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两宋花鸟篇




两宋花鸟篇


      中国的花鸟画,由唐五代到两宋达到了一个顶峰,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既有工笔,也有意笔,有水墨也有重彩,有勾填法,还有勾勒法,有晕染法,还有没骨法,有诗书画印的结合,有神韵意境的追求,还有写实传移模写的技巧。在两宋时,画家们一方面向前人先贤们学习、继承,另一方面,他们努力寻求新的表现形式,寻求新的精神依托,注重艺术的个性,提高绘画的审美趣味,他们不断开拓,不断革新,以他们的追索使中国花鸟画达到繁荣,为中国乃至世界的艺术宝窟中留下弥足珍贵的一篇宏伟巨作。


收录作品





宋 陈容   五龙图

宋 陈容   九龙图

宋 陈容   双龙图

宋 陈容   墨龙图 

宋 崔白   寒雀图

宋 崔白   双喜图

宋 法常   水墨写生图

宋 黄居寀 山鹧棘雀图

宋 李成   寒鸦图

宋 李迪   风雨牧归图

宋 李迪   枫鹰雏鸡图

宋 李迪   雪树寒禽图

宋 李公麟 临韦偃牧放图

宋 李公麟 五马图

宋 萝窗   竹鸡图

宋 马麟   层叠冰绡图

宋 毛益   牧牛图

宋 祁序   江山放牧图

宋 苏轼   墨竹图

宋 文同   墨竹图

宋 徐禹功 雪中梅竹图

宋 扬无咎 四梅花图

宋 杨无咎 雪梅图卷

宋 佚名   百花图

宋 佚名   草虫图

宋 佚名   草虫图

宋 佚名   寒汀落雁图

宋 佚名   花卉段图

宋 佚名   双猿摘月图

宋 佚名   子母鸡图

宋 易元吉 山猿野麞图

宋 赵伯驹 莲舟新月图

宋 赵昌   岁朝图

宋 赵昌   写生蛱蝶图

宋 赵昌   竹虫图

宋 赵佶   写生珍禽图

宋 赵佶   瑞鹤图

宋 赵佶   祥龙石图

宋 赵佶   池塘晚秋图

宋 赵佶   芙蓉锦鸡图

宋 赵佶   腊梅山禽图

宋 赵佶   五色鹦鹉图

宋 赵佶   竹禽图

宋 赵孟坚 墨兰图

宋 赵士雷 湘乡小景图

(以上作品均有还原艺术品)


图文赏析




▲宋 陈容   五龙图,紙本,水墨淡设色纵:45.2厘米,横:299.5厘米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此图共画五龙,分置于山石、云雾和急流之中。五龙动态各不相同,生动有致,阴森恐怖,极富想象力。构图上虚实相映,有张有弛,气势惊人。





▲宋 陈容   九龙图  纸本,墨笔淡色,纵46.3、横1096.4厘米。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此图绘九龙攫珠、穿云、追逐嬉戏于白浪苍茫间,极尽腾挪变化之态。用笔亦豪纵雄健,为其传世代表作。卷后有限陈容自题长诗,尾钤所翁一印。卷前又自识《九龙图》作于甲辰之春,此画复归于甥馆仙李之家,神物固有所属耶。甲辰为理宗淳祐四年(公元一二四四年),约为作者中年之后的作品。拖尾有元董思学、张嗣成、吴全节、欧阳玄、张翥、王伯易等跋。卷中钤有清耿昭忠及清内府鉴藏印,《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宋 陈容   双龙图   卷,紙本,水墨淡设色 尺寸:34.3厘米x50厘米

       该幅《墨龙图卷》画中所见,一条墨龙横展与画面,占去大部分画幅,周围浓云翻滚,墨龙并于云中若隐若现,尽展飞龙在天的气势。龙首张目而视,炯炯有神,其须爪张开,远处则隐现另一条墨龙。




