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单日纪录,已创新高 今年会是“最热的一年”吗?
userphoto

2023.07.08 广东

关注

     2022年6月13日至7月12日全国极端最高气温分布 图源 国家气候中心

  □李蓓蓓 龚昕宇

  世界气象组织(WMO)今年五月发布评估报告,预测2023-2027年内很大概率会打破2016年创下的高温纪录。

  今年以来(截至6月30日),我国平均高温(日最高气温≥35℃)日数为4.1天,比常年同期(2.2天)偏多1.9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与此同时,南方却出现明显降温,不少朋友直呼“我要去火炉城市避避暑”。

  今年的高温天气会不会超过2016年的纪录,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热的一年”?

  “最热”是多热?

  “最热”的概念要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来限定。从空间上看,“最热”指的是全球平均温度打破最高纪录,而不是各地同时出现相同高温;从时间上看,所谓的“最热”或“最冷”并不是局限在一天、一个月的尺度上,而是着眼于全年气温来看。

  所以,今年是否会成为“最热的一年”,仍需等明年的统计结果公布方可见分晓。

  自1850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2016年已成为“最热的一年”,其年均温已高出工业化时代之前水平约1.1℃,直接逼近了当年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达成的《巴黎协定》要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以内的目标。

  根据欧盟地球观测计划——哥白尼计划的数据显示,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平均气温为16.8℃,这一纪录出现在2016年8月13日。但据美国气象机构7月4日公布的初步测量结果显示,7月3日已成为目前全球有记录以来平均气温最高的一天,首次超过17℃。所以,从全球单日平均气温来看,2023年很有可能要打破历史最暖纪录。

  而从气象学来讲,气温达到或超过35℃以上时便可称为“高温天气”,连续3天以上的“高温天气”就称之为“高温热浪事件”。在较少人类活动影响的情况下,“热浪”平均10年才会出现一次。但2023年3月20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正式发布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综合报告(SYR)《气候变化2023》指出,毋庸置疑,人类活动导致了全球变暖,主要通过排放温室气体的方式对气候系统施加影响。2011-2020年全球地表温度比1850-1900年升高了1.1℃,人为导致的气候变化使得全球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频发。

  5月17日,世界气象组织曾发布报告称,受温室气体积聚和自然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全球气温未来五年可能还会达到“创纪录水平”。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

  今年的热,除全球变暖的背景外,“厄尔尼诺”也是一个重要推手。

  6月8日,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发布了“厄尔尼诺警报”,预计会达到中等到强的程度。近日,我国国家气候中心也预计赤道东太平洋与中部海域将于今年夏季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强度可能达到中等或以上。

  “厄尔尼诺”是指赤道东太平洋与中部海域表层水温持续且显著偏暖的天气现象。“厄尔尼诺”与“拉尼娜”就像一对“兄妹”,“拉尼娜”是指持续且显著偏冷的天气现象。“拉尼那年”已持续三年。

  “厄尔尼诺”通常会在第一年的北半球夏天发展壮大,到了冬天达到顶峰,之后不断衰减,在第二年的春夏季结束,但也有可能维持2-3年。“厄尔尼诺”的出现,往往会加剧全球平均气温的升高。上次超强“厄尔尼诺”现象就发生于2014年至2016年,于是创造了迄今为止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2016年。

  南极海冰面积创“历史最小”

  不过,有数据显示,今年的热也不全是因为“厄尔尼诺”。

  2016年,气温峰值集中出现在北方大陆的高纬度地区,例如西伯利亚和北极地区;2023年,不仅北方大陆未能幸免,甚至南极洲也出现了高温天气。由于世界各地一系列的海洋热浪,今年的海面温度一直处于历史新高。今年2月,南极海冰面积仅为179万平方公里,创下历史上“海冰面积最小”纪录。

  是什么导致海洋如此高温呢?有研究认为,大气动力学变化导致信风减弱是最有可能的原因。在北大西洋,风力减弱可能减少了从撒哈拉沙漠吹来的灰尘数量,这些灰尘通常能够帮助海洋降温,因而减少的灰尘使得海洋变热。

  高温危害有哪些?

