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健身气功明目功成人版功法介绍和分解教学

                                          第一节 功法名称

       本功法各式名称七言对仗,以功法动作形态为主体,结合了五脏理论、五行学说、眼睛的五轮学说等学术思想综合形成,既点明动作要点,也概括出每一式功法对眼睛健康调整的主要作用。蓝字链接逐一回放学练切磋(预备势与第一式在同一期)
                                      预备势

                       第一式 伸展乾坤舒木轮 
                       第二式 左右引臂运火轮
                       第三式 环臂转睛培土轮
                       第四式 丹田开合调金轮
                       第五式 推掌抚耳润水轮
                       第六式 点穴鸣鼓和五轮
                                       收势 

第二节  功法基础

一、手型

(一)自然掌

五指并拢,自然伸直,掌心微含。

(二)剑指
无名指和小指弯曲,拇指压在该二指的指节上,食指、中指并拢伸直。

(三)空心拳

    手指并拢屈曲,拇指轻触食指桡侧,拳心虚空。

(四)实心拳
四指并拢屈曲,大拇指末节压住食指、中指第二关节,中指点压劳宫穴。

(五)握固
拇指内收,指尖掐按于无名指指根内侧,其余四指屈曲握拳。

二、步型

(一)并步
两脚并立,脚尖向前,身体放松,两臂自然垂于体侧。

(二)开步
两脚开立,脚尖向前,两脚内侧距离与肩同宽。

(三)马步
开步站立,两脚间距离约为本人脚长2~3倍,屈膝下蹲,两膝关节前缘垂线不超过足尖,大腿略高于水平。

  三、呼吸

(一)自然呼吸

自然呼吸法一般指不加意识控制,自然而然的呼吸方法

(二)开合呼吸法

体展开时缓慢吸气,身体内合时缓慢呼气的方法。如丹田开合调金轮的开合动作,两掌掌心于体前相对,两掌相距20厘米,指尖向前。两掌向左右两侧拉开时,缓慢吸气;两掌相合时,缓慢呼气。

(三)升降呼吸法

重心上移或抬臂时缓慢吸气,重心下降或落臂时缓慢呼气。

(四)腹式呼吸法

练功中通过横膈肌的运动来完成的呼吸方法称为腹式呼吸法。腹式呼吸又分为顺腹式呼吸和逆腹式呼吸两种。顺腹式呼吸:吸气时,腹肌放松,横膈肌随之下降,腹部逐渐鼓起;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自然回缩或稍内凹,横膈肌也随之上升还原。这种呼吸不仅可以加大肺的换气量,而且对腹腔内脏能起到按摩作用。逆腹式呼吸:吸气时,腹肌收缩,腹部回缩或稍内凹,横膈肌随之收缩下降,使腹腔容积变小;呼气时,腹肌放松,腹部自然隆起,横膈肌上升还原,使腹腔容积变大。逆腹式呼吸对于内脏器官的影响较大,有类似按摩和运动内脏的作用,尤其对于改善肠胃功能有较大的帮助。

四、意念

本功法主要运用了意守丹田、意守眼部等方法,收势脚趾屈曲抓地,意在导气下行。

第三节  功法操作

本套明目功每式的名称,七言一句,对仗整齐,是以功法动作形态为主体,结合了五脏理论、五行学说、眼睛的五轮学说等学术思想综合形成,既点明了每式基本动作的要点,也概括出每一式功法对眼睛健康调整的主要作用。

