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期间热衷斗蟋蟀,却为何被史学家评价为功绩堪比文景?

斗蟋蟀是明宣宗的个人爱好,一个皇帝有一些个人爱好,并不影响其成为一代明君,明宣宗被称为“促织天子”,主要是因为文学作品《聊斋志异》的渲染。

明仁宗、明宣宗在位期间,明朝的社会经济出现了持续繁荣的景象,在历史上被称为“仁宣之治”,《明史·宣宗本纪》说:“明有仁、宣,犹周有成、康,汉有文、景,庶几三代之风焉”。意思是说,明朝的仁宣之治如同周朝的成康之治与汉朝的文景之治。

(明宣宗射猎图)

明宣宗是明成祖的孙子,明仁宗的儿子,公元1424年,明成祖永乐皇帝驾崩,太子朱高炽即位,是为明仁宗,但是仁宗皇帝在位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病逝了,仁宗驾崩以后,太子朱瞻基即位,是为明宣宗,明朝的“仁宣之治”一共持续了十二年的时间,宣宗皇帝在位的时间占据了绝大部分。

明宣宗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外交上有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军事上加强边备,延续了洪武、永乐以来的稳定局面,同时又改变了洪武、永乐年间重典治国、杀伐过度的现象,把永乐盛世继续往前推进,“蒸然有治平之象矣”,史称“仁宣之治”。

明宣宗时期制定的一些政策,深刻影响了明朝中后期的政局,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明宣宗对明朝历史的影响,比明太祖和明成祖对明朝历史的影响还要大。

(明宣宗画像)

洪武、永乐年间,明朝的内阁大学士,只是“参预机务”,并无固定的职权,宣德(明宣宗年号)年间,形成了“票拟”制度,内阁可以对送达上来的奏章作出初步的处理意见,再交由皇帝阅览,由于内阁大学士已经对奏章作出了初步的处理意见,所以皇帝无需再一一批答,只需点头同意就可以了,明朝内阁大学士的角色不过相当于皇帝的秘书,但是呢,由于明朝皇帝对奏章的处理依赖于阁臣的“票拟”,所以阁臣的权力如同汉唐时期的宰相,权力如同宰相,却不能直接监督六部等中央行政机构的工作,所以,明朝的内阁辅臣有宰相之实,无宰相之名,“名不正则言不顺”,内阁没有一个头头,为明朝中后期文官集团的党争的出现埋下了隐患。

内阁为什么不能设置宰相一职呢?因为明朝有祖制,不允许设立宰相。

明太祖时期,严防宦官干政,不许宦官读书写字,以免其窥探朝政,但是到了明宣宗时期,明朝开始在宫中置内书堂教宦官读书写字,重用宦官,这就为明朝后世宦官干政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其实,明朝的宦官干政与汉朝、唐朝的宦官干政,有截然不同的地方,东汉时期的宦官掌握了一部分政治实权,唐朝末年的宦官则掌握了一部分军权,明朝的宦官完全依附于皇权,只掌握了奏折的批红权,只要皇帝稍微勤政,完全自己可以收回批红权。明朝宦官干政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皇帝故意纵容宦官干政的结果,目的是为了加强自己的权力,抗衡外廷的文官集团。

明宣宗时期,明朝形成了文官集团,皇帝依赖于文官治国理政,这对明朝的政治清明有积极的作用,后世所出现的消极作用,都是多种因素偶然叠加而发生的,并不单纯由于明宣宗举措失当而导致的,他也无法预见明朝后世的政局。

明宣宗之所以热爱斗蟋蟀,是因为他的文化水平非常的高,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都有诸如绘画、书法、射箭等个人爱好,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一位有作为的皇帝。

所以,明宣宗的功绩,堪比汉文帝和汉景帝。

谢邀,首先这个朱瞻基不是只会斗蟋蟀;他在位期间属于明朝开国前期,朱元璋大力反腐留下的相对清廉的官僚体系(还没完全腐败掉);朱棣基本驱逐北元,还有开启了数次郑和下西洋,积累下不少银子。这些基础都是很好的。明宣宗在位期间没有什么大事,但他特别信任“三杨内阁”,就是三个姓杨的掌管了内阁,成为了百官领袖。这个明宣宗按照文臣们的说法,就是虚心纳谏,十分信任文官,也基本不信任宦官,他赶上了好时候,还没把底子耗完。在位期间没什么乱子,但对文官们特别好,还经常文官们的建议,宣宗是区分不出来哪些奏章是为国为民,哪些是别有用心的。所以宣宗给人的感觉就是十分符合程朱理学对帝王的标准,十分符合官僚集团的意愿,还不把宣宗夸成一朵花。

