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洪洞大槐树

在明朝洪武二年(1369)至永乐十五年(1417)期间,大槐树下(山西省洪洞县城西北2千米的贾村西侧)发生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有组织、有计划的移民迁徙18次,对恢复生产、增加人口、发展经济、开发边疆、民族团结、文化交流等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迁徙涉及姓氏1,230个,主要迁往京、冀、豫、鲁、皖、苏等18个省,500多个县市。经过600年的繁衍生息,移民后裔数以亿计,而今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因此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被炎黄子孙当作 “家”,称为“祖”,看作“根”。

发生在明朝的移民大迁徙是有其历史背景和历史原因的。

元代末年,由于蒙古贵族及封建地主对农民残酷剥削压迫,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日益激化,旱灾及蝗疫不断,黄、淮河又多次决口,使中原之地“漂没田庐无算,死亡百姓无数,村庄城邑多成荒墟。” 据《元史五行志》载,仅元朝末年的雨旱灾,山东19次、河南17次、河北15次、两淮地区8次。“禾不入地、人相食”,至正元年(1341)到至正二十六年(1367),几乎每年都有特大洪水泛滥,百姓非亡即逃,中原地区人烟稀少,土地荒芜,为此,元朝只好把一些路降为州。由于人、粮剧减,明朝也不得不把许多州府降格。洪武十年(1377)河南等布政司所属州县“户粮多不及数”,“凡州改县者十二,县并者六十”。到了洪武十七年(1384),全国各地仍把不足3,000户的30余州降为县(《明太祖实录》)。

明朝建立后,中原地区处处是人力不至,久致荒芜,积骸成丘,居民鲜少,多是无人之地,累年租税不入,劳动力严重不足,土地大片荒芜,财政收入剧减,直接威胁明王朝统治。

当元末中原地区荒疫兵乱之时,山西却是另外一种景象,中原地区的兵乱及各种灾疫很少波及山西,大部地区也没有发生大的水、旱及虫灾,风调雨顺连年丰收,经济繁荣,人丁兴盛。相邻省分有难民流入山西,使山西南部人口变得稠密(洪武十四年,河南人口是189万1千多人,河北人口是189万3千多人,而山西人口却达403万余人)。于是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1368—1398在位)采纳了萄州苏琦、户部郎中刘九皋、国子监宋纳等人的奏议,为维护明王朝的封建统治,决定了移民屯田的战略决策,一场大规模的历经数朝历时50余年的移民高潮就开始了。

根据《明史》《明实录》和《日知录之余》等正史及笔记史料的记载,洪洞大槐树移民分布在30个省市的2,217个县市,总数达百万之众。其中:河南123个县市,北京、天津、河北142个县市,山东109个县市,山西104个县市,江苏、安徽、湖北、湖南316个县市,陕西、甘肃、宁夏182个县市,黑龙江、吉林、辽宁171个县市,浙江、福建、江西227个县市,广东、广西、贵州248个县市,四川、内蒙古、青海274个县市,云南、西藏、新疆210个县市,海南、台湾111个县市。

……

相传离乡时,广济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明朝官府就在树下为移民办理手续,登记造册,发给所迁之民耕牛、种子和路费,按所去地点编队出发。

被迁者思念故乡,凝眸着古槐,见栖息树杈间的老鹳不断哀鸣,顿感自己可能毕生难回故土,哀鸣仿佛为己送行。

为让子孙永远记住家乡的模样,他们就以最显著的大槐树和老鹳窝作为方位坐标。“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这样的歌谣世代传唱。

“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老鹳窝是一个情结,世世代代为移民后裔魂牵梦绕,它是老家的标志,是祖地的图腾。六百年来,汾水之湾,槐荫之下,鹳鸟群栖,戏水觅草,追逐鸣啭,声犹在耳。游子思乡之情,因鹳鸣而愈浓,移民恋祖之怀,缘鹳鸣而愈切,今回故乡踏故土,偿先辈之愿,叙宗族之情,连源流之谊,续世代之好,果如鹳鸣之韵,绕梁迴野,久久不绝。

(文+图:王永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洪洞--大槐树移民分布
涉县人的小脚趾甲分两瓣,WHY?
上厕所为啥要说解手,背后的故事令人瞠目结舌
明初山西移民原因
谈古论今话山西2021-7 寻根问祖山西洪洞大槐树
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游记之一棵最有名的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