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煜:不堪回首愁宗叹 天上人间词帝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他本是诗词的火焰,却不幸落在风雨飘摇的南唐;他本是高高在上的太阳,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祖国的灭亡;他本是万人之上的帝王,却被迫跪在赵宋皇帝的丹塌之旁。他是个被命运戏弄的人,在动乱的时代是个卑微的弱者,他又是个被上天眷顾的人,在诗词的天地里,他是真正的顶天立地的帝王。乱世和苦难毁灭了他,也成就了他!

作为一国之君的李煜,无疑是个不折不扣的失败者。他懦弱无能、不思进取、不识人才,最终导致了南唐的覆灭,失掉了江山,也失掉了自己的性命。可是历史上像他这样的帝王多不胜数,历史也见怪不怪,而偏偏李煜最为后人同情和眷爱,因为作为一个词人的李煜是个真正的王者。他开拓了词的题材和意境,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还创作了千古传颂的不朽名篇。他的词情真意切,凄婉动人,李煜本人也被称为婉约派的“愁宗”,后世评价“在词中犹不失南面王”,这些赞誉多少给九泉之下的后主些许安慰。李煜生前尝尽人间苦痛,却是身死之后受人推崇,凤凰涅槃,让后人唏嘘不已。历史沉浮早已是昨日之梦,而唯有用血泪铸就的丹青笔墨文章永垂不朽!

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七夕之夜,李煜出生于金陵。多情的日子和多情的地方,注定了李煜多情的性格。

一身龙袍的李煜是无奈的,坐在龙椅上的李煜是无知的,而袒身降国的李煜是无辜的。对于皇帝的位置,李煜本没有半点的渴望,有着让人难以置信的淡泊。身为王子的他打心底没想过要担起一个国家的重任,只想在父兄的荫护下自在的享受生活。那个几千年来多少人争得的死去活来,多少兄弟手足相残,多少黎民为之血流成河的宝座,李煜是不屑一顾的。他天性淳朴善良,工于诗书画棋,喜爱吟风弄月,无立国之志,也自知无立国之才,只是志在山水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做一名隐士,还给自己取号“钟山隐士”,可是最终这个一心想躲在热闹后面的人却无奈的被推向了历史的风口浪尖!

本来李煜的愿望是可以实现的,他上有长兄李弘冀,皇位也轮不到他。李弘冀刚毅果敢,而且身有军功,确是众望所归,皇位之主。一切好像也看似很完美,李煜和长兄各取所需,李煜做他的隐士,李弘冀做他的帝王,各得其所,两全其美。可是李煜的长相让天生猜忌心极强的长兄很不心安。陆游《南唐书》记载李煜是“一目重瞳子”,天生异像。因为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一个眼睛有两个眼珠的人只有两个,就是舜和项羽,所以这被认为是帝王之像。这让对皇位耿耿于怀的李弘冀担心不已,即使他眼前的弟弟看不出任何帝王的模样来,他还是处处设防,心怀不轨。李煜于此很无奈,也不争辩,只是更加忘我的纵情山水之间,“扮猪”却不想“吃虎”,他需要的只是宁静的生活。李煜每日歌舞,终日丝竹,自己在自己构造的世外桃源的逍遥自在,悠然自得。

如果事情就这样稳定发展倒也不会再发生什么,流言也终有止的那一天,可是命运仿佛是非要为自己的这个失误赋予的异像买单一样,义无反顾的把李煜送上了与舜和项羽一样的位置,可是李煜却完成不了和舜和项羽一样的成绩。公元959年,南唐太子李弘冀毒杀对自己皇位有威胁的叔叔李景遂,尔后背上心理负担,惶惶不可终日,不就病死。鹬蚌相争,李煜毫无防备的做了那个“坐收渔利”的渔翁,李煜上面再无兄长和叔伯,顺理成章的做了太子。公元961年七月,南唐中主李璟薨,李煜继位于金陵,他的夹杂着屈辱的帝王生活由此开始,人生的悲剧也由此开始。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不变的道理。唐朝三百年华夏昌盛四海升平,尔后五代频立,南方十国割据,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李煜所处的时代已经是乱世的末期了,北方赵匡胤黄袍加身夺得皇位建立大宋结束了五代统治,又基本扫清了北方的割据势力,国力强盛,对南方虎视眈眈。历史选定了赵匡胤作为五代十国乱世的终结者,这是谁也没法改变的,而李煜作为一个弱国君主,也是无能为力的。

