练武之人,最注重道德,为国尽忠,为双亲尽孝,对亲友要信,对师长要恭,这些都是“信”的体现。
武之义。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也正是武德所崇尚的重义轻利的理念。朱家“先以贫贱始”,“行侠仗义”,“绝不图报”。侠是伐社会之不平,寻求正义,即龚鹏程先生所说的“替天行道”,其目的是希望让“正义”充满人间。儒亦有类似的说法,“行义以达其道”(《季氏》)。侠与儒二者都是从“公义”的角度为出发点,在形而上上趋于相同。
武之勇。“勇”既是道德标准又是行为实践,有“大勇”和“小勇”之分。武德中提倡的是“大勇”,是通晓仁义道德,在明辨是非善恶之后采取的举动,如为国为民、匡扶正义、除暴安良、惩恶扬善等;是“安天下之民”的大勇,体现着对崇高理想的追求;是大智若愚,大勇若怯,豁达大度,行果敢之举的勇;是浩然正气,维护正义的勇。
武术外显表现为行正,具体体现在生活处事、择徒拜师、授艺习武、用武施武四个方面。
生活处事即日常的言行规矩、待人处世、生活态度等。传统的武德要求各门各派习武者在日常生活和立身行事时要遵守社会之伦常,具体表现为对待同门师兄方面,要求尊敬师长,友爱兄弟。如少林两个时期的戒约均强调“平日对待师长,宜敬谨将事,勿得有违抗及傲慢之行为。”对于同门则要求“凡属少林宗派,宜至诚亲爱,如兄弟手足之互相救助,互相砥砺,违此者即以反教论罚之。”在与人交往时则要求谦虚谨慎,绝不以身怀高潮武功绝技而自骄,反对骄傲自炫。
自古传授武艺时就非常重视择徒拜师之德,有“谈玄论道,贵乎择人”为证。在择徒时对习武者的道德品行要求以及对师父的德行要求有严格的规定。例如《咏春白鹤拳·拳诺》云:“不信者不教,无礼者不教。”少林《拳经拳法备要》强调“道勿滥传”,应传“贤良之人”。《少林短打十戒》规定:“强横不义者不传。”《少林拳术秘诀》中说:“虽其人之性情良、意志坚、而格高洁,苟无恒久耐苦之心,专一不纷之概,师必不受矣。”
传统武德强调在授艺习武过程中武术磨练人的品格修养,对收徒非常的慎重,而且一旦入门之后,授徒教育一定是以德为先。“学拳宜以德行为先”、“学拳宜以涵养为本”。练拳要做到四善:“善修其身,善正其心,善慎其行,善守其德。”既有对“忠孝仁义”为主体的人伦纲常的继续教育,也强调刻苦恒勤的意志品质。传统武术中再三强调勤学苦练,“苦恒出高手”就是对习武者的意志品质的要求。万籁声先生对于习武之道曾说过一句话:“是以武功一道,非有坚韧不拔之志者,难得有大成功。”对于师父的授艺之德而言,当习武者踏人武术之门成为白己的徒弟之后,就必然要肩负起有关徒弟武德教育和培养的道德责任,武谚说:“为武师,须教礼。”即师父在传授武技的同时,还必须担负对徒弟的道德教育和道德督导责任,“以显师长教育有方,免被他人讥笑于后”。
用武施武方面,传统武德也教化每一个个体在使用武术技术过程中,自觉承担维护社会规范的道义重任,并从小获得自内,实现“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社会理想。管仲曾主张“竞于德”而“不竞于兵”。不到万不得已不得出手,即使与人交手,也只能点到为止,绝不伤害他人。
从以上的剖析可以看出,传统武德主要关注三点,身正、心正、行正。
(三)正心,为立校之道
正身为正心,正行、正人需先正心。正因为正心是做人之根基,是育人之目标,是现代公民之标识,所以我们博采贤智、审时度势,将“正心”作为特色化办学的核心理念,将“育英才本色,蕴天地正气”当作学校高位发展的神圣使命,将“正身、正心、正行、正人”作为学校师生共同的行为准则。
我们认为“正心”是促进本校发展的和谐之道:
——人的本质是一种生命存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人生命的生长与发展,就是促进生命质量的提升。教育所求之生命成长就是要使受教育者逐渐形成内在的德行美和外在的气质美、言行美,从而影响和感染身边的每一个生命,也就是“正身、正心、正行、正人”的过程。因此,我们坚持“正心教育”。