▲宋 陈容   双龙图    卷,紙本,水墨淡设色 尺寸:40厘米x180厘米




▲宋 崔白   寒雀图  卷,绢本,设色,纵:23.5cm,横:101.4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描绘的是隆冬的黄昏,一群麻雀在古木上安栖入寐的景象。作者在构图上把雀群分为三部分:左侧三雀,已经憩息安眠,处于静态;右侧二雀,乍来迟到,处于动态;而中间四雀,作为此图的重心,呼应上下左右,串联气脉,由动至静,使之浑然一体。鸟雀的灵动在向背、俯仰、正侧,伸缩、飞栖、宿鸣中被表现得惟妙惟肖。树干在行骨清秀的鸟雀衬托下,显得格外浑穆恬澹,苍寒野逸。作品署款“崔白”二字,有清高宗弘历题诗一首。“寒雀争寒枝,如椒目相妒。设有鹤来驱,拾仇共救护”。卷后由明文彭题跋。





▲宋 崔白   双喜图    绢本,设色,纵:193.7cm,横:103.4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描绘两只山喜鹊,向一只野兔鸣叫示警。山喜鹊属鸦科鸟类,有卫护领域的习性。一只腾空飞来助阵,一只据枝俯向鸣叫,并向闯入者张翅示威,野兔知道这是威胁性不太大的鸟类,无需像遇到鹰隼那样紧张,故伫足回首张望。三者动态与呼应之关系,恰构成似有「S」型之律动感。还有树木的枝叶、竹、草均受风而有倾俯之姿,更增添了活泼生动的声势与神韵。崔白是开始发挥写生精神的画家,靠超越前人的观察研究、及描绘能力,探索花木鸟兽的「生」意,摆脱花鸟属装饰图案的遗影,开创新的发展方向。树干上有崔白款:「嘉祐辛丑(1061)年崔白笔。」画幅上尚有宋理宗的「缉熙殿宝」、明太祖时「司印」半印等收藏印记




▲宋 法常   水墨写生图  卷,纸本,水墨,纵47.3厘米、横814.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法常的绘画,有不少取材于平时人们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但独能于平淡天真之中揭示生命意识的真谛。此卷所绘折枝花果、禽鸟、鱼虾及蔬果,笔墨简淡,平平常常,在画幅上随随便便地摆放在一起,看来就是最为常见的与我们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景象,但是卷中墨色的氤氲、排列的错综、变化的神奇,却又分明深蕴着禅机。沈周卷后题识称:“不施色彩,任意泼墨,俨然若生。回视黄筌、舜举之流,风斯下矣。”该幅无作者款印,沈周定为“真宋物也”。徐邦达先生认为,沈周题跋中“牧”字有挖改痕迹,是“似牧非牧之画”。





▲宋 黄居寀 山鹧棘雀图   卷,绢本,设色,纵:97cm,横:53.6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中的鸟鹊与竹石,布满画面,空白很少。设色淳厚无华,描法稳健,略带稚拙之感,有着早期花鸟画的装饰意味,及古朴风韵。此图绘泉石、荆棘、竹丛,群乌飞鸣、憩啄棘间枝头,山鹧立于石上正俯身饮水,情态十分真实自然。构图紧凑而富变化,疏密、动静都很讲究;用笔沉稳工致,设色精细富丽,其画法比较接近黄筌的《写生珍禽图》卷。《山鹧棘雀图》在绘画方面,上承唐朝之传统,下开写生之先例。在收传方面,曾经宋徽宗之珍藏,不但在《宣和画谱》能查到记录,画幅上钤有:双螭、宣和、政和、睿思东阁等徽宗藏印,前三印与徽宗题签〈黄居寀山鹧棘雀〉之组合,正是「宣和装」古老装裱的遗制。还有缉熙殿宝(宋理宗)、司印半印(明太祖)、清宫印玺等,增强其流传有绪之可靠性。




▲宋 李成   寒鸦图   卷,绢本,设色,纵27.1cm 横113.2cm 绢本水墨长卷。

      此图淡墨画雪霁严林、群鸦、寒塘衰草。画中无名款,定为李成,亦有人认为风格相差太远,当为南宋初期画院之作。元人赵孟頫题跋誉为能品。拖尾题跋还有元代知名词章家钱塘仇远和乐府名家蒙古族贯云石两题,尤为难得。此画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宋 李迪   风雨牧归图    ,绢本,设色,纵123.7cm 横102.8cm 