  6月13日,欧洲环境署发布数据称,自1980年以来,欧洲极端天气造成近19.5万人死亡,经济损失超过5600亿欧元。高温热浪占据重要地位,热浪造成的死亡人数占81%,造成的经济损失占15%。

  高温天气会带来许多灾难。

  首先,灾害风险方面来讲,高温会使得水分蒸发加快,致使河道断流、水库干涸。随着气候变暖,高温、干旱和山火复合极端事件数量增加,山火爆发不仅造成局地严重的空气污染、植被破坏和生命、财产损失,其释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可能还会进一步加剧全球变暖,形成恶性循环。

  其次,从粮食安全方面来讲,七八月是我国水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持续的高温会影响其受精和孕穗分化,使得空秕率升高,造成减产。主要作物的减产无疑会对生命安全和社会秩序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另外,从公众健康方面来讲,高温热浪事件对人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也会产生重要影响。高温天气的出现,对人们的影响已不仅是简单的多开空调、宅在家少外出,在气候变化下的一部分“脆弱人群”尤其是老年人、慢性基础病患者、户外工作者,他们的健康会遭受直接威胁,患中暑、热射病的概率激增,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甚至会影响生命安全。

  所以,希望大家密切关注气象部门的研判和预测,用科学认知保障生命、财产、生产安全。

  (来源  蝌蚪五线谱)

  链接

  中华医学会与中科院“科普中国”等专业媒介平台近日纷纷发布“中暑急救方法”。提醒大家重视高温天气,预防中暑。

  中暑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症,可因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功能障碍导致永久性脑损害或肾衰竭,甚至死亡。在高温环境工作或生活一定时间后,如果出现口渴、乏力、多汗、头晕、目眩、耳鸣、头痛、恶心、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等状况,可能只是“先兆中暑”阶段;若进展为轻度中暑阶段,人体温度会升高超过38℃,皮肤感到灼热,出现早期循环功能紊乱,如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若出现高热、痉挛、惊厥、休克、昏迷等症状,则可能已进入“重症中暑”阶段,会表现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

  “热痉挛”多见于青壮年,表现为躯干和四肢肌肉间歇性痉挛,尤以腓肠肌痉挛为特征;“热衰竭”常发生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患者,症状包括高热、失水过多导致血容量不足;“热射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会出现机体热应激机制紊乱,中心体温骤升,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功能障碍。

  ○如何预防?

  1.关注天气预报,及时了解极端高温预警,合理安排出行活动。

  2.室外活动时,避开高温时间段,衣着轻便透气,佩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

  3.饮食清淡,及时补水,大量出汗后需补充电解质型运动饮料。

  4.学习中暑相关疾病的症状、体征,及时识别中暑症状,掌握一般处理方法。

  5.对于中暑的高危人群应重点关注,如婴幼儿、65岁以上老人、体弱多病人群、肥胖、长时间高强度体力劳动者。

  6.在高温环境中出现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时,需要及时停止工作,在阴凉处休息。

  ○如何急救?

  虽然部分中暑很危急,重症会有死亡风险,但不是所有中暑都需要送医。

  一般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的患者,一经发现,立即转移到阴凉、通风环境,去除衣物,口服淡盐水或含盐电解质饮料,用湿毛巾擦拭全身降温后即可恢复。

  如果发生“热痉挛”,可按照以上的先兆和轻度中暑救治方法初步处理后及时送医,同时补充足量糖盐水,缓慢拉伸、按摩揉捏痉挛肌肉,并可应用解痉止痛药物:有“热衰竭”表现者,应立刻使中暑者平卧,抬高下肢,并按照以上的先兆和轻度中暑救治方法初步处理后及时送医,还要及时快速降温、补糖盐水,恢复血容量,谨防低血压,保证重要脏器血供;一旦发展为“热射病”,则需在现场急救处理后及时送医,同时给予吸氧、降温。比如可用冰盐水200毫升进行胃或直肠的灌洗,也可用冰的5%葡萄糖盐水1000-2000毫升进行静脉滴注。体温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组织损害越严重,所以应在1小时内将体温降至39℃以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罕见高温滚滚袭来 厄尔尼诺或将带来全球变暖新高峰
超强暴雨、高温、极端干旱,今年又是“水深火热”的一年?
​全球遭遇极端高温“烤验”
45度超级高温5月就要来,今夏或要热熟你?分析:难受炎热已开始
年年都说“史上最热”,是谎报还是人类更耐热了?
啊!热亖!世界气象组织确认厄尔尼诺出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