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何刘邦开国称为“高祖”,而李渊和赵匡胤开国称“太祖”?




问:为何刘邦开国称为“高祖”,而李渊和赵匡胤开国称“太祖”?

答:先赞一下: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

同是开国皇帝,有的称“高祖”,有的称“太祖”,实在是混乱。

其实,不但我们现代人混乱,古代人也很混乱。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讲究尊长爱幼。

尊长的“长”,包括年纪比自己大的长辈,也包括地位比自己高的人群。

尊长的“尊”,既要表现在行动上,也要表现在语言上。

在语言上,首先要懂得避讳,不可以随便直呼“长者”的的名字。

这么一来,作为全天下地位最尊崇的人——皇帝,是没有人可以直呼他的名字的。

臣子和皇帝讨论问题,当着他的面,可以称他为:“吾皇”、“陛下”、“圣上”;在背后谈及到他时,仍然可以称他“吾皇”、“陛下”、“圣上”,或者称“今上”。这都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这个皇帝驾崩了,臣子或后人要谈论到这个皇帝,就不能再用“吾皇”、“陛下”、“圣上”,或者“今上”这样的字眼了,因为,皇帝驾崩后又有新皇帝继位了,“吾皇”、“陛下”、“圣上”、“今上”的称呼得转用在新皇帝身上了。

所以,称呼已经驾崩的皇帝得称其庙号或谥号。

庙号制度始于商朝,商人重祭祀,会对死去的帝王建家庙祭祀,并给该帝王追尊庙号。

庙号最初只有四种:太、高、世、中。“太”为创基立业;“高”为功高盖世;“世”为世代祭祀;“中”为中兴基业。

谥号制度则始于周朝,纣王无道,武王替天行道,革成汤殷商之命,不设庙号,对死去的帝王,由臣子结合其一生功过予以评价上谥号。

则周朝有谥无庙。

秦始皇一统宇内,认为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属以下犯上,予以废除,自上尊号始皇帝,其后代称二世、三世以至世世代代。

到了汉朝,既恢复了谥号,也恢复了庙号,尤其重视庙号,认为有功德者才配享庙号,故汉代皇帝都有谥号,却有相当部分没有庙号。

刘邦有功有德,庙号为“太祖”,谥号“高皇帝”。

这一点,《史记·卷八 高祖本纪第八》很清楚地记述有给刘邦确定庙号和谥号的过程:“丙寅,葬。己巳,立太子,至太上皇庙。群臣皆曰:高祖起微细,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为高皇帝。太子袭号为皇帝,孝惠帝也。令郡国诸侯各立高祖庙,以岁时祠。”

可见,后人对刘邦的准确称呼应该是“汉太祖高皇帝”。

之所以被称为“高祖”、或“汉高祖”,全赖司马迁。

事情是这样的,中国人对祖先的排序,按《尔雅·释亲》的解释:“生己者为父母,父之父为祖(即祖父),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即从自己往前排,祖宗的辈分依次是:父亲,祖父,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远祖,鼻祖。

前面也说了,商朝庙号制度里,只有“太、高、世、中”四种庙号,原本是没有“高祖”这一项的。

司马迁时代的“今上”是汉武帝刘彻,汉武帝刘彻的父亲是汉景帝刘启,汉景帝的父亲是汉文帝刘恒,汉文帝刘恒的父亲就是刘邦,刘邦的父亲是刘太公。按上面《尔雅·释亲》的解释,汉武帝刘彻要称呼刘太公为高祖。但是《尔雅》上文郭注曰:“高者,言在最上。”《周书·康王之诰》又有“无坏我高祖寡命”的说法。在《周书·康王之诰》中,高祖指的是文王、武王。周康王把曾祖父周文王、祖父周武王一概称为“高祖”,那是因为他们是周朝的肇基业者,上最上之尊称。有周礼可以援引,汉武帝就称曾祖父刘邦为“高祖”。司马迁和其他武帝朝的大臣也就跟着汉武帝刘彻来称呼刘邦为“高祖”,在给刘邦写的本纪也写作《高祖本纪》。

而东汉班固在写汉书时,没有跟着汉武帝称呼刘邦为“高祖”,《高祖本纪》改成了《高帝本纪》。

《汉书·卷一下高帝纪第一下》在记述群臣给刘邦确定庙号和谥号的过程时,也把“高祖起微细”一语改为了“帝起微细”。

不管怎么样,经过司马迁这么一来,后人都弄混了,以为刘邦的庙号是“高祖”,“太祖”被误认成是“高祖庙”。

当然,也有研究史学的人认真研读了《史记》、《汉书》,知道刘邦真正的庙号是“太祖”,但没注意到被写成“高祖”的来由,于是乎,很长一段时间,“高祖”和“太祖”就划等号了。