预备势

(一)动作说明

两脚并拢,两腿自然站立;两臂自然垂于体侧,两掌心轻贴于腿外侧;下颌微收,头正颈直,竖脊舒胸,周身中正,唇齿合拢,舌尖放平,轻贴上颚,面带微笑;目视前下方。

    (二)呼吸方法

自然呼吸或腹式呼吸。

  (三)意念活动

内心平静,恬淡虚无,意念专一。

(四)技术要点

本节操作以静为主。身体放松以调身,自然呼吸以调息,内心平静、恬淡虚无、意念专一以调心,逐步达到三调合一,为之后的功法操作奠定身心基础。

1.本式的关键是放松。习练者应当在练习中自上而下逐步调整身体各部位的状态,达到身心整体放松。

2.调息要注重自然呼吸与腹式呼吸。对于初练者,运用自然呼吸法;对于有一定基础的习练者,可采用腹式呼吸,以增强锻练效果。

3、调心需达到内心平静、意念专一。实际练习过程中,习练者可以选择将意念集中在自身的某一个部位(如丹田),或者是外界的一个物体(如大树、山峰等)加以默想,有模糊印象即可,不必强求清晰明确的图像,做到“似守非守”。借助所意守对象的单一性和感性特征,可以排除杂念。

4.调身、调息、调心逐步完成后,要继续练习,达到三调的统一,使自身在开始正式练功前,达到良好的练习状态。

(五)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在调身的环节,过度强调调整身体使之放松,反而会导致肌肉关节的僵硬,不利于放松。习练者应当在练习中自上而下逐步调整身体各部位的状态,达到整体的放松。既要轻轻提醒自己,又不要过度用意,使肌肉、关节逐步放松下来,而不是肌肉紧绷、关节僵硬,从而达到调身的目的。

2.呼吸不顺畅,憋气。初学者出现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过分强调腹式呼吸所引起的。调息要注意缓慢自然的呼吸,对于初练者并不强调必须使用腹式呼吸,能达到自然呼吸、身体放松即可,对于有一定基础的习练者,要自然过渡到腹式呼吸,切忌强呼强吸。

(六)功理与作用

1.身形放松,气沉丹田,内安脏腑,外松筋骨,利于气血运行,为习练功法做好准备。

2.内心安定,呼吸自然,气定神敛,利于心理调节,具有安神定志、补养心气的作用。

第一式 伸展乾坤舒木轮

(一)动作说明

动作一:接上式。重心右移,左脚开步,两腿自然伸直,两脚平行站立,脚内侧缘与肩同宽,大趾略内扣,目视前方。

动作二:上动不停,两臂侧起,至与身体呈45°角时,

两臂外旋,至侧平举时转掌心向上,

两掌于头顶上方相合,指尖向上,同时提踵;目视远方。

    动作三:上动不停,两脚脚跟缓慢下落,同时仰面上视,目光落在相合的两手掌掌根,动作稍停。


之后,松肩坠肘落臂,手掌劳宫穴下落至与两眼水平时,两掌大指距眼部20厘米左右,

随即两掌打开,掌心向内,覆于眼部,距离眼部约5厘米,以劳宫穴对应眼球部位,双目微闭,稍停顿。

随后,两掌贴面部缓缓下落相合(中指尖于承浆穴处),两掌大鱼际再贴身体前正中线缓慢下滑,拇指指尖至膻中穴部位时,

两掌缓慢打开,贴于期门穴处,

之后,两掌指尖斜向前下方,掌根沿中线向下推摩,

经过髋关节,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侧,目视前方。

重复动作一至动作三2遍,共做3遍。

劳宫穴在掌心第2、第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对中指尖处。

     承浆穴在面部,颏唇沟正中凹陷处

 膻中穴位于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期门穴在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二)呼吸方法

动作二吸气;动作三手臂下落时呼气。

(三)意念活动

1.动作三仰面上视时,目光落在相合的两掌掌根部,意念通过手掌,在头顶上方极远处,然后将意念逐渐收回。

2.动作三,劳宫穴对应眼球部位,意在眼部。

(四)技术要点

1.两臂由体侧外展、上举过程中,用意不用力,肢体不可僵硬。

2.两掌于头顶上方相合,同时提踵,注意调整好重心,保持身体平衡。

3.合掌提踵的同时,身体宜上下抻拉,牵伸筋骨,舒展经脉。

4.两手合掌下落,到掌心与双目同高时,展开两掌,使两掌掌心正对眼部,与眼部距离5厘米左右,略停顿约3秒钟。

5.继续合掌下落时,两手拇指沿任脉下滑,至膻中穴部位时,两掌分开摩运至胁肋部,掌根沿着腋中线下滑。

(五)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站立不稳,动作失衡。注意提踵时目视前方,百会上领,脚跟落地之后仰面上视。

