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立冬:万万没想到,古人过冬还有这种操作?!

北风潜入悄无声,

未品浓秋已入冬。

11月8日

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

正式上线了

古时民间

习惯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

对“冬”的解释是:

“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意思是说

立冬节气

寒气袭人 草木凋零

有着“秋收冬藏”的含义

“立冬为冬日始”的说法与黄淮地区的气候规律基本吻合。而在气象学上,则把“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低于10℃”作为入冬的标准。


立冬之后,全国各地降水量明显减少,降水开始以有雨、雪、雨夹雪、霰、冰粒等多样化的形式出现。受强冷空气影响,华北等地的初雪往往在此期间出现,江南地区也存在下雪的可能。

西南地区经典的华西连阴雨此时已经结束,进入一年中的干季,但相对全国的降水情况,还属于雨水偏多的地方。如果遇到较强冷空气与暖湿气流呼应的情况,南方地区的过程雨量还会较大。


正常年份,北起秦岭、黄淮西部和南部,南至江南北部的初霜,大都出现在立冬节气期间。在偏冷的年份,11月中旬,南岭以北地区也会出现初霜。

此时,北方人民对冷空气“满减”、“包邮”、“跳水”等常规操作,似乎已经习以为常。随着北方强冷空气的频繁出现,气温下降的趋势加快,会带来持续的降温过程,秋裤、暖气、棉衣也逐渐成为这个时节的关键词。

那么问题来了,几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过冬的?

关于取暖这件事儿,他们已经动了几千年的脑筋。

我国是最早采用“炭”来取暖的国家。

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器具烧炭取暖,后来逐渐出现了壁炉、火墙、火炕等取暖神器。

据考古人员发现,在秦代时,我国就已经有了“壁炉”和“火墙” 。

咸阳宫殿遗址中的三座壁炉,其中两座供浴室采暖使用,一座用来维持室内恒温,可见当时,我国在建筑采暖领域就已经有了成功的探索。


在秦长乐宫遗址,考古人员还发现了秦代火墙取暖的方法:用两块筒瓦相扣,做成管道,包于墙内,与灶相通,以此达到取暖的目的。 

到了汉代,宫廷中已经出现了最早的“恒暖空间”——“温室殿”,又称作“椒房殿”。

《三辅黄图》中记载,“椒房殿,在未央宫,以椒和泥涂,取其温而芬芳也。

由此可见,汉代的“温室殿”是以花椒作为保暖材料,捣碎成泥,涂在墙壁上制成保温层,再挂上壁毯,加设火齐屏风,用大雁羽毛做成幔帐,在地上铺着毛毯,殿室内暖意融融,是绝佳的“恒暖空间”。

除了宅在家,古人外出时,也少不了便携式的取暖小物件儿。

“手炉”作为古代版“暖宝宝”,必须优先安排上!宫廷剧的资深玩家应该对它并不陌生。

冬日里,贵人小主儿们几乎人手一个“手炉”,除了取暖,还能作为凹造型的利器!

一个优秀的手炉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首先,颜值要高。

捧在手上或放在袖中,都是一个大写的“美”!

其次,造型独特。

从常规的方形到八角形、花篮形、南瓜形、梅花形,从提梁、炉盖、炉身到炉底,处处透着讲究。

最重要的是,它的取暖效果一级棒!

手炉里放入火炭或尚有余热的灶灰,炉外包设计着精美的外罩。

到了明清时期,还会在手炉内放入香薰和药材,简直就是一个行走的“养生香薰机”。

中国人对火锅的偏爱,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关于火锅的起源,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起源于三国时期,一种认为起源于东汉。

根据《魏书》中记载,三国时期就已经有了“铜锅”。而根据出土文物“东汉分格锅”推测,最早的“鸳鸯火锅”在东汉时也已经出现了。

从白居易《问刘十九》中,可以一窥唐朝人对火锅的喜爱。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有诗有酒有火锅的夜晚,围炉夜话在诗内,恣意洒脱在诗外。

到了宋朝,火锅的地位上升至冬日美食界的“网红”。在北宋汴京开封的酒馆中,火锅成为冬日里的应市食物。

此后的历代美食里,火锅的出镜率都非常高。

我们熟悉的“涮羊肉”,源自元世祖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首创的“风羊火锅”也曾经盛行一时。

到了清朝,火锅已经成为著名的“宫廷菜”。

乾隆帝就是火锅的“重度爱好者”之一。相传,他曾在宫中大摆“千叟宴”,设宴800桌,5000人入席,这是我国历史上最盛大的火锅宴。

除了吃,古人在“冬日娱乐项目”上也下了大功夫。

宫廷与民间,最常见的就是“九九消寒图”,有点类似于现代版的减压游戏——“开心消消乐”。

“九九消寒图”有文字版和绘画版之分。

文字版又被称为“写九”,即列出笔画为九划的九个字,每天描上一笔,既风雅易懂,又妙趣横生。故宫至今还收藏的道光皇帝的“写九”之作。

而图画版则被称为“画九”,在白纸上画上一枝素梅,花开九朵,每朵九瓣,根据每天的天气实况填充特定的颜色,也称作“雅图”。

此外,古人对冰上运动的热情也是由来已久。

“幸后苑观花、作冰嬉。”

我国古代将花样滑冰、滑雪、冰球等所有冰上运动泛称为“冰嬉”,又称作“冰戏”。

关于“冰嬉”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的《宋史·礼志》,在当时,冰上运动已经很受欢迎。

明朝时,“冰嬉”被列入官方体育活动。到了清朝,“冰嬉”已经演变为独特的军训练习项目,统称为“跑冰”,还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冰鞋处。

清太祖努尔哈赤对滑冰的热爱,大大提升了冰上运动的参与度。到了乾隆年间,花样滑冰已经成为了一项“全民运动”。

每年冬季,太液池上的都会举行一年一度的“花样滑冰大赛”。《帝京岁时纪胜》中就有“冰上滑擦者,所著之履皆有铁齿,流行冰上,如星驰电掣。”的记载。

由此看来

古人过冬的操作

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荐读」岁暮天寒,古人如何优雅过冬?
天冷了,古人有哪些取暖神器?
看看古人的取暖方式,简直不要太销魂!!!
古人御寒取暖之术
凛凛寒冬,古人取暖有妙招
不停降温的时节需要啥?穿暖、住暖、用得暖,看看中国古代的御寒术|壬寅小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