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上谥号最长的人,在事实上却是位“酋长”!

谥号是给与地位较高或较有身份的死者的一种称谓,是对其生前功绩与品行的盖棺定论。根据《逸周书·谥法解》:“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所以早期的谥号通常都比较客观公正。有美谥,如文、武、庄、明等等;也有平谥,如怀、悼、哀、闵等等;有恶谥,如灵、厉、炀、幽等等。谥号通常也只有一、两字,如郑公、齐公、秦昭襄王、赵武灵王等等。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认为由臣子给先王评定谥号,是“以子议父、以臣议君”乃大不敬。于是,废除了谥号,而自号始皇帝,其以后称二世、三世乃至万世。然而秦祚不长,自汉建立后,又恢复了谥号制度。自汉至隋,谥号都没有发生本质变化。唐朝建立后,科举制渐已成熟,使得朝廷得以建立了一套服务於中央皇权的“近代公务员体制”,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权力的过度集中,就是使得围绕着“至高无上皇权”的种种无底线奉承之词也就应运而生。

所以,在唐朝出现了加谥,其始作俑者乃一代女皇武则天。武则天给自己的老公李治,捏定的谥号为天皇大帝。至李隆基又开始给先祖追加谥号,如李世民的谥号起初为“文”,按过去对帝王称谓,应该称谓唐文帝。不过李隆基认为“文”不足以表示李世民的功德,于是最终其谥号定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不但谥号在唐朝发生了重大变化,庙号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唐以前,只有那些有功德的帝王才配享有庙号。而到了唐朝,却开始“无帝不庙”。而谥号太长,庙号较短,故对唐朝以后的帝王多称以庙号而再称谥号,即从称某某帝到称某某祖、某某宗。

唐以后帝王的谥号,更是越来越长,而恶谥更是早已销声匿迹了。明朝帝王的谥号通常有17字,其中明太祖朱元璋的谥号为21字。而清朝的皇帝谥号自然比明朝的皇帝要长,通常有23字,其中光绪的谥号为21字,毕竟是过继过来的,而谥号最长的要属努尔哈赤了,其谥号为“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达25字。按唐以前对帝王的称呼,得称呼其为“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帝”。尽管其清朝的基业有开创之功,但究其平生,在事实上却仍为一酋长。

有些史籍及影视作品,鼓吹努尔哈赤有取代大明的远大志向,其实就当时的情况来看,即便有也当不过是痴心妄想,偶尔拿来意淫一下而已,不可当真。一个王朝的太祖太宗时期往往都是其军队战斗力最强的时候,终后金努尔哈赤、皇太极两代三十余年也没有能完全占领辽东,按这个蚕食速度,即便其战斗力能够一直保持,但要侵占整个大明起码也需要三百年时间。事实上八旗的战斗力也就在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这两代有战斗力,在满清入关后,多尔衮、多铎死后,八旗战斗力就严重下降了,所以跟满清打了大半辈子的交道的吴三桂才敢在晚年公然反清,平定三藩就基本靠绿营军了。

在当时看来,其人口的不足,各方面管理制度、技术又极为落后,所以其抵制风险的力量就很薄弱,其部落很容易分裂消亡,历史上好多强盛的游牧民族都是这样,风一般地来,迷一般地消失。满清在努尔哈赤与舒尔哈齐、多尔衮与豪格争立时就差点分裂。所以满清对自己的未来一直都不是很自信,皇太极时期,尽管占有军事主动,但打不开局面,仍频频主动向大明示好求和,以求被承认。在其入关后也是如此,将东北列为禁地,就是惧怕其在中原待不住还可以像当年蒙古一样退回到东北。事实上,若不是农民军搅局,大明再能支撑二三十年,满清也将随着其军队战斗力的迅速下降而将不足为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时帝王的“庙号”与“谥号”
中国古代部分帝王庙号谥号陵号
古代帝王的庙号、谥号、年号、尊号有何区别?
历代帝王庙号谥号_摘抄
公共基础知识:区分古代帝王的庙号、谥号及年号
古代皇帝的庙号和谥号是怎么来的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