         此图描绘风雨将作时,二牧童赶牛回家的情景,是一幅具有风俗性质的小景山水画。画中以极简洁的场景,却烘托了一个极充实的情境,整个牧童、牛、大树、湖水、苇丛等景物都被置于忽来的风雨主题与气氛之中。因而画幅虽大,景物虽简,但仍显得充实而饱满。




▲宋 李迪   枫鹰雉鸡图   轴,绢本,设色,纵189cm 横209.5cm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图又称《鹰雉图》或《鹰窥雉图》,是传世宋画中罕见的巨幅,由南宋宫廷画家李迪创作。据左上方署款“庆元丙辰岁李迪画”,知作于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画面作对角线构图,主体禽鸟雄鹰置于左上角枯枝巅,俯首下视,紧盯着右下角的锦雉。雉鸡张口鸣叫,正向草丛中窜逃。斜线的呼应关系和雉鸡奔向画外的动态,营造出强烈的紧张气氛,扣人心弦。画家着意刻画苍鹰的眼、喙、爪三个关键部位,目光圆瞪,钢喙如钩,爪尖扣进树皮,既突出了鹰的凶猛矫健秉性,又强调出捕捉猎物时的力之凝聚和意念之专注,可谓真实传神。雉的形象也逼真如生,仓惶奔逃的姿态,惊惧的目光,乍开的羽毛,尤其是蹬出后腿又收缩脚爪的动作,准确地刻画出急于逃命又难脱厄运的情状,可见作者体察生物及其捕捉瞬间之动态的敏锐洞察力和写生传神的高超表现力。




▲宋 李迪   雪树寒禽图    轴,绢本,设色,纵115.2cm 横52.8cm ,现藏 上海博物馆。

      此图写竹叶覆雪,轻染薄雪的棘树上,栖息着一只伯劳。山坡以粗笔勾出,写一丛衰草,更添雪意。双钩写竹、树干,敷色渲染。雀鸟以没骨及钩勒相结合绘出,写实生动。此画是作者晚年的精心之作。




▲宋 李公麟 临韦偃牧放图  卷,绢本,设色,纵46.2cm 横429.8cm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图的母本系唐代韦偃的精品,李公麟奉旨而摹,表现了圉官马夫牧放皇家良驷的壮观场景,共画了1286匹马和143人,显示出大唐帝国的强盛。 此卷充分展现了原作者集群马成势的艺术功力。卷首为起势,诸马互不相让,奋蹄向前,把观者的视线引向前面,并汇集了一大批策马的圉官和朝臣,浩浩荡荡地巡视牧场,场面庄严肃穆,气势逼人,这是全卷的高潮。之后转势和合势逐步进入悠扬闲雅的尾声。那些先出厩的马群经过一番激昂亢奋的奔腾后已疲惫不堪,有的怡然自得地斜卧在地上,有的三五成群地渐渐消失在垄壑沟坡里,星星点点,时隐时现。全卷的气势由雄强刚劲转化为柔和平缓,构图从密集紧凑渐变成疏松流畅。群马千姿百态,无一雷同,极富生活气息。画风清劲雅洁,敷色精细而无华贵之气,淳朴温润。画中杂木、坡石的笔致初具文人逸趣。该卷右上角有作者篆书自题:“臣李公麟奉敕摹韦偃牧放图。”本幅、后隔水都有清乾隆皇帝御题,拖尾有明太祖朱元璋跋,钤有北宋“宣和中秘”、明“万历之玺”、清“蕉林藏书画印”等近40方印玺。




▲宋 李公麟 五马图    卷,纸本,水墨,纵29.3厘米、横225厘米,

     图以白描的手法画了五匹西域进贡给北宋朝廷的骏马,各由一名奚官牵引。每匹马后有宋黄庭坚题字,谓马之年龄、进贡时间、马名、收于何厩等,并跋称为李伯时(公麟)所作。五匹马各具美名,令人遐想,依次为:凤头骢、锦膊骢、好头赤、照夜白、满川花,而五位奚官则前三人为西域装束,后两人为汉人。