即使不划等号,也弄得很混,认为这是两个不同的庙号,或者是先有太祖,再有高祖;又或者是先有高祖,再有太祖。

比如汉朝之后的曹魏政权,曹操庙号为“太祖”,曹丕庙号为“高祖”。

而到了晋朝这,情况反过来了,司马懿庙号为“高祖”,司马昭庙号为“太祖”。

十六国时期,后赵石勒庙号为“高祖”,石虎庙号为“太祖”;前秦苻洪庙号为“太祖”,苻健庙号为“高祖”。

南北朝时,刘裕庙号为“高祖”,刘义隆庙号为“太祖”;南梁萧衍庙号为“太祖”,其父亲萧顺之庙号为“高祖”;南陈陈霸先庙号为“太祖”,其父亲陈文赞庙号为“高祖”。北齐高欢的庙号最初是“太祖”,后来又改为“高祖”。

隋朝杨坚庙号为“高祖”,其父亲杨忠庙号为“太祖”。

唐朝李渊庙号为“高祖”,其父亲李虎庙号为“太祖”。

到了五代,象朱温、李克用、郭威等庙号为“太祖”,石敬瑭、刘知远等庙号为“高祖”……

一句话,“高祖”和“太祖”没什么严格区分,那些“始受封为太祖,始受命为高祖”的解释根本说不通。

不过,自宋朝而后,就只有“太祖”而没有“高祖”出现了。

但到了清朝,一下子涌出了很多“祖”,有“肇祖原皇帝”孟特穆、“兴祖直皇帝”福满、“景祖翼皇帝”觉昌安、“显祖宣皇帝”塔克世、“太祖皇帝”努尔哈赤、“世祖章皇帝”福临、“圣祖仁皇帝”玄烨。

清朝为什么要这么多“祖”?

《孔子家语》说了“祖有功而宗有德”,即有功曰祖,有德曰宗,“祖”有别于“宗”,称“祖”者,清朝皇帝中建立了伟业的多啊。


这里说的是“高祖”和“太祖”作为庙号的区别,我就不搬书上的话了,尽量用最直白的文字表述一下。简而言之,太祖和高祖的区别就是“是否白手起家”。首先更正一下,李渊不是“太祖”而是“高祖”,刘邦虽然称高祖,但实际庙号是“太祖”。


刘邦之所以庙号太祖而被称为汉高祖,因为他的谥号是高皇帝,司马迁在写史记时把二者结合了一下叫他高祖,后来班固在汉书中沿用了这个叫法,就一直延续下来的。其实按照后来的习惯叫法应该是汉太祖或者汉高帝。

其实,庙号高祖与太祖的标准区别就是一个:是否白手起家。比如刘邦,本来就是个小混混,父亲刘太公,意思就是刘老伯,根本没名字,就是个普通农民,刘邦一步步坐上皇帝全靠自己打拼,所以他的庙号就是“太祖”。同理,明太祖朱元璋,也是农民家庭出身,后来还当过和尚,白手起家,一路做到皇帝,所以他是“太祖”。


而李渊就不一样。李渊虽然是唐朝开国皇帝,但是他的祖父李虎在西魏时期已经受封唐国公,拥有了一定的势力和地位,李渊后来建国的资本很大一部分都来源于祖父打下的基业,因此,李渊建国后,追尊祖父李虎为“太祖”,而他自己死后的庙号则是“高祖”。同样的,隋朝开创者隋文帝杨坚的庙号也是“高祖”,他的父亲杨忠和李虎一样,也是西魏重臣,受封随国公(后来杨坚建国后觉得走之底不吉利,把随改成隋),所以杨坚追尊杨忠为“太祖”。


顺便再说说另外几个带“祖”的庙号,一个是“世祖”。世祖从字面上解释就是建立时代基业的人。其实就是用来区别开国的“高祖”或者“太祖”,但实际上又确实开创了一番基业的人。比如东汉光武帝刘秀,庙号就是世祖,他实际上是东汉的开国皇帝,但是用了汉的国号,汉朝的开创者毕竟是刘邦,他就不能叫高祖或者太祖,因此用了“世祖”这个庙号。再比如元世祖忽必烈,他其实是元朝第一个皇帝,之所以不叫太祖,因为蒙古第一位实际意义上的统治者是成吉思汗,所以忽必烈称帝后追尊成吉思汗为太祖,他自己也并非开国之君,只是正式称了皇帝罢了,所以叫“世祖”而不叫“高祖”。同理还有比如清世祖顺治等等,白手起家的努尔哈赤追尊“太祖”,顺治并非开国皇帝,但毕竟是入关后第一个皇帝,所以叫“世祖”。

再有两个特例,一个是朱棣,朱棣是明成祖,其实他最早的庙号叫太宗,因为他其实没有开创什么,不能称祖。而之所以后来叫他成祖是因为嘉靖皇帝,他并非正常顺序继位而是因为正德帝无后而以堂弟身份入继,所以他特别崇拜明朝历史上同样不是正常继位的朱棣,就将他的庙号由太宗改为成祖,抬高了一级。


