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凭啥让我儿子科举落榜”,宰相大骂主考官,皇帝:破格录取

历史每天看原创文章

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这是明朝权力中枢官员任命的一大特点,而想获得进士出身则必须通过科举考试,科举制度自隋唐以来,终于在明代达到了巅峰,人人都想要削尖了脑袋博取一个功名平步青云。

想要考取一个进士有多难呢?首先你的出身要足够清白,黑五类的就甭想了。另外,为父母守丧期间也不能参加考试。

科举不是一考定终身,学子们需要先参加地方的乡试,通过乡试的才能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而这仅仅是考取进士的第一步,属于常规操作(清朝的范进能中举就高兴疯了,可想其难度之大)。而后举人们再来到京师参加会试(第一名会元),会试通过后方能参加殿试,殿试往往由皇帝亲自主持。最终殿试依据名次不同分列一、二、三甲。

一甲为前三名,也就是大家口中常说的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需要通过三大轮考试才有可能获得进士出身,如果这次没考上,对不起您嘞,三年后再来吧。而且每届进士的录取人数都是不一样的,少则几十,多则几百,如果赶上了只录取几十人的年份,自求多福吧。

正因考取进士难度如此之大,不少人在科举上动了歪心思。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家还好,考不上大不了继续回家种地,再者也没什么钱财去活络门路。但当朝的主政者们可就不一样了,总不能老子风光了,儿子孙子回老家种地去了吧。明朝科举舞弊情况最多的不是冒名顶替、夹带小抄这些,更多的是官员间徇私舞弊,利益输送。

大明朝的官员为了照顾自己儿子通过科举考试已经到了明目张胆的程度了。明代宗时期的内阁首辅陈循和吏部尚书王文因为两个儿子参加乡试落榜,全然不顾读书人脸面,直接去弹劾主考官。最后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竟然让他们的儿子破格去参加会试了。

科举制其目的是为了把人事权收归中央,其实就是皇帝手中。科场舞弊则意味着皇帝的人事权受到了侵蚀,大臣们利用帝国的公职进行利益输送,养出一批硕鼠贪官是小事,长此以往势必会形成一股尾大不掉的利益共同体,甚至压制皇权。皇帝明知道这里面有猫腻为什么还要破格录取两位大臣的儿子呢?

因为这个皇帝有点儿特殊,明代宗的“代”字就能看出他的皇位不太稳,是个代理皇帝,临时的。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虏,当时的太子年仅两岁,为了避免主少国疑的局面出现,身为监国的朱祁钰才被赶鸭子上架当了皇帝。

谁成想后来瓦剌大军败退,双方和谈,明英宗又被接回来了。当初打死也不愿意当皇帝的朱祁钰才发现做皇帝真香,就希望自己的儿子也能做皇帝。可当时的太子一直是明英宗的儿子,并且受到太后的支持,所以明代宗想要废旧立新必须获得群臣的支持。

说了这么半天,其实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皇帝破格准许两位大臣的儿子参加会试是为了换取他们来支持用力自己的儿子当新太子。内阁首辅陈循和吏部尚书王文正是吃定了这一点,才敢撒泼大闹。

孩子科举落榜了,就去撒泼打滚,毕竟不雅。后来张居正的手法就高明多了,万历二年,张居正的儿子在会试被刷下来,心中不悦,“说我儿子水平不够是吧,行”,这届科举除了一甲的状元、榜眼和探花以外,其余人等谁都别去翰林院任庶吉士,这届考生水平都太差,下届再说吧。

庶吉士是个什么东西?明英宗以后惯例,科举进士一甲者授予翰林修撰、编修。另外从二甲、三甲中,选择年轻而才华出众者入翰林院任庶吉士,称为“选馆”,庶吉士在当时被视为“储相”,张居正自己就是庶吉士出身。

万历五年,张居正二儿子张嗣修中榜眼,又三年,张家老三张懋修中状元。不仅张居正,其他次辅大臣的儿子们也先后考取了进士。终于有个御史看不下去了,上奏万历皇帝,言辅臣子不宜中式,那会儿张居正还没死呢,不论当时的万历是否依旧信任张居正,首辅老师的面子还是要给的,那个御史的结局也可想而知,直接遭到了万历的贬谪。

可见,科举制度不仅仅是被大臣用来利益输送,特殊情况下,皇帝也会用它来收买人心,只不过大臣的违规操作叫舞弊,皇帝的违规操叫恩准罢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六 辽金元政治法律制度的特色
科举仕官流程
科举鼎盛阶段:明清科举11清代科举之进士考试
贡士、进士、状元、解元、这些举子头衔,别再傻傻分不清啦
冷知识:一篇文章告诉你,明清时期的状元是如何炼成的?
[转载]明清科举之会试、殿试、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