——教师作为肩负社会育人大任的工作者,其自身人格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只有具备公正、廉明的品格,其人格才具有可信性,教师才具有道德上的感召力,也才能保持教育的公正性。“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洁白,恬淡无为。”(语出东汉·王符《潜夫论·实贡》)这是为师之本。因此,我们坚持“正心教育”。
——一个好校长,成就一所好学校。校长的治校思想、管理理念对于一所学校至关重要。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校长要做到身正、心正、行正、人正,不以权谋私,对每一位教职员工公平、公正、公开,才能为中层和教师做表率,才能将有形的管理,化为无形的学校文化。因此,我们坚持“正心教育”。
——每一个孩子的未来都关乎到一个家庭的幸福,决定孩子成绩和未来的不是学校,而是家庭,是父母。古人注重“正家”,端正家风。孟母教子“席不正不坐”。学校是社区的组成部分,家庭是社区的单位,社区的发展以学校为依托,学校通过培养人才对社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因此,用学校的“正心”带动“正家”,促进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是我们的追求。因此,我们坚持“正心教育”。
从这所有的意义上说,我们都将矢志不渝地坚持“正心”教育!
二、办学理念系统
(一)校徽
南村中心小学的标志设计整体呈圆环形,象征着学校百年树人、功德圆满、学生学业圆满之意。
标志的颜色为红色和黑色相结合的色彩搭配,红色是心的颜色,和学校的办学理念“正心”相吻合;同时象征着热诚和真诚。黑色代表做事为人沉稳正直。两者的结合,传递南村中心小学的文化气质。
标志的外环为学校的全称中文和拼音,内环为学校“正身、正心、正行、正人”的校训精神。校徽是一所学校的象征,最重要的标识,将校训设计到标志中,能够更好的印刻在师生的心中,起到凝聚人心、激励师生做“正心”之人的作用。
标志的整体形状取外圆内方,意指为人处事之道,表面要讲礼随和、圆通豁达,内心要严正、方正。中心凸显的“正”字特别强调了学校的核心办学理念,为篆体的书法字体,文字古朴、形式感优美,象征着学校对中国优秀历史文化“武德”的传承与弘扬。
(二)学校愿景:蕴天地正气,育英才本色。
学校愿景是学校对未来理想和长远发展所描绘的纲领性蓝图,也就是回答学校“到哪里去”的问题。上述愿景源于我们推行“正心教育”的教育使命,源于我们“正身、正心、正行、正人”的校训,学校全员要把它作为长期奋斗的标杆,以满怀的热情、满腔的正气、合作的干劲去逐步将它变成现实。
蕴天地正气 蕴,积聚,蕴藏。蕴,是一种凝聚,是一种融合,是一种久的历程。“天地正气”,是指修养人内在的一种正气,一股和谐中正、正大刚直、天人合一之气,心存正气,关爱共同生存的自然万物。这种“天地正气”需要一点一点地吸纳,一点一点地积累,长期的凝聚和融合,这是一个漫长的“蕴”的过程,也是我们校训中提出的“正身、正心、正行、正人”的过程。
育英才本色 育,培育,培养。育,是一种累积,一种历程,是一种慢的艺术。英才,杰出的才智。《后汉书·祢衡传》:“淑质贞亮,英才卓砾。”具有善良品质和非凡才能的人才能称为“英才”。在学校中,我们可以理解为具有较高智慧和职业素养,身正业精的教师;具有良好学习习惯和品德,学正业勤的学子。
“蕴天地正气”,是一种吸纳,一种接收,一种累积的过程,“育英才本色”是一种输出,一种收获,一种结果。
(三)校训:正身、正心、正行、正人
