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崔允漷:新课标是如何建构项目化学习的?
   


新修订的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项目”共用了两次。

一次是“加强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突出课程内容结构化,探索主题、项目、任务等内容组织方式。”这是在谈“用项目的方式,把要学的内容结构化”;一次是“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的活动……”,这是在讲“项目式学习是一种综合教学”。

无论哪一种语境,“项目”背后的价值取向是一样的,即素养导向、单元设计、真实情境、知识整合。





“项目学习”关注与生俱来的本能

什么是“项目学习”?

为了把它说清楚,一定要找对立面,有比较才能鉴别,这就是0与1的理论思维。如果我们把“项目学习”作为1,那么0是什么?众所周知,教学理论就是这样划分的:教师中心对儿童中心,直接教学对生成课程,由外而内对由内而外,项目学习就是后者。

强调项目学习,其实就是要重视儿童本能,如杜威所说的社交、建构、探究与表现。这些本能是与生俱来的,比如3岁小孩好交往,俗话说这段时间有点“人来疯”;4岁小孩好建构,特别喜欢搭积木、拆东西;4岁半小孩好探究,不断问大人“是什么”“为什么”……

可是进了小学,话也没得说,拆又不让拆,问也问不了,想表现没机会,就这样,18岁上大学,然后大学毕业了,既不想说也不想问了,出现了一种极为反常的社会现象:成人整天忙于休闲,中小学生整天忙于解题,只有幼儿园小孩整天忙于研究性学习。

强调项目学习,就是要求我们的课程要重视儿童那些与生俱来的本能:好社交、好建构、好探究、好表现。不用你培养,只要保留住这些本能,并将之引导好就是好的教育。

倡导项目化学习,不是说教师中心不好,也不是取消直接教学。项目化学习要活在0与1之间,不是0和1的选择。比如原来主要以教师中心、直接教学为主的,相当于处在0.2;通过新课程的倡导,到0.5了,现在我们强调项目化学习,就是希望更加重视由内而外的教育,能不能走向0.6?这是我们改革的实践逻辑。



“项目学习”是针对教学问题而言

作为一种教育观念,项目学习是问题导向的,是针对现在课程教学存在的各种问题而言的。

一是依然存在的“教师中心”问题。尽管课程改革20年了,目前的课堂类似满堂灌的只占10%,互动的课堂占了一半,但学生说什么话、做什么活动都是老师预设好的“圈套”让学生去钻。儿童的本能,儿童的权利,主动性、学习自由还没有得到更加合理的安放。

二是“学的知识太琐碎”的问题。我们要倡导学生像专家一样思考,而不是学习像专家那样拥有那么丰富的知识。如果学生在生物学中学了细胞、遗传、ATP等考了一百分,但不知道什么叫生命,学了一大堆知识而没有整合成大观念。这样的知识越多,学业负担越重,但没有育人意义。

三是“学习方式太单一”的问题。我们逼着孩子死记硬背,重复操练,练到“一看就会,一做就对”,终于放心了。我们记住了“熟能生巧”,忘记了“熟能生厌”、“熟能生烦”。

我国小学生法定上课时间是195天,法国的小学是162天,而且每天9点到校,下午2点多就放学了,法国的小孩子实在没事做,整天“胡思乱想”,结果二十世纪出了一批思想家;整天没事干在涂鸦,结果出了一批设计师;整天在浪漫……我们的小孩整天在补课刷题对答案,怎么会浪漫呢?18岁之前不会浪漫,大概这辈子都不会有浪漫,这就是3岁看大、7岁看老、18岁之前看素养。

四是学习存在“三重割裂”的现象:

——知识与知识割裂。教学生认识一只狗,我们将它分成狗头、狗身、狗腿、狗尾巴来学,同时采用“双向细目表”,狗头考了解,狗身考理解,狗腿考简单应用,学生考了100分,不知道什么是“狗”。

——知识和生活割裂。学了摩擦力,不知道下雨天为何开车要慢一点,下坡的车为什么要礼让上坡的车。

——知识与自我的割裂。有些人“有知识,没有文化”,在于他们一直停留在识记练水平,没有知行合一、学思结合,把知识倒退到信息的水平,没有化信息为知识,也没有化知识为素养。


怎么做“项目学习'?

项目学习作为课程教学的事务,该怎么做?我认为以下四点很关键。

第一,完整学程。一个项目就是一门完整的课程,至少是一个单元,要体现整体设计。如果应用到国家课程高质量实施上,就是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怎么用综合教学、用项目化学习的教学方式来落实建构完整的学程,体现生成性。还要强调反思,通过反思来解决从知识到素养的路径。

第二,知识整合。知识重不重要?这是毫无疑问的,很重要。问题是,那么多的知识学了之后,怎么把它结构化?有三种方式可以结构化:

一是大问题,用大问题把所学知识和生活情境结构化,变成一个学程;二是大任务,就是做事;三是大观念,怎么解决知识到观念的问题,就像刚才所说的细胞、遗传、ATP学了之后,通过整合,怎么形成生命观念?

第三,问题解决。项目学习指向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以作品、制品、产品为导向,就是做事造物,跟生活情境建立关联,解决高分低能的问题。

第四,独特体验。一次项目化学习就是一次独特的学习旅程,一次无法复制的成长体验。所以项目不能太小,要突出大问题、大任务、大观念。

最后,可能一线老师有很多困惑,我试着来解答几个:

1.考试不考,项目学习有何意义这几年中考、高考命题都在改变,需要关注。再说,高考可能不大会考“尊重老师”,那老师是不是就不教了?需要正确理解高考与育人的关系。

2.时间没有。这要统筹安排,一个学期要做好项目学习规划,要减量提质。

3.兴趣不大我们要少点直接教学,多点由内而外。

4.项目多大、多难为好?项目要大一点,要有一定挑战性,别整天忙小任务、小问题,导致“整天忙得要死,最后碌碌无为”。

5.项目化学习会不会被模式化?模式是知识,是理论,模式是必须要有的,每个老师要尽可能去创造自己的模式。模式化,是使用模式的人太僵化,把好东西用糟了。最后,我们要明白,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用项目化学习的,项目化学习有它的局限性。

作者 | 崔允漷,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
来源 | 预见学习
责编 | 琬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崔允漷|新课程与项目学习
生本教育专辑2
钱雨|项目课程的内涵、特征与生成
怎样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培养逐...
崔允漷教授:教学变革要从教案开始,教案不变,课堂就不会变~
思享 | 崔允漷:教师专业发展的切问与近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