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何东晋是中国历史上皇权最衰落的王朝?详解东晋的士族门阀政治

东晋,是个奇葩的王朝。这个王朝,直到第九代皇帝,才掌握实权,结果第十一代就灭国。

东晋建立者是琅琊王司马睿,其本人并非近支皇族,是司马懿的曾孙,司马懿第五子司马伷的孙子。这个王朝自建立伊始,就皇权衰落。初期号“王与马、共天下”,中期士族门阀轮流掌权,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士族门阀政治”。东晋共十一位皇帝,到了第九代才掌握了国家实权。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司马氏掌权后的东晋却天下大乱,不出两代就亡国,被刘裕建立的宋所取代。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一切都要从“王与马,共天下”的起源说起,只有弄清楚了这一点,才会理解为什么东晋皇权衰落,以及为什么开国皇帝会是远支皇族司马睿。

一.从“琅琊王氏”王衍、“东海王”司马越到“琅琊王氏”王导、“琅琊王”司马睿,盗版成了正版

王衍出自琅琊王氏,在西晋是高级士族(此时并非顶级,但是也人才辈出,琅琊王氏真正成为顶级门阀是过江以后)。三国末期,魏国曹爽执政的正始年间,任用何晏、王弼、夏侯玄等爱好庄子之说、擅长谈玄的士人,于是魏国举国上下开启了一股清谈玄学之风,为魏晋谈玄之始。但是玄学真正开始流行,并且日后成了江左南朝士族学问主流,就是从王衍开始的。

王衍清秀俊郎,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就曾感慨,是什么样的妇人生出了这样优秀的儿子。但是也预言,将来误天下的也许就是此人。王衍名气很大,自比子贡,为士人所倾慕,甚至大部分士人都觉得他是未来的士族领袖。所以,谈玄,渐渐地就成为了当时的风尚。很多儒学大家,尤其是后来过江的江左侨姓士族,都由儒学入玄。但是历史证明,大部分谈玄的士族,除了少数像王导、谢玄一样实干外,大部分都是清谈误国类型。

王衍

西晋八王之乱,这场耗尽了西晋所有力量的内耗,其实主因都可以归结成一条,那就是司马炎和司马攸的皇位之争,其他原因都是这条主因所导致的。司马攸是司马昭幼子,过继给了司马师,所以宗法上相当于司马师的嫡长子。司马昭一直认为自己是继承了司马师的功业,因而也追封司马师为帝。再加上司马昭本人极其喜欢幼子司马攸,曾经指着自己坐的位子说,这位置将来是桃符的(司马攸小名),所以无论从法理上,还是感情上,司马攸当皇帝的呼声特别高。武帝司马炎建立西晋后,身为嫡亲皇弟的齐王司马攸继位的呼声一点没有减弱。

为此,司马炎不得不立自己的嫡长子(之前的早夭),但是智力有缺陷的司马衷为太子。然后设计了一套顶级门阀弘农杨氏外戚加上宗室最长者、司马懿第四子汝南王司马亮辅政的阵容。结果这套阵容自己火并起来,外加被有野心的皇后贾南风利用,辅政阵容被贾南风一窝端,权力格局被打破。但是在贾后的统治下,西晋政权也安稳了近十年。

十年的安宁很快被打破了。太子司马遹并非贾后所生,看到一天天长大的太子,贾后担心权力旁落,于是诬陷杀害了太子司马遹。赵王司马伦是司马懿的幼子,柏夫人所生。他矫诏杀了贾南风,并且篡位,导致局面彻底失控,弱智的惠帝司马衷无力掌控局面,给了外地实权宗王武力干涉中央的借口。

外地宗王本来只有王国卫队,人数极少,并被西晋中央严格监控,掀不起大风浪,但是武帝司马炎初期,鉴于自己子嗣年幼,西晋初立,就派宗室里的叔叔辈诸王在外地出镇,按曹魏时期就有的制度,加都督XX州军事头衔,掌握了各地的野战军。武帝后期,为了司马衷能安稳继位,开始陆续封自己的子嗣为王,而贾后掌权后,也开始派武帝系诸王出镇外藩。从此,掌握了野战军的诸王,在八王之乱中,彻底将西晋的军事精华毁灭。赵王司马伦篡位后,宗室诸王如齐王(司马攸之子)、成都王、长沙王、河间王开始了大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其实楚王司马玮十年前就死了,也被算在了八王之中)。