李煜对治国之道一窍不通,也无心治国兴邦,歌舞曲乐,吟诗作词才是他的最爱,所以李煜常常不问朝政而玩乐不休。南唐传至李煜是第三代,此时的南唐早已是积贫积弱,国力不如以前,长江以北在李璟手中也早已经输给了大宋。南唐对宋称臣多年,唯唯诺诺,不敢怠慢,为的就是免于和宋兵戎相接。这个时候即使在位是秦皇汉武,恐怕也是无力回天的了,更别说小小的李煜了。

李煜是个识时务者,他继续他父亲对宋的唯唯诺诺俯首称臣,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对北边的赵宋虎狼,李煜像儿子一样孝顺,大事小事打报告,无一隐瞒,对于宋的旨意也是毕恭毕敬。在礼制、规格、称呼方面,李煜甚至主动比他父亲在位的时候下降一级。他是个帝王,却也是个合格的奴才。对宋李煜是“月月一小礼,三月一大礼”,公元962一年之内就进贡3次,而且出手大方阔绰。宋朝那边芝麻大点的事李煜也是恪尽臣子的本份,献礼不辍,只求赵匡胤开开心心,让南唐继续苟延残喘。李煜想做的,李煜能做的只是尽量保住自己的江山祖业,李煜也知道南唐危在旦夕,但是他不希望在他手上失去,不希望自己做了羞辱憋屈的亡国之君。然而,命运就是喜欢跟李煜开玩笑。

上天始终对李煜还是不薄的,在他人生的前半段,给了他江山,给了他美人,让他享尽多少人艳羡的幸福。在外受尽屈辱的李煜总能在家里找到些许安慰,因为家里有一个跟他有着相同爱好,琴棋书画无所不精,温柔贤惠,兰质蕙心,美若天仙的妻子,大周后周娥皇。

李煜22岁还没做太子的时候就娶了周娥皇,夫妻相濡以沫,幸福无边。娥皇是南唐重臣周宗之女,与李煜的婚姻在家长们的眼中有着政治的味道,可是这些封建家长们这次没有看走眼,把情投意合天生一对的两个人才子才女撮合到了一起。史载周娥皇“通书史,善歌舞,尤工琵琶,至于采戏弈棋,靡不秒绝”,而且娴静聪慧,气质淡雅,生的的花容月貌,美若天仙,才情方面更是能歌善舞,诗画双绝。这样的一个人间尤物在诺大的南唐恐怕就只有第一才子的皇帝李煜配得上了,或许他们根本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吧。

风情万种的娥皇总能给在外面委曲求全受尽赵宋屈辱的李煜些许安慰,让他暂时的忘却一切,一头扎进后宫的奢华生活里。李煜与娥皇志趣相投,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都是典型的文艺青年,两个搞艺术的人生活在一起就永远不会缺少情趣了。两个人如鱼得水,一个多情才子,一个多才娇娥,娥皇在李煜那找到了知音,而李煜在娥皇那找到了创作的源泉,这样的生活充实而甜蜜。加上一帝一后,人中之尊,可以不受任何客观条件的享乐,沉迷于奢华与歌舞,好一对神仙眷侣。我想如果此时让李煜和赵匡胤的位置调换,李煜是万万不会愿意的,赵匡胤或许更是嗤之以鼻,人各有志,帝王也是一样。李煜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他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快乐的人。而赵匡胤那样的人,即使拥有整个天下也不会满足,人的欲望口一开,就永远不会关闭的一天了。

用昏君来形容李煜是丝毫不为过的,李煜在位的14年里,李煜几乎没有做过一件有益于江山社稷的大事,每天只想着怎么讨好宋朝皇帝,以保住自己在南唐小家国里继续奢靡放荡的权利。这阶段李煜的词基本都是描写男女之情和对奢华生活的记述,艺术价值不大,但是他词的风格和语言却是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大大胜于五代词。

《一斛珠》描写的就是李煜与周娥皇幸福甜蜜的生活。“ 晓妆初过,沈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几句话就把周娥皇的天真浪漫,娇柔可爱描绘了出来,一系列可爱的动作,风情万种,我见犹怜。一旁的李煜无疑也被迷醉了,心神荡漾,词作也是一挥而就。