校训是指学校提出的对全校师生具有规范、警策与导向作用的行动口号。它往往是学校核心理念的生动而形象的写照。“正身,正心,正行,正人”内外兼修,外讲礼,内修心;而后正行,最后传递正能量,蕴育人间之正气的规律,最凝练的勾勒出学校“正心教育”所殷切期盼的培养目标,而且文辞简洁优美,文意隽永独特,有利于全校成员识记、认同和践行。
正身,指端正自身姿态。语出《荀子·法行》:“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拒,欲去者不止。”在此是指“步从容,立端正,静心坐,专心读”,言谈举止高雅,读书写字做到静心调息、坐姿端正。
正心,指修炼心性。“正心”见《礼记·大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此是指“言必信,行必果。明是非,晓仁义。心豁达,有大勇。净如水,广如海。固如山,贞如松”为人、为学、做事应诚信、正直、大勇,心如水之纯净,如海般豁达;信念如山之牢固,如松树之坚贞。
正行,指正直的行为。《晏子春秋·问下二一》:“苟持民矣,安有遗道?苟遗民矣,安有正行?”在此是指“敬老师,善同辈。孝于亲,悌于长。不强争,懂克制。不骄奢,懂简约。不矜夸,懂自谦。”
正人,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身边的人。意出《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在此是指“先正己,育君子。后正人,蕴正气”。
(四)校风:融会武德,贯通正气
融会武德,宋·朱熹《朱子全书》:“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即师生能很好的融会武德这种特殊形式的道德,以善恶评价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活动。
贯通正气,贯通,全部透彻地理解,通晓明白。“贯通正气”是指学校师生做人正、做事正,学校校风正,无论从环境的建设、师生呈现的精气神都无不让人感受到一种正气感。
(五)教风:博厚高明,身正业精
博厚高明,语出《礼记·中庸》:“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指为师要崇高明睿,聪明智慧,争做智慧型的教师。
身正业精,身正,指言必正言,行必正行,教必正教,相扶以正,师德高尚,起示范和引领作用;业精,业务精湛,教学能力强。为师者,只有身正业精才能教化人,培育人。
(六)学风:志宏心固,学正业勤
志宏心固,指做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同时坚定的信守它。
学正业勤,指学习态度端正,对待学业要勤奋。
(七)管理原则:制度正行,德行美政
管理原则是对学校所遵循的一系列管理理念与所追求的管理理想的概括性表达,是一切治校行为的出发点。
制度正行,指用科学、严格的规章制度来扶正师生的行为。制度是组织的原则和意志,是保障学校所有工作有效开展的依据,是规范、约束、激励学校全员的准绳。用制度来管住人、管好人,是立校之基,也是“正行管理”的体现。
德行美政,指用高尚的德行美化治校之道。仅仅依靠制度治校是不够的,还需要依靠管理者自身的德行引领、示范。用德行来聚师心、凝师志,是兴校之源,也是学校管理品效的体现。
(八)师生誓词
师生誓约是师生承诺必须信守的规约。它以宣誓的方式,将学校的价值观分别内化为师生的信念与追求,具有引导、激励、规诫师生的效用。
走进南村中心小学,我风华正茂,
教在南村中心小学,我意气飞扬。
(学在南村中心小学,我积极向上。)
我庄严宣誓:
步从容,立端正,静心坐,专心读。
言必信,行必果。明是非,晓仁义。心豁达,有大勇。
敬老师,善同辈。孝于亲,悌于长。
不强争,懂克制。不骄奢,懂简约。不矜夸,懂自谦。
先正己,育君子。后正人,蕴正气!
