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轻负担""高质量"--来自静安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学校的报告
"轻负担""高质量"--来自静安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学校的报告
前不久,静安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学校发生了一次“事故”。
  今年初三毕业考成绩揭晓,静教院附校再次在全区名列前茅。少数初二老师感到了压力,准备“抢”学生进行免费留堂补课。“给学生加压,义务补课也不行!”校长张人利马上召集所有教师开会:“教书育人不是为了争名次,一定要按教育规律办事!”令行禁止,大面积补课现象刚“抬头”,立刻被“打”住。
  该校去年首届初中毕业生合格率达100%,高中录取率名列全区第一;今年中考,有56%考生达到市重点线。近两年,全校60余名学生在市级各类素质教育和学科竞赛中获奖……由薄弱学校“脱胎”而来的静教院附校,凭借一连串“神奇”表现,迅速跻身名校行列。更“神奇”的是,这一切都是学生“轻松学习”的结果。
  最近进行的全校调查显示:小学、初中学生平均每天睡眠时间分别为9.16小时和8.5小时;小学生每天只需0.7个小时即可“对付”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经常留堂补课的学生不到5%;全校学生平均每天在校体锻时间超过1小时,八成学生对学校生活表示“喜欢”。
  静教院附校的实践表明:“轻负担”与“高质量”并不矛盾。学习,可以成为孩子们的快乐体验!
  开门第一事:让学生玩起来
  早上8:45正式上课;没有早自习,学生进校门第一件事是“玩”……静教院附校小学部的作息时间,让不少参观者“瞠目”。
  “玩”,是实实在在的玩,不带任何“任务”。操场上放着呼啦圈、羽毛球、跳跳球、跳绳等器材,在这“开心一刻”,学生爱怎么玩就怎么玩。不仅学生玩,老师也一起玩。在玩耍中,学生紧张心态得以消除;在玩耍中,老师和学生变成了朋友。除了每天的早操,初中每个年级每周还有25分钟的晨锻时间,也是让学生“玩”个够。午休时间更热闹。不光有学生主持的“红领巾广播”,还有校电视台“现场直播”学生英语小品表演;每周四中午,大操场上演“明星闪亮30分”,每个班级“主演”一期,遇雨天顺延。哪怕推到期末考试,也照演不误。
  在一些学校,音、体、美等“副课”为“主课”“让路”司空见惯,而在静教院附校,即便毕业班也无这个“特权”,课课“平等”,没有“主副”之分,自然无“让路”之理。上学期,初三(1)班体育老师有事请假,体育课被其他学科“借用”,一封学生投诉信寄到校长室:“其他课能补,体育课为啥不能补?”很快,学校安排代课教师补上体育课。
  课堂40分钟:充分“燃烧”
  学生课外能“充分”地玩,是因为课堂40分钟能“充分燃烧”。
  一年级不设数学必修课,四年学完五年的教学内容。这样大胆“做减法”的课程设置,如今已结出硕果———全区五年级数学教学质量监控,静教院附校始终名列前茅;去年首次中考,数学又独占鳌头。
  “奇迹”是如何创造的?校长张人利的“最佳发展期”理论是基石:一年级,孩子模仿力强,形象思维好,不妨让语文、外语优先,数学内容只在“英语数学活动”课上出现,如画一只小甲虫,让学生知道头是“圆形”、身体是“椭圆形”、脚有“6”条,以此培养学生的“形感”和“数感”。最让低年级学生“畏惧”的计算准确度训练,则被后移到五年级,此时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实践证明:事半功倍!
  学生学习做“减法”,教师备课就要做“加法”。聚焦课堂教学的教改,让学生尝到了“轻负担”的甜头,也让教师体验自身教学能力的一次次飞跃。
  “不进行大题量训练怎么行?”有着30多年教龄的英语教师魏春强,曾对学校不搞“题海战术”的禁令不理解。学校的坚持,把魏老师“逼”上“转型”之路。如今,他创制的“金字塔式”习题设计法已小有名气———从学生第一次练习的普遍错误中总结出难点、重点,为学生“度身定制”第二套习题,然后第三次、第四次……习题数量一次比一次少,针对性却一次比一次强。不做“无用功”,题题有收获,学生轻松掌握英语之趣。
  家长:减负“动力源”
  “哪有这样的学校,孩子回家几乎没作业做?!”几乎每年开学之初,总有一些新生家长又惊又急地跑到静教院附校质问。学校的回答是:“作业少,学习质量高,不好吗?”
  对于学校的承诺,初二(6)班学生家长王玮君当时“根本不相信”,但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她开始“不得不相信”。
  让她完全放心的,不仅是学校“挺刮”的中考成绩,更是孩子的变化。花在家庭作业上的时间少了,孩子和同学就做起小课题探究,上网查资料,“研究”语文课选文作者的生平、地理课各省市的矿产资源;孩子喜欢弹琴,每天练琴的时间,比做作业的时间还多,成绩却丝毫不受影响。王玮君欣喜地说:“孩子得到全面发展,学习已成为她的一种爱好。”
  不少家长把张人利称为“减负校长”,每天上学和放学时间,他总站在校门口,抓住机会和接送学生的家长“攀谈”,问得最多的一句就是:“孩子功课多不多?”一旦得到肯定答复,必定“打破砂锅问到底”。学生小建成绩不太好,家长一着急,在校外请了好几门家教,张人利得知后,马上找来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为孩子制定个别化教学计划,利用校内时间为孩子补缺补差,让孩子避免了校外盲目补课之苦。
  初三(4)班的李旭璐同学,成绩并不拔尖,但长期担任学校大队主席,综合素质突出,今年被学校推荐免试进入市重点,而成绩排在全年级前十名的不少学生却没这份幸运。这样的选择,在静教院附校并不稀奇,“学业评价机制”的变革,彻底改变了学生和家长的观念———“全面发展的学生才是好学生”,已成家长们的共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敬畏规则,从“小”做起
【重要】海淀小升初政策新变化及各途径报名信息、可选学校汇总
如何让数学学习既探“真”又有趣
发奖状,圆心愿!今天,县领导陪闽侯孩子们提前过“六一”儿童节
对初级中学教育教学现状的分析
入唐河县教师进修学校学习有感二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