2.掌心贴于眼部。正确动作应该是掌心劳宫穴对着眼睛,距离眼部约5厘米,并不是手掌贴在眼睛上。

(六)功理与作用

1.中医理论认为,眼睛的黑珠属肝,称为“风轮”,肝在五行中属木,开窍于目。本式有仿春季万物生发之意,肝应于春季,该式的纵向抻拉动作,有助于肝气的生发和疏泄条达。肝气疏泄正常,全身气机调畅,则利于气血濡养眼睛。

2.本式操作中两掌在眼前打开,掌心向目,意在引导经气注入双目,对双目起到濡养作用。

3.中医理论认为,肝经布于两胁肋,两掌沿着胁肋部位摩运,意在疏通肝经,畅达气机。

第二式   左右引臂运火轮

(一)动作说明

动作一:接上式。两膝微屈,同时两臂由体侧向前抬起,掌心相对,掌根平脐时合掌,指尖向前,掌根距腹部约20厘米。

动作不停,两腿伸直,同时两臂上抬,顺势立腕,转指尖斜向前上方,劳宫穴与膻中穴同高,大鱼际距胸10厘米,

然后转指尖向前,向正前方伸直手臂;目视前方。

动作二:上动不停,以腰带动手臂向左转体,水平划弧,手掌保持拇指在上;同时,以右手中指为主,沿左臂内侧中线缓慢滑过,在左臂即将完成划弧180°时,右手中指指腹点按膻中穴,

随即继续转体至180°,同时右手握拳、中指点按劳宫穴,动作稍停(图25)。眼随手动,由近及远,目视远方。

动作三:上动不停,以腰带动身体回转,左臂向前水平划弧180°至身体前正中线;同时,右拳变掌,以中指为主,经膻中穴按原路线返回,至两掌相合,指尖向前;眼随手动,由远及近,目视前方。

动作四:重复动作二、动作三1遍,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动作五:上动不停,松肩坠肘,两掌外旋分开,目光由极远处缓慢拉近到小指根部,

随即掌心向面,缓慢内收至眼前约10厘米处,动作稍停,目光随之移动。

上动不停,松肩坠肘,两掌相合下移至胸前,大鱼际距胸壁20厘米、中指尖约与膻中穴同高时,

两掌分开,缓慢下垂于体侧;同时,左脚并步;目视前方。


动作六:上动不停,右脚平开,脚外侧缘与肩同宽,目视前方。重复动作一至动作五,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二)呼吸方法

1.向后转体为吸气,由后向前转体为呼气。

2.掌心向面缓慢内收时吸气;分掌下按时呼气。

(三)意念活动

1.中指沿手臂内侧滑过时,意随中指而动。

2.两掌分开,目光由极远处缓慢拉近到小指根部时,意念位于小指根部。

3.掌心向面,缓慢内收,止于眼前约10厘米,动作稍停,意念位于眼睛。

(四)技术要点

1.以腰部带动手臂向后方转体,以中指为主,手指轻抚手臂内侧,沿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路线滑过,至转体180°即将完成时,中指点按膻中穴部位。

2.转体至180°时,同时握拳,中指点按劳宫穴,动作稍停,两臂需抻拉。

3.身体转正后放松,目光由极远处缓慢拉近到小指根部。

4.身体转正合掌时为空心掌。

(五)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转体动作过快,或者动作过于僵硬。要以腰部转动带动手臂运动,动作缓慢柔和,连贯流畅。

