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寿亭侯”杂考

摘 要:蜀汉大将关羽之“汉寿亭侯”究竟是“汉·寿亭侯”还是“汉寿·亭侯”?多有争议。虽然“汉寿·亭侯”远比“汉·寿亭侯”更有依据和说服力,但是,犹如“汉·寿亭侯”之“汉”字难以找到依据一样,认可“汉寿·亭侯”的研究者也只能在“汉寿县”这个不合规制的依据上做文章,而找不到“汉寿亭”来由的必须的依据。其实,对以“忠义”之名传诸后世的盖世英豪关羽而言,“汉寿亭侯”里是否包含有某处地名,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与刘备一道“匡扶汉室”的信念与担当。

关键词:汉·寿亭侯;汉寿·亭侯;证据;汉;使命

关羽画像(选自《图像三国志》,清光绪广皕宋斋刻本)

三国时期的蜀汉大将关羽受封“汉寿亭侯”,史有明载,仅《三国志》就出现了两次。

《先主传》载:“秋,群下上先主为汉中王,表于汉帝曰:'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左将军领长史[领]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臣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臣射援、军师将军臣诸葛亮、荡寇将军汉寿亭侯臣关羽、征虏将军新亭侯臣张飞……’”[1]

《关羽传》载:“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2]

这个“汉寿亭侯”究竟是“汉·寿亭侯”还是“汉寿·亭侯”?多有争议。虽然现在学术界倾向认为应该理解为“汉寿·亭侯”,但并不是说就解决了争议。兹不惴浅陋,试申说如下。

一、考“汉寿亭侯”之“亭侯”

“汉寿亭侯”的“亭侯”为列侯之一种,是从秦朝到南朝陈的一种爵位。

秦朝废除了从周朝时期就开始通行的卿大夫采邑制度,设郡、县,随之出现了君、侯封爵制度。“侯”采取二十等爵制,彻侯为最高一等,具有食邑,但无封国。

汉高祖刘邦在西汉初曾定下规矩“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3],但一直没有被遵循;相反,拜相者必封侯,尚公主者必封侯,以及皇后父亲必封侯,成为汉朝惯例。彻侯为汉代异姓臣子的最高封爵,后避汉武帝刘彻讳,改彻侯为通侯,也称列侯。

到了东汉,按《后汉书·百官志》记载:“列侯……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4]也就是说,东汉时期所封侯爵只有三种,分别是县侯、乡侯与亭侯。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县、乡才是政权组织。乡官是秦汉时期的基层政权组织,广义的乡官包括乡、亭、里、伍等。所以,当时的乡和亭之间并没有统属关系,只有大小关系,县才是更高一级的行政单位。

县侯作为最高级别的侯爵,需用县名+侯来命名,如袁绍被封为邺侯,魏延被封为南郑侯,均为县侯。

乡侯、亭侯作为县侯下一等级的侯爵,需用乡名+侯或者亭名+侯来命名。当时的亭侯很多,如张飞的爵位先是新亭侯后是西乡侯,曹操的爵位也不过是费亭侯,刘备是宜城亭侯。

县、乡、亭既然都是当时的行政单位,当然有名称及所处地理位置,可惜,史书的记载不可能那么完全、详细;所以现在除了像刘邦这样的大名人,能够留下“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5]这样关于“亭”的较详细记载外,至于其他的乡、亭名称及地理位置,均难以查询了。

三国时,蜀汉、孙吴的爵位制度如同东汉;曹魏在初期也是沿袭东汉爵位制度,对非宗室的异姓臣僚而言,列侯(通侯)仍然为最高封爵。

二、考“汉寿亭侯”之“汉寿”

沈伯俊评校《三国演义》说:“'汉寿亭侯’指以汉寿县之一亭为食邑的侯爵,并非'汉·寿亭侯’。”[6]在《三国演义辞典》中,沈先生又指出:“汉寿,县名,在荆州武陵郡。按:关羽以该县的一亭为食邑。”[7]这应该也是目前学术界的主流认识。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说,历史上有三个汉寿县:1.汉置索县,后汉改曰汉寿,三国吴更为吴寿,故城在今湖南常德县东北六十里。2.汉索县地,三国吴置龙阳县,宋改曰辰阳,寻复故,元升为州,明复为县,民国改曰汉寿,原属湖南湘江道。3.汉葭萌县,三国蜀改名汉寿,晋改晋寿,故城在今四川昭化县南。[8]

不过,为《三国志》注释本集大成之作的《三国志集解》明确指出:“亭侯之号,不得袭用县名。”[9]也就是说,根据东汉制度,亭侯前是不能加县名的;所以,如果“汉寿亭侯”指的是“汉寿亭”,那就应该与“汉寿县”无关。

