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何孝文帝改革后三十年北魏就轰然倒塌?(二)

崔浩曾提出【分明姓族】,而这是要恢复魏晋时代的门阀体制,让汉人士族进入进入北魏的政治核心,是孝文帝分定氏族的先声,太武帝与崔浩关系的转变,或因于此。 太武帝在位期间南征北战,统一北方,同时重视儒学,设立国子太学,加之部落传统的影响,太武帝的政治倾向带有鲜明的皇权色彩,强调君主的权威,然而崔浩在得势以后,试图建立门阀体制,这与太武帝的政治理想背道而驰,二人虽然表面上关系如旧,但是暗地之中确实矛盾丛生,最终导致了国史之案中太武帝不仅不维护崔浩,反而将之夷族的惨剧。

由此我们看出崔浩表面死于民族矛盾,实质上确实政治相争的恶果,皇权与门阀的政治矛盾导致了崔浩的悲剧。 在北魏政权内部存在皇权帝王、汉人大族、鲜卑贵族三种政治势力,分别对应着帝制、门阀、部落三种社会体制,太武帝与崔浩因汉化的共同目标结合起来,崔浩帮助北魏吸收士人巩固其统治基础,太武帝则给予汉人高门以优待,二者共同合作,共同限制鲜卑旧贵族的反动。然而到了太武帝后期,随着士族大量进入政界,之前掩盖于汉化目标之下的太武帝和崔浩的政治分歧日益凸显,最终导致了二人的决裂,太武帝最终借鲜卑旧贵族之力对崔浩及汉人士族进行强力打击。

我们谈论北魏,皆关注于胡汉矛盾,对政治而言却关注甚少。北魏政权内部,既存在胡族势力与汉化集团的对立,也存在部落体制、皇权、门阀体制三种不同政治倾向的对立,而这样的斗争在北魏之后的历史中依然存在,深刻影响了北魏乃至整个中国的历史。 崔浩事件后,原本相互平衡的政治格局受到冲击,北魏政权由此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动乱,宗室之间相互倾轧,甚至连太武帝本人也死于宗爱之手,而政权重新获得稳定,已经到了文明太后时期,因崔浩事件而一度减缓的汉化进程进入了发展更为迅猛的新时代,而政治矛盾也更见明显。 文明太后虽为母系,但实则是北魏皇权的代理人,继承了北魏帝王百余年来的集权政策,并通过太和改制将之提升到全新的境界,为隋唐帝国的统一奠定了制度基础。

太和改制的主导者是文明太后和李冲,史载李冲为西凉王室后裔,然而西凉立国不久便为北凉所灭,后太武帝统一北方,李冲之父李宝投奔北魏,而李冲本人则为文明太后所幸,恩宠日盛。李冲其人,是太和改制的中坚力量,其政治势力一直延续到孝文朝。 文明太后的改制,首推均田制和三长制。 但是在实际推广上受到巨大妥协。太和改制的挫折证明了在士族、豪族控制地方社会的现实状况下,想要通过打击、消灭豪族建立由国家直接控制的编户制度是完全行不通的,这就为孝文帝的门阀化改革埋下了伏笔。 文明太后一心试图恢复皇权体制,然而孝文帝则重用士族,在北魏上层确立了门阀体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北朝第一谋士崔浩,被灭九族后屈辱而死
一门十二相,荣耀数百年
变夷苦旅:北魏覆亡真相
魏晋南北朝历史梳理(一)
《中国书法史》:北魏的“汉化”与文字及书法
充满争议的改革,北魏灭亡的原因:如何评价孝文帝的汉化改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