然后历史没有偏心于李煜,让李煜一直享乐下去,它硬生生的给笑呵呵的李煜一记冷箭。周娥皇身娇体弱,一次偶感风寒就卧床不起,而且久治不愈,数月就危在旦夕。平时翩翩起舞娇羞动人的一位美女在病魔的折磨下身形憔悴,让人扼腕神伤。李煜自然是伤痛欲绝,仿佛一切都失去了希望,他衣不解带的守护在娥皇的身边,怀着对以往的留恋。

我们想把李煜看成一代明君,可是他不是,我们也想把李煜看成一颗专情的情种,可惜,他也不是,这就是历史吧,人从来都不会完美的。或许我们对李煜是太过苛责了,我们忘了李煜帝王的身份,三宫六院本不是稀罕事。可是李煜移情的人却是娥皇的妹妹,一个李煜看着长大的女孩,这又是命运的一个玩笑。

在娥皇重病期间,娥皇的家人进宫探望,比娥皇小14岁的妹妹也在其中。李煜与娥皇情投意合的时候,娥皇的妹妹还是个黄毛小丫头,而岁月这个魔术师一下子把一个小丫头变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出现在李煜面前时,李煜心动了。对娥皇的妹妹,李煜由喜爱到挚恋直到无法自拔,多情的人从来都不会掩饰自己的感情,可对待感情他也不是莽撞的。对妹妹的喜爱并不会消减对娥皇的爱,多情的人从不薄情,病重的娥皇没了往日的光辉,但李煜依旧对她呵护有加,关怀备至。李煜和妹妹都怀着对娥皇的愧疚秘密的苦恋着,可最终纸还是包不住火,李煜对幽会描写的一曲艳词传到娥皇耳中,娥皇伤心欲绝,未置一词,侧身而背向李煜,用沉默来反抗。

公元964年,李煜和娥皇的次子李仲宣不幸夭折,这重重的打击了李煜夫妻,直接导致了娥皇的病情加重。十一月,娥皇病逝,一代红颜,香消玉殒。痛失爱子爱妻的李煜悲痛不已,也内疚不已,他亲撰《昭惠周后诔》,自称“鳏夫煜”,文中追忆往事,感时伤怀,句句滴血,表达了对娥皇深深的思念,让人唏嘘不已。次年,李煜母圣尊后钟氏病逝,对李煜的打击更是雪上加霜,未满的三十的李煜形销骨立,枯槁黯然。

娥皇的妹妹成了李煜后来的唯一寄托,也是他生活的唯一希望。李煜为母亲守孝三年满立刻迎娶了娥皇的妹妹,并立为后,是为“小周后”。小周后在诸多方面与姐姐神似,而且更有着青春的朝气和活力,这给了李煜很大的安慰。李煜像爱娥皇一样爱着小周后,小周后也深深的恋着多才多艺的姐夫,他们生活的甜蜜比起娥皇在世时并无逊色,只是江山飘摇内忧外患使得他们不能像从前那样肆无忌惮的享受了。小周后在任何方面都不失为一个完美的贤内助,尤其在南唐国破之后在宋都的那段俘虏生活里,小周后给了屈辱伤感李煜的精神抚慰是巨大的,是她陪李煜一起渡过了人生最苦难的日子,是她为了李煜而忍辱负重,鲜有怨言。娥皇自嫁给李煜起至去世,几乎没吃过多大的苦,而小周后默默在李煜身旁看着李煜身死国亡,从这方面讲,小周后更让人惋惜,更加的可敬。

经历一连串打击的李煜自以为是世上最可怜的人,也有点自暴自弃,自我放逐。他疯狂的迷恋上了佛教,渴望从“南无阿弥陀佛”中寻找到精神寄托,从行善积德,禁欲空尘中找到自己的“极乐世界”。佛家讲究戒酒戒色戒欲,可这一切在李煜身上是不可能的,他故作虔诚的研究佛经佛理,大兴佛事其实只是自我逃避,自我麻痹罢了。

