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蒙古汉将李璮:他用一场轰轰烈烈的叛乱,终结了蒙古汉化的进程
userphoto

2024.03.06 上海

关注
神了个觅
关注
2023-08-23 16:23
来自山东
在中国古代史中,每当王朝兴起,便会有叛乱滋生,而叛乱发生的原因,有的单纯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有的则是因为统治阶级过于残暴,被逼无奈。
而且,不同叛乱产生的影响各不相同,有的只是在历史长河中掀起了一丝无足轻重的浪花,但也有的影响十分深远,甚至预示着一个王朝的衰败。
公元1259年,便有这样一场影响深远的叛乱,这场叛乱不仅促成了元世祖的后续削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这场叛乱是导致元朝败亡的最直接诱因。
这场叛乱就是发生在元朝时期的李璮(tǎn)之乱,而策动这场叛乱的人正是李璮。
有其父必有其子
李璮,其父亲李全是杨安儿麾下红袄军三大主力之一,其母亲杨秒真是中国历史上女性武术家之一,也是红袄军首领杨安儿之妹。
在杨安儿被金军袭击,溺水身亡后,杨秒真与李全在磨旗山结为夫妻,并生下儿子李璮。
公元1214年5月,金宣宗南迁,之后,金朝为追求苟且偷安,急于在黄河南岸构建防线。但是,由于害怕杨安儿乘虚而入,金朝便组织军队对红袄军大肆反扑,这也是杨安儿身死的主要原因。
红袄军作为一支独立活跃于山东的地方武装,在杨安儿身死后,便受到了元,金,宋三家的密切关注。
当时,蒙古为了灭亡金朝,宋朝为了恢复汴京,在杨安儿身死后,都开始对红袄军高层展开了分化与拉拢,而李璮的父李全作为红袄军三大主力之一自然也成为了宋朝分化拉拢的对象。
杨安儿死后,红袄军高层便走向了分裂,开始各谋生路。而李全为了给宋朝纳投名状,于是便攻陷了今山东莒县、诸城。之后,李全就被宋朝封为武翼大夫及京东副总管,率军与金军在山东展开长期的拉锯战。
然而,自从退保江南后,南宋对北方汉人的歧视越发严重。北宋时统治阶级只是歧视辽地的汉人,而现在竟然将中原汉人称之为贼,甚至还封锁淮河不让中原汉人南渡。
尽管北方汉人主动前来投降,南宋也毫无顾忌地直接将他们射死在淮河北岸。若是起义军与南宋军队发生矛盾,更是不分青红皂白就责怪起义军,对起义军其实早已经有了吞并的意图。
然而,山东诸义军领袖对此其实早有察觉,因此,在宋朝派出贾涉(贾似道之父)吞并起义军时,起义军便率先将石珪推举为首领,抗拒宋朝。
对此,宋朝大怒,因此违背了与起义军的盟约,甚至还将石珪的妻儿溺死在淮河中。石珪对于宋朝的做法大失所望,立刻率军归顺了元朝。
而此刻的李全已经官升至承宣使,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李全心甘情愿作为宋朝的马前卒去吞并石珪的部队,并打跑其他义军领袖。
然而,就在李全逐渐要成为山东的实际统治者时,蒙古人来了。
公元1226年9月,元朝新任太师国王——孛(bèi)鲁,发兵攻打青州。李全不幸战败,只能向宋朝发出求助,谁承想宋朝对李全置若罔闻,任其自生自灭。
万般无奈之下,李全于1227年5月归降元朝,并被元太祖封在山东淮南,楚州行省。
由于消息传播滞后,宋朝一时间不知李全是死是活。而时任宋朝淮东安抚制置使的刘琸,因垂涎李全妻子杨妙真美色和其在楚州的部众,便驱使起义军围困楚州。
只是万万没想到,刘琸却惨败于杨妙真,最终只能选择投降金朝。这期间,眼见楚州军乱,为了不与元朝直接接壤,宋朝改变战略,轻淮重江,改楚州的李全部为淮安军,并诱使李全部下杀害李全家人。
之后,宋朝又驱使宋军进入楚州,屠杀了李全余部,李璮也差点命丧黄泉,好在其母亲杨妙真拼死保全,才得以幸免。
李全得到楚州被宋朝吞并的消息后,就此对心如蛇蝎的宋朝统治者怀恨在心。于是,随即上表孛鲁请求回到楚州,为元朝做特务,以监视宋朝,孛鲁当即同意了李全的请求。
自此开始,一直到公元1231年,被宋朝察觉后陷阵败亡,李全表面上归顺宋朝,实则一直归附元朝。
在这期间,李全经常将南方的货物输送往北方,还遣人秘密烧毁了宋朝的御前军器库,延迟了宋朝进军中原的时间。
李全死后,宋朝连破李全余部五城,李全势力损失惨重。杨妙真遂率余部北渡淮河返回山东,至此,其势力已经萎缩至只剩益都一路地区,直至蒙古灭金前一年,也就是1233年依然如此。
直到在金朝灭亡后,山东胶州、潍、莒、诸城、牟平等地出现了权力真空期。因此,在1234年至1240年这6年间,在杨妙真与儿子李璮的共同努力之下,其势力才有所恢复,并且渐渐侵占了上述各地。
后来,在杨妙真死于益都后,李璮终于独立控制住了上述地域。
而这一次,李璮不再满足于只做一个山东的土皇帝,他想做的,是当初杨安儿那样的事业,成为山东的割据政权,乃至整个北方的皇帝!
