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卫青和霍去病都是宽容豁达之人,为何最后却害死了李广父子呢?

说卫青“宽厚豁达”很恰当,霍去病跟“宽厚”十万八千里,跟“豁达”完全不沾边。李广因为卫青临时改变行动路线,导致行军失期,在办案人员讯问下,悲愤自杀。李敢认为,父亲的遭遇,卫青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他打伤了卫青。霍去病得知李敢打伤舅舅,趁陪同汉武帝围猎之机,射杀李敢。这就是所谓,卫青霍去病甥舅俩,害死李广李敢父子的事。

其实,李广之死与李敢之死,性质完全不同,卫青和霍去病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也完全不同。

李广之死

这件事发生在元狩四年的漠北大战,是汉匈之间最大规模的一次战争。战前,李广找到汉武帝,要求以前将军身份随军出征。

李广的请求不难理解,老将军征战一辈子,眼看年近七旬,再也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了,而他这一辈子,就缺一个封侯的功绩,为他的一生画个圆满的句号。

汉武帝本来是不同意李广出征的,一是李广年岁太大了,不适合再出征;二是汉武帝一致认为,李广此人“数奇”,命不好,由他参加的事准没好结果。但禁不住李广的苦苦哀求,汉武帝松口同意了。过后,汉武帝又后悔了,就让人给卫青去了一封密函,让卫青心里要有数,不能让李广充当前将军。

队伍在行军过程中,探知到匈奴单于的所在地后,卫青按汉武帝的意思,将李广调到东路,做迂回包抄的策应部队,而改任公孙敖为前将军,跟随他由中路,直击匈奴单于所在地。

李广对卫青的这个安排非常愤怒,在争执无果的情况下,他没有与卫青告别,就率军出发了。结果,李广真的不幸被汉武帝言中,他非常倒霉地碰上了大风沙,迷了路,没有按期达到目的地。李广失期的结果,导致合围匈奴时,不能形成包围圈,单于逃脱了。

卫青需要给汉武帝写战报,就让人去找李广询问失期的具体情况,李广一言不发。卫青就让长史传唤李广的幕府人员,对质受审。

李广不让幕府人员出面,说,这事跟他们无关,要审就审我,并说了如下一段话:“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言罢拔刀自刎而死!

李敢之死

李敢当时也参加了漠北大战,只不过他是随霍去病出代郡。这一战,他们一直打到狼居胥山,歼敌七万多人,从此漠北无王庭。李敢此战夺了匈奴左贤王的旗鼓,因此受封关内侯。

漠北大战,李敢封侯,父亲却因为失期自杀,而原因就是卫青,临时改变军事部署造成,所以李敢觉得,父亲的死,卫青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为此,李敢竟然跑到大将军府,找卫青寻仇,出手打伤了卫青!不过,卫青并没有因此报复李敢,将这件事压了下了,但还是被霍去病知道了。

霍去病很生气,你一个小小的校尉,竟然打伤大司马大将军,作为外甥,霍去病决定为舅舅报仇。

恰逢霍去病陪同汉武帝围猎,李敢也在其中,围猎过程中,霍去病竟然一箭射死了李敢!霍去病的行为,让汉武帝非常怒火,在痛责霍去病的同时,汉武帝不得已,对外公开说,李敢是被鹿角顶死的。

卫青对李广之死的责任

客观地说,卫青在李广之死这件事上,责任很轻,甚至说无责任。本来对李广的军事部署,卫青是奉诏行事,调换李广不是他的责任。即便没有汉武帝的命令,卫青作为最高统帅,需要部下调整部署,也是无可厚非。

李广失期,有意外成分,卫青传讯,只是履行正常的手续,并没有加害李广的意思。当李广拒绝后,卫青没有难为他,让人找他的幕府审讯,已经很给李广面子了。但显然李广自己心中不平,以死抗争,这恐怕也不是卫青所能料到。

史书说,卫青让公孙敖为前将军,出于自私。也许吧,但这没什么可以指责,皇帝不让用李广,况且很可能卫青也觉得李广不可用,作为统帅,用谁,那是他的权利,他对结果负责,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呢?

所以,将李广之死的责任,推到卫青头上,是很不负责任的说法。这个说法,源自于司马迁的观点,司马迁与李家关系好,很推崇李广,所以不惜贬抑卫青,这是有色眼镜作祟!