2.目光由极远处收回,未聚焦在一个点上。应注视小指根部。

(六)功理与作用

1.中医理论认为,眼睛的内外眦属心,称为“血轮”,心在五行中属火,开窍于舌。五轮学说中,眼晴为心所主,心经的脉气可到达眼睛的内外眦。心包又称为“心包络”,为心之外围,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转体推臂,手指沿着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路线滑过,意在疏通经脉,有利于心包经、心经、肺经经气畅达,经脉畅通,平衡协调脏腑功能。心与心包、脏腑功能强健,向上可以充养双目,有利于眼睛的健康。

2.本式中视距的远近调节,有利于眼周肌肉张力的调整,对视疲劳所引起的眼睛周围肌肉紧张有一定的放松和调整作用。长期练习本式,可以锻炼眼周肌肉,对保护视力健康有良性的影响。

第三式  环臂转睛培土轮

(一)动作说明

动作一:接上式。重心右移,左脚平开,脚内侧缘与肩同宽;目视前方。

动作二:双膝微屈成高马步,右臂内旋向后划弧,握固,右手背贴在命门穴;同时左手内旋向前划弧至体前正中线上,变为剑指,指尖向下、手心向内,腕关节与肚脐同高,距离腹壁约20厘米。

上动不停,随重心上提,左手以垂腕姿势沿体前中线缓缓提起,至额前上方时,左腕内旋翻转,剑指向右,手心向前上方,而后左手以“坐腕”(指尖朝上)姿势从左上方向左侧落下;左手下落的同时双膝逐渐屈曲下蹲成高马步姿势;此即手落身落。

左手落至前正中线、腕与肚脐平时,手腕内旋至腕背转向右侧,剑指向下,以垂腕姿势自身体右侧上提划弧至额前上方;两腿缓缓伸直;此即手起身起;头部保持中正,目随手转。

左手从额前上方向左侧下落,经右侧至额前上方为一圈。共做3圈。

动作三:上动不停,左手剑指变掌,

松肩坠肘落左臂,自体前中线下落,经过膻中穴。

中脘穴时转掌心向下、指尖向右,

中脘穴,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位于上腹部前下跌线上,脐上4寸(胸骨下端和肝脏连接线中点)

随即下按手掌至与脐同高,距离腹壁约20厘米;同时微屈膝。

动作四:动作不停,重心右移,左脚收回并步;同时右手变掌,两臂放松垂于体侧,重心上起,自然站立;目视前方。

动作五:接上式,重左移,右脚平开,脚内侧缘与肩同宽。

右式环臂转睛与左式环臂转睛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开左步左臂划3圈,开右步右臂划3圈,共6圈。

(二)呼吸方法

1.手臂做环绕动作,抬起时吸气,下落时呼气。中线提起时吸气,下落时呼气。

2.手臂自体前中线提起时吸气,下落时呼气。

(三)意念活动

1.手臂划圈时,意念集中在手指。

2.掌心下按时,意念集中在丹田。

(四)技术要点

1、手经体前中线上提至与眼同高时,两眼睁大,将移动中的手指(指尖)作为目标,目随指动。

2.手臂划圈时,眼随手转,头部微微转动。

3.划圈时手臂要舒展,但又不宜完全伸直;躯干要正直,不应旋转或晃动。

(五)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环臂转睛时,颈部僵硬或头部转动幅度过大。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眼随手动。

2.手起身升、手落身降不协调。注意手臂划圈时,身体要随着手臂的起落而升降,动作配合要协调。

(六)功理与作用

1.中医理论认为,眼胞属脾,称为“肉轮”,脾在五行中属土,开窍于口。五轮学说中认为眼胞为牌所主。脾主肌肉四肢,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运动肢体,加强脾主运化的功能,可以“柔筋肉而养精血”。人体精血充沛,濡养双目就有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从而对眼睛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2.本式直接锻炼眼外诸肌,对眼外肌发育不良、肌力减退类眼病有康复作用。

3.旋转眼球有促进眼球及眼附器血液循环,进而改善其营养,减轻眼球内外直肌对眼球的压力。本式尤其适用于近视患者,对眼肌麻痹或无力、视神经萎缩、视网膜黄斑变性也具有康复保健作用。

