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怎样作词——论韵位安排与表情关系(1)
怎样作词


第七课    论韵位安排与表情关系(1)

 


一、小令短调中的谐婉曲调



  我国诗歌素来是讲究声韵的。韵脚的相谐,一则可使前后呼应,在五音繁会中取得调节的效果;二则表示情感的起伏变化,使得疾徐中节;三则利用收音相同,易于记忆,并引起联想。萧梁刘勰对声韵的作用早就有了精辟的阐明。他说:“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文心雕龙》卷七《声律》第三十三)“异音相从”属于句子中间的字调安排问题,必须四声更替使用,才能取得和谐。这是因为“声有飞沉,响有双叠,双声隔字而每舛,叠韵杂句而必暌,沉则响发而断,飞则声飏不还,并辘轳交往,逆鳞相比。”(同上)把每个不同字调安排得当,就可做到“声转于吻,玲玲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同上)张炎在论“字面”时,也曾提到“词中一个生硬字用不得,须是深加锻炼,字字敲打得响,歌诵妥溜,方为本色语。”(《词源》卷下)我们掌握了这个基本法则,就可以解决句法上的“声病”问题。要想把这些“振玉”、“贯珠”般的好句连缀起来,发挥绝大的感染力,就得进一步讲究韵位的疏密,怎样才最适宜于调节整体的相互关系,取得辞气与声情的紧密结合,达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的顶峰。由于唐宋教坊乐家广泛吸收了当时民间流行的新兴曲子,使乐坛上呈现着异样光彩;从而促醒诗人们注意吸取《诗经》、《楚辞》以逮汉魏六朝乐府诗与唐代大诗家在古、近体诗上的创格,穷究声韵的变化,以纳入各种新兴曲子中,遂能对韵位的安排极诸变态。大体说来,一般谐婉的曲调,例以隔句或三句一协韵为标准,韵位均匀,又多选用平声韵部的,率多呈现“纡徐为妍”的姿态。小令短调中,有如前面所提到过的《鹧鸪天》、《小重山》、《定风波》、《临江仙》等调皆是。在同一曲调中,凡属句句押韵的一段,声情比较迫促,隔句押韵的所在,即转入缓和。例如《浣溪沙》的上半阕句句押韵,情调较急;下半阕变作两个七言对句,隔句一协,便趋缓和。《鹧鸪天》除开首连押两韵外,皆隔句一协,那就更为从容谐婉了。至于《阮郎归》,则除下半阕变七言单句为三言两句,隔句一协,显示换气处略转舒缓外,馀皆句句押韵,一气旋折而下,使人感到情急调苦,凄婉欲绝。例如晏几道《小山词》和下面所列举的两首词: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

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

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秦观《淮海居士长短句》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

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晏几道《小山乐府》



    这三阕同是表达迫促低沉情调,秦作尤为低抑悲苦。除韵位关系外,它那四个五言句子全用“平平平仄平”,平声字在一句中占了五分之四,就更显得情调的低沉,好像杜甫《石壕吏》中“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的凄音,和李白《菩萨蛮》的结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是异曲同工的。



  再看仄韵短调的韵位安排在原则上是否相同。全阕隔句押韵,每句落脚字平仄互用,从整个音节看来是比较谐婉的,例如《生查子》:



坠雨已辞云,流水难归浦。

遗恨几时休?心抵秋莲苦!

忍泪不能歌,试托哀弦语。

弦语愿相逢,知有相逢否?