霍去病对李敢之死的责任

相对于李广之死,李敢真真切切死于霍去病的箭下,毫无疑问,霍去病要承担责任。霍去病为什么要这么做,原因有三个。

一是李敢的行为太出格,激怒了霍去病。即便卫青对李广的死有责任,李敢都不应以寻私仇的方式,打伤卫青。况且他打伤的是当朝第一人,大司马大将军,自己的顶头上司。

二是霍去病骄横惯了,从来没把李敢这样的人放在眼里,包括性命。李敢的行为,无疑羞辱了卫青,做外甥的霍去病当然不能接受,况且霍去病能今天成就,跟卫青的指点和赏识息息相关。

霍去病此人性格张扬,他在军中非常跋扈,从来不把军士的性命放在眼里,对人从来只看军令,与战友们只有上下级关系,没有亲情。这样的性格,这样的为人,在皇帝的宠信下,做出射杀李敢没什么奇怪的。

三是霍去病与卫青的微妙关系。自打霍去病名声鹊起,汉武帝刻意压制卫青,让卫青受了不少委屈。这件事霍去病心知肚明,他不能改变汉武帝与卫青的关系,因而对自己的舅舅,多少有那么点歉意。

当李敢打伤舅舅后,霍去病以极端的方式,射杀李敢,我个人感觉,霍去病有以此向舅舅表明心迹的成分。

将门与豪门的恩怨

李家和卫家,代表了两种完全不一样的人生轨迹。李广一门祖孙三代,为大汉奉献了一辈子,却因为种种原因,始终没有得到封候拜将的机会。卫氏一门,因为皇后卫子夫,从一个奴隶之家,迅速飞黄腾达,成为帝国最荣耀的门庭。

虽然李家得不到封侯,自身的原因很大,卫家能光耀门庭,跟卫青霍去病自身的能力息息相关,但在司马迁眼中,他无论如何接受不了,那种靠裙带关系发达的人。所以,司马迁不遗余力地褒扬李广的忠烈,又不时地对卫青投之以鄙视的眼神。

假如去掉有色眼镜,再读这段历史,恐怕人们的结论会发生巨大变化。不过,历史本来就是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视角解读的结果。司马公以他的视角,留下了皇皇巨著《史记》,这笔精神财富,永不可磨灭!

首先,说是卫青和霍去病害死了李广父子,就是完全、彻底的胡说八道。

实际上,卫青从一个骑奴到大司马、大将军,唯一的运气就是他得到了平阳公主的赏识、刚好汉武帝临幸了他姐姐因此发现了他的才华,仅此而已。

他并不是像历史上很多靠裙带关系上位的人,他只是获得了一个机会,然后就是凭着自己能力和军事才华,一步一步的为汉武帝荡平了匈奴威胁。这样的人,他做错了什么?

但是,在古代那种世袭罔替,论资排辈,不看能力,只看出身的大环境里,写出史记这样经典作品的司马迁,在这个问题上也带有明显的偏见和选边站队。作为一个史官,原本就应该尊重事实如实撰写,而不应该带有感情色彩和个人偏见,所以我个人对司马迁并不是特别信服。

司马迁在史记里,明显的对卫青的出身有着明显的偏见,而刻意渲染李广的英雄形象。究其原因有三:一、司马迁与李陵有私交,一直同情李陵的遭遇,以至于不顾武帝从战略全局的需要处置李陵的用意,而逆上意进谏,惹恼武帝,把他阉了,使他怀恨在心,产生了个人偏见;

二、李广之死和一生难封,让朝廷中眼红卫青成就的人心中不平,比如对卫青肯定会有一些议论和不满,司马迁作为一个小人物在其中受到了影响和感染;

三、霍去病不经过法律程序悍然射杀李敢,让朝堂里那些对他们舅甥眼红和不满的人认为霍去病仗势欺人,而武帝又没有对霍去病进行严厉惩罚,加重了司马迁的情绪反应。

因此,司马迁在史记中刻意美化李广而贬低卫青、霍去病。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卫青的出身,作为一个骑奴,不但做了公主的丈夫,还做到了大司马大将军,让那些贵族心里难以平衡。

而其中最不平衡的就是李广,在卫青没有做到大将军时,他就当面冷言冷语,多次讥讽。李广能够称之为飞将军,那是因为他善于小规模袭扰、打游击战争。所以虽然声名在外,但是对汉匈对抗的大格局并没有本质的意义。

而李广一生中,确实也没有打过哪怕能够被历史铭记的战役级别的像样的胜仗,这样的人,有什么资格哀叹”难封“?难道就因为你有个飞将军的外号?而卫青霍去病打的每一仗几乎都是影响汉匈格局的战略级别的,而且几乎是百战百胜。每战必让匈奴的势力大幅消减。

我们再回头看看李广父子的死亡。李广年逾六十,之前又有被匈奴俘虏的历史,汉朝并不缺将,在决定汉匈命运的关键战役,从大局出发,不可能为了照顾个人情绪而且冒险。以李广在卫青帐下听用那么多年,卫青对他的了解,根本不敢把这么重大的战略级别的战役交给他做前锋来赌博。

优秀将军之所以优秀,就是从来不会把战争结果寄望于赌博和运气,而是仔细推演、设计,降低所有能够想到的风险。但是李广却置气不停指挥,破坏了整个战场大局。虽然在卫青的合理指挥下,最终打赢了战争,但是李广不听将令的做法是非常严重的、危险的,如果形成风气,那以后怎么行军打仗、指挥若定?

