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火星和木星之间的行星去哪了?
userphoto

2024.04.22 河北

关注

在2022年11月19号的凌晨四点,有一个小行星撞击了地球,它是从加拿大国家电视塔附近的天空飞过的。最终是在安大略湖的上空解体爆炸了,虽然这次爆炸并没有引发什么大的灾害,也没有造成人员的伤亡。但是也让当地的居民感到很紧张,因为提到小行星撞地球,我们肯定会想到恐龙。恐龙就是在大约6500万年前被一颗小行星带走的。

所以很多人都想过,会不会哪一天人类也会像恐龙一样被小行星灭绝呢?而且人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知道小行星的存在呢?小行星这个名字又是谁给起的呢?这一系列的问题,咱们还得从开普勒说起。

1596年的时候,开普勒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火星跟木星之间的轨道距离非常的远,要远大于其他行星轨道间的距离。所以他当时就提出了一个想法,他说会不会火星和木星之间还有一颗行星我们没发现呢?

但是这个想法虽然提出来了,他自己并没有去找这个行星。后来包括牛顿在内的科学家们都根据开普勒的这个想法,也都提出过自己的一些看法,但是没有人真的动手去找。直到100多年后,1766年的时候,有一个数学家叫约翰·提蒂乌斯,他原本是个大学的数学老师,业余时间就喜欢研究一下天文学。当时天王星和海王星都还没有被发现,所以那个时候的人普遍都认为太阳系就只有六个行星。

提蒂乌斯就根据六大行星跟太阳之间的距离关系总结出了一个规律,他说如果土星到太阳的距离是100,那水星到太阳的距离就是4,地球是10,火星是16,木星是52。如果把每一项都提出一个4,那就变成了4+0,4+3,4+6,4+12,4+48,4+96。大家看3,6,12,48,96这些数,后面的数都是前面数的两倍。但是大家应该也发现了,中间明显还少了一项,就是火星和木星之间这块是缺失的。这就是当年开普勒的猜想,火星和木星之间应该还有个行星才对。

但是提蒂乌斯又觉得开普勒提出的这个猜想已经是100多年前的事了,这块要是有行星,应该早就被观测到了。怎么一直都没有人提呢?是因为太小,人们还没有找到吗?所以提蒂乌斯猜测这个地方有的可能不是行星,而是火星或者木星的一个卫星。1772年德国的一个天文学家叫约翰·波德,他在他自己的书里《星空研究指南》引用了提蒂乌斯的这个规律,但是他并没有说明这个规律是来自谁,也没有提起提蒂乌斯。就是原封不动的把提蒂乌斯说的这个行星排列规律拿到他自己书里了,只有一点跟提蒂乌斯说的不一样。他认为火星和木星之间缺的不是卫星,而是一个行星。结果他这本书大卖,火了。所以这个规律也跟着一起火了。当时的人呢,就把这个规律叫做了波德法则。

九年后,1781年,威廉·赫歇尔发现了天王星。经过计算,天王星跟太阳之间的距离也满足这个规律。所以波德法则传播的就越来越远,知道的人也越来越多。然后就有人发现,波德法则跟提蒂乌斯之前说的怎么一模一样呢?很多人就开始认为波德,这是赤裸裸的抄袭啊。然后在争论中又过去了三年,直到1784年,这个功劳被他占了整整12年之后,他才承认提蒂乌斯才是这个规律的原创者。所以这个法则的名字就从波德法则变成了提蒂乌斯-波德法则,一直沿用至今。

但这只是个小插曲,最重要的是,天王星的发现改变了人们对太阳系六大行星的固有认知。大家都开始重新思考,也许火星和木星之间真的有一个行星,人们还没有发现。但是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里,都没有人能找到这颗行星。有人就开始怀疑,这颗行星根本就不存在,很多人也就不找了。但是有一个匈牙利的天文学家叫冯·扎克,他坚信这颗行星是存在的,并且非常有毅力,在这十多年里都是自己一个人在找,但结果也是没找到。

于是他找到24个人来帮他一起找,他给自己的这个团体起了一个名字,叫天体警察。天体警察团找了一年还是没有找到,直到1801年的1月1号元旦这天,意大利的一个天文学家叫朱塞佩·皮亚齐,他在火星和木星之间发现了一个移动的天体。当时他们对这些天体并没有太明确的定义。不动的天体他们就认为是恒星,能动的不是彗星,就是行星。皮亚齐对这个天体一共进行了24次观测,最后一次观测是在1801年的2月11号,然后他就大病了一场。等他病好之后再想观测这个天体的时候,这个天体已经消失了,观测不到了。