▲宋 佚名   草虫图  轴,绢本,水墨,纵115厘米、横52.8厘米。




▲宋 林椿   百鸟图  轴,绢本,墨画淡彩,纵96.3厘米、横43.4厘米,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宋 马麟   层叠冰绡图  轴,绢本,设色,纵101.7厘米、横49.6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图中所画两枝梅花据称为绿萼梅,是梅花中的名贵品种。枝干细秀劲挺,花朵繁密俏媚,皆以双勾填色法绘之。画法精细,层次鲜明,枝干的转折,花朵的向背,处理得面面俱到。花瓣外沿和背面又厚施白粉加以强调,将梅花冰清玉洁、如纱似绢的姣美形象表现得极其完美。杨皇后“层叠冰绡”四字的形容恰如其分,且极富诗意,亦为此图增色不少。




▲宋 毛益   牧牛图  卷,纸本,水墨,纵26厘米、横29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牧牛图》卷描绘烟柳平丘、牧童牧牛之生动情景,造型准确、用笔简率。款署“毛益画”三字,似为后添款。画上有清乾隆皇帝题诗,后有范显德、池廷瑞、金信等九家题跋,曾经梁清标、清内府收藏。




▲宋 祁序   江山放牧图   卷,绢本,设色,纵47.3cm 横115.6cm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幅是祁序流存至今的唯一一件作品,原藏清宫内府,宣统年间为溥仪运出宫,存于长春的小白楼内,后为伪满“国兵”周觉民掠得。1983年9月由李倩玉捐献给故宫博物院。本幅无款,上有清高宗弘历御题五律诗一首。前隔水有金章宗完颜璟瘦金体书题签:“祁序江山放牧图”。清梁清标书签:“北宋祁序江山放牧图蕉林珍藏”。




▲宋 苏轼   墨竹图    轴,纸本,水墨,纵97厘米、横42厘米,

      蘇轼在繪畫方面畫墨竹,師文同(即文與可),比文更加簡勁,且具掀舞之勢。米芾說他“作墨竹,從地壹直起至頂。余問:何不逐節分?曰:竹生時,何嘗逐節生?”亦善作枯木怪石。 米芾又雲:“作枯木枝幹,虬曲無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無端,如其胸中盤郁也。”均可見其作畫很有奇想遠寄。




▲宋 文同   墨竹图  轴,纸本,水墨,纵131.6厘米、横105.4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文同墨竹图此图用水墨画倒垂竹枝,竹业浓淡相间。史传文氏之竹“浓墨为面,浓墨为背”,于此可见。笔法谨严有致,又现潇洒之态。本幅无款,有“静闲口室”、“文同与可”二印。诗塘有明人王直及陈质题诗。




▲宋 徐禹功 雪中梅竹图   卷,绢本,水墨,纵29.6厘米、横122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画雪梅一枝横空而出,修竹三管,雪压枝头,笔法清逸洒丽,意境清幽朦胧,充满诗情画意。作者徐禹功画史无考,惟在卷后赵孟坚题跋中始知为画家扬无咎之及门弟子,又从书于竹节之名款“辛酉人”考之,当生于1141年(南宋绍兴十一年)。画上有清代乾隆皇帝及董邦达、梁诗正等人的题诗。




▲宋 扬无咎 四梅花图   卷,纸本,水墨,纵37.2厘米、横358 .8 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扬无咎得华光画法而自有变法和发展,改墨晕花瓣为墨笔圈线,“变黑为白”,更能表现梅花淡色疏香、清气逼人的特性。此卷作于画家69岁,是应友人范端伯之请而画,一共四段,分别为:未开、欲开、盛开、将残,描绘梅花从含苞到初绽、怒放、最后凋零的全过程。枝干皴擦用飞白法,花朵兼以双勾和没骨结合,用笔圆润。全卷纯用水墨,不施任何色彩,但注意了浓、淡、干、湿、焦的变化,画面给人以斑斓之感。