最后掌权的是宗室疏属东海王司马越,而王衍,是当朝的司徒。面对满目疮痍的中原大地,擅长谈玄的王衍不思如何治理国家,而是开始想后路。当时,自称是和亲后代,有汉室母系血统,同时又从小长在洛阳,身受汉文化熏陶的匈奴人刘渊已经起兵建立汉国,并且攻击西晋。王衍于是给东海王司马越出了“狡兔三窟”之计。在司马越的默许下,王衍自己坐镇洛阳,弟弟王澄出镇荆州,族弟王敦为青州刺史,这就是未来“王与马”的雏形。一旦天下有变,司马越将与王衍一起,南渡或者东进。而扬州,司马越没有派王氏子弟出镇,而是选择了自己比较信任的,同为宗室疏属的琅琊王司马睿。之前,司马越和成都王司马颖对攻时,司马睿曾经替司马越看守过徐州后方,因此深得信任。但是司马睿素无威望,又无军功,在司马越看来,司马睿只是替自己看家的。巧合的是,士族中,琅琊王司马睿只与王导交好。王导也是琅琊王氏子弟。所以,在扬州,形成了一个弱化盗版的“王与马”。

东海王司马越

在匈奴汉国的攻击下,司马越带着王衍率领西晋最后的主力出逃,把晋怀帝孤零零留在了洛阳,结果司马越突然病死了。王衍率领军队要返回东海国,在路上被石勒击败,王衍被石勒杀死。这样,原本的“王与马”没了,弱化版的“王与马”从盗版变成了正版,成了日后偏安东南的东晋王朝。所以,东晋能开国,本身就是一种偶然。也正因为是曾经的“盗版”,未来的东晋政治军事格局,处处都能追溯和联系到“曾经正版”的司马越和王衍。

二.皇权衰落的东晋

南方江左士族,是一群特殊的群体。在东汉末年,这些人反对孙策,但经过孙权以及后来吴国的几位君主治理,转而拥护孙吴政权。吴国灭亡后,江左士族备受中原士族歧视,导致南方的世家大族一直想找一位孙权一样的人物,重新统领江东,维护江左士族的利益。之前军阀陈敏本来最有希望成为“孙权”,但是“吴四姓”等南方大姓,尤其是顾荣(东吴丞相顾雍之孙,与陆机陆云同时入洛)看出了陈敏成不了气候,所以暗中帮助镇压陈敏。琅琊王司马睿出镇建康以后,他的威望实在是太低了,南方士族根本就不看好他,甚至轻视他。司马睿本身又无军队实力,于是,刚刚成为正版的“王与马”权力结构发生了逆转,琅琊王司马睿要靠琅琊王氏,即王导和王敦的辅佐,才能在江左站稳脚跟。

东晋名臣 王导

依靠着王导及一干过江的中原士族,也就是后来所谓的江左侨姓士族,司马睿得到了本地士族的支持,尤其是顾荣的支持,开始站稳脚跟。洛阳陷落怀帝被俘虏后,原中原司马越系各藩镇共推司马睿为盟主,但是江南江州刺史华轶不服,杜弢又在荆州作乱,在讨平江南的过程中,王导的族弟,大将军王敦逐渐掌握的军权,开始控制荆州上游,而王导控制中枢,开启了东晋上游荆州和下游扬州的之争,这种争斗伴随了东晋政权的始终。所以,东晋建国一始,就大权旁落,后来继位为皇帝的琅琊王司马睿完全是摆设。

司马睿不甘心大权旁落,遂重用寒门人士,刘隗和刁协,反制琅琊王氏,直接导致了王敦的第一次起兵清君侧,并且攻占了京师建康。司马睿从此号令不出宫门。王导表面上天天向司马睿请罪,却暗地里支持王敦。王敦此时有了取而代之的想法。东晋门阀政治的有趣之处就在于,“均衡”二字,互相制衡,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谁都没有逆势而为的能力,得知王敦有篡位想法后,王导又联合其他士族转而支持司马睿。东晋司马家扛过了第一次大乱。

琅琊王、晋元帝司马睿

三.门阀士族激烈的斗争,司马氏多次夺权失败

这时,出现了一个著名的人物,叫郗鉴。当时中原大乱,出现了很多流民,东晋政府多将他们安置在江北,不允许过江。一来南方好的土地已经被先期过江的侨民及士族占领,而这些侨姓士族和南方本土士族已经有很大矛盾了,新来的流民会带来更多的矛盾。二来,后来的流民很不稳定,他们的领头人通常不是士族,被称为“流民帅”,因此滞留江北既可以抵御北方政权,又不会卷入侨姓与本土的利益之争中。