宣誓人
三、品牌主题:正心教育
学校品牌是指学校享有较高知名度与美誉度的、能充分体现综合实力的个性化战略;学校品牌主题则是以特定符号对这种战略的指称。南村中心小学的“正心教育”,是由“正心德育”、“正品教学”、“正行管理”、“正风环境”四大部分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个性化学校文化体系。
推出“正心教育”,对外可以打造南村中心小学的理念识别符号,便于广大公众直观的感知学校,认识学校的价值追求;对内可以将所有的工作价值取向归于一个焦点,凝聚全校师生的智慧,全心全意共同促进发展。
第二章:落 实 平 台
在对学校进行了科学定位,提升了办学哲学之后,就必须关注核心理念的落实平台问题。学校文化不仅要有形,更要有神,要实现从学校的价值取向、办学理念到办学模式、行为方式、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全方面的提升。以“正心”为核心的办学理念体系落实需关注四个方面,正心德育、正品教学、正行管理和正风环境。
一、正心德育—落实“正心”核心理念精神,重点关注德育校本课程和班级文化建设
(一)德育校本课程建设
1、指导思想
①在德育课程建设上,以“正心”的核心理念精神为指导,初步构建南村中心小学正心德育校本课程,为2-3年后全面实现学校的德育课程化做铺垫。
②结合学校原有的社团活动及武术特色项目,大力加强德育拓展课程建设,逐步建立一个包含通识类课程、活动类课程和训练类课程为组成部分的合理德育课程结构。
2、课程目标
本课程立足于我校“正心”的核心办学理念以及“育英才本色,蕴天地正气”的办学愿景,培养尚礼、善艺、厚德的学子,弘扬武德精神,争做正心少年。
低年级(1-2年级):尚礼教育。“未曾学艺先学礼”,通过校园生活礼仪、家庭生活礼仪、公共生活礼仪、武术礼仪四个板块的通识课程学习以及主题活动课程的参与,让孩子们理解“礼”的含义,知道怎样做才是“礼”的表现,养成知礼、懂礼、讲礼仪的好习惯,在学校营造一个人人尚礼的教育氛围。
中年级(3-4年级):善艺教育。通过开展武术和艺术类训练课程,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器械套路和艺术技能,强身健体;增强对传统武术的热爱,用艺术浸润心灵,塑造学生信、义、勇、韧的人格。
高年级(5-6年级):厚德教育。主要通过开展一些活动课程,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传统武德的精髓部分--生活处事之德,择徒拜师之德,授艺习武之德,用武施武之德;能够把这些德行自觉践行到生活和学习中。
3、正心德育校本课程体系
主题
领域分类
通识课程
活动课程
训练课程
低年级
尚礼
《礼仪伴我行》
进学礼
中年级
善艺
《武术欣赏》
“中华武术魂”综合实践活动、社团(正心文学社、跆拳道社团、太极拳社团、键球社团、合唱社团…)、
武术、艺术、体育
高年级
厚德
《武德教育》
争做“正心少年”、正心艺术节、毕业礼
武术、艺术、体育
示例1 正心德育品牌活动课程:毕业礼
1.出旗--升国旗,唱国歌;升校旗,唱校歌。
2.颁发证书--毕业生每若干人一组,分批走上主席台,由学校领导向学生逐一颁发毕业证书。
3.寄语--学校领导训勉。
4.感言--毕业生代表(必须是正心少年)发言。
5.明志--毕业生齐声诵读学生誓词/正心宣言。
6.谢恩--学生向前台教师鞠躬谢恩,教师答谢;学生向前台家长代表鞠躬谢恩。
7.完愿--毕业生以班级为单位在校旗/班旗上签名,留下对母校的依恋之情。
8.合志--全班同学拍摄“全家福”。
示例2 正心德育品牌活动课程:正心艺术节
1、歌颂正心精神,唱响正心歌—歌曲欣赏
2、学习正心精神,读好正心书—好书推荐
3、感受正心精神,做好正心人—武术表演
4、继承正心精神,结交正心友—正心少年评选及颁奖活动
5、走近正心精神,踏上正心路—读、写、画结合
4、课程实施过程
①生成活动主题。我校的“正心德育”校本课程的主线为尚礼、善艺、厚德,各班可根据德育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设计,结合班级的情况,再设计相应“活动领域”下的“活动主题”,例如主题班会的设计。
②课程实施准备。根据学校的德育校本课程设计,结合各班级申报的“活动主题”,进行师资配备,采取校内发动和外聘专家相结合的解决方式。同时,开始编撰低中高年级三本德育校本教材,安排课时。
③组织课程实施。指导教师根据正心德育校本课程的主题设计《教学活动方案》,每个主题活动可以根据主题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主要的教学方法有观察法、问题探究法、实践体验法、体验式训练法、小组合作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
④评价与建档。评价要求:一是要体现综合性评价,突出评价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能力发展水平、获取信息、整合新知识的能力。二是要多方评价,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和老师评价相结合,发挥多方面的评价作用。