▲宋 杨无咎 雪梅图卷  卷,绢本,水墨,纵27.1厘米、横144.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扬无咎创造了两种画梅方法:一是烘托法,用水墨在绢上烘染作为底色,托出点点洁白的花朵;一为圈花法,即用墨线勾出花瓣。此图所绘雪梅,兼用烘托法和圈花法。淡墨染底成天色,浓墨绘枝条,烘托出残雪和竹叶;梅花勾圈成形,又依仗底色衬出其浩白。形象洗练,用笔劲逸,富文人画韵致。 




▲宋 佚名   百花图  卷,纸本,水墨,纵31.5厘米、横1679.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画面上花鸟之间穿插自然,毫无牵强拼凑之意。其间又点缀蜂、蚊、蜻蜓、蝴蝶、游鱼、青蛙之类,显得生意盎然。全卷纯使水墨,亦加白描花卉,除卷首的梅花近似扬无咎的画法略带写意笔外,其他全用墨笔工写,以墨代色,兼勾勒墨染与白描,且融入了没骨画法,体现了宋工笔花鸟精密不苟的画风。又以单纯的水墨代替艳丽的设色,呈现出清淡典雅的情趣。一脱繁复刻板的院体末路,突破了传统花鸟画的时空限制,呈现出崭新的面貌。这种技法对元代钱选、王渊、赵衷的墨笔花卉以及后来文人水墨花卉都有一定的影响。






▲宋 佚名   寒汀落雁图  轴,绢本,水墨,纵125.9厘米、横92.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此图画古木栖鸦,寒汀落雁。树下蘆早疏疏,十数大雁、野鸭分两组栖于岸边,其态悠闲。远处天色濛濛,一群大雁结队从地面起飞,意境深远。大雁、野凫、寒鸦造型准确,形神动态刻画细致,树木的远近、疏密、参差、错落有致,为南宋小景画作。本幅钤有「天曆之宝」、「棠村審定」、「蕉林」等印数方。经元内府、清梁清標收藏。




▲宋 佚名   花卉段图   轴,绢本,设色,纵49.2厘米、横500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此卷画折枝海棠、栀子、芙蓉、梅花共四幅,枝页繁茂,花儿怒放。花瓣、花页用勾勒填色法。花之娇态、页之正反和明暗表现得恰到好处。图中用笔缜密严谨,但工而不板,设色艳而不俗。第一段海棠树干上署有「赵昌」二字款,从字迹、画风分析,此款伪,实为当时高手所作。画面钤有「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等印玺。曾经陈自明、清内府收藏。不见著録。





▲宋 佚名   双猿摘月图   轴,绢本,设色,纵110厘米、横52.6厘米。




▲宋 佚名   子母鸡图  轴,绢本,设色,纵59厘米、横32.83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子母鸡图》画一只母鸡,引领著五只孵出不久的小鸡,在地上漫步啄食。母鸡雪白的羽毛蓬松亮丽,目光充满著慈爱,小鸡则稚嫩怯弱,依偎在母亲的羽翼保护下。




▲宋 易元吉 山猿野麞图  卷,绢本,水墨,纵25厘米、横258厘米,

        易元吉,中国北宋画家。字庆之。生卒年不详,活跃於仁宗、英宗时期。湖南长沙人。初工花鸟蜂蝶,後见赵昌作品,认为难以超越,耻为第二,於是转工画猿猴。他常深入荆湖深山之中,观察、体会、揣摩猿猴獐鹿的生活习性,每遇胜丽佳处,辄留其意,心传目击,写於毫端。於长沙寓居後开凿池诏,间以乱石丛篁、梅菊葭苇并驯养水禽山兽,以观其动静游息之态,故所画动植物富有生趣。




▲宋 赵伯驹 莲舟新月图  卷,绢本,水墨,纵24.2厘米、横591.8厘米,現藏辽宁省博物馆。

     此图描写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爱莲的故事。此图用笔紧细,色彩清丽,笔致清劲。




▲宋 赵昌   岁朝图  轴,绢本,设色,纵103.8厘米、横51.2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该画中梅花、山茶、水仙和长春花,以朱砂、白粉、胭脂、石绿画成,再用石青填底,色彩明丽,显得富丽堂皇。其构图特殊,由湖石和繁密交错的花朵,布满整个画面,丝毫不留空地,整齐严肃,极具装饰的效果。在宋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中提及,南唐宫廷中有被称为“铺殿花”的绘画作品,为宫院挂设之用,必需位置端庄,骈罗整肃,多不取生意自然之态,而此幅作品的构图命意正与之相吻合,可作为此一风格延续的代表。