第四式  丹田开合调金轮

(一)动作说明

动作一:接上式。重心右移,左脚开步,脚内缘与肩同宽;

随后,屈膝下蹲,大腿与小腿后侧约成135°,同时,屈肘体前拾臂,两掌与肚脐同高,指尖向前、掌心相对,掌间距约20厘米,掌根与腹部相距约15厘米,松肩、坠肘、松腕;目视前下方。

动作二:上动不停,两膝缓慢伸直;同时,两臂上臂抬起外展约60°,前臂水平,指尖向前,掌心相对,两掌与膻中穴同高;目视前方,动作稍停。

随后,屈膝下蹲,重心下落,大腿与小腿后侧约成135°;同时,两掌相合至间距20厘米,与肚脐同高,指尖向前,掌根与腹部相距15厘米;目视前下方,动作稍停。

一开一合为1遍,共做3遍。

动作三:第三遍开合动作后,腹前合掌,指尖向前,与肚脐同高,掌根与肚脐相距15厘米;

随即两膝缓慢伸直,同时相合的手掌抬起至眼部,以两掌拇指根部后方肌肉隆起处,“大鱼际”侧缘的最高点贴向目内眦,

沿鼻根部向下轻摩至四白穴,

再环绕向上经过太阳穴、

攒竹穴,两手鱼际合于印堂穴,

止于目内眦。重复摩运3圈。

动作四:轻摩完毕,两手分别沿鼻旁、口角旁下引,随即离开面部,缓缓落向体侧。重心右移,收回左脚,并步站立。

动作五:重复动作一至动作四,唯步法左右相反。

开左步做一遍,开右步做一遍,共做两遍

(二)呼吸方法

1.两掌拉开时吸气,相合时呼气。

2.大鱼际按摩眼周时,自然呼吸。

(三)意念活动

1.两臂开合拉气时,意守丹田。

2.大鱼际按摩眼周时,意念在两眼。

(四)技术要点

1.两掌开合拉气时,手指自然放松,两掌掌心相对,如有丝线相牵。拉开时吸气,重心上移,伸直膝关节;两掌相合时呼气,重心下移,膝关节微屈。

2.摩运眼周时,动作柔和缓慢,不可用力下压。

(五)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开合拉气与呼吸、重心上下配合不协调。可先将开合拉气与呼吸相配合,熟练后再配合身体重心的升降变化。多加习练,即可熟能生巧。

    2.按摩眼眶周围时动作生硬。习练该动作时,腕关节要放松,前臂带动腕关节摆动,柔和摩运。

      (六)功理与作用

      1.中医理论认为,白睛属肺,称为“气轮”,肺在五行中属金,开窍于鼻。五轮学说认为,白睛为肺所主。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而主治节。开合拉气,重点在调理肺气,加强肺主气司呼吸的功能。肺脏功能强健,肺之精气可循经脉上达眼部而润养双目。

      2.摩运眼周可疏通眼睛周围的经脉,有利于气血循行,对滋养双目有促进的作用。

第五式    推掌抚耳润水轮

        (一)动作说明

        动作一:接上式。重心右移,左脚开步,两脚内侧缘与肩同宽,脚尖略内扣;目视前方。

动作二:上动不停,两脚不动,向左转体90°;同时,前后抬臂至侧平举,腕关节与肩同高,肘关节微屈,垂腕,指尖向下;目视左手方向。

动作三:上动不停,手腕伸直外旋,转掌心向上。

身体缓慢转正,带动左臂屈肘内收,左掌内卷至耳根处,食指桡侧轻抚耳廓,

立掌向前方推出至前正中线,肘关节微屈,掌心斜向前,劳宫穴与膻中穴同高;同时,右手握固收回腰间,位于髂棘上方,拳心向上;同时,屈膝下蹲成高马步。

左掌前推到位时,内力贯于左臂,两目圆睁(虎视),目视前方,同时牙关咬紧,腰间握固之手用力紧握,动作稍停。

动作四:两眼放松,两腿伸直,同时,身体右转,前后抬臂,左掌放松,抬臂至前正中线,右手由拳变掌,后摆拾臂至后正中线,分别向上抬起至腕关节与肩同高,肘关节微屈,垂腕,指尖向下,目视右手方向。

