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毛泽东主席的四首诗词,看伟人的雄伟气魄


(1)毛泽东《七绝·咏蛙》

《七绝·咏蛙》是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主义马克思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毛泽东创作的七绝。该诗通过对青蛙所处的环境和它的形象以及心态的描述,深刻地表现出毛泽东在少年时期就有远大的抱负和博大的胸怀。全诗构思巧妙,通俗易懂;却又含蓄有趣,托物言志。

七绝·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咏蛙:该诗是毛泽东引用和改写自清末湖北英山名士郑正鹄《咏蛙》:“小小青蛙似虎形,河边大树好遮荫。明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虎踞(jù):坐在那里如老虎般的威风。

白话译文

独自坐在池塘像老虎蹲在那里,在绿杨树下好养精神。

春天到来假如我不先开口鸣唱,哪个虫儿敢发出声音?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1910年秋。16岁的毛泽东当时正在离家乡50多里的湘乡县东山书院读书。湘乡东山书院不同于一般的县学馆,自清代同治年间以来,湘乡出了个曾国藩,他因为率领湘军镇压了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而为清政府立了大功,因而湘乡由于军功而获得二品以上官爵的就有两千多家,从而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军官兼地主的特权阶层。东山书院便是为了培养这些人家的子弟能博取功名利禄而兴办的。在东山书院读书的大多数是那些地主豪绅的纨绔子弟,他们穿着华丽,看不起来自穷乡僻壤、穿着简朴的毛泽东。因为被许多同学疏远,毛泽东在精神上感到有些压抑,一种“知音世所稀”的孤独感不时袭上心头。大概因此之故,毛泽东写下了这首题为《咏蛙》的诗。

文学赏析

全诗以拟人化手法,借物示意,首联写青蛙如老虎般独霸池塘的神貌。一个“独”字,先声夺人,写出青蛙有恃无恐的神态,也显示读它自有独特的生存空间。“如虎踞”,言意青蛙虽小,威严不可侵犯;“养精神”,描绘青蛙“修身养性”的心态。“塘前”“绿荫树下”,是青蛙生活的环境,它们与“如虎踞”“养精神”的青蛙构成一幅和谐静美的画面。此二句为下联蓄势,预示青蛙是不可欺悔的。

次联写青蛙的“宣言”。它以不容质疑的口吻,向自然界发号施令:我不先开口,谁人敢作声!此二句,正面描写青蛙的凛然气势与蓄藏的巨大能量;侧面暗示那些自命不凡的“虫儿”:你们只能跟班,只能臣服。从此诗可以表明,通过一只小小的青蛙,表现出了感人心魄的英雄情怀和壮怀激烈的宏大抱负,小中见大。

名家点评

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常务理事、始祖习凿齿研究特聘研究员吴直雄《毛泽东妙用诗词(下)》:“毛泽东的国文教师谭咏春先生批曰:'诗似君身有仙骨,寰观气宇。似黄河之水,一泻千里。’”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主义马克思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主义马克思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主要作品有:主要著作《选集毛泽东》(四卷)、《文集毛泽东》(八卷)、《毛泽东诗词》(共43首)。


(2)七绝·改诗赠父亲

毛泽东《七绝·改诗赠父亲》,这是一首典型的七绝言志诗,根据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政治活动家西乡隆盛的诗略加修改而成。

七绝·改诗赠父亲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译文:

孩儿立下志向走出家乡,学习不取得成就发誓不还来。

死后埋葬何必在故乡的土地,人生到处都是可以埋葬尸骨的青山。

有关资料:

传说日本西乡隆盛写了好男儿志在四方的绝句: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死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其实此为以讹传讹。原诗为幕末尊皇攘夷派僧人月性所作,原题“将东游题壁”,可能是西乡引用过,而数十年后毛泽东又引西乡语,在中国广为人知,因此才有此误传。上述的西乡诗句亦有多个版本,可见讹传之甚。月性原诗如下:

男儿立志出郷关,学若无成不复还。

埋骨何期坟墓地,人间到处有靑山。

目前在日本山口县的月性遗品展示馆外有此诗的刻碑,为后人纪念月性而立。


(3)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的词作。此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上阕主要写景,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借秋景以抒发革命激情;下阕侧重抒情,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抒写昂扬的意气和豪迈的激情。全词风格豪放,用典贴切,景物壮丽,在片语之间,融情入理,情景交融。

白话译文

我独自一人伫立在橘子洲头,在这寒冷的秋天里,看那湘江静静地向北流去。远处,千座山万座山,已红透了,层层树林都被染得如此绚丽与烂漫;俯视江水,清澈见底,许许多多的船,争相竞发。雄鹰在苍穹上翱翔,鱼儿惬意地闲游在浅浅的水底,世间的生灵都在这降霜的天气里获得它们的自由!可我却在这无边的宇宙间,感到有些怅惘,我要问这苍苍茫茫的大地,谁来主宰它的命运?