公元969年,李煜普渡僧尼,取消各地僧尼数量的限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大兴佛事,建庙宇,施惠于僧,虔诚的无以复加。他甚至在自己的宫里建了寺庙,还把和尚请来做老师,装模作样,自欺欺人。大臣上书以梁武帝比李煜,警告他不要最终落了个被饿死的下场,他大骂道你是不是想做魏征啊,大臣正颜厉色的说,我不是魏征,你也不是唐太宗。李煜听后立刻焉了,没有再发怒,挥了挥手,陷入了痛苦之中。

我完全可以理解李煜面对千里江山明日就不复存在,大势已去无力回天的无奈,他不是孙皓,也不是陈叔宝,他不是傻子,对南唐他有着深深的感情,他的痛苦无人能知。自己能力是无法改变这一切的了,李煜能做的就是对宋腰一弯再弯,一再的让步委曲求全。他不想做失掉祖宗基业的罪人,不想成为赵宋的阶下囚,不想丧失做人起码的自由。不想归不想,李煜也没有丝毫办法,也不会有什么变法,人生的悲剧在于亲眼看着美好的东西一点点破碎。而李煜政治的无能和一系列的失误也加速了南唐的覆灭。

公元963年,宋平荆南。公元965年,宋灭蜀。公元971年,宋灭南汉。就在李煜还在做小儿女的感物伤时的时候,赵宋已经一步步的扫清南方的割据,统一大势不可阻挡。到最后南方只剩下了南唐和吴越两个小国,李煜的好日子也快到了尽头,卑躬屈膝和频繁进贡已经起不到任何的作用,赵匡胤再也无法容忍李煜在他的卧榻之侧安然熟睡了,灭南唐被提上了宋的日程里。

南唐这边继续这破败的颓势,自然灾害,苛捐杂税搞的民不聊生。而李煜不以为然,继续腐朽的生活,继续崇尚佛教,继续自欺欺人,享受着最后可享受的。宋朝的奸细,化身名僧“小长老”作为李煜的的私人佛学讲师给李煜不断的灌输佛家救赎的理论,使得李煜把一切的希望都寄在虚无缥缈的东西上。

公元972年,赵匡胤在汴京修礼贤楼,纯正的南方建筑风格。赵匡胤毫不讳言的说礼贤楼是为南唐的李煜和吴越的钱俶所修,只看谁最识时务,最先投降了。对于此李煜内心矛盾,他知道这是赵匡胤给他一个台阶下,他也是迟早会住进礼贤楼的。可是人总是有侥幸的思想的,更何况此时的李煜还是一个帝王,还可以在南唐一片江山里呼风唤雨,怎么会甘心拱手让出自己的江山呢。对于李煜的冷漠,赵匡胤知道是该向李煜开刀的时候了,现在缺少的只是一个借口和时机罢了。

宋一方面让奸细“小长老”也就是南唐佛学界的泰斗级人物继续麻痹李煜,一方面又加强军事部署。南征一触即发。宋先是扣押了被李煜派去向宋献礼的弟弟李从善,又通过李从善使用反间计除掉了南唐大将林仁肇。李煜可以容忍大臣对自己的不敬,可以容忍大臣的贪赃枉法,可是无法容忍大臣谋朝篡位。当李从善把从赵匡胤那听来的林仁肇即将谋反的假消息告诉李煜时,这个懦弱的皇帝下了第一次狠心,派人毒死了林仁肇。林仁肇是南唐鲜有的忠心不二英勇善战的将才,李煜杀了林仁肇无异于是自毁长城,加速南唐灭亡。在南唐国危的时候大臣潘佑上书直言劝戒灭佛,最后反遭诬陷。大臣李平提倡改革,最终也未能成功。李煜没有杀文人,只是把潘佑李平关了起来,二人不甘受辱自杀而死,南唐朝廷里剩下的就只有跟李煜一样懦弱无能的人和奸邪小人了。

公元974年,李煜请求宋释放弟弟李从善,宋毫无留情的回绝了他。随后宋三次让李煜入朝,李煜不从,最终以此为借口,宋终于撕开了脸,发动了对南唐的战争。赵匡胤请李煜入汴京其实是个圈套,表面是请李煜来议事,其实骨子里安的是什么心谁都清楚。李煜一旦去了,便不会再有回到南方的一天了,恐怕就要在礼贤楼终老了。李煜宁可多苟延残喘几日最终身死国灭,也不愿意做不战而降的人,他不甘。李煜终于有了点皇帝的魄力,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讲鼓舞军心,号召南唐举国子民保家卫国。他扔掉宋的年号,很拙劣的作出凶狠的表情,迎接即将到来的刀枪剑戟。