当然,有汉寿县,不代表就没有汉寿亭,但是汉寿亭是不是在汉寿县,现在也无法考证。并且,就算证据显示,汉寿县存在一个汉寿亭,那么这个汉寿亭是不是关羽的封地,依然难以肯定。

在东汉末年,除了关羽的“汉寿亭侯”外,还有一些将领也被授予亭侯爵位,如李典是“都亭侯”,郭嘉是“洧阳亭侯”,于禁是“益寿亭侯”,荀彧是“万岁亭侯”,荀攸是“陵树亭侯”,孙礼是“大利亭侯”,庞德是“关门亭侯”……他们都找不到对应的所在县、亭名,那么关羽的“汉寿亭侯”,仅仅因为有一个汉寿县的存在,就解释为汉寿县的亭侯就不是那么令人信服了。

汉寿亭侯墓碑(明万历三十二年立,墓在洛阳关林镇)

三、考“汉寿亭侯”之“汉”字

既然“汉寿亭侯”之“汉寿”作为县名不合东汉规制,作为亭名又在文献资料和考古材料中找不到依据,那么,是不是可以作一些其他方面的思考?

说“汉寿亭侯”是指“汉寿·亭侯”而不是“汉·寿亭侯”确实可以找到史证。除了当时所授爵号只有关羽有“汉”字外,再无他人。从《先主传》所载上汉献帝之表可看出,与关羽同为蜀汉亭侯的马超、张飞都未在其爵号前加朝代名“汉”字,似乎可证“汉”非朝代名。《新唐书》记载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治武成庙“诏史馆考定可配享者,列古今名将凡六十四人图形焉:越相国范蠡……汉相国平阳侯曹参……蜀前将军汉寿亭侯关羽……”[10]据此可知,范蠡前为“越”,曹参前为“汉”,自然“蜀前将军汉寿亭侯关羽”中“蜀”是其朝代名,“前将军”为官名,“汉寿亭侯”为爵位名。

但是,《明史》在《礼志》中却有这样的记载:“南京神庙,初称十庙。……并功臣庙为十一。后复增四:关公庙,洪武二十七年建于鸡笼山之阳,称汉前将军寿亭侯。嘉靖十年订其误,改称汉前将军汉寿亭侯。”[11]无论是称“汉前将军寿亭侯”还是“汉前将军汉寿亭侯”,都表明:“汉寿亭侯”之“汉”字确实有争论,确实还有研究的必要。

关羽的“汉寿亭侯”不是刘备的蜀汉政权所授,它来源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而且是在官渡大战之前的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当时的曹操,还不是丞相,仅仅是“司空,行车骑将军事”,[12]即使有“篡汉”之心也并不显著。因为北方尚未统一,袁绍、袁术等强大军阀势力均虎视眈眈,曹操虽“挟”有天子,还真说不上是最强势力。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他,正在努力扩充自己,对被他称为“人杰”刘备之干将“万人敌”的关羽,他是极力拉拢,想收为己用的,所以对关羽“礼之甚厚”。当关羽为他解白马围后,“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13]注意这个“表”字,它表示关羽的“汉寿亭侯”是由汉献帝批准的。《三国志·先主传》载:

先主未出时,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先主未发。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遂与承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同谋。会见使,未发。事觉,承等皆伏诛。[14]

刘备是参加了“当诛曹公”的“衣带密诏”活动的,汉献帝不可能不知道。当曹操为刘备干将关羽请封列侯时,这个“汉”字的更大可能是汉献帝亲授的。

看《先主传》所载上汉献帝表,其中使用的是“荡寇将军汉寿亭侯臣关羽”,此时已经三雄并立,刘备“匡扶汉室”已正式付诸行动。如果关羽的“汉寿亭侯”是曹操封的,为什么不换一个呢?这在刘备已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了啊!张飞的“新亭侯”就是刘备所封的。之所以仍然使用“汉寿亭侯”,就是因为“汉”字,就是因为它是汉献帝亲授,有特殊的意义。

四、考“汉寿亭侯”之研究分歧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有很多版本,在《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早期版本(嘉靖壬午刻本)中,第二十六回有这样一段描写:

却道曹操为云长斩了颜良,倍加钦敬,表奏朝廷封云长为寿亭侯,铸印送与关公。印文曰:寿亭侯印。使张辽赉去。关公看了,推迟不受。辽曰:据兄之功,封侯何多?公曰:功微不堪领取名爵。再三推却。辽赉印回见曹公,说云长推辞不受。操曰:曾看印否?辽曰:云长见印来。操曰:吾失计较也。遂教销印匠销去字,别铸印文六字:汉寿亭侯之印,再使张辽送去。公视之,笑曰:丞相知吾意也,遂拜受之。[15]