郗鉴过江很晚,王敦第一次攻占京师建康时期,郗鉴才过江,但是郗氏在南朝最终成为了士族高门,就侧面反映了,郗鉴在东晋建国初期的地位是很高的。严格意义上来讲,郗鉴也是流民帅,但是郗鉴同时也是士族出身。正因为此,他受到司马睿的征召,率领流民南下,经营了当时是一片荒芜的京口,使得京口成为了制衡上游荆州,保卫扬州、拱卫京师建康的重要藩镇。他也是为数不多的,率领流民在江南建立根据地的流民帅。司马睿驾崩后,晋明帝继位,苦于王敦在荆州上游的威胁,接受了郗鉴的建议,就是利用流民对抗王敦。王敦第二次起兵后,曾打算废明帝而立小东海王(继嗣,可见东海王司马越在东晋影响之深),但是郗鉴不同意,并且苏峻等流民帅援助建康,使得形式逆转。王敦死后,中枢仍旧在王导手中,但忙于管理庞大的琅琊王氏家族,无力争权,属于王敦叛乱的后遗症。

流民帅 郗鉴

晋明帝也是不甘心皇权旁落的,他想到的方法跟司马睿不同,明帝想利用宗室来对抗士族。自己病重之时,似乎想托孤于南顿王司马宗、西阳王司马羕,故而紧闭宫门。结果外戚庾亮强行闯宫,硬是抢得了辅政之位(可见门阀的力量),打破了明帝让宗室诸王辅政的幻想。此时,年轻的东晋政权,主要矛盾有,皇帝与门阀士族之争,宗室诸王与门阀士族之争,流民帅与门阀士族之争,江左侨姓士族与本土士族之争,高门士族与寒门之争,怎一个乱字了得。荆州重镇在名将陶侃手中,中枢在外戚庾亮手里,二人均想彻底取代王导,但是郗鉴从大局出发,不支持。而京口军队始终是制衡全局的关键,有京口军在,荆州军就不会轻举妄动,就这样,东晋获得了难得的稳定。

再次打破这份稳定的是桓温。桓温是个同王敦相当的人物。江左桓氏起于桓彝,过江之后靠着平灭王敦积攒了一些威望。史学大家田余庆先生曾推测,桓彝和当年高平陵政变后被夷三族的辅佐曹爽的桓范是一家。桓彝死于流民帅苏峻的叛乱,算是为国尽忠。而桓温作为功臣之后,娶了公主,因而和执政的门阀外戚庾氏也是亲戚,受到重用。庾翼死后,庾氏执政地位终结,为了维持门阀的平衡,桓温出镇荆州,开始了桓氏控上游的开始

大司马桓温

此时,东晋已经是到了第七朝,门阀格局有所松动,宗室司马昱开始总览中枢,殷浩辅佐。东晋经过几代经营,实力大大提升,远远超过了仍在战乱不断的北方。为了压制桓温,也为了加强朝廷自身的威望,东晋出现了历史上的奇观,控扬州的殷浩和控荆州的桓温各自北伐,互不协助。结果是,殷浩志大才疏,失败,从此远离中枢。而桓温灭蜀,将四川纳入东晋版图,又两次北伐,甚至打到了长安,声望如日中天。

为了进入中枢,掌握朝廷,最后达到篡位的目的,桓温发动了第三次北伐,此次北伐失败,桓温声望下降,但是却顺利进入朝廷,控制了中枢,并且废帝,立司马昱为帝,司马昱由执政沦为傀儡,忧愤而死。桓温第三次打碎了司马氏夺回大权的努力。但是,此时陈郡谢氏崛起,联合几大门阀反对桓氏,桓温一直想加九锡,等晋帝主动禅位,但被谢氏一拖再拖,终究没有等到,桓温死后,桓氏掌门人是桓温之弟桓冲,桓冲依旧控制上游,但是并不想篡位,东晋再次出现了均衡的局面。桓温,终究还是没能打破士族门阀的格局,从桓温身上可以看出,无论是谁,在这个时代,一旦想打破格局,就会被联合抵制。可以说,这个时代还是不属于桓温。