南唐军队不可能赢得了南征北战兵强马壮的宋军,这是不争的事实,以少胜多也得在一个合理的悬殊范围内,南唐的实力决定了他们失败的命运。由于大将林仁肇已经死了,南唐的最高军事统帅成了庸才皇甫继勋。这是个没有半点能耐的将军,彻彻底底的投降主义者,大战还没开始他就宣扬悲观厌战投降论。李煜对军事一窍不通,交待了一切便不再过问,继续钻进后宫。文官陈乔、张洎也是无用之人,一味盲目乐观,主张对宋军采取坚壁清野的方针,并预言宋军不久便会因补给不足而撤兵。当宋军的旗帜插到金陵方圆之内的时候,文臣武将还在对李煜隐瞒事实,李煜毫不知情,还以为可以躲过一劫。一日李煜偶然来了兴致到金陵城楼抚恤军队,当他看见漫山遍野的宋军的时候几乎要昏厥,整个世界都塌了。这个懦弱的皇帝终于拿出了点威严,毫不留情的斩杀了皇甫继勋,可是他却没舍得斩杀同样欺瞒他的文官们。

杀了皇甫继勋也是无力回天的,尽管李煜如梦方醒,也发誓与宋军血拼到底。现在的反抗除了可以证明南唐人的血性外,再也没有别的意义。但是,毕竟李煜是醒了,他投入到了抗宋中,只怪苍天不佑,出师未捷身先降。

公元975年,润州节度使刘澄叛变,南唐自此没了后方补给和退路。五月,李煜拿出了他最后一张王牌,急调15万江西湖口兵救援金陵。而都虞侯朱令赟又不敢冒进,致使延误战机。十月朱令赟终于率军救援,可是江水已浅,湖口兵船大行动不便,再次贻误战机。皖口之战,朱令赟先用火油机攻打宋军,可是长江之上风向突变,火势回烧,朱令赟的15万水师归为一炬。至此,金陵成了瓮中之鳖,十一月二十七日,金陵城破,李煜“肉袒”投降。南唐这个短命小王朝从此灰飞烟灭,李煜也开始了他屈辱的后半生。

本来大战前李煜宣称是要与金陵共存亡的,如果不能抵抗宋军,将带领全家自焚殉国。可是最终他没有做到,当死亡就在眼前时,他畏惧了,他退缩了,宁愿“赖活”也不“好死”。历史对于李煜的怕死多有讽刺,可是又有人认为李煜是为了全城百姓的安危才和平投降的,其实是个舍己为人的仁君。对此,不一而论,总之,李煜不是一个果敢有魄力的人,不是一个做大事的人。

押解去汴京的路上,李煜写下名垂千古的《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宵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唱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李煜词的艺术魅力第一次得到了升华,亡国奴生活的开始也是李煜的词不一样境界的开始。在这首词里,我们看到了李煜与另一个“一目重瞳子”的人项羽终于有了相似的地方。项羽兵败垓下,逃至乌江,无路可走,对着虞姬唱起了“力拔山气盖世”,而李煜在失去江山之后则是“垂泪对宫娥”。可惜的是李煜没有项羽乌江自刎的魄力,李煜的手只拿得起笔。

赵匡胤对待投降的李煜还算仁慈,没有杀他,也没有当众宣读李煜所谓的罪状,只是在李煜的封号上狠狠的戏弄了他一把,“违命侯”的帽子成了李煜挥之不去的后人的笑柄。李煜算是解脱了,不用再为朝事分心焦虑了,也不用担心宋军什么时候就打过来了,同时他也失去了自由,成了一个高级的囚犯。普通的囚犯身陷囹圄倒也无忧无虑,而李煜的真性情,一而再再而三的追忆故国使得赵宋皇帝痛恨至极。

俘虏的囚笼生活是难熬的,李煜每日里无所事事,没有自由,奢华的生活也早已离他而去。李煜的心是苦痛的,是他失掉了祖宗的江山,他痛悔自责,不能自拔。对于往事,他日夜追思,思念故人故国,经常黯然神伤,潸然泪下。同时,他的生命是得不到保障的,因为他是曾经的一国之主,曾经拥有一呼百应的能力,赵宋皇帝不得不有所防,纵然李煜从来都不能左右什么。在汴京的李煜连一个普通人都不如,时不时受到屈辱,也只能默默忍受,一切都活在监控之下。而李煜又是一个过惯歌舞升平生活的人,强烈的反差常常让李煜的心灵倍受煎熬。

一首《浪淘沙》把他的囚徒生活的苦痛完完整整的表现了出来,让人惋惜神伤。“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身在异国,不得自由,江山已逝,故人不得见,生活转了个弯,投降前后的生活真可谓是“天上人间”!