(二)班级文化建设
朱永新说过,“一所学校的品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间间教室的品质决定的。”一间教室,应该在自己的构建过程中,拥有自己的使命、愿景、价值观;一间教室,应该在自己的叙事过程中,拥有自己的独特命名、象征标志、英雄与榜样,或者说,一套属于自己的形象符号系统。和学校文化对于学校形象、学校历史一样,教室文化是完美教室的灵魂,是一个班级的使命、价值观、愿景的集中整合与体现。
1、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自主参与的班级活动
由学生自己进行设计、策划、组织各种班级活动,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及自主性,并培养团队精神。例如可以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围绕年级文化的主题(低年级“尚礼”、中年级“善艺”、高年级“厚德”)进行班级命名活动。一间教室的名字,应该是教室文化的具体承载与体现,是班级成员的自我镜像。
2、营造贴近学生、展现个性、多彩温馨的教室环境
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呈现在人面前的第一形象是教室命名,而最终呈现的则是教室文化的整体构建。每个班级有学生共同拟定的班级口号,有精彩多样的“正心学子乐园”,有丰富内容的“读书角”。
3、让每一位学生参与班级工作,从小培养民主管理意识
增设班级管理的小岗位、“干部轮换制度”等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民主管理意识。
二、正品教学--建设公平和谐的课堂文化
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激情与智慧共同生成的过程。公平不是“着眼中间,兼顾两头“减少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形式仅仅只对学校力中等的学生有益,却使优秀的学生永远只是在等待中消磨睿智,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没有真正得到实质性的帮助。公平是指充分照顾到学生在年龄、智力、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发展的需要,给予学生公平的待遇。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是对学生的平均用力,而是考虑以平等为基础的各种不同方式来对待每一位学生,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和谐体现为一种教育生态的平衡,就是尊重生命,体现人性,以人为本,充满活力与生机,教与学达到高度和谐。在这样的课堂上气氛民主、对话平等,学生能够充分张扬个性,真正实现全面、健康的成长。主要包括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合作氛围、和谐的教学情境。公平是实现和谐的重要手段,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差异,尊重到每一个学生,才能够最终生成和谐的课堂文化。
以公平和谐的课堂文化建设为核心的“正品教学”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1、制定“正品教学”下研学课堂要求指南,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课堂主要特征:
①尊重人的发展的平等性。一切促进人的发展性、自主性的平等措施都要得到维护和创造。关注学生,了解他们的需要,明确他们的差异性,体察他们存在的问题,为教育提供基础。
②注重教与学过程中的和谐共长。课堂内所有人的关系都是平等的,师生、生生、小组内、小组之间互动尊重、相互关怀、生命互动、精神感召,共同成长。
③注重差异化任务的设计。在任务的挑战水平、复杂性、可用资源、最终成果的呈现、实施过程、学生的智能特征等方面进行学习任务的差异化设计。差异化任务的设计并不是只是优生更多任务,学困生少一些任务的简单区别,这样只会造成优生认为自己是增加了任务量的。例如关于阅读的任务:学困生可以是阅读2篇描写动物的文章,比较这两种动物的异同,优等生可以也是阅读2篇描写动物的文章,比较这两篇文章不同的说明方法。
2、申报专项课题,予以重点突破。
以《构建“正品教学”下的研学课堂》为主课题,引领课堂教学改革,分专题、有重点地推进研究,把“公正和谐”的课堂文化建设作为课题的重点突破,严格执行“教学指南”。在主课题的引领下,每个备课组选择子课题,就差异化任务的设计、和谐课堂的生成等问题展开研究。