另一个康熙,庙号圣祖。康熙也并非开创基业的皇帝,清朝官方的解释是“虽为守成,实同开创”,其实也是一种抬高。正常情况他还是应该称宗而非某个祖。

当然,其实还有例外,比如晋,开国皇帝是司马炎,但是真正的基业是祖父司马懿、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三个人打下来的,司马炎自己的庙号是世祖,他追尊了司马懿为高祖,司马昭为太祖。其实按规范,司马懿算是打下基业的第一人,他才应该是太祖,司马昭称高祖比较合适。当然,毕竟晋也比较早,那时候的庙号或许还没有太严格的规范。而之后十六国、南北朝,乱世,一个个小国家小政权为了标榜自己正统,庙号都是一堆祖,这种就烂大街了没有什么好分析了。


首先纠正你一下,”某祖”和”某宗”是庙号,”某某帝”是谥号,皇帝死了大臣给上谥号,根据皇帝的功绩决定是不是上庙号上什么庙号。

另外说一下,祖宗也是我们汉族对祖先的排序,所谓祖宗十八代,就是从自己往前:父亲,祖父,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远祖,鼻祖等。

唐代以前并不是所有皇帝都有庙号,而且谥号就几个字。从曹魏开始皇帝的谥号变长,而且也不再是客观,而是和稀泥,于是谥号开始不值钱。从唐代开始,每个皇帝都有庙号,所谓”无帝不宗”,庙号也就泛滥,以后得各个朝代也就沿袭了。

另外,还要说下年号,年号始于汉武帝,顾名思义是用来纪念的,但是一个皇帝好几个年号,直到明代才开始一个皇帝一个年号(二次登基的那位是例外)。清代沿袭这一制度。

综上,我们一般称呼唐以前的皇帝用谥号,唐代及以后的皇帝用庙号,称呼明清皇帝用年号!

回到问题,称呼刘邦为”高祖”其实是个误会,是以讹传讹,刘邦庙号是太祖,谥号是高皇帝,全称汉太祖高皇帝。司马迁《史记》里写”汉高祖”,是因为他所处的年代是汉武帝,而刘邦按照祖宗排辈正好是汉武帝的曾祖父,但是根据《尔雅》和《周书》,对于曾祖父称“高祖”,是对其功绩的尊称,并不是说的是其庙号。也就是汉武帝或者武帝朝的大臣来说称呼刘邦为“高祖”是对的,其他人跟着这么叫都是错的,应该称呼其庙号太祖或者谥号高皇帝!

还有一种说法,太祖是始受封之人(奠定基础,国号来源),高祖是始受命之人(登基做皇帝的)。刘邦被封为汉王,又是当皇帝的第一人,二者都占全了。比如曹操受封魏王,司马懿受封晋王,杨忠受封隋国公,李虎受封唐国公,这四位都被追封为太祖!所以在刘邦这里太祖高祖没什么区别。

至于后面的汉文帝庙号太宗,武帝庙号世宗,宣帝庙号中宗。惠帝景帝则没庙号。

李渊是唐高祖武皇帝,不是太祖,别搞错!他爷爷李虎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封爵唐国公,这也是李唐国号的由来。李虎奠定了李家在关陇贵族集团的地位,所以李虎是太祖,李渊因为建立了朝代所以是高祖,李世民就是太宗文皇帝了。后面高宗中宗睿宗玄宗等等。

赵匡胤跟司马懿一样,欺负孤儿寡母,利用人家的资源夺了人家的产业,这个”太祖”就是给自己粉饰贴金的。而且他不是始受封之人,只是始受命之人,按理应该上高祖,可是他前面也没什么人打基础,纯粹是自己篡位,所以被粉饰为太祖。此后的王朝也就没有高祖庙号出现。

一般来说打江山的都是太祖,或者个别为打江山奠定基础的也是太祖。比如隋文帝杨坚,他的庙号也是高祖,他的父亲杨忠也是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封爵隋国公,这也是隋的国号由来。杨广和李渊其实是表兄弟,他们的老妈都姓独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同样是开国,为何赵匡胤朱元璋叫太祖,刘邦却叫高祖?原因很简单
汉武帝、唐太宗、康熙称呼不同,带你了解皇帝的谥号、庙号和年号
浅谈古代皇帝的谥号,庙号,年号
太祖和高祖有何区别?为什么有的开国皇帝叫太祖,而有的叫高祖?
为什么杨坚不叫隋太祖或高祖,而叫隋文帝?|皇帝|南北朝|杨忠(北朝)|宋太祖赵匡胤
为何刘邦开国称为"高祖",而李渊和赵匡胤开国称"太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