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丈夫横死,官府欺压,从清末“玉贞奇案”看弱女子反抗封建伦常

导读:

四川话"犟拐拐",指一个人做事认死理、一根筋,一条道走到底,不愿意跟人沟通,更不会妥协,用流行词翻译就是"轴人"。清朝末年,礼教盛行,女子毫无自主地位,崇尚温良恭俭让,遵守三从四德的道德规范。所谓"小时从父,长大从夫,老了从子"就是那时候女子的人生标准轨迹,在地处内陆的川蜀地区,那里的女子就更是如此。

蜀西乡村

清末的雅州(今四川雅安地区)是一个封闭、保守的地方,在这里的山脚下生了一个柳姓女子,端庄善良,但性格执拗,属于典型的"犟拐拐"。因为"犟",她承受了人生之大不幸,因为"犟",她搅起了轩然大波,正是因为"犟",她遭遇了人生罕有的奇遇。这就为您慢慢道来。

一、夫子家庭的"犟"女儿

雅州地处川南盆地边缘,在距离雅州城三十余里的大山脚下,有个小地方名叫柳湾。这里地理偏僻,人口不多,却也小桥流水,生活闲适安逸。柳文斌是咸丰初年的贡生,学问不算高,但在这个小山村却也小有名气,家庭殷实。这位柳先生自幼学习孔孟,对理学更是推崇备至,总把"三纲五常"奉为遵循,因而又被乡里称为"柳夫子"。

小贴士:

"三纲五常"——又称"纲常",是中国传统礼教中的重要思想,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三纲"出自《礼纬·含文嘉》,具体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具体指"仁、义、礼、智、信"。

现实中,"三纲五常"被封建礼教异化,扭曲孔子君臣、父子、夫妇之说,将孔子立足于正理转移到立足于人与人关系的上下服从,其核心是维护封建伦理。明清时代,随着程朱理学登峰造极,"三纲五常"进一步异化成行为严苛的行为规则,成为架在妇女脖子上的"枷锁",影响十分深远。

礼教束缚下的晚清女性

柳夫子性格迂腐,官运不顺,还贪恋鸦片,年过半百也没有打开局面,逐渐安于在乡里做一个乡绅,守着祖产过日子。他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雅州有名的罗举人,柳夫子甚是满意,但是对于小女儿玉贞的终身大事,他却总是愁眉苦脸。

玉贞从小就不让父母"省心",虽生在书香之家,从小耳濡目染,也读过《女儿经》《随身宝》等书,文化教养都挺不错,但就是有一个缺点——性格太犟。玉贞从小伴随父母,因父亲不管事,母亲体弱,少不得要操持家务,久而久之就养成了"犟拐拐"脾气。她做饭烧菜、挑水砍柴、缝补刺绣无一不会,为方便干活,还经常背着父亲把缠足扯掉。从小和其他女孩子打成一片,口齿伶俐,无论语言还是身体上都很少吃亏,乖巧中带着一股倔强。

端庄的晚清女子

小贴士:

《女儿经》——撰于明代,作者不详,是一本约束古代女子思想道德的教材,对妇女的生活、作息、为人、处事等各个方面都做了比较详细的规定,在民间流传很广,是封建礼教的产物。

《随身宝》——又名《当家书》,清代家庭教育子弟,规范品行的小读本,类似于《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书籍。文字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在传统道德规范基础上加入了崇尚耕读,远离鸦片等内容,具有时代烙印。

正因为这样,她的终身大事成了问题。那些高门大户嫌弃她"野性""土气",一般人家她的父母又嫌别人穷,文化低,不登对。最主要的是玉贞本人个性极强,不入眼的男子很难走到一起,所以二十多岁还待字闺中。

二、中意的丈夫暴毙于娘家

光绪九年春,玉贞家里修缮房屋,请来木匠帮忙。其中一个年轻的姓杨,二十岁出头,话不多,"几天也打不出一个屁来",但是肯干活,身强力壮,见柳家人手少,时不时还帮主人家挑挑水、劈劈柴什么的。主人家给他端水,他总是双手抱起喝完,恭敬地道谢后又干别的活去了。杨木匠衣服破口了,善良的玉贞有时也会帮他补好,一来二去跟玉贞也熟悉起来。其他人调侃他们好像两口子,两人的脸顿时羞得绯红。

第二年,杨木匠托人到柳家提亲。柳夫子嫌他家穷,门第低,把人当面回绝了。可是玉贞在母亲面前却一再表白,自己宁愿嫁给一个普通百姓,也不愿意嫁入高门大户。杨木匠人虽粗苯,但心地不坏,是个实在人,嫁给他自己才可以活得像个人。

对于女儿的说辞,母亲虽不表态,但心里却赞成,于是经常在柳夫子面前唠叨。"孩儿他爹,女儿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杨木匠虽算不上多好,但他俩毕竟是你情我愿。""况且,贞儿那个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要是因此闹出个三长两短来,怎么办?"

