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上百年坊市制度为何瓦解?

文/文史花折扇

提到古代街市时,大家脑海中自然会想到这样的影视剧画面:一条熙熙攘攘的街道上有很多商铺,很多百姓在卖力吆喝。这一幕看似很正常,但其实这样的场景在唐代以前可不常见,至于为何?那就要提到在中国延续了上百年的坊市制度了。

商品经济的本质说到底其实也就是等价交换而已。在先秦时期,已经有了原始货币的出现,而且出现在专职于商品经济贸易的职业——商人。并且交换的范围越来越广,种类也越来越繁多。

图丨先秦时期的各种货币

可那时候的市场监督制度可不像现在一般,体系还很不完备。所以当时为了方便管理商品贸易,便提出了坊市制度。坊——即百姓居住之地;市——即商品交易之地。无论是买还是卖都必须在特定的场所进行,否则就是犯罪。这一制度的出现,大大的方便了政府加强对于商品贸易的管理,也降低了因商品贸易而产生的经济纠纷。《周礼·考工记》中记载:

“匠人营国,方九里,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除了商品贸易方便管理的需要,在自秦以来确立的重农抑商的国策,更是加大了对于坊市制度的需要。因为这样可以限制商品贸易的交流,让商人无法随时随地的进行贸易。除此之外,进入市去卖商品的审查也相当严格,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民弃农从商,从而稳固了古代小农经济的根基。并受到封建统治者的严厉执行。

图丨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按道理来说,这个制度应该会受到历代统治者的严格执行,但是大概自唐初以来,受到严格管控的坊市制度便一点一点地松动,直至宋代,坊市制度便直接消亡了。

那这中间经历了什么,让坊市制度走向瓦解呢?

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是坊市制度瓦解的根源,商人地位逐渐提升的大背景下,坊市制度已不能很好地满足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自秦开始的重农抑商政策在后世都贯彻得非常好,直至唐代,商人的地位都相当卑微,不得入仕,高额税收等,都是打压商人的手段。但是自五代十国以来,国家动乱,政策便开始出现了松动。农民被压榨得很苦,但是商人却开始逆袭。

当时坊市制度正在一点一点瓦解之中,也进一步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商人便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可经济地位的提高商人并不满足,开始寻求政治地位。

由于国家动乱,政策松动。并且大兴科举,不少商人子弟都进入仕途。但并不只是如此,当时甚至有出钱买官职的现象。《资治通鉴·后晋纪·后晋纪四》记载道:

“又听人入财拜官,以财多少为官高卑之差。富商大贾,布在列位。”

可见,商人不仅仅在经济上地位高,在政治上的诉求也越来越多,地位开始提高。而地位的提高自然也就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从而进一步瓦解坊市制度。

图丨商人地位逐渐提高

不仅仅只是商人地位提高,甚至于国策都开始向经济方面倾斜。在宋代,虽国力不如唐如此强盛,但是经济却又上了一个高峰。在重文轻武的大背景下,经济政策的松动便是个必然的结果。而其中,坊市制度的瓦解就是其中的一个重点。宋朝的都城在汴京,没有原先街道的隔离。并且政策向商品经济方向发展,市民阶层也在进一步扩大,由此,宋朝的商品经济贸易十分兴盛,达到了历史的一个高峰。再出现繁杂的坊市制度便显得不合时宜了。

于是,在宋代便可以看到这些情景,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无论是市中心还是非市中心,街铺临街而设,人们熙熙攘攘进行贸易。正是由于商人地位的提高带动商品经济的繁荣,而商品经济的繁荣又会带动商人地位的提高,形成一个循环,使得坊市制度在宋代已经名存实亡了。

坊市制度本身具有局限性,作为日常生活必需的市仅占城市规划的很小一部分。再加上时间空间管理过于严苛,让市民十分不便

以唐朝最大的都城长安为例,当时居住的人口多达百万,坊(居住区)数多达108户。有此巨大的体量,其商品贸易需求旺盛自然也不奇怪了。但是当时仅仅只有东西两市。据史料记载,当时市的面积仅占全城10%的面积。如此多的人,如此多的坊,却只有两个市,必定造成诸多不便。

除此之外,城市的规划也让坊市制度的局限性被放大。众所周知,古代建筑不是高楼,而是一个个平房,自然也就使得长安的住户像是“摊大饼”一样的散开。而东西两市又都在城北的皇城两侧,当时大部分居民都居住在位于城南的一大片地区,自然更加加剧了贸易的困难程度。唐代诗人白居易就曾在《登观音台望城》中感慨道: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除了空间之外,时间的限制也使得民众贸易不便。偌大的长安,却只有日中开市,人们购买物质资料只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并且还必须步行,十分不便。