3、建立评价制度,以评价促进“公平和谐”课堂文化的形成
一是明确“正品教学”下的研学课堂,要以“公平和谐”作为课堂文化的主要元素。要求全体教师在课堂中体现这种元素,并制定相应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二是开放教室,落实教学公开观摩和同伴互助制度,并大量开展教学展示和评比活动。三是邀请专家进行论证、提炼,建模。四是开展相关案例、论文、随笔征集,推广成果,形成习惯。
三、正行管理—践行“制度正行,德行美政”的管理原则
正行管理秉持“制度正行,德行美政”的管理原则,重点强调两点:一,学校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科学、合理,用严谨的规章制度来扶正师生的行为,保障所有工作的有效开展;二是领导用德行来聚师心、凝师志。要求学校干部做到作风正气、管理公正、广纳贤言、行事磊落,真正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
(一)领导班子“学高、身正”是正行管理的前提
最高的管理是教育思想的管理,最理想的管理是校长人格魅力的管理。学校领导班子“学高,身正”,赢得师生的由衷佩服,就会达到“不令而行”的境界。个人的性格魅力,取决于学问的深浅,还有诚实正派的处世准则及谦谦君子的风度。
1、加强自身学习,组织教育沙龙。教育沙龙可以每1-2个月举办一期,沙龙的议题由领导班子根据当前国内外教育研究的发展动态、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热点和难点,结合学校的发展需要制定。通过教育沙龙议题的探讨,在学校营造较为浓厚的学术氛围,自由学术的思想在沙龙上交织和碰撞,培养人才,锻炼队伍。
2、营造正心环境,做到身正垂范。倡导行政班子以“正”为标准,正言正行,公道正派,打造干部队伍的整体阳光形象,增强非权力影响;讲沟通协作,强化人际之间的合作与认同,形成合力。
(二)制度措施“科学、人性”是正行管理的依据
制定科学、人性的管理制度,是正行管理的依据,它是学校工作得以顺利推进的保证,也是学校形成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必需条件。制定了制度,还要对制度进行消化,使它变为教师们的自觉行动:
1.不断强化对制度的认识。制作《南村中心小学教师手册》,内容包含引言、校长致辞、教师宣言、学校文化办学理念体系、教学指南、工作管理几大板块。印发到每位教师的手中,使其认识学校的核心理念以及管理措施的具体内容,并且牢记在心,并且对照自己的行为进行总结。
2.每月开展各种规章制度的争先创优活动,看看比比哪位教师做得好,哪位老师执行得差,做到奖勤罚懒。对于制度的有关漏洞.进行不断修订,不断完善。
四、正风环境—彰显正能量
正风环境强调一所学校营造的学校氛围给师生带来的正能量。以“正心”为核心打造学校的校园文化经典:
(一)六大主题,展示正心
1、正心广场:在学校入门处建立一个正心主题文化广场,现有武术雕塑“朝阳”调整为“正心”,另立一书形雕塑,书页翻开状,左页为南村中心小学的校徽,右页为师生宣言,激励全校师生秉持“浩然之气”,读书为养正气,教学牢记正行。
2、楼宇命名。
正心楼1栋、2栋、3栋(教学楼)--意为学习时要端正身心,专心致志,勿有妄念。
正通楼(行政楼):“正通”谐音“政通”,取政通人和之意。喻指南村中心小学上下政令畅通、氛围和谐,领导、师生心心相通,齐心协力谋求学校的发展。
正品楼1栋、正品楼2栋(教师宿舍楼):教师以优秀的品行,起到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
正行楼(实验楼):通过实验,在实践中检验、印证、深化、创新已有的知识体系,做到知行合一。
正身馆(体育馆):锻炼身体,修养心性。
3、文化板:将学校的办学理念系统在文化板上展现出来,悬挂于正心广场的一隅。师生牢记于心,践之于行。
4、正气墙:在学校建设一个主题文化墙,墙面雕刻文天祥形象,并把其写的《正气歌》全文展现出来。
5、正行路:将学校的主干道命名为“正行路”,意为师生走在正行路,能够理其性,静其神,修其德,蕴其行。
6、正心廊:搜寻古今中外在各个方面(特别是武术领域)德高望重、修为精深的人物,将其图像以及名人语录在正心廊展现出来。可以在学生和教师群体进行此方面的征集活动,每两个月在一个年级中做一次征集,并在此幅图像下标注投稿人的姓名及班级,加强师生的主人翁意识。
(二)视觉识别系统,凸显正心
1、基本要素系统部分
标志:学校标志是学校形象的符号象征,是CIS设计系统的核心基础。学校的标志即校徽,是以最简化的图形造型传达学校的精神内涵。校徽的设计要求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并要表达出学校办学方针和素质教育的精神内涵,独特的个性和时代感亦不容忽视。南村中心小学的校徽设计见左图。
标准字体:学校的标准字体,即在任何情况下,学校名称出现所应用的专用字体。字体的选用要符合文化教育的精神,严谨、求实。同时注重规范用字,不得使用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南村中心小学的标准字体是“叶根友毛笔行书简体”。
