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桩功”的妙处你体会过吗?站立不动姿如树,遍体气血任流行!

“站如松,坐如钟”,这是我国古代养生家们所倡导的保健方法。经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人在直立时,腰椎间盘的负荷为最小。由此可见,人体直立是最佳的姿势。

人站着的时候,血液循环比坐着时快30%,因此精神比较振奋。德国奥登堡大学的一位名叫威尔弗雷德·比尔施耐尔的心理学教授是气功修炼者,他认为:“我觉得站式练功对我日常生活有好处:心情更平静,少烦恼,脑子清新”。而据美国一位科学家论证,人之所以有语言能力,关键不在头脑而是双脚,原因是人要到能够直立走路,呼吸可以控制自如,才能开始说话。

人类从地上爬行到直立起来站和走,与猿相揖别,乃是惊天动地的最大进步。一个人的站立,仅仅是以一双脚掌与大地接触,作最小限度的依赖,在“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的态势下,让体内的气血无碍无阻地充分运行,这才能“站立不动姿如树,周身放松内气足,炼至骨节通灵处,遍体气血任行流。”为此,笔者曾作过一篇《站桩赋》,赋曰:“独立如树,似痴若梦,麻热胀感遍体注,观花寻妙入朝雾;内观神凝,豪情长住。身如轻舟起涟漪,浑圆爆炸惊涛怒。恍恍惚惚,吾在何处?周身空灵藏玄机,道法自然凭参梧”。

实践证明,通过桩功的修炼,可以调节呼吸,畅通气血,舒和筋骨,温养肌肉,疏通经络,使神经系统得到充分的休息、调整和锻炼,以促进体内各系统的新陈代谢,增强腿的坚固和柔韧性,改善内脏器官功能,从而达到养生、祛病、强身和益智的目的。下面介绍浑圆桩的练法:两脚平行而立,左右分开与肩同宽。要求两脚与肩同宽,乃是为了使脚掌的涌泉穴与肩部的肩井穴相对应,就好比气血在泉眼与井眼间上下相流通,泉水与井水彼此相融洽,使天地二气相交,实现“天人合一”之目的。

站桩时,身体重心落在两脚掌上,以保持身体平衡,膝部略有弯曲,以利于脚下产生弹力。注意:两脚平行站立,呈“11”字形,可使习练者根基牢固,稳定性大,人体的下肢关节易于内外旋转,有明显的疏关节、通经络、畅气血的作用。

臀部如坐高凳,膝部微屈前顶,可使习练者尾闾中正,下元充实,重心平稳,腿部轻灵,步伐稳健。抬手的位置,高不过眉,低不过脐,远不过尺,近不贴身;臂半圆,腋半虚;抬手的意念往外撑为三分,往内把为七分,就是说往内抱气球的意念要大于往外撑的意念。手摆好后,十手指间如夹香烟般分开。两手胸前环抱(意念如抱一个气球),易于形成如同“山环水抱”似的人体浑圆气场。这样练功,往往得气快,功感强,功效高。练功日久,会逐渐达到“气圆、力圆、神圆”的境界。下颏微收,鼻尖对脐,可使习练者的任、督二脉易于流通。

两眼似闭非闭,面带一丝笑意,可减少周围环境对习练者的刺激和干扰!也有利于面部肌肉的放松,松则易静。故而眼皮一松,面部肌肉也跟着放松,这样才能使神敛,神一敛则心静,心一静则全身关节肌肉随之皆松,肌肉一松,气血畅通,功感明显。所以,习练者应先从眼皮松、面部松开始,逐步引导到肩松——腰松——胯松,促使人体关节逐段松开,如同水渠打开闸门。俗话说:“人身气血如大江,一处不到一处伤”。通过这样练功,才能放松人静,治病健身,力达梢节。