——晏几道《小山乐府》



西津海鹘舟,径度沧江雨。

双橹本无情,鸦轧如人语。

挥金陌上郎,化石山头妇。

何物系君心?三岁扶床女。



——贺铸《东山乐府》



    由于每个句子上下相当的地位都用的仄声,就不免杂着一些拗怒的气氛。所以运用这个调子,除了改上下阕首句为“平平仄仄平”较为和婉外,还是适宜表达婉曲哀怨的感情而带有几分激切意味的。如《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李之仪《姑溪词》



  关于句中平仄和整个韵位安排,两个曲调是一致的。



二、小令短调迫促情绪与韵位



  此外,有如《青门引》: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张先《张子野词》



  上下阕前两句皆连协,此后上隔两句、下隔一句才协,前急后徐,化短叹为长吁,别是一种情调。又如《天仙子》: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张先《张子野词》



    你看,这前后阕中,除中间夹了一个七言平收句略为舒展语气,恍如长叹一声外,不都是句句押韵,到末了愈转愈急吗?两个三言对句,拖上一个七言单句,不也是显示伤春伤别,情急调苦的最好范例吗?又如《归田乐》:



试把花期数,便早有感春情绪。

看即梅花吐。

愿花更不谢,春又长住,只恐花飞又春去。

花开还不语。

问此意年年,春还会否?

绛唇青鬓,渐少花前语。

对花又记得,旧曾游处,门外垂杨未飘絮。



——晏几道《小山词》



    这上半阕只第四、五句隔句一协,下半阕则除最末两句连协外,皆隔句协韵,但只第二句平收,语气略为和婉,馀并仄声收脚,不是又在谐婉中夹有掩映低徊、回肠荡气的情调吗?



  一般说来,句句协韵的,也是韵位过密的,例宜表达激切紧促的思想感情,隔句协韵,也就是韵位均调的,例宜表达低徊掩抑的凄婉情调;后者尤以选用上去声韵部最为适合。我们再看《谒金门》: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冯延巳《阳春集》



    全阕句句押韵,一句一换一个意思,步步逼紧,不是充分活衬出一个伤春少妇的迫切心情来了吗?



三、平仄韵递换与感情起伏



  至于一曲之中,平仄韵递换,一般跟着感情的起伏变化为推移。有上下阕四换韵,两句一换,平仄递转的,就是在“辘轳交往”的调声原则上发展而来。例如《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温庭筠,见《花间集》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东北是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江流去!

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稼轩长短句·书江西造口壁》



    这一曲调的韵位安排,虽然在整体上看来,相当匀称,但两句一转,句句押韵,便表现为繁音促节,先短叹而后长吁。虽然也可用它来表达沉雄豪迈的壮音,而疾徐缓急间的波澜起伏,基调上还是一致的。



  和《菩萨蛮》的韵位安排大体相近的还有《虞美人》,也是平仄互换,两句一转:



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花雨。

晓来庭院半残红,惟有游丝千丈罥晴空。

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

美人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叶梦得《石林词》



  又有上下阕平仄韵互换,前紧促而后转舒徐的,当以《清平乐》为最好的范例: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李后主词》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稼轩长短句·独宿博山王氏庵》



    上半阕全用仄韵,句句协韵,显示情调紧张;下半阕转平,第三句并改仄收,隔句一协,就显得音节和缓,转作曼声,有缠绵不尽之致,是短调中最为美听的。



  还有全阕句句押韵,例用平韵,而于换头处插入两个仄声短韵,借以加强激越凄怨气氛的,例如《乌夜啼》(又名《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常恨朝来寒重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后主词》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朱敦儒《樵歌》



  都在换头处添上两个仄韵,把语气一振,增强激动的心情,最末以“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九言长句长引一声,也使读者为之凄婉欲绝。



  又有全曲韵位安排显得异常匀称,但在上下阕的结句换上一个同部仄声韵的,也有加强气氛的作用,例如《西江月》:



携手看花深径,扶肩待月斜廊。

临分少伫已伥伥,此段不堪回想。

欲寄书如天远,难销夜似年长。

小窗风雨碎人肠,更在孤舟枕上。



——贺铸《贺方回词》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稼轩长短句·遣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词
5.2国文词学十讲
宋词第15讲
郁勃激越的曲调
苏小隐│《词学十讲》札记(二)
诗词格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