由于观测数据太少了,所以皮亚齐也不太确定自己看到的这个移动的天体是彗星还是行星。没办法,他只能把观测数据寄给了他的两个朋友,一个是奥兰尼,一个是波德。他希望这两个人能通过他的观测数据计算出这个天体的轨道。但是,很遗憾,这两个人都没算出来。直到1801年的九月,当时24岁的数学王子高斯,他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不仅算出了这个天体的轨道,还开发了一套高效的轨道测定方法。然后他把计算结果寄给了扎克。扎克和他的天体警察团团员奥伯斯在1801年的12月31号找到了这个天体,他的位置跟高斯的计算结果非常接近。

虽然这次是扎克和奥伯斯找到的,但是他们把命名权交给了第一个发现他的人皮亚奇。皮亚奇用罗马神话中的农业女神克瑞斯为他命名,命名为谷神星。谷神星找到了,他跟太阳的距离也满足提蒂乌斯的规律,可以弥补火星和木星之间缺失的那一项。但是有关它的疑问也越来越多。首先,它的亮度不仅无法跟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相比,甚至比天王星都暗。天王星离地球太远了,暗些也正常。那它离地球这么近为什么也这么暗呢?

其次,谷神星发现仅仅三个月之后,奥伯斯在谷神星附近又发现了一个移动的天体,这个天体就是智神星。然后高斯经过计算发现,智神星的轨道和谷神星的轨道几乎就是同一条。这就非常奇怪了,一条轨道上怎么可能同时有两个行星呢?奥伯斯认为,可能是很久之前的一个大行星分裂形成的。但是赫歇尔觉得这两个新发现的天体就不该被列为行星,因为这两个天体都太小了。

但如果不叫他们行星,那叫什么比较合适呢?1802年的五月,赫歇尔在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上提议,应该用小行星体这个词给谷神星和智神星重新分类。但是赫歇尔这个提议大多数人都不太认可,主流观点还是觉得谷神星和智神星应该是行星。直到后来他们在谷神星和智神星的附近,又发现了两个新天体,分别是1804年9月1号天文学家卡尔发现的婚神星和1807年3月29号奥伯斯发现的灶神星。这下好了,同一条轨道附近出现了四个行星。之前有两个星星的时候,奥伯斯还可以说是一个大行星分裂形成的。现在冒出来四个,这怎么解释呢?奥伯斯自己也说不清。

这时候就有人想起了前些年赫歇尔提出过一个小行星的概念。大家这才觉得,这个词是很合适的。于是就把谷神星、智神星、婚神星和灶神星都归类成了小行星。

1845年12月8号,有一个天文爱好者叫卡尔·亨克,他在观测灶神星的时候,偶然间发现了第五颗小行星——義神星。这一发现不要紧,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越来越多的小行星一颗接一颗的被发现。到了1851年年底的时候,在谷神星这片轨道区域上已经发现了15颗小行星。到了1868年的时候,发现的小行星数量已经达到了100颗。到了1890年的时候,人类观测到的小行星数量已经超过了300颗。都在这一片轨道区域里,所以后来人们也不单独叫小行星了,因为数量太多了。干脆把这片区域就直接叫做小行星带了。而小行星带的位置就在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

原本大家都觉得小行星都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里。但是随着观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原来地球周围竟然也有小行星。1898年8月13号,德国的天文学家卡尔·古斯塔夫在距离地球轨道不到二千两百万千米的位置发现了爱神星。他们当时感到非常震惊,因为爱神星离地球太近了,大约是60倍月球之间的距离。

但是让他们更震惊的是,地球周围的小行星不止爱神星这一颗。一个多月后,德国天文学家卡尔·威廉又发现了一颗距离地球更近的小行星——阿波罗星。他跟地球之间的距离只有一千万千米,而且他的轨道跟地球轨道是交叉的。

后来天文学家在地球周围找到的小行星越来越多。为了做区分,于是他们就把地球周围的这些小行星叫做近地小行星。1994年7月17号,人类观测到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天体撞击事件,就是彗星撞木星的事件。这颗彗星被木星的引力拉成了20多块,这20多块彗星的碎片一个接一个地撞向木星,并且在木星上留下的痕迹长达几万米,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在五天内不间断的引爆20亿颗原子弹。这如果换成是地球,人类肯定是活不下来的,地球能不能扛得住都不一定。

所以这个事也给科学家提了一个醒,就是地球周围有这么多小行星,有些小行星的轨道还跟地球轨道有交叉。这对地球来说是相当大的威胁。谁也说不准万一哪天其中一颗小行星撞向地球,那人类文明岂不是就要完结了吗?有人说这纯粹是瞎担心,但其实这种担心还真不是多余的。

1908年6月30号,就在现在的俄罗斯西伯利亚通古斯河附近发生了一次大爆炸,就是著名的通古斯大爆炸。这次爆炸破坏的森林面积超过2150平方公里,摧毁了8000万棵树,相当于1000颗广岛原子弹的爆炸力。德国、丹麦、英国,甚至是太平洋对面的华盛顿都探测到了爆炸产生的冲击波。