图丨东西市在长安城中的位置

还有严格的宵禁制度也让民众苦不堪言。偌大的长安城的夜晚街上没有一个行人,没有一点光亮。虽然对于治安状况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对于民众来说,他们的生活却更加单调,缺少生活气息。

船有了漏洞便会进水,制度有了缺陷就会有人进来钻空子。无论贸易状况的大小与否,都必须要市里进行。人们贸易如此不便的情况下,自然就会有很多人为了图方便在其他地方进行贸易。

从天宝年间开始,各个坊之间出现了很多商业网点,出售食物,衣物等,以满足市民简单的日常生活需要,当时有些坊出现了“假赁方相送丧之具”之类的情形。

并且到了唐代中期,贸易进一步发展,只有正午才进行贸易显然不能满足其需要,于是便出现了“夜市”。顾名思义,就是在夜晚进行贸易的市。至此,坊市制度在其后期,时间上的限制一点一点被消除。

随着唐朝中期坊市制度时间和空间上限制的消除,坊市制度也开始了它的瓦解之路。

人口不断膨胀让“坊”不再适应社会发展,因人口流动增强而设立的“客户坊”,也使得坊市制度逐渐走向瓦解

经历了隋朝末年的大动乱后,中国人口锐减。当时全社会的户数不超过两百万。因此,当初长安城设计时便没有考虑这么多。初唐时期,长安城住户比较稀松。但是随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到了盛唐时期,全社会的户数剧增到了九百万户。长安都城规模扩大,原来方方正正的坊的设计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推动了坊市制度的瓦解。

而宋朝更是如此,汴京的规模虽然比长安小,但是人口却比长安的还多。因此,在用以往的方法将住户与市相隔离开来,除了让市民生活不便,便没有了其他作用。

图丨宋朝汴京的繁华景象

除了人口规模的剧增,流动人口的增强也是导致坊市制度瓦解的一大诱因。唐朝作为当时全世界最为强盛的国家,其都城长安自然也是受到了全世界民众的向往。无论是僧侣、使者、学生还是商人;无论是中亚、日本、朝鲜还是中东,各式各样的流动人口都聚集在长安,更别提国内的一大批长途商贩了。

当时长安城内还专门修建了专门给流动人口居住的“客户坊”。这些人的到来,给长安城注入了新鲜的气息。不仅仅促进了唐朝经济的繁荣,更是让“坊”的意义不在更加鲜明。从而导致“市”的局限进一步扩大,从而推动了坊市制度的进一步瓦解。关于唐代“客户坊”,《唐摭言》卷七《升沈后进》曾记载道:

“二贤见刺,欣然同契,延接询及所止……公因谋所居。二公沈默良久,曰:可于客户坊税一庙院。”

而宋朝更是的人口规模更加巨大,达到了一亿两千万,比唐朝的八千多万还多的多。但是国土面积却不如唐朝那般巨大,但这也方便了国内的经济贸易。并且当时的汴京也是一个国际性大都市,来自大理,西夏,辽等国的不同人群都居住在这。由此,坊市制度直至宋朝完全瓦解。

图丨没有坊市限制的自由交易

坊市制度在秦汉时期是具有积极性的,但自唐之后,局限性明显要大于其积极性。坊市制度的瓦解,是历史的必然。具有进步意义。

在秦汉时期,人口规模尚且不大,用“坊”来规定居住区比较合理,并且也方便于管理。对“市”的严格看官,对于商品经济尚不成熟的秦汉来说也方便了管理。

且刚从诸侯争霸时期过度来,政权还不稳固。其坊市制度是重农抑商的一种体现。从而稳定了社会局面,促进了农业发展,也有利于人口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但是到了唐朝,经济高度发展,人口大量增加,商品经济进一步繁荣。再继续采用坊市制度便显得不合时宜。在人口的压力之下,以及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之下,坊市制度的严格控制显然不利于其发展。由后来宋元明清的经济进一步繁荣来看,坊市制度的瓦解无疑推动了后世的经济繁荣,因此,坊市制度的瓦解具有进步意义。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正是由于其根源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坊市制度的瓦解。这也是历史的必然。

参考文献:

《资治通鉴》

《旧唐书》

《通典》

《太平广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资料整理】宋朝商品经济发展概述
古代的市场管理制度
宋代的商业
中国古代社会为何停滞不前?并陷入封建朝代更替的死胡同里
浅谈:宋朝时期,城镇经济活动的发展和影响
宋元明清海外贸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