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在“烛光斧影”中神秘驾崩,他的弟弟赵光义继位,是为宋太宗。宋太宗此人阴险狡诈,卑鄙无耻,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伪君子。他一方面提高李煜的地位,把李煜的爵位“侯”上升到了“公”,又在生活条件上给予李煜补助,看似明君,实则背地里打着龌龊无耻的主意。

宋太宗早已看上跟随李煜一起投降来到汴京的小周后,并对她垂涎三尺。他趁着小周后进宫朝贺的机会三番五次的强行侮辱小周后,小周后一介女流,敢怒不敢言,为了李煜,只有默默的忍受。小周后每次从宫中回来,都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子里哭泣,李煜自知其中原委,但是也无能为力,他能做的只有好好安慰这个为了他受苦的可怜的女人。小周后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掩面而泣的时候,李煜就在门外小声抚慰,而小周后常常隔着门对李煜破口大骂,骂声远闻于墙外。为此,李煜只是默默忍受,他连自己心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他有什么权利反驳。在小周后面前李煜仍是嬉皮笑脸的安慰,可是无人的时候,李煜心中的痛常常使他小儿女般“以泪洗面”。我们实在不忍心再去苛求李煜什么,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比此时的李煜更屈辱的了,一朝帝王如今沦落到如此地步,怎不叫人扼腕叹息!

又是一个七夕,李煜四十一岁生日。这天李煜有了难得的好心情,请了在汴京的诸多故人好友,为自己庆祝。看到故人,想到故事,看着苍老的自己,念到如今自己的处境,李煜心中的郁闷悲愤忍不住发泄出来。他提起笔,写了他的一生绝笔:“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罢便命伶工演唱,音韵凄楚,动人心肺,席间诸人,无不黯然落泪。

《虞美人》传到宋太宗耳中,太宗拍案而起,杀心顿起。他再也不能忍受李煜的忸忸怩怩,另一方面他以为除掉李煜自己便可以霸占小周后,以满足自己无耻的淫欲。于是宋太宗派一无所知的弟弟赵廷美给李煜送去了含有牵机剧毒的毒酒,李煜饮罢剧痛不止,身体抽搐,最后身体弯成一个弓形,在极度痛苦中结束了生命。小周后伤心欲绝,不久便了无牵挂的追随李煜而去。小周后与李煜得以合葬,在阴间他们摆脱屈辱重做一对生死伉俪。

有人这样评价李煜的一生:生在帝王之家,却无帝王之志;登上国主之位,却无国主之行;身处国君之尊,偏怀赤子之心;欲保做人尊严,却又懦弱怕死;身陷囹圄之中,却又不忌言辞。李煜的一生都在矛盾着,经历了大喜大悲的重大洗礼,也造就了他词中的血泪真情。

郭磨在《南唐杂咏》中说李煜“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其实不然。纵观李煜一生,少了哪一段的经历,李煜都不会有后来文学上的的成就,没有亡国奴的切身感受,李煜是决不可能写出那样凄婉动人的词句。因为只有真情实感,才最为撼动人心。

帝王李煜是失败的,而词人李煜是成功的。命运把李煜生前失去的东西在李煜死后加倍的还给了他。后人永远记住了李后主,同情他的不幸和苦难,羡慕瞻仰的才情与风度,他的名字和他的不朽词作永供后人瞻仰。抛开早已“樯橹灰飞烟灭”的历史不提,李煜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帝王。与其一生,夫复何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煜亡国南下后的境遇悲惨至极
宋人与宋词的故事(7)李煜
李煜:一个文艺青年的错位人生
李煜|落花流水春去也 一种销魂是李郎
顶尖人物——李后主
李煜的《蝶恋花·春暮》,你是如何理解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