后来经过调查,有人说当天早上在贝加尔湖上空看到了一个超大的火球飞过。当时这个火球的亮度和太阳差不多,几分钟后,一道强光照亮了整个天空,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将附近650公里内的窗户玻璃全部震碎,并且看到了蘑菇云的现象。但遗憾的是,这次爆炸的原因到现在也不清楚。如果说是陨石撞地球,也不像,因为现场没有发现任何陨石坑。而且更奇怪的是,方圆50公里的树木皮都没了,而且这些树都 是朝一个方向倾倒的,就像是中心爆炸之后冲击波向外扩散形成的。

但这个爆炸却不是陨石造成的,那是人类干的吗?也不可能,因为1908年的时候世界上哪个国家都没有这么大威力的武器。所以很多科学家和地质学家推测,这可能是一次陨石空爆事件,而且很可能是一颗小彗星,因为彗星的主要成分是由冰和岩石组成的,在空中爆炸时,上面的冰就蒸发干了,所以没有留下陨石的残骸。

如果说通古斯大爆炸大家觉得没有什么说服力,还有一个实实在在的证据就是希克苏鲁伯陨石坑。这是1970年代末发现的一个超大的陨石坑,直径180公里,经过测定发现这个陨石坑大概是在6500多万年前形成的,这个时间点大家熟悉吧,正好是恐龙灭绝的时间。所以目前很多人都认为就是这次小行星撞地球导致了恐龙灭绝。所以,希克苏鲁伯陨石坑的存在就表明地球确实被小行星撞击过,并不是空穴来风。

所以,针对地球周围的这些小行星,人类必须要重视起来。其实截止2022年11月19号,人类已经有六次都提前预测了小行星撞地球。虽然这六次撞地球的小行星都很小,而且撞击点都在比较荒凉的地方,没什么人,所以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万一有一天,要是有一个尺寸大点的小行星掉到城市里,那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为了更多的了解近地小行星,了解他们的特性,人类决定发射小行星探测器。1996年2月17号,美国宇航局发射了一颗近地小行星探测器会合·苏梅克号,它的探测目标是人类发现的第一颗近地小行星——爱神星。2000年2月14号,会合·苏梅克号进入了爱神星的轨道,这是会合·苏梅克号拍摄的第一张爱神星图片。

这么看上去,爱神星很像个土豆,上面有很多个陨石坑,形状也不规则。在围绕爱神星探测了几个月后,会合·苏梅克号降落在了爱神星上 。这也是人类第一次把探测器着陆在小行星上。探测器发现爱神星上的环境还是挺极端的,白天温度能够达到100摄氏度,晚上又会降到零下150摄氏度。所以它只在爱神星上工作了十多天,然后就联系不上了,永远的留在了爱神星。

2007年9月27号,美国宇航局又发射了黎明号小行星探测器,它的探测目标是小行星带中质量最大的小行星——灶神星。它的质量占小行星带总质量的9%。2011年7月16号,黎明号到达了灶神星。这是黎明号拍摄的第一张灶神星照片。

灶神星的表面也是布满了陨石坑,最出名的是它北半球这三个相邻的陨石坑,这三个陨石坑的组合叫雪人陨石坑。

而且探测器在它的赤道附近还发现了很多沟壑,科学家说很可能是水流冲刷形成的。如果真的是水流冲刷形成的话,那灶神星是不是也曾经有过生命的演化呢?2012年8月26号,黎明号离开了灶神星,前往的下一个目标是谷神星。谷神星的直径大约是945千米,曾经被认为是太阳系体积最大的小行星。但是在2006年的时候,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谷神星重新定义成了矮行星,算是升级了。因为它是小行星带中唯一一个能够维持球形的天体,这点也是矮行星定义中比较重要的一条。像爱神星和灶神星都不满足这条。

2015年1月26号,黎明号到达了谷神星。它发现谷神星的成分跟爱神星和灶神星完全不同,大多数小行星都是岩石和金属混合而成的,而谷神星的成分跟彗星很像,是水冰和岩石混合而成的。并且估计谷神星所含的淡水量可能比地球还多。作为太阳系里最容易接近的矮行星,谷神星给人类未来的探索提供了一个非常独特的机会。因为这种有水的星球,对人类来说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将来也许可以利用它上面的资源进行更远的太空探索。而且也许有一天,小行星带可以解答人类面临的终极问题,就是人类从哪里来,死后又将到哪里去。随着未来小行星探索任务的实施,也许能够找到答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谷神星
谷神星长什么样?NASA “黎明号”航天器曝光了它的样子
二十、靠近太阳的小天体密集区——小行星带
“黎明”号抵达谷神星(太阳系的小行星带)
谷神星:太阳系中最神秘的星球,它的水量比地球还要多
NASA痛失良将!又一位深空英雄,永远离开了我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