曾经,相约朋友们到此游赏,回忆那个时候,多姿多彩,多么沉重厚实!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各人都满腹经纶,怀着那奔放遒劲的远大理想,要用彼此的才学指点江山,要用练就的本领书写春秋!只把那自古以来的王侯将相,看成一抔粪土!可曾记得:我们一同在水流最急处,奋勇搏击,那连天的大浪,岂能阻挡住前行的方舟!

创作背景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长沙是毛泽东早年读书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1911年,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他在长沙长达12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1914年至1918年,他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1918年4月,毛泽东与萧子升等一批志同道合的学友,在长沙市荣湾镇刘家台子蔡和森家成立了新民学会,萧子升被选为总干事,毛泽东和陈书农被选为干事。1919年起,毛泽东先后在长沙修业小学、湖南一师附属小学等校任教。“五四”运动时期,他组织领导了湖南的学生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接着,他领导了“驱张运动”。1920年9月,毛泽东与何叔衡在长沙建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次年7月,他和何叔衡作为湖南代表出席中共一大。10月10日,他们在长沙建立中共湖南支部,毛泽东为书记。不久,又组建中共湘区委员会,也任书记。1923年4月,他离开长沙,到上海、广州等地参加中共中央和国民党中央的领导工作。9月,又返回长沙,领导反对湖南省省长赵恒惕的斗争,并开展工农运动。1925年2月,他带着妻儿回到韶山养病,并领导开展农民运动。8月28日,赵恒惕电令湘潭县团防局逮捕毛泽东。毛泽东得到消息后,秘密潜入长沙。在赵恒惕追捕下,他却在长沙待了一二十天,会见了中共湘区、省工团联合会、文化书社的负责人。9月上旬,他奉命赴广州参加国民政府工作,参加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离开长沙前夕,毛泽东重登岳麓山,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词。

作品鉴赏

《沁园春·长沙》是青年毛泽东的一篇力作,是一篇游故地而观秋景、忆同窗而思往事、励斗志而抒豪情的壮美词章。纵观全首词,写景、述事、抒情浑然一体、一气呵成,无论是数词还是动词的选用,呈现的都是一种豪迈的气势。写秋景而不衰飒,忆往事而不惆怅,景、事、情紧密交融,汪洋涵汇,大气磅礴,实开临秋抚事词篇之大观。

词的上阕是借秋景抒发革命激情。“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寒秋”一词给人一种寒气扑面、秋风凄厉之感,既点明了作者到达长沙的时间,又暗示了当时军阀混战社会黑暗的现实,更是作者对自己生命处于危险之中的切肤感受。“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给人一种大河之中、小洲之上的空旷感。接下来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这幅秋景异常壮美而富于活力,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作者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作者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作者描绘这幅生机盎然的秋景图,不是信手拈来,极目所及,而是经过艺术加工,赋之以主观情感的,把作者积极乐观的心志寄寓在景物之上。面对如此壮美的秋景,作者不禁心动神驰,喷出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把自然风景静态和动态的生物作了高度的概括,深刻揭示秋景之奥秘,揭示人生之哲理。“怅寥廓”三个字,表露出作者深沉的思虑。面对如此多娇的祖国,反观人民不能当家做主的残酷现实,迫使他在怅惘中从内心深处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气壮山河的诘问。这一诘问道出了作者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阕的抒情乐章。

词的下阕侧重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以“忆”字为统领,以情为线,带情叙事,抒写昂扬的意气和豪迈的激情。“携来百侣曾游”点明作者过去常和志同道合的学子来橘子洲游览,为下文做铺垫。“峥嵘岁月稠”正是“曾游”时的时代特征。一个“恰”字打开记忆的窗口,“同学少年”是“百侣”的年龄特征;“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是“百侣”的素质特征;“挥斥”“指点”“激扬”,表达“百侣”的革命气势与革命豪情。“粪土当年万户侯”,典出《离骚》“苏粪壤以充帏兮,谓申椒其不芳”。这里的“粪壤”是楚怀王左右的亲信,如上官大夫靳尚之流。“百侣”撰写激浊扬清的文章,反对弊政、提倡革新。在热血青年们眼中,那些毫不顾及国家和民族前途的达官贵人,如同封建时代的万户侯一样,为人不齿,粪土不如。“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是一种令人兴奋神往的景观,表面上是在回忆游泳经历,似乎也隐指作者和“百侣”在“五四运动”中激流勇进,勇于革命,同时也隐喻作者在历史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希望昔日的“百侣”同自己一道“到中流击水”,以掀起中国革命的新高潮。这表现了作者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上阕“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这首词脱尽自古文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全词无论写景、忆旧、议论、记事,都紧紧系于变革现实的思想主线,主题鲜明,羽翼丰盈。词中景物之壮丽,人物之英俊,事迹之卓绝、情感之豪迈,四者格调一致,相互辉映,建构浑成,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一个世纪伟人的临秋情怀。整首词意境雄伟瑰丽,革命理想崇高。吟之,其情动人,思之,其理感人。