所以卫青没有惯他倚老卖老的习气,严厉斥责了他并上报了汉武帝。这么重要的战役因为李广不听指挥擅自行动而迷路,所部居然没有能够参战,这也说明了李广对战争的影响毫不重要性。李广自己羞愧难当,拔剑自刎。

以李广的作为,如果卫青气量小,根本不会给他拔剑自刎的机会,而是直接军法从事。但是李敢对父亲的死产生了强烈不满,私自闯入大将军府刺伤了卫青,卫青却还为保全他而隐忍不发,对外隐瞒。

一个下级军官私闯公主、大将军大司马的府邸刺伤大将军,这是谋逆犯上,如果卫青报到武帝那里,恐怕就不是杀一个李敢的问题,不诛他三族就不错了。平阳公主气愤之下告诉了霍去病,李敢是霍去病帐下的将军,霍去病治军极严、赏罚分明,加上年轻气盛,一怒之下,私自射杀了李敢。汉武帝知道后将他流放朔方、镇守边关,不幸的是在往朔方的路上,感染瘟疫,英年早逝。

所以,还原整个事实,他们根本没有害死李广父子,相反,卫青还一再包庇、维护李广父子。然而他父子俩仗恃自己是将军世家而目无法纪,骄横任性,自寻死路而已。


宽厚豁达可不是嘴巴说说,得看实际行动。如此宽厚的卫青,两次败仗损失士马三十万(见《史记》《汉书食货志》),分别用苏建,李广作替罪羊,诬陷逼死李广,挑唆霍去病暗杀李敢,涉嫌害死李蔡,种种情况来看,这只是个满嘴仁义的伪君子。

卫青在出定襄之战失利,损失士马十几万后(见《汉书食货志》),卫青重金讨好武帝宠妃王夫人的至亲,随后武帝不再追究卫青。(见《史记卫传》)

但是,武帝看到了卫青的不靠谱,也就不用卫青,改用霍去病进攻河西,李广牵制匈奴精锐主力。(见《史记》)

而漠北之战,重新启用卫青,显得相当突兀,不合常理,按照之前的配置,明显应该是霍去病和李广搭档,各领一路部队才对。卫青长期闲置,也没有好的表现,没道理突然又用卫青。以卫青讨好王夫人的能力,通过类似手法获得一次机会也不奇怪。霍去病不用一员将军,能征惯战的将军都给卫青,重用李敢,显然是和卫青较劲。

西汉最年轻的少年英雄,是李广和李蔡,都是15-6岁,仅几千陇西地方部队,大败老上单于十几万大军,一战成名(见晁错《言兵事疏》)随后,率领公孙浑邪的数千义渠骑兵和陇西骑兵,痛击老上单于多次入侵,文帝口谕李广功超万户侯(见《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是陇西军的精神领袖,李蔡排名第二,虽然司马迁说李蔡是中人之姿,但是李蔡文武兼备,奇袭右贤王一战,就是李蔡这一路打的,尽管卫青一路没有赶上,武帝还是把功劳都算在卫青头上。不过武帝也没有亏待李蔡,让他做到丞相,李蔡的低调让他有机会立大功,把功劳拱手相送,给武帝留下大度的好印象,仕途一帆风顺。(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然而情商如此高的李蔡,也逃脱不了,李广被逼死后,同年身为丞相的李蔡,居然因为贪图一块皇家用地而死,随后武帝红人,陇西军的新领袖李敢又被暗杀,这三连杀背后散发出浓浓的权力阴谋陷害的味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霍去病杀了李广剩余的独子李敢,第二年他就死了,死得蹊跷?
汉武帝时的李敢事件,汉武帝息事宁人,平静表面下有多少暗流涌动
一代战神霍去病,为什么司马迁对他的评价不高?原来我们都忽略了这一点!
霍去病猝死之谜 大汉冠军侯是被刘彻所谋杀?
霍去病到底是怎么死的,司马迁为何不敢写?
李广的另一面:气量狭小,有负皇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