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远《踏歌图》赏析

《踏歌图》是南宋著名院体画家马远的传世名作,此图近处田垅溪桥,巨石雄踞于左角,几老农正在垅上踏歌而行,远处更是高峰削成,宫阙隐现,整个气氛显得欢快清旷。此图在画法上用笔苍劲而简略,大斧劈皴干净而利落的,带有明显的院体画气息。作者马远在南宋画坛拥有不可替代之地位,人们常把他和李唐、刘松年、夏珪称为“南宋四大家”,其代表作主要有《踏歌图》、《华灯侍宴图》、《远山柳岸图》、《梅石溪凫图》等。

一、作者简介

马远,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人,出生于杭州,曾担任光、宁、理宗三朝画院侍诏,大约卒于理宗朝初年。马远曾祖、祖父、伯父、父亲、兄弟、儿子均为画院画家,既承家学之长又远学李唐,最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马远画作题字多为宁宗皇帝赵扩或其皇后杨氏所书,多藏于画院御府,或用于赏赐大臣,对南宋后期院画产生很大影响。马远的代表作品主要有《踏歌图》

马远于绘画,人物、山水、花鸟无所不能,而以山水成就最为杰出。在用笔上,他扩大了斧劈皴法,画山石用笔直扫,水墨俱下,有棱有角;在构图上,采用以局部表现整体的手法,常画山石一角,水之一处,使画面呈现出大量的留白,在突出了主体形象的同时,又巧妙的表现出了自然之景,可谓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景”。马远常把主景置于一隅,其余则用渲染手法逐渐淡化为朦胧的的远树山脚、烟雾缭绕,因而有“马一角”之称。在南宋四大家中,如果说李唐是院体的开创者,那么马远则是最最代表性的院体画家。

二、绘画赏析

1.内容赏析

踏歌是民间一种不拘泥于程式的娱乐形式,用足蹬踏而作歌之调。据《武林旧事·元夕》载李负房写南宋京城临安繁华气象的诗中,有“人影渐衡益露冷,踏歌声度晓云边”句,可见踏歌这一娱乐形式在平民形式中甚为流行。

《踏歌图》据传是马远是中年时期的一幅画作。此图取材于南宋都城临安附近的农村,是一幅表现“全境”的作品,虽然以人物活动为主题,,描绘四个老农在群峰林立、幽深邃远处“踏歌而行”的场景,实则称为一幅山水画也不为过。此图在右下角描绘了四个农夫,载歌载舞地走在垅上,四人姿态神情各不相同,脚步轻盈而的富有节奏感。走在前面的那位白胡子老人拄着手杖,边走边舞,转过身去招呼正要过桥者,或开个玩笑,或说几句戏谑的话;刚上桥头的这位老人不知是身体状况欠佳,还是喝酒太多,以致还需旁边的老人对他进行搀扶。落在最后的哪位老人肩挑着酒葫芦,迷迷糊糊地挎着脚步。画面左下角处,还有一妇女和孩童回首张望,脸上带着欢欣的表情。马远巧妙地将这诗意的自然之景与人物风俗活动结合起来,静动结合,相辅相成,整幅画面既安静闲适,又不乏愉悦轻松之感。此图所有的艺术形象也并非全都为真实之景,其中也掺杂了作者所蕴之诗意。翠竹红梅姿态婀娜,路旁的老柳树也都抽出了新芽,在乍暖还寒的风中摇曳,观看者也似乎能置身于画中,耳边回荡着农夫们欢乐的歌声。

2.主旨赏析

纵观全图,作者似乎将这样一个观念体现在画面中:人快乐是因为丰年,丰年则是因为皇帝治理有道。但从情趣上讲,近中二景却又并非那么紧紧有条,有勉强为之之感,这正是作者试图把自己对农村“村野俚俗”与皇家“高雅贵致”结合在一起的尝试。而有关此图的主旨也可谓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这幅画作是作者用来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的,也有人认为作者是想将衣衫褴褛的老人与其兴高采烈的神情相对比以讽刺当权者偷安的社会现状,还有人也同意这是一篇向统治阶级歌功颂德的画作,但马远身为宫廷画家,必有其不得已而作此画作之处。然而,到底此图主旨如何,我们还应追溯历史长河,从中找出最为接近的真相的解释。

在我的印象之中,受朝代背景影响与理学感染,宋代的大部分文人都是相当看重义理,重视节操的,这也为后世之人所津津乐道。顾炎武与赵翼都曾在自己的著作中从精神层面指出宋代“忠义之气”形成的社会背景,这也是我们在谈到很多宋代文人或画家时,都不可避免的要说到他的社会责任心的原因。我们其实没有必要怀疑,这幅画就是为统治者歌功颂德所作,而且是作者发自内心,自愿之为。南宋时期,几次与少数民族签订的政权虽然说“屈辱”,但却为南宋的政治经济生活带来了宝贵的和平。以绍兴和议后为例,历经二十年的战乱趋于平息,生产力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随着战争的减少,军费开支也因此得到下降,百姓的税负也有所缓解。对此,宋代文人以及画家们对此是心知肚明的。而且,宋金和议时,金还归还了南宋的部分土地,南北人员的往来也开始密切起来,政府也趋向稳固,局势也进一步稳定。几次和约的签订,尽管让南宋的文人画家遗憾重重,但却在客观上促进了政局的稳定与生产力的恢复,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南宋的文人和画家们一些信心。

综合以上历史回溯,我们了解到当时的文人其实因为和约的签订,多多少少内心存在了一丝慰藉。而从《踏歌图》的画面描述也可以看出,画中的人物形象与以上历史背景也算是较为一致。马远所要表现的正是“幸遇太平年,好时节,清明初破”、“谁知道,山城父老,重见中兴年”等一番太平之景。而画家并非被迫歌功颂德,表现四个老农的快乐却又以衣衫褴褛的姿态出现,正是遗憾与庆幸这两种心理相互碰撞的体现。

三、拓展学习

其实我此次选择分析马远的《踏歌图》,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高中历史课本上对马远的介绍。我还清楚记得,当时老师在讲到马远时,特别强调他“残山剩水”的画风是南宋偏安的写照。但我通过查阅介绍《踏歌图》的相关论文时,却突然发现自已以往对马远“残山剩水”画风的理解是太过片面的。其实马远的边角之景是其绘画艺术上的突破与创新,属于美学而非政治层次。北宋画家已经把全景山水发展到极致,而南宋山水画家想要在这方面有所创造,就只能另辟蹊径,由全景山水转向边角之景。这种转变一改往常鸟瞰式的把对象推选的习惯,强调近景和远景的对比,从而极大的突出了画面的深度感。而这种绘画方式到底只是与南宋偏安的社会现状暗合,还是在一定程度受到其影响,还有待我们进一步考究。

参考文献

[1]李怡,潘忠泉.马远山水画风形成的地域因素考辨[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21(1).

[2]陶琳娜.论马远《踏歌图》的意境美[J].美术观察.

[3]曹应秋.马远《踏歌图》赏析[J].视觉杂谈.

[4]马琳.踏歌声度晓云边......—《踏歌图》重读[J].美术,2003.1(26).

[5]张蔷.读马远的《踏歌图》[J].名作赏析.

[6]王朝文,中国美术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踏歌图》是南宋画家马远!
马远《踏歌图》
[永济人物]走近马远
每日一赏|| 中国国画历代精品高清展:(897)南宋 马远《踏歌图》
《踏歌图》南宋 马远
南宋画家马远icon的经典名画,踏歌图,妙趣横生[赞][赞][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