动作五:上动不停,旋腕,转掌心向上。

身体缓慢转正,带动右臂屈肘内收,右掌内卷至耳根处,食指桡侧轻抚耳廓,

立掌向前方推至前正中线,肘关节微屈,掌心斜向前,劳宫穴与膻中穴同高;左手握固收回腰间,位于髂棘上方,拳心向上;同时,,屈膝下蹲成高马步。

右掌前推到位时,内力贯于左臂,两目圆睁(虎视),目视前方,同时牙关咬紧,腰间握固之手用力紧握,动作稍停。

一左一右为一遍,共做3遍。

动作六:3遍完成后,右掌变握固收至腰间,拳心向上。

重心右移,左脚收回成开步自然站立;同时两拳变掌,两手顺势下落于体侧。

动作不停,两臂由体侧外展,抬至45°时,

两臂逐渐外旋,与肩同高时转掌心向上,

随即继续上举,两手在头顶上方环抱,两肘微屈,掌心向下、指尖相对,两掌指相距10厘米左右。

然后两掌沿体前正中线徐徐下落,至与小腹同高时两掌分开,自然垂于体侧。

(二)呼吸方法

1.身体左右转体90°,前后抬臂,指尖向下时吸气。

2.身体转正,推掌时呼气。

(三)意念活动

1.两目圆睁虎视时,意念在眼部。

2.两掌沿体前中线徐徐下落时,需意守丹田。

3.两臂前后抬起,目视后手时,意在腰间。

(四)技术要点

1.推掌时应徐徐推出,臂将要伸直时收住,推掌力点在掌外缘(尺侧)。不可猛然前推,也不可将臂完全伸直。

2.本式的动作特点是弛张交替,但紧的时间宜短,以弛为主。

(五)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抚耳推掌动作不协调。推掌和握固收回要同时;推掌、下蹲要同时。

2.握固动作没有用力,虎视不充分。掌推出的一瞬间两目要圆睁,同时牙关咬紧,腰间握拳之手用力握固,紧张及用力动作持续约1~2秒钟,随即放松进行下一个动作。

(六)功理与作用

1.中医理论认为,瞳仁属水,称为“水轮”,肾在五行中属水,开窍于耳;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纳气。轻抚耳廓推掌向前、腰间握固及转体的动作有强肾功能。中医理论还认为,肝肾同源,气血同源。肝开窍于目,睁大眼睛虎视,有助于肝的疏泄,所以有疏肝明目功能。