标准色:标准色是用来象征并应用在所有的媒体上的指定色彩,是学校理念的象征。色彩是一个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题,色彩有不可估量的视觉冲击力和联想作用,良好的运用将增进标志形体的表达。南村中心小学结合武术元素(少林寺主题建筑的朱红)、心的颜色,将“朱红”作为学校的主色调。热诚而真挚,稳重而深沉。
学校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等基本视觉要素的排列和组合也应适当规范。这些要素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VI视觉识别系统的基础部分。基础部分在经设计审核通过后,应严格遵守,并始终贯通。这是执行VI识别系统的关键。
2、应用要素系统部分
应用要素系统设计即是对基本要素系统在各种媒体上的应用所做出的具体而明确的规定。应用要素系统的规范化,有利于学校保持一贯的自我形象和主张,便于学校常规管理,同时应用系统的建立也可适当避免盲目建设、重复设计,从而避免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不必要浪费。
(1)学校办公用品
学校办公事物用品,除其实用功能外,还起着学校形象宣传的作用。如信纸、信封等办公用品在对外交流的同时如能结合VI视觉识别系统,将能更好地将学校的精神内涵通过形象符号传达给广大社会受众。例如:名片、信纸、信封、便笺、备忘录、资料袋、文件夹、内部档案用品、请柬、赠品、印刷出版物等。
(2)师生制服设计
师生的制服,是学校形象的流动广告。在校服设计中体现学校的标志、名称,在用色设计中呼应标准色,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荣誉感,增强学生的责任心。
(3)标识识别设计
标识识别设计是从根本上塑造、渲染、传播学校识别形象,并充分体现学校形象的统一化、标准化和正规化,保持高度的识别统一性。设计对象包括:学校招牌、旗帜、场室标识、指示警示标牌的识别设计等。这些静止或流动的标识除了具有鲜明的标识警示的功用外,也同时是随时随地教育学生和传播校园文化的良好载体。
(4)学校校园网站建设应用
网络无疑是最大、最快捷的大众传播媒体,是学校能够抛开地域局限向全国甚至全世界传达信息及树立形象的绝好途径。故校园网主页的建设也要同时体现学校VI视觉识别体系。
第三章 学校文化建设实施的阶段计划
根据对于核心理念的解读和具体实施内容,结合南村中心小学的现状,制定南村中心小学学校文化工作的逐步实施计划安排,计划共分为三阶段,具体如下:
一、深度调研、文案策划及宣传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7月)
(一)前期调研:查阅关于南村镇和南村中心小学的历史发展,通过现场调研,听取汇报,研讨等方式了解南村中心小学的现状,目前这部分工作已经完成。
(二)思路研讨:根据前期调研结果,形成南村中心小学以正心和核心理念的办学理念系统,就理念体系的适切性在中层以上干部中展开讨论,广泛听取大家意见。
(三)形成并确认文稿:确定了办学理念的整个体系后,着手开始撰写南村中心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方案,并就草案进行反复论证、研讨,力求科学严谨,实操性强。
(四)讲座培训。策划组的专家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方案进行解读,协助学校全体教师更好地理解正心文化方案,在学习分享、沟通交流中获得认同,然后转化为内驱力,并且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促进学校的发展。
(五)主题班会课的开展。号召学校班主任利用班会课的时间,向学生宣传正心文化,争做“正心少年”。
(六)设立“正心”文化宣传栏。在学校文化建设的初期,通过宣传栏进行办学理念体系的宣传普及和学习,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向老师、学生和家长展示学校的办学精神,增强认同度。
(七)正气环境的建设。根据学校实际的财力状况,进行正心环境的逐步建设落实工作,初期可以进行学校标识性建筑--正心广场的建设。
二、逐步落实与完善阶段(2013年7月——2014年1月)
(一) 一年级学生“进学礼”的策划及组织。将学校的开学典礼结合一年级新生的“进学礼”进行,邀请家长共同参与。
(二)编写德育校本教材。校本教材是宣传学校文化的重要阵地。学校拟定利用半年的时间组织全校老师共同参与,遵循科学性原则、主题性原则、教育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由浅入深的原则分低中高年级编写三本图文并茂的校本教材。