▲宋 赵昌   写生蛱蝶图  卷,纸本,设色,纵27.7厘米、横91厘米,現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这是一幅描写秋天野外风物的写生画。在构图布局上,画家有意在画面上方留下很大的空白,景物多集中在画面的下部。将野菊、霜叶、荆棘和偃伏的芦苇等,布置得错落有致。在晴空中有三只美丽的彩蝶正在翩翩飞舞,一只蚱蜢正在向上观望。在这幅图上有元代书家冯子振题咏的诗句:“蚱蜢青青舴艋扶,草间消息未能无。尺绡何限春风意,约略滕王蛱蝶图。”




▲宋 赵昌   竹虫图    轴,绢本,设色,纵98.7厘米、横54.5厘米,現藏东京国立博物馆。




▲宋 赵佶   瑞鹤图   卷,绢本,设色,纵138厘米、横51厘米,現藏辽宁省博物馆。

     此画是宋徽宗赵佶30岁时作品,《瑞鹤图》是公认的宋徽宗存世工笔写实类花鸟画真迹,为存世绝少的宋徽宗“御笔画”。右图左书,设色绘彩云弥漫的天空中现出一座宫殿的屋顶及斗拱,十八只丹顶鹤飞翔于宫殿上空,另有二鹤立于殿脊鸱尾上。画后瘦金书题诗并记,款署“御制御画并书”,并有“天下一人”签押及“御书”印。从书法风格及款印可知此卷书画皆为宋徽宗赵佶所作,赵佶能书擅画,传世作品颇多,但多为“代笔”及“御题画”,此卷作为其“亲笔”弥足珍贵。从形制看此卷或为散佚的《宣和睿览册》之一。




▲宋 赵佶   写生珍禽图   卷,纸本,设色,纵27.5厘米、横521.5厘米。

       图中鸟之羽毛,用淡墨轻擦出形,又以较浓墨覆染,再以浓墨点染重点的头尾、羽梢等部位,层叠描绘,反映鸟羽松软的质感、丰富的厚度以及斑斓的色彩。枝叶的画法也是类似。尤其竹叶的画法与史籍记载完全一致。又如描绘禽鸟的情态,《写生珍禽图》亦有精彩之处,如第十一段“原上和鸣”的回首顾盼,第五段“碧玉双栖”的动静对比,以及第二段“熏风鸟语”的凝神引颈。流传近千年的徽宗《写生珍禽图》,传承有绪,斑斑可考。上有清代乾隆皇帝(1711—1799)题写的图名和御用玺,计21方,收藏印7方;此外,还有明代著名收藏家安仪周,清代著名收藏家梁清标的收藏印19方。




▲宋 赵佶   祥龙石图   卷,绢本,设色,纵53.8厘米、横127.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赵佶绘画重写生,以精工逼真著称。此卷分左右两部分,右部画宫苑中一珍奇石头“祥龙石”,左部为赵佶以“瘦金书”所写的题记、题诗。 徽宗皇帝以细劲线条勾勒玲珑剔透奇石的轮廓和纹理,并施水墨层层渍染,表现出石的坚硬和湿润的质感,显得一丝不苟。 而作为皇帝的画家之所以对描绘“祥龙石”如此感兴趣,则如题诗所说,是因为“彼美蜿蜒势若龙,挺然为瑞独称雄”。 作品具有“瑞应”的象征寓意。




▲宋 赵佶   池塘晚秋图   卷,绢本,水墨,纵33厘米、横235.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赵佶擅长花鸟画是在学习吴元瑜基础上,而上朔崔白,兼有徐熙一派的特点。当然并非只学一家一路,又兼爱黄家父子的用色,使两者达到一体的“富贵”境,而“妙体众形,兼备六法”(邓椿《画继》卷一)。徽宗还亲自指导画院学生,以王希孟最为突出;并亲自为画院师生出题目,加以考核评定。旨曰“凡孔雀升墩,必先左脚。卿等所图,俱先右脚,验之信然。羣工遂服其格物之精。”