2.“弛张”交替旨在协调阴阳,促使气血周流畅通。

第六式  点穴鸣鼓和五轮

(一)动作说明

动作一:接上式。身体重心下降,两膝微屈,两臂由体侧划弧至体前正中线,掌背相对,掌心向外,指尖向下,腕关节与肚脐同高,拇指距离腹部约10厘米;目视前下方。

动作二:两腿伸直;同时,两手沿体前正中线向上提起腕关节与膻中穴同高时松肩坠肘翻腕至掌心向面两掌尺侧相并腕关节与肩同高四指并拢微屈两目微闭,

用中指指腹点按睛明穴,

默念“1-2-3-4-5-6”,每默念一个数,点按一次,每个穴位共点按6次。

动作三:上动不停两手中指指腹贴皮肤滑向攒竹穴,

同法点按6次。

动作四:上动不停同法点按鱼腰穴。

动作五:上动不停同法点按瞳子髎穴。

    动作六:上动不停,同法点按承泣穴。

动作七:上动不停,当两手中指指腹贴皮肤由承泣穴滑向翳明穴时,眼睛慢慢睁开,同法点按翳明穴。

动作八:接上动作,同法点按风池穴。

动作九:上动不停,依序完成上述7穴点按之后,以掌掩耳,劳宫穴对耳孔,以食指叠放到中指背面,滑动食指,做叩击枕部的动作(鸣天鼓),

同时默念“1-2-3-4-5-6”,每默念一个数字的同时,鸣天鼓1次,连叩6次;同法再叩齿6次。两掌轻轻压按耳朵,迅速放开。

动作十:上动不停,两手顺颈部两侧下滑,在胸前合掌,指尖斜向前上方,掌根与膻中穴同高,拇指距离胸壁约10厘米;目视前下方。

(二)呼吸方法

1.点穴、鸣天鼓、叩齿时以自然呼吸为主。

2.点按穴位时呼气,手指放松时吸气。

(三)意念活动

1.点按穴位时,意念在眼部。

2.鸣天鼓及叩齿时,意守丹田。

(四)技术要点

1.取穴要准确,可参考所附的腧穴图。

2.穴位点按力度要适宜,以微感酸疼为宜,切感使用猛力,防止损伤眼部组织。

3.操作过程中身体放松,不低头,不夹胸。

4.腧穴的点按与呼吸的配合要自然协调。

5.点按具体穴位时,中指指腹不离开穴位,点按之后,中指抬起时要做到松而不离。

(五)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点按穴位位置不准确。点按正确的穴位是本节操作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初学者可反复对照腧穴图谱,选准穴位,并在自己身体上反复操作体会。

2.操作过程中身体僵硬。点按穴位时,手指轻轻用力,注意力集中在手指点按的腧穴部位,身体其他部位要放松。

(六)功理与作用

五脏、五轮与五行相应,生克制化。五脏之精,皆注于目,本式采取了自按自摩的形式,并加以呼吸导引和意念导引,以增强点按穴位的作用。所选取的7个腧穴,均对眼部健康有较好的保健提升作用。

睛明穴:位于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鱼腰穴:位于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瞳子髎穴,位于面部,目外眦外侧0.5寸凹陷中。

              承泣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下,在眼珠与眶下缘之间。

              翳明穴:位于颈部,耳垂后方,乳突下端前言凹陷后1寸。

收势

(一)动作说明

动作一:接上式。两掌沿体前正中线缓慢下落,同时,由掌心相对旋转至虎口交叉,两掌相叠,男性左手在内,女性右手在内,贴于神阙穴,

舌在口腔内先顺时针转动6圈,后逆时针转动(赤龙搅海)6圈,鼓漱6次,分3次吞津。然后两脚脚趾上跷、抓地,共做3次。

鼓漱,即闭口鼓肋做漱口动作;吞津,即将鼓漱时口内产生的唾液分泌物慢慢吞下。

动作二:两掌分开,两臂自然垂于体侧;同时左脚收回成并步。

(二)呼吸方法

1.两掌缓慢下落时呼气。

2.两掌交叉合于神阙穴,宜行腹式呼吸。

3.赤龙搅海、鼓漱、吞津时为自然呼吸。

(三)意念活动

1.两掌交叉合于神阙穴时,意守丹田。

2.赤龙搅海、鼓漱时,意守丹田;吞津时以意念引入丹田。

(四)技术要点

1.两掌交叉相叠时,男左手在内,女右手在内,合于神阙穴。

2.两掌交叉合于神阙穴时,需意守丹田,防止心神散乱,加强收功的效果。

(五)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动作僵硬。要身静体松,气息平稳。

2.脚趾上跷抓地时,身体前俯后仰。脚趾上跷抓地,要保持身体重心平稳。

3.收势草率。收功亦需要认真操作,方可收到良好效果。

(六)功理与作用

1.安神定志,补益心气。

2.闭目可以养肝血。

3.脚趾上跷抓地,利于气血下行。

成人版《明目功》口令音乐

注:(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小编会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本平台旨在传播养生知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目功(成人版)预备势
行气逍遥庄
武当 | 内家秘传正宗朱砂掌
少林拳 | 少林柔拳练法(二)
鹤翔庄气功之四: 动功
彭氏僧门达摩易筋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