明朝的仁宗 宣宗和孝宗被官僚集团称之为明朝三大明君。这三位帝王都对官僚特别好,不擅杀官员啥的;但他们三位基本没有拿得出手的政绩,仁宗在位期间短,他被称为仁宗关键是他赦免了靖难之役中的忠于建文帝的旧臣 家属,或者给因此被杀的官员平反,官员们觉得是个好皇帝,称之为仁宗。这个宣宗基本没什么要人记住的东西,一是信任三杨内阁(感兴趣的可以看看三杨内阁是什么货色);再有就是所谓的“仁宣之治”了。还有孝宗,那是儒家皇帝的楷模,官僚们最喜欢这样的皇帝,派人修黄河,修三年,管两年;还颁布《问刑条例》,这基本把《大明律》惩治贪污的部分给废了;还有孝宗死后官员怀念,等武宗死后,孝宗的血脉就此断绝,文官集团受不了,以至于嘉靖皇帝在即位之初搞出了“大礼仪”争端,核心就是要嘉靖喊孝宗为皇考(就是爹);喊亲爹为叔叔,嘉靖不干,官僚集团十分怀念孝宗,孝宗无后官僚集团是怎么也无法容忍的,所以搞出来这么个幺蛾子。最终还是嘉靖胜出,之后在位四十多年与大臣们斗智斗勇,所以嘉靖是不受跟官员们待见的,

一句话,只要在位时远离武将 宦官,所有的信息只能通过文官渠道传达,每天坐在大殿听汇报;这样死了之后一定会要这样的皇帝青史留名,代代传唱。

5 赞 7评论
分享
举报

世人皆知明宣宗爱斗蛐蛐,可这只是一个爱好,并不影响他是一位优秀的守成之君。

明宣宗朱瞻基,明仁宗朱高炽长子,幼年就备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13岁被立为皇太孙,朱棣不但为他挑选良师,还不忘言传身教,出征把他带在身边,教他带兵打仗,经过农家都带他去看看,让他以后做个体恤百姓的明君。朱棣的教诲对朱瞻基的帝王之路产生了深远影响。

朱瞻基在政治和文化上成就很高,重用贤臣,最著名的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在位期间人才济济,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发展迅速。史学家们称之“功绩堪比文景”史称“仁宣之治”。

朱瞻基性格宽仁,以仁政著称。对于意图不轨的叔叔朱高煦、朱高燧,他都力排众议予以保全。对于废后胡氏,一直以皇后的用度供养在后宫。

朱瞻基在位期间重视农业,以安民、爱民为本,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坐皇宫九重,思田里三农”就是朱瞻基的内心写照。出外巡查经过农田时,他都要去看看庄稼的生长状况,心情好的时候自己还要亲自去犁田,告诫官员百姓劳苦,要惜之爱之。

朱瞻基在政治方面,重视了内阁制度,在增加办事效率,对宦官进行正式教育,但是事实证明这为后来宦官干政埋下了祸根。

宣德时期进行了财政改革,减轻赋税,避免了人口外逃,特别是自然灾害,庄稼欠收的年份合理的赋税对百姓生存至关重要。

宣德五年,宣宗以外番多不来朝贡为由,命令郑和再次出航,就是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壮大国威,不久明朝周边的哈密回回、满剌撒丁、占城、琉球中山、爪哇等数十国前来朝贡明朝,几乎是每年都来。

朱瞻基不满于许多达官显贵不问国事,沉迷酒色,当时妓女遍天下,于是朱瞻基下令扫黄,严肃法纪。只是他没有想到他死后,被压制的酒色之风反弹,比之前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的初衷是好的,只是后来的发展偏离了预期,不是他能控制的。

有人说,朱瞻基并无政绩,只是实行仁政,对官员好,所以官员们大肆歌颂他,为他留下了美名。小编认为,他是守成之君,他要做的并非是开疆拓土,而是解决前人留下的积弊,让国家健康平稳的发展,增加国家核心竞争力。在这点上,明宣宗作为可圈可点!

展开全部
举报请选中你要保存的内容,粘贴到此文本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果非要给明朝灭亡找一个责任人,那么我认为,这个人是明宣宗
大明风华:明宣宗朱瞻基和明朝的宦官之祸,或是长辈们种下的因果
为何“阉宦之祸未有若明之为烈也”?
朱元璋严禁宦官干政,为何权倾朝野的太监多出于明朝?
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父子俩的后世评价为何一高一低?
释读中国历史301:开国60年后,得益于文官政治的成熟,明朝迎来了仁宣之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