柳夫子开始总以"在家从父""三从四德"来反对,可也的确害怕女儿"犟"出事情来,怄气过几次后也慢慢不再反对了。

玉贞嫁给杨木匠后,男耕女织、夫唱妇随,虽然手头紧巴巴,但日子过得还算舒心。时隔不久,柳夫子办六十大寿,杨木匠来给老丈人祝寿,多喝了几碗在酒桌上就醉倒了。怎料,半夜里口吐白沫,竟暴死于丈人家里!

晚清婚礼

玉贞悲痛欲绝,昏厥了几次。当她清醒过来,觉得事有蹊跷,丈夫身体强壮,怎么能被几杯酒给醉死了。而且她发现丈夫的尸体僵直,指甲发青,不像是病死。于是连忙跑到摆酒席的堂屋查看,结果在父亲坐的太师椅下发现一个纸团,毒药还沾在上面…

三、王二黑的"妙计"

玉贞悲愤已极,哪还管什么家教礼法,直扑父亲房中。再三逼迫之下,父亲终于说出实情:

原来对于玉贞的婚事,柳夫子一直都不满意。一日赶场碰到侄子王二黑,王见表叔最近总是闷闷不乐,邀其喝酒解闷。几杯酒下肚,柳夫子不免提起心中郁结。

寿宴

王二黑看热闹不嫌事大,趁着酒劲说道:"表叔,我说你还是不够硬气,堂堂书香世家,居然招个木匠当女婿,我们这些亲戚都觉得羞。玉贞那闺女犟是犟,但终归是你的女,难道还会跑了不成?"

柳夫子无奈道:"木已成舟,米已成饭,嫁都嫁人了,我还能怎么办!"

"那倒不一定。表叔,我给你说一桩美事。你想听吗?"

"什么美事?"

"听说县衙童师爷新丧了夫人,想找个填房,好帮他管理几百亩田产和城里的几家商号。人家说只要人能干,即使是二婚也无所谓。你老如果把玉贞嫁过去,包你马上就可以发财,哪至于还在这里唉声叹气。"

"玉贞改嫁?杨木匠怎么可能同意!"

"表叔你还是太迂,这事怎么能让杨木匠同意?!"

柳夫子心乱如麻:"那你说还能怎么办?"

王二黑慢慢挨过来,附身低语:"当今之世,只要你下决心,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我为你出一个妙计……"

于是一起丈人毒杀女婿的丑剧,一桩赤裸裸的刑案在那个偏僻的乡里上演了。

四、从父,还是从夫?

搞清楚原由后,母亲大骂柳夫子黑了良心。玉贞反倒出奇地冷静,连夜请人将丈夫尸身抬回,极力安慰住婆婆,随即身着素服,手拿状纸出门了。她要到衙门伸冤!

县衙门

女儿要将父亲告上官府,这桩奇事在小小的雅州迅速传开。人们就像发现糖果的蚂蚁,田间巷头地摆开了。婶子、娘母们纷纷为玉贞抱不平"他爹太狠毒,玉贞命苦啊""这个冤是应该申"。但更多地却在背地里议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哪有女儿告父亲的道理""大逆不道啊,大逆不道""女子家家,抛头露面,成何体统…"

小贴士: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是由儒家的崇古思想衍生出来的理论,本意是子女出于感恩父母养育而产生的包容、理解与感激之情。这句话往往被扩展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天下无不是之君父",其含义被异化为对权威的无条件服从,演变成一种奴性说教。

县衙张知县是柳夫子的故交,又在事前得了柳夫子托人带来的银两,早早吩咐手下:凡是看见来伸冤的民妇,一律不接见。

玉贞一连吃了十几次闭门羹,身上盘缠所剩无几,"犟"性发作,便强闯大堂。张知县无奈之下只得升堂问案。衙役的威严、吼喝并没有使玉贞害怕,为给丈夫伸冤,她理直气壮。但是,张知县却抛开案情不问,反而斥责她子女告父,违背"伦常""大逆不道",要她回家"恪守妇道",将状纸驳回。

小贴士:

"伦常"——封建社会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称为人伦,把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间的封建关系和秩序称为五伦,认为这是永恒的,不可改变的常道,故名伦常。

玉贞在堂上哭得死去活来,张知县没有办法将其唤至二堂,以长辈的口吻劝导她:"女儿告父,是以下犯上,到哪儿都告不出名堂来的。再说,父亲生你养你几十年,而你这个丈夫却一年不到,谁的恩情大,你难道不清楚?从父,还是从夫?你自己掂量一下。"

玉贞答道:"无端杀人,这不是谁亲谁疏的问题。况且,着衣拜父,脱衣见夫,这也是人之常情!"

张知县被她顶得来气不过,急吼到:"你的案子在我这就是不行,天下之大,任你告去。你要是告成了,我给你下跪!"说完扬长而去。

他哪里知道,这事要是放一般妇人身上可能也就罢了。可玉贞是一个"犟拐拐",遭遇这样的屈辱,在她心里早已下定决心:要告到底!

"有理走遍天下,大不了,我进京告御状!"