清初的毛宗岗认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这段描述违反了历史常识,他不仅在书中删去了这段文字,还在评语中特别地指出:“今人见关公为汉寿亭侯,遂以为汉为国号,而直称之曰寿亭侯,即博雅家亦时有此,实之误也……汉寿亭侯,犹言汉寿之亭侯耳,岂可去汉字而以寿亭侯为名耶?”[16]

其实,三国故事的众多创作者对“汉寿亭侯”之“汉”字的理解,究竟是因为一时大意未经仔细辨别而导致误用,还是这就是历史的本来面目,甚或是因为“尊刘抑曹”的思想而有意为之?真的还是很值得研究的。

我承认,就关于“汉寿亭侯”的研究状况而言,“汉寿·亭侯”远比“汉·寿亭侯”更有依据和说服力;但是,犹如“汉·寿亭侯”之“汉”字难以找到依据一样,认可“汉寿·亭侯”的研究者也只能在“汉寿县”这个不合规制的依据上做文章,而找不到“汉寿亭”这个必须的依据。正是因为争论的双方都没有过硬证据去支撑论点,所以才存在长期的没有最终结论的争论,也才会产生《明史》所载“称汉前将军寿亭侯。嘉靖十年订其误,改称汉前将军汉寿亭侯”这样的史界奇谈。

我认为,既然两种论点都缺乏过硬证据的支撑,那么存疑、争论就是必然的。

在难以产生彼此都认可的最终结论前,无论是持何种观点的研究者,在研究“汉寿亭侯”这个问题时,都不应该忽视“汉寿亭侯”之“授者”以及其中“汉”字出现在这里的独特意义。

我以为,对于关羽之“汉寿亭侯”的内涵,应取两种论点的折中之解,即既可以理解为“汉”的“寿亭侯”,也可以理解为“汉寿”的“亭侯”。当然,如果理解依了前者,许多研究历史地名的人不认可,他们会觉得爵位称号应该与地名相关;而如果依了后者,且不说也有人不认可,最主要的是关羽本人势必会非常“不悦”。毕竟,对于“汉寿亭侯”这个爵位称号,最看重的是关羽本人。如果这个爵号不是汉献帝亲授,其中没有以“汉”为正统之意,那么,与曹操已然成为敌手的关羽,会在乎这样一个普通的小小地方的亭侯封号?正是因为“汉寿亭侯”事关使命,事关大统,这才使得关羽不但欣然接受了这个封号,而且此后异常珍惜它。

总之,“汉寿亭侯”这个爵位称号,对于关羽这个以“忠义”之名传诸后世的盖世英豪来说,它是至关重要、无比宝贵的;因为汉献帝所封的这个侯,旨在强调“汉”,旨在提醒臣子忠于汉皇室,忠于汉政权,忠于汉献帝。从这层意义看,“汉寿亭侯”里是否包含有某处地名,反而并不是那么重要了;关羽在乎的,或者说对他的情感意义而言,乃是这个“汉”字体现了他与刘备一道坚定不移“匡扶汉室”的信念与担当。

注释:
[1][14](晋)陈寿:《三国志》卷三十二《先主传》,中华书局1999年版。
[2][13](晋)陈寿:《三国志》卷三十六《关羽传》,中华书局1999年版。
[3](汉)司马迁:《史记》卷五十七《绛侯周勃世家》,中华书局1999年版。
[4](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一百一十八《百官志五》,中华书局1999年版。
[5](汉)班固:《汉书》卷一《高祖本纪》,中华书局1999年版。
[6]沈伯俊评校《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7]沈伯俊、谭良啸:《三国演义辞典》,巴蜀书社1989年版。
[8]《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汉寿县”条,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9]卢弼:《三国志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10](宋)欧阳修等:《新唐书》卷一十五《礼乐志》,中华书局1999年版。
[11](清)张廷玉等:《明史》卷五十《志第二十六·礼四》,中华书局1999年版。
[12](晋)陈寿:《三国志》卷一《武帝纪》,中华书局1999年版。
[15]《三国志通俗演义》(据明嘉靖壬午刻本影印),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
[16](明)罗贯中著,毛纶、毛宗岗点评《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中华书局2017年版。
作者单位: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原文载于《文史杂志》2021年第5期

《文史杂志》唯一官方微信平台

若无特殊说明

本微信内容均为《文史杂志》版权所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羽汉寿亭侯的三种解读,哪个更接近事实?或许很多人都理解错了
刘备称帝后,为何坚决不给关羽和赵云封侯?这才是刘备的可怕之处
关羽的封号是“汉寿亭侯”,是指汉之寿亭侯,还是汉寿之亭侯?
冠军侯、汉寿亭侯、武乡侯哪一个大?聊一聊侯爵的等级划分!
悟空问答
张辽关内侯,张郃都亭侯,关羽汉寿亭侯,这些爵位差别有多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