谁又能想到,李全的儿子李璮在三十年之后,竟然走上了父亲的老路,真可谓有其父必有其子。
野心膨胀,秘密经营
1252年,李璮攻入了宋朝的海州,并将治所定在了这里,同时又兵发涟水,将自己的势力扩张到了山东半岛全境,此后便与宋朝隔河相望。
当然,他也没有忘记背后的元朝,为了使计划平稳实施,早在1236年,益都一部分民户被元太宗分给叔叔斡赤斤后,他就迎娶了斡赤斤系后王塔察儿的妹妹,成为了黄金家族的外戚。
同时,由于益都处在元宋对峙的要冲之地,李璮开始经常谎报敌情,恫吓要挟元朝将一部分资源倾斜给他。
此外,李璮还在攻下海州后,要求朝廷从东平等路运送军饷犒劳军队,即便运费极其高昂也在所不惜。李璮此举,无非就是打算使元朝统治者认为运费高昂,无利可图遂放松对他的警惕。
期间,李璮见识到了元定宗与其母的乱政和无能,于是更加轻视蒙古人。再加之,元定宗与其母摄政期间,对于汉法大臣多有排斥,因而也遭到了原本忠于元朝的汉人世候们的强烈不满。
因此,李全在眼见这些汉人世侯们开始指摘朝政后,遂开始阴谋策动他们发动造反。
元宪宗继位后,开始忙于攻宋的战事,对于李璮的作乱之心虽有察觉,但却无暇顾及,只能暂时选择听之任之。
这个时期,李璮已有精兵七八万,并开始设置制度化的官制,修葺文庙与试院,招聘儒生,可以说,李璮已经在山东逐渐建立起了初步制度化的统治。
至1259年,当元宪宗死于钓鱼城的消息传来时,李璮的野心更是急剧膨胀,不仅在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帝位争夺战中作壁上观,也不来朝觐元世祖。
不仅如此,李璮还修筑了城郭和护城河,并使用宋朝的交子越境高价争购军马,甚至侵占了山东的盐税,一次又一次试探着忽必烈的底线。
箭在弦上,下策败亡
对于李璮的种种反迹,忽必烈自然门清,然而由于北患未灭,中原军队很难做到南北兼顾。因此,对于李璮,忽必烈只能暂时选择姑息安抚,并在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封其为江淮大都督,还赏赐了金银符六十多枚。
然而,面对忽必烈的种种厚待,李璮依旧桀骜不驯,甚至在元朝与宋朝遣使修好的情况下,趁机偷袭宋朝,企图破坏和谈。
直至中统二年,1261年的冬季,忽必烈不得不再度亲征漠北时,李璮终于感到——机会来了!
然而,李璮没料到的是,阿里不哥根本无法牵制忽必烈。两军交战后,阿里不哥先后被忽必烈击溃两次,双方相持于蒙古草原。
然而,由于忽必烈提前封锁了汉地进入草原的所有商道,阿里不哥粮饷物资已逐渐不继,实际已是强弩之末。因此,这年冬,忽必烈就已经顺利回到了大都。
眼见机会转瞬即逝,懊悔之余,一步错步步错,中统三年正月,将留质燕京的儿子接回后,李璮决定霸王硬上弓,强行发动了叛乱!