(三)班级文化建设。邀请专家做班级文化建设的相关报告,就如何在“正心”核心理念的引领下,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开展研讨,并逐步落实。
(四)根据正品教学的课堂文化开展相关主题的培训。例如进行《新课改背景下的前置性作业的设置》,凸显差异化任务的设计;进行教师师德主题的培训,建设和谐的课堂等。
(五)举行实验年级和实验班工作经验交流和阶段总结会,交流经验,讨论问题,并邀请有关专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并提出整改意见,各实验年级和实验班完善并上交下一步实施计划。
三、塑造特色与品牌凸显阶段(2014年3月——2014年7月)
(一)毕业礼的策划与组织。将进学礼、正心艺术节、毕业礼作为在师生及家长群体中宣传落实“正心”精神最重要的三大活动载体,并且成为学校三个主要的德育品牌活动。
(二)正气环境的落实。逐步规划、实现学校正气环境的建设。
(三)视觉系统的应用。VI视觉识别系统的全部运用,替换之前的标识等,确保学校的对外宣传性物品保持统一的形象,增强学校的品牌效应。
第四章 学校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
为了更好的促进南村中心小学学校文化建设有关工作的开展,制定保障机制,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
一、成立领导小组。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统筹规划、指导协调学校文化建设工作。明确各部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职责,按照分工切实完成各项文化建设任务,落实工作措施,形成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落实经费。学校在制订年度公用经费使用计划时,要合理安排一定的比例,用于学校文化建设工程。
三、定期督导。邀请学校文化建设的指导专家定期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工作进行指导,加强学校教师队伍的理论研究水平,积极探索“正心”核心理念下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路和举措,确保各项工作的科学、顺利推进。
四、科研带动。积极进行学校文化建设课题的申报,以课题研究推动学校文化建设。
经过近一年的推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第一,师生认同感强。我校利用宣传栏、校园广播、班队会、国旗下讲话等,对师生进行广泛宣传。并通过专题讲座等形式让教师们掌握“正心教育”的相关理论,并让教师们意识到“正心教育”不是校长或行政的一厢情愿,而是广大师生共同追求的宏大愿景。
第二,社会认可度高。我们通过“庆祝2013年元旦汇演暨正心教育启动仪式”、年级家长会、派发“正心报”、给家长的一封信、学校社区嘉年华等形式向社会宣传学校的教育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和高度评价。
第三,学校发展力大。学校先后出版了《正心报》、《正心教育少年宫画册》、《正心教育办学成果画册》、《正心教育研学后教导学案》、《正心教育“幽兰清香”教师论文集》等,有效进行了初期成果搜集整理。学校的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前途一片光明。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形势和教育改革的风云大潮,我们静心沉思,进一步理清了促进学校进一步发展的思路:一是继续打好文化立校牌。始终以先进的文化理念来管理学校,服务师生;二是缩小办学规模,办精品学校。由原来的37个教学班逐步压缩到24个班规模,优化教师队伍和生源结构,适应番禺区“高位均衡发展”的办学思路;三是培养学习型专家型教师团队。通过外引内培等形式培养教师队伍,按照市、区相关政策促成教师合理流动,完善教师岗位聘任制和考核制度,制定激励措施,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四是科学规划校本课程。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小学生减负文件精神,优化地方和校本课程设置,提倡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领导班子成员建设
【陶继新对话名校长系列之四十六】 为师生幸福成长注入生命的活力 《中国教育报》2012年3...
【上清走笔66】传承上清文化,涵养清风正气|山栀子
宋家才:学校文化:概念、结构、本质、品性
[南粤校长]朱志权:好的教育从学校文化建设开始
「教育特色」校园文化的魂在哪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