另外,齿轻靠(指上下牙),嘴微闭,鼻呼吸,要自然(指与平时的呼吸一样)。

浑圆桩功,手一抬就练功,手一放就收功!非常简便。外形姿势摆好后,就开始意念诱导,所谓意念诱导,就是让“麻、热、胀”三种感觉在全身内流动。

一开始,先意念从手上产生“麻、热、胀”功感。手,是很敏感的。因为人的很多意愿都是通过调动手来实现的,练功实践证明,手部麻、热、胀感比丹田处起动得快。

练功时,只要意念专注,很快就会产生功感。当有了麻、热、胀的功感时,就开始意念导引,先想到手部放松,手部开始出现麻、热、胀;尔后导引至手腕、前臂、大臂、肩部、后背、前胸、腹部、腰部、臀部、大腿、膝部、小腿、脚部。最后,全身放松,全身上下均出现麻、热、胀功感。此为第一层,皮下肌肉层通了。

第二层,让内脏器官出现麻、热、胀功感。先想到肺部,肺部慢慢出现麻、热、胀;想到肝、胆;想到心脏;尔后想到脾、胃、左肾、右肾、小肠、大肠、膀胱等。

第三层,让骨骼骨髓出现麻、热、胀。先想到手指骨,手指骨慢慢出现麻、热、胀;尔后想到手腕骨、前臂骨、肘关节骨、大臂骨、肩胛骨、后脑骨、头顶骨(注意:有高血压者,气血不要上头,如头部出现不适感,可意念脚掌心)、前额骨、鼻梁骨、面颊骨、两耳骨、上下牙、下巴、节骨、前胸骨、前肋骨、后肋骨、背脊骨、腰骶骨、臀骨、大腿骨、膝关节骨、脚掌骨、脚趾骨。

最后意念皮肉、脏腑、骨髓三层全都出现麻、热、胀功感。

注意:导引时应让麻、热、胀感逐步运行,不要去强引。有的习练者功感产生的部位和运行的路线不同,不必管它,顺其自然。再者,在初练功时,可以按第一、第二、第三层功夫的顺序去导引内视。当气通三层之后,每次练功就不必按部就班地一、二、三层去想了。而是一步到位,三层均想,包括上与下,左与右,内与外。功夫到了高级阶段,练功者应淡化意念,只须去静心体会身体内部的变化就行了。

要知道,意念导引,不过是初练功者“借船渡河”的方法,当练功者有了功感之后,就不必去一板一跟,刻意导引;而是行云流水,一任自然。简单而言,即:无意要有意,有意要去意,去意才自然,自然合大道。在意念上不要太重,太执着,对麻、热、胀感应似有似无,绵绵若存,无过无不及,忽忘勿助长。麻、热、胀三种感觉,只要出现哪怕是一种感觉即说明上功了。

麻感,是神经细胞发放的生物电波在传导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生理物理反应。

热感,是练功者体温升高,气血运行畅通,体内物质分解化合的反应。

胀感,是练功者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的反应。

功感所到之处,神经传导障碍排除了,血管、经络变祖而通畅了,组织细胞新陈代谢旺盛了,就可以消除疾病,强身益寿。

孙思邈历览前代医籍,以方书浩博,简册繁重,难于寻检。他根据自己在医药学上的研究和实践,删繁就简,编为《千金方》,“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之济,德踰于此”。(《千金要方序》)是书简易实用,可以救急,故曰《备急千金要方》。这部书包括对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卫生等各方面,尤其注重对妇科、儿科疾病的治疗,所以把妇人方、少儿方列于全书之首。他又把晚年的经验总结起来,撰成《千金翼方》三十卷,作为《千金要方》的补充,书中收载了当时所用药物八百余种,对其中二百多种药物的采集、炮制等不仅作了详细的记述,并且补充了许多治疗方法。孙思邈认为食物对养生、治病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他在《千金方》中特别列出《食治》一门,详细介绍了谷、肉、果、菜等食物疗病的作用。并注重饮食卫生,如主张“食欲数而少”(《千金要方·养性》),即多餐少吃,“熟嚼”,不吃陈腐的东西,食毕要嗽口,以及“食止,行数百步”(《摄养枕中方》),等等。他认为作医生的应当先了解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千金要方·食治》)他说:“药、食两攻,则病勿逃矣。”(《千金翼方·养性》)还主张把药物与针灸结合起来治病,所谓“汤药攻其内,针灸攻其外”(《千金翼方·针灸》),这是医学上提倡综合治疗法的先声。当然还应指出这些书里还夹杂一些鬼神迷信的糟粕,这正是作为道教徒的孙思邈的宗教世界观的局限性。