县老爷审案

小贴士:

清朝对民间诉讼有很严的限制,比如严禁"越诉"和"限制自诉"。

"越诉"——老百姓诉讼必须逐级往上进行,逐一经过县、州、府、督四级,对越级诉讼者,一律笞五十,对不实者将本人并代书诉状者一并治罪;

"限制自诉"——限制以卑告尊、贱告贵,否则属"干名犯义"罪。尤其是限制妇女的诉讼权利,婚前由父母、婚后由夫代行。

五、乡里立起了义节牌坊

说道做到,玉贞辗转县城、州城、府城,衙门去了一个又一个,可是状纸无一例外都被退了回来。理由不是"伦理不合""无此先例"就是"发回属地衙门重申"。

时间一过就是半年,盘缠银两花去不少,可伸冤却进入死胡同。有不少婆婆大妈都劝她,民不跟官斗,你这样折腾下去,丈夫还不是回不来。可玉贞每每想起丈夫惨死的样子就难以入眠。她气不过,又典当了衣服家具,卖了陪奁,横下一条心上京城去,告御状!

蜀地离京城少说一万里路,山高路不平,又要穿越比登天还难的蜀道,一个弱女子就这样出发了。离开那天,婆婆和相亲都来送行,就连她自己都怀疑这一行是否还能回来。

雅州与省城的距离

路上不知道受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泪,玉贞辗转来到京城,投宿到一家最便宜的客栈,到处打听怎样告御状。

听到这个奇女人的叙述,老板告诉她:"现在要告御状难着呢!皇上大事情多,很难出宫。就是出来了,你也要找好地方藏起来,等待天子轿撵经过那一刻,高举状纸,轿撵停下就是准了。如果没有停下,就要被拿到大狱里,稍不注意就可能被杀头。妹子,现在的世道不好,你还年轻,何必冒这么大风险。"

玉贞听了很难过,想到丈夫惨死,自己一路上的千难万苦,难道就这样罢休了?"不,就是掉脑袋,我也要告到底!"

玉贞在京城守候了多日,终于在一天下午,见到一簇人马经过,从宫城出来,簇拥着华盖大轿。玉贞心想一定是皇帝无疑了,于是头顶状纸,伏地喊冤。

慈禧太后

这人却不是皇上,而是恭王。恭王听了玉贞的陈述很是感动,将其带到慈禧太后面前。慈禧本身就是女流,内心对男尊女卑、三从四德那一套很不以为然,加上玉贞的遭遇本就离奇,决定就此事为天下女人撑一撑腰!于是慈禧将自己心爱的玉板凳赏赐给玉贞,让她带回老家,告诉她那里的官员看到这个板凳自然知道该怎么做。

玉贞还没有回到家,慈禧接见她并赏赐玉板凳的消息已经到了雅州。当地的府员、道员,还有其他大大小小的官员均给了玉贞皇差的待遇,还煞有介事地对玉板凳进行膜拜。

玉贞回到县里,张知县惶惶不可终日,托人找到玉贞婆家,表示一定要为她主持公道,将一干罪人押解归案,为杨木匠伸冤。但是有一个请求,即先日"告御状成功就给她下跪"的誓言能否作罢,改成为她立一个义节牌坊,张知县每次巡街都从牌坊下穿过,相当于下跪了。

玉贞虽然是个"犟拐拐",但并非得理不饶人之人,她的本意只是为丈夫伸冤,无意为难别人,自然不再计较其他。

节义牌坊

于是柳湾地面上立起了一座义节牌坊,那个被顶礼膜拜的"御赐玉石板凳"也被请进了祠堂里面。在后来的岁月动荡中,牌坊变成了断垣残壁,玉石板凳也早已不知去向。

小贴士:

"节义"牌坊——牌坊是中华特色建筑,由棂星门衍变而来的,开始用于祭天、祀孔,后来主要用于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四种功德,有很强的褒扬功能。节义牌坊,即为表彰节操与义行。

结语:

本故事采自四川雅安乡间。笔者把这件"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挖出来重提,不是为了表彰玉贞多么伟大,也不是要为女权主义举旗,更不是为慈禧唱赞歌,为的只是分享从这件民间轶事中折射出来的历史气息,以及历史真实的痕迹。

玉贞是一个不平凡的女子,她的遭遇、她的努力乃至她本身就很稀奇,在那个社会中可能万里无一。故事之所以流传,这本身就是一种能量的体现。人们在现实中很难做玉贞,所以在嘴间创造了一个玉贞。

鲁迅先生

丈夫被毒杀,父亲是凶手,一个再清楚不过的案件,可在那个社会里,玉贞伸冤的行为却遭遇千难万险,何故?如果凶手是其他人,这个冤早就昭雪了!可见,人们害怕的不是将凶手绳之以法,而是害怕女儿告父亲这个行为。玉贞伸冤的实质是挑战"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当明辨是非和守护礼教发生矛盾时,更多的人选择了模糊,甚至是颠倒黑白!鲁迅先生说过: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玉贞的故事不也是这样吗?

(欢迎关注一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故事:知县钻裤裆
【转】民间故事:寡妇救了一对斑鸠,斑鸠飞到县衙哀鸣,引出一桩冤案
纪晓岚智破雷击案
清代奇案 (163) 玉观音引族秘事案
施公案
言偃与苏州地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