陈郡谢氏门第本来不显,直到谢安的崛起。谢安在桓温时代,小心翼翼的保全家族,周旋于各大家族和桓氏之间,维护着司马氏的统治。桓温死后,谢氏自身声望不够,为了执政,抬出了太后垂帘,从琅琊王氏,到外戚庾氏,再到宗室司马昱,直至谢安,可以看出,权力在逐渐回到皇帝及宗室手中。如非不是上游荆州总有强力的家族,也许司马氏早就夺回了权力。谢安威望如日中天,是在淝水之战之后。此时北方被前秦苻坚统一了,面对巨大压力,下游的谢氏谢安和上游的桓氏桓冲开始了合作。而谢氏另一人才,谢玄,重建了当年郗鉴的京口军,这就是著名的北府军。面对前秦的举国来攻,谢氏领导的北府军取得了淝水之战的胜利,陈郡谢氏一跃成为江左顶级高门,只在琅琊王氏之下。后世南朝时期,东魏悍将侯景投奔南梁,向南梁武帝萧衍求士族女为妻,萧衍说,王谢门第太高,你配不上,其他的可以。陈郡谢氏,这一最晚执政的门阀家族,居然能和王氏并称,可见谢安谢玄的巨大威望。但陈郡谢氏是最懂得急流勇退、明哲保身的,谢安谢玄主动退出了权力纷争。门阀执政时代结束。

四.司马氏掌权,东晋灭亡:巨大的讽刺

终于,在东晋第九任皇帝孝武帝时代,东晋中枢由其弟司马道子执政,而孝武帝也有幸成为了东晋开国以来第一位有实权的皇帝。九代,真不知道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知道后作何感想。

但是,历史就是这么讽刺。皇帝无实权,门阀轮流执政时期,东晋国力蒸蒸日上,司马氏终于掌权了,东晋却走向了灭亡。孝武帝任用其亲弟,同母弟司马道子代替谢安执政,结果二人均是昏庸无能之辈。不仅如此,兄弟二人还产生了矛盾,东晋朝堂矛盾变成了皇权和相权之争。孝武帝好酒色,因酒后戏言,被张贵人谋杀。司马德宗继位,司马道子总览大权,朝政日益腐败,不仅大肆挥霍无度,买官卖官,还宠信僧尼、优伶,朝政昏聩,远不如士族门阀轮流执政时期。

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聚揽大权。而有趣的是,司马元显又架空了其父司马道子,这对愚蠢父子争起权来还真是看不出父子亲情。二人执政期间,先后发生了青兖二州刺史王恭叛乱,富庶的三吴地区孙恩利用宗教起事。一直心有大志,感慨“父为九州伯,儿为五湖长”的桓温之子桓玄趁机起兵,打败司马元显,废司马氏,自立为大楚皇帝,结果再次导致天下大乱。在平定桓玄之乱的过程中,北府军出身的寒门刘裕崛起,最终篡位,灭了司马氏。

研究东晋历史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有疑问,为什么门阀势力如此之强的东晋,最终篡位的是刘裕这个寒门出身的将领呢?其实,门阀在势力均衡之时,强如王敦、桓温,也不能逆势而行,这就是时势。而随着谢氏主动隐退,让出执政权力,司马道子乱政,桓玄篡位,彻底打破了这种均势。导致天下大乱后,刘裕这种军阀可以重新整合资源,重建均势,只不过这种均势是刘裕这种军事强人建立的,而不是当年羸弱的司马氏。刘裕篡位后,皇权相当于再次有了军队的支持,而不像过去一样,皇权需要依赖于士族门阀。

刘裕建立南朝宋后,依旧是门阀士族的天下,但是不再是门阀政治,士族门阀回到了西晋时期的状态,即门阀虽然享受较高的政治经济地位,但是也为皇权服务。皇权强,则门阀弱。东晋时期,虽为门阀政治,但是门第没有严格的阶级划分,像陈郡谢氏这样一跃成为高门的比较多,也比较容易,可以说,乱世提供了一个士族门阀表演的舞台。但是一旦局势稳定后,南朝的士族格局基本定型,除了后来兰陵萧氏依靠着皇权成为了士族高门,并且显赫于后世隋唐,基本上再无小士族、寒门晋升为大士族、 高门的例子。也可以说,经过东晋的门阀混战,门阀政治走向了终结,但士族之间的阶级格局也进入了稳定期,定型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偏安江左:东晋覆亡真相
两败俱伤的淝水之战——开启了南北朝的大门
王敦举兵叛乱,琅琊王氏是什么态度?举家为其提前“发丧”
东晋五大家族兴衰始末
东晋的皇帝,其实就是门阀士族的吉祥物
琅琊王氏:皇权和门阀争天下,王与马,共天下,是坚守还是退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