叛乱起始,李璮便遣使南宋,宣布献出涟、海两城以求南宋支持。南宋接收两城后,确定李璮铁了心要反叛元廷,便封李璮为齐王、保信宁武军节度使,督视京东河北等路军马。
然而,由于其父李全阳奉阴违在先,加之南宋自立国便不信任北方汉人。因此,除了给予李璮这些虚衔之外,宋朝不仅作壁上观,没有给予李璮任何实质性支持,淮河的宋军还在徐州一线边境上四处出击,以图推进战线。
眼见南宋无法依靠后,李璮便传檄河北诸路诸侯,希望他们能群起响应。
然而,那些诸侯对于蒙古军的强悍心知肚明,批判时政也只是为了满足各自利益,怎会与李璮狼狈为奸。
至于与塔察儿的联姻,此刻也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塔察儿一直忠于忽必烈,对于中原的事毫不关心,注意力全在经营大兴安岭两侧封地与觊觎高丽上。
而就在李璮忙于拉拢外援的同时,早在其子逃回山东时,忽必烈便召亲信大臣姚枢入见,询问对策。
姚枢提供了李璮三个可能的动向:
其一,趁着大军北征还没回来之时,放弃山东老巢,临海捣燕,扼守居庸关,将大军阻隔在居庸关以外,震慑人心。
其二,向宋朝靠拢,以宋朝为依仗,袭扰中原,使元军疲于奔救。
其三,出兵济南,待山东诸侯应援。
最终,结合实际情况,姚枢认为,李璮会出下策,也就是出兵济南,待山东诸侯应援。
由于此刻征讨阿里不哥的诸侯们还没有回到驻地,忽必烈觉得仍不保险。为确保万无一失,忽必烈决定宣召武卫军炮手元帅、济南万户与归德万户扼守山东滨县与惠民,在歼灭李璮儿子李南山部众之后再向济南靠拢。
同时,再调水师万户和大名,东平万户集结东平,以期将李璮压制在山东东路。
然而,由于李璮提前占据了济南,最后与元军相持不下。直至二十多天后,史天泽奉忽必烈之命携高丽军队与十七路大军前来,李璮最终彻底被元军围困于济南孤城。
而在这些天里,李璮的檄文不仅应者寥寥,就连那些响应者也被元军逼迫讨伐,叛乱至此以失败告终。
七月十三日,城中已无粮草,人将相食,李璮只得尝试突围,结果被元军顶回城中,突围失败。
七日后,见麾下已有许多人缒城而出投降元军,李璮不得不承认自己大势去矣,遂让众将各奔前程,手刃了爱妾后,投水于大明湖中。然而,由于湖中水浅,李璮未死,最终还是被元军擒获。
由于史天泽曾与汉人世侯们一同私下里指摘朝政,李璮对此知情,于是,史天泽一反稳重作风,最终在军前迫切的将李璮凌迟处死,就此,李璮之乱彻底平息。
身后影响,骨牌效应
在元朝历史上,李璮之乱的爆发,影响非常深远。
就个人而言,李璮叛乱,不仅让李璮本人被史天泽凌迟处死,而且,一些和李璮有故交的汉人大臣,诸如忽必烈甚为倚重的王文统也被处死,还有曾经推荐李全的刘秉忠等人均被问责。
就国家而言,李璮叛乱之后,忽必烈下诏实施了一系列削弱世侯势力的举措。此外,忽必烈还深刻意识到,汉人心眼太多,如果完全依靠汉人来夯实其政权,风险实在太大。因此,自此之后,忽必烈也不再像之前那样信任汉人。
为了均衡汉人势力,王文统死后,以阿合马为代表的西域回回势力被引进权力中枢,从而演化为汉儒与回回间的深刻矛盾。
李璮叛乱引起的一系列后果,让忽必烈对汉人的戒心和不信任感滋生暗长,促使了忽必烈以后对汉人势力的严加防范。
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李璮叛乱是限制大元王朝融入汉文化,最终导致元朝国祚仅有百年的因素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璮之乱(1262年)
李璮之乱:忽必烈对汉人失去信任
忽必烈统治密码(4):面对汉人世侯的第一次叛乱,忽必烈开始警惕了
他究竟做了啥?忽必烈因为他从此疏远汉人
蒙古汉将李璮,他用一场轰轰烈烈的叛乱,终结了蒙古汉化的进程!
蒙古帝国的汉军万户李璮之乱的背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