名家点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原理事吴奔星:上片侧重在“兴”与“观”。如“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诗可以“兴”,读之令人振奋,感到鼓舞;“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则是诗可以“观”,意味着从认识世界走向改造世界。下片侧重在“群”与“怨”。如“携来百侣曾游”,即诗可以“群”,体现团结的作用;如“粪土当年万户侯”,即诗可以“怨”,起审美的作用,要以真、善、美取代假、恶、丑。(《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研究员龙剑宇:此词历来被视为毛泽东的第一篇成熟的词章,信其不诬也。这应当是从语言的成熟,特别是意象、情境的独创性和整体的风格来说的。(《毛泽东诗歌风景线》)

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员曾珺:这首《沁园春·长沙》却一扫秋之悲凉,以蓬勃向上的青春活力震撼着人心。作为毛泽东诗词中早期的代表作,这首词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引用古诗文名句和典故的地方非常多。(《毛泽东的诗赋人生》)


(4)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hái看今朝。

词句注释

沁园春·雪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

惟余只剩下。余:有版本作“馀”。莽莽:即茫茫,白茫茫一片。形容空旷无际。

顿失立刻失去。顿:顿时,立刻。滔滔:滚滚的波涛。

原驰蜡象作者原注“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驰:有版本作“驱”。蜡象:白色的象。

须待、等到。

红装身着艳丽服饰的美女。一作银装。

分外妖娆妖娆:娇艳妩媚。

竞折腰争着为江山奔走效劳。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

秦皇汉武秦皇:秦始皇嬴政,秦朝的创业皇帝。汉武: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

略输文采略输:稍差。文采:本指辞藻、才华。这里引申为文治。是说秦皇汉武,功业甚盛,相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唐宗宋祖唐太宗李世民,唐朝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宋祖:宋太祖赵匡胤,宋朝的创业皇帝。

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逊:差。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天骄汉时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以后泛称强盛的边地民族。

成吉思汗元太祖铁木真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思是“强者之汗” 。

只识弯弓射大雕是说只以武功见长。识:知道,懂得。雕:一种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

白话译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创作背景

该词的创作有2种说法:

第一种:1936年2月,毛泽东等率领红军东征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突破阎军防线后,踏雪沿官道山行进,顺利到达山西省石楼县留村,并在此写下了著名诗篇《沁园春·雪》;

第二种:1936年2月,毛泽东率红军抗日,来到西北高原。在陕西省清涧县高杰村附近的袁家沟,写下壮丽的《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最早发表于1945年11月1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后正式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上片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不仅突出了诗人对北方雪景的感受印象,而且造境独到优雅,可以冠结全篇。“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是对雪景的大笔铺陈。“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作者那豪迈的意兴。“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也正是中国的形象。“长城内外”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此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了动态描写,表现了活泼奔放的气势。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象,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作者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写的是虚景,与前十句写眼前的实景形成对比,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显得娇艳。“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下片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作者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可谓承上启下,将全词连接得天衣无缝。“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统一天下而奋斗。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和衰落的经历。“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为之奋斗的动机。“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然而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之意。“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俱往矣”三字,言有尽而意无穷,有画龙点睛之妙。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来带领。“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这震撼千古的结语,发出了超越历史的宣言,道出了改造世界的壮志。那一刻思接千载,那一刻洞悉未来,那一刻豪情万丈,那一刻傲视古今。

《沁园春·雪》突出体现了毛泽东词风的雄健、大气。作为领袖毛泽东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负,与广阔雄奇的北国雪景发生同构,作者目接“千里”“万里”,“欲与天公试比高”;视通几千年,指点江山主沉浮。充分展示了雄阔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

全词用字遣词,设喻用典,明快有力,挥洒自如,辞义畅达,一泻千里。全词合律入韵,似无意而为之。虽属旧体却给读者以面貌一新之感。不单是从词境中表达出的新的精神世界,而首先是意象表达系统的词语,鲜活生动,凝练通俗,易诵易唱易记。

名家点评

近代诗人柳亚子《沁园春·雪》跋:毛润之沁园春一阕,余推为千古绝唱,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年),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主义马克思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著有《毛泽东诗词》《文集毛泽东》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毛泽东诗词精选62首深情朗诵,大气磅礴!读伟人诗词,看一代天骄!
涢水涌暖感恩德,碧山鞠躬念伟人,诗词之乡百名诗人撰诗怀念毛主席
我们为什么要多读伟人诗词?#诗词 #致敬伟人 #伟人气魄 #
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感受诗词95)
史上最霸气的十首古典诗词,气吞万里如虎
领悟毛主席的经典诗词,感受伟人的雄伟气魄! #诗词 #伟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