明正统《道藏》中所收医药类书籍自《黄帝内经素问》、《八十一难经》以及上述之《肘后方》、《千金方》等约二十部,但还有一些道教医籍如张三丰《仙传方》、赵宜真《济急仙方》、邵真人《青囊杂纂》、臞仙《寿域神方》等都未收入。总之,道教是重视医药的,虽然其出发点是为了宗教上的求仙长生,但其内容包含有不少科学的有价值的东西,应该引起重视,加以发掘整理。

一、道教与医药

道教为了达到成仙长生的目的,首先得却病延年,而医药的作用也在治病、防病、延寿。所以,医药成为仙道修炼的重要方术之一,凡是学道求仙的人必须懂得医药,医药成为有知识的道教徒的必修功课。道教徒把药分为上中下三品,认为上品药服之可以使人成仙,长生不死。《抱朴子·对俗篇》说:“知上药之延命,故服其药以求仙。”中品药可以养生延年,下品药才用来治病。上药中的上上品就是道教的金丹大药,葛洪说九鼎神丹服之都可以成仙,如云:“九转之丹,服之一日得仙。”还丹“服之一刀圭,即白日升天。”(《抱朴子·金丹》)但是这种金丹是经不住实践检验的,历史上许多求仙心切的人,吃了金丹大药,不仅没有成仙,反而中毒死亡,不仅不能延年,反而短命。所以古诗上说:“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历史上服丹而死的事例不少。唐朝诸帝,如宪宗、穆宗、武宗、宣宗都是服丹药中毒死的。①五代时南唐烈祖李昪使道士史守冲等炼金石为丹。李昪服金丹中毒,临死时给他的儿子齐王李璟说:“吾服金石欲延年,反以速死,汝宜视以为戒。”(《南唐书·烈祖本纪》)自宋以后炼外丹服食术求仙之风才日渐衰微。隋唐以前由于道士一直追求金丹妙药,总是千方百计地去寻找长生不死的“上药”,这种“上药”事实上是没有的,上药不可得,只好退而求其次,找寻可以延年益寿、治病养生的中、下药。为了服食,必须懂得医药,所以道教徒中如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都是著名的医药学家。

《神农本草经》是战国、秦、汉以来药物知识的总结。这部书里就带有明显的方士和仙道的色彩。它把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药一百二十种,久服可以轻身益气,不老延年。中品药百二十种,可以抗御疾病,补虚弱。下品药百二十五种,可以除寒热邪气,破积聚。葛洪引《神农四经》说:“上药令人身安命延,升为天神,遨游上下,使役万灵,体生羽毛,行厨立至。……中药养性(生),下药除病”。(《抱朴子·仙药》)可见上药就是修道求仙所追求的,这些药物大都出战国秦汉时方士所传,其中对好些药物都说:“不老神仙”,“长生不老”就是证明。在《汉书·艺文志》里就把“医经”、“经方”、“房中”、“神仙” 四类书同列于方技略,正说明古代迷信与科学是互相杂糅混在一起的。在上品药物中列于首位的就是历代方士奉为仙丹妙药的丹砂。葛洪说:“仙药之上者丹砂”。(《抱朴子·仙药》)“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其去凡草木亦远矣,故能令人长生。”(《抱朴子·金丹》)葛洪在炼丹中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丹砂(HgS)加热离解出水银,水银和硫黄反应,加热升华,又生成丹砂。道士们不理解其中的化学反应,把它看得很神秘,视为仙丹,结果许多人服之中毒而死。李时珍批判道:“水银乃至阴之精,禀沉着之性。得凡火锻炼,则飞腾灵变,得人气熏蒸,则入骨钻筋,绝阳蚀脑,阴毒之物,无似之者。……《抱朴子》以为长生之药。六朝以下贪生者服食,致成废笃而丧厥躯,不知若干人矣。方士固不足道,《本草》其可妄言哉!”(《本草纲目》卷九水银条)