 



▲宋 赵佶   芙蓉锦鸡图   轴,绢本,设色,纵81.4厘米、横54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整幅画色彩艳丽,典雅富贵。一个鸟与蝴蝶的故事,一个由静到动的瞬间。捕捉准确,造型生动,令人叫绝。画面上只有芙蓉花的一角,疏疏的两枝娴静地半开着。一只锦鸡蓦然飞临,压弯了枝头,打破了宁静。枝叶还在颤动,而美丽的锦鸡浑然不顾,已回首翘望右上角那对翩翩的彩蝶,跃跃欲试,诗意画旨,尽在其中。这本是芙蓉、锦鸡、蝴蝶之间的故事,作者却似不经意地从左下角斜出几枝菊花,妙趣横生,既破了左下角空白,又渲染出金秋的气氛,还可作为芙蓉花的参照,点出其高下位置,使它的出现不致显得突兀。




▲宋 赵佶   腊梅山禽图   轴,绢本,设色,纵82.8厘米、横52.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写一株腊梅枝干略弯而劲挺直往上伸,极富弹性,互相交错而有变化。枝头几点黄梅开放,似乎有阵阵清香袭来。腊梅枝头上的一对山雀相互依偎均向着左侧画面,将观者视线引向画外。刻画工整细致,富有生活情趣。腊梅枝干以劲细墨笔钩勒,再用水墨渲染;山雀、萱草均用水墨画出。笔墨的细粗、干湿配合协调和谐。左下有画家以瘦金书的题诗一首:“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




▲宋 赵佶   五色鹦鹉图   卷,绢本,水墨,纵53.3厘米、横125.1厘米,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图绘折枝杏花两枝,枝头栖五色鹦鹉一只,用笔细劲工致,设色浓丽,与《蜡梅身禽图》想类,是一种精巧典雅的风格。因有徽宗赵佶的亲笔题词,历来系于徽宗名下,但当代学者普遍认为实出当时画院职业画家之手,体现了徽宗时画院花鸟画创作的水平。画幅的右侧有赵佶瘦金书诗序并诗,其形式与《祥龙石图》相近似。




▲宋 赵佶   竹禽图   卷,绢本,水墨,纵33.8厘米、横55.5厘米,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图绘石崖伸出两根竹枝,两只禽鸟相对栖于枝上,用笔细腻工整,但竹子的枝页、棘条都用色敷染而不勾勒,崖石的画法可见生拙之笔。此作与《腊梅山禽图》、《五色鹦鹉图》那种双钩细笔的画法有所不同,与《柳芦雁鸦图》、《池塘秋晚图》的画法也不一致。




▲宋 赵孟坚 墨兰图   卷,纸本,设色,纵34.5厘米、横90.2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图中运笔柔中带刚,花朵及兰草叶均一笔点划,土坡用飞白笔轻拂,略加点苔。兰叶皆用淡墨,花蕊墨色微浓,变化含蓄,形成墨色对比。画虽为水墨,但格调高雅,“远胜着色”。其好友周密曾云:“赵孟坚墨兰最得其好,其叶如铁花,茎亦佳,……前人无此作也。” 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吴升《大观录》、安岐《墨缘汇观》、吴修《青霞馆论画绝句》等书著录。




▲宋 赵士雷 湘乡小景图   卷,绢本,水墨,纵43.2厘米、横233.5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本幅以横卷形式图写夏季池塘边的动人景色。高松垂柳, 池水明净,野凫、鸳鸯、 白鹭在池中飞鸣游嬉,颇为悠然自 得。画卷融花鸟与山水为一体,境界优美,具有浓郁的诗意 。《湘乡小景图》前隔水黄绫上有宋徽宗赵佶“宗室士雷湘乡小景”瘦金书题签,系宣和御府藏画。






经典文章   选择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10副宋画你见过吗
宋代花鸟(72套)
梅花绣眼图北宋赵佶绢本设色24.5*24.8cm故宫博物院藏
五代宋金的花鸟画(上)
中国花鸟画赏析-----宋代
历代名家画枇杷,你喜欢哪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