葛洪(283-363年)丹阳句容(江苏句容县)人。他“综练医术”,(《晋书》本传)是著名的医药学家。葛洪医药方面的著作有《玉函方》一百卷,《肘后要急方》四卷,《神仙服食药方》十卷,《黑发酒方》一卷等。他感到医药的方书卷帙烦重,加以选辑整理,编撰成《玉函方》一百卷。又将方便经验方编撰为《肘后要急方》,用以救急,便于携带,可以悬于肘后,故又名《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它包括传染病、慢性病、外科、眼科、小儿科及兽医等各方面。对各种病的起源、病状、治疗方法都有所叙述。如其中关于痘症(天花)流行和结核病的记述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记载。又提出用狂犬脑敷贴伤口来治疗狂犬病的方法,这也为后来科学证明狂犬脑里含有抗狂犬病毒的物质。《肘后方》经陶弘景增补为《肘后百一方》,“取佛书人有四大,一大辄有一百一病之义名之” (《直斋书录解题》)。以后金代杨用道又取唐慎微《证类本草》中所附药方,加以增补,名为《附广肘后备急方》,足见这部书为历代医学家所重视。

陶弘景(456-536年)丹阳秣陵(江苏南京)人。弘景知识广博,是南朝著名的道教学者。史称其尤明“医术本草”。(《梁书》本传)他的医药学著作有《本草集注》,增补葛洪《肘后方》为《肘后百一方》,还有《药总诀》、《效验施用药方》、《集金丹黄白要方》、《服草木杂药法》、《灵方秘奥》等。

如上所述,由汉代结集的一部古代药典《神农本草经》载有药物三百六十五种,分为上中下三品,这一分类法受炼丹方士的影响,认为上品药服之可以成仙,显然是不科学的。《本草》经过汉魏晋以来的历代传抄,字义残缺,品次错杂,弄得很混乱。陶弘景是精通药物学的,他在《本草》学上的贡献是:(一)整理了《神农本草》,陶弘景在《本草集注》中改变了把药物按上中下三品分类的方法,他根据药物种类的不同分为玉石、草木、虫兽、米食、果、菜及有名未用七大类,这种分类法显然比三品法更科学、更明确一些。以后唐代的《新修本草》和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的分类都是在这基础上加以改进的。(二)根据汉魏晋以来几个世纪许多名医用药的经验加以提炼总结,于《神农本草》三百六十五种药物之外,又增补了三百六十五种药物,取名为《名医别录》,把《本草》中药物发展成七百三十种。(三)对药物的性能、形状、特征、产地都加以说明。对于一种药物有多种性能的,就以它主要的功能为本。中医在用药上本有君、臣、佐使的分别。但在《神农本草》中则以上品为君,中品为臣,下品为佐使,这种机械的划分显然是受了炼丹家方士的影响。陶弘景以药物主治之病来确其性能,如治黄疸病的药有茵陈、栀子等,祛风的用药有防风、防己、独活等。这是对《本草》学的一个重要的发展。(四)在药物的配伍使用上,以主治之药为君,辅助的药物为臣、佐使,又根据人的老少、男女、身体的虚实以及各地的生活习惯、环境的不同进行辨证论治,发展了《本草》学。

隋唐之际的著名医学家孙思邈(581—682年)。他隐于太白山,学道炼气,精于医药。著《备急千金方》三十卷、《千金翼方》三十卷。

初习本功法者在练浑圆桩时,应“看到远方(视而不见或微闭双眼),想到手上(即想到手上出现麻、热、胀),思想集中(不去东想西想),全身放松”(松才能静,静下来才能感觉到麻、热、胀)。必须明白,练功者在“独立守神”、“抱圆守一”的练功过程中,静静地体会“麻、热、胀”在人体各个部位的动态,这是初练气功保养元气的最佳方法之一。

练功时间由少到多,逐步增长,以不疲劳、不难受为原则,累了要休息,不要硬撑。一天可练几次,累计达两小时左右为好。

最后要强调的是,开始练桩功前,不妨先活动一下四肢(或者是“床上八段锦”之类的辅助功),这对畅通气血、迅速产生气感很有好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服食丹药真的会使人死亡吗?
益仙救苦金丹的配方有哪些?
中华浑圆功的桩功
九转金丹实修炼法
推荐道门瑰宝《内经景》,流传千年,修炼关窍展示形象生动
从《神农本草经》体会主动运用意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