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宋杨家将是如何炼成的?

作者:方长荣

《杨家将》是一部讲述北宋时期忠臣报国的故事,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评说颇多,其绩流传甚广,《杨家将》的创始人杨继业被世人尊称为“杨令公”。

杨令公不但武功盖世而且军事理论十分丰富,排兵布阵之法也相当厉害,素有万夫不当之美誉。他有七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个个武功超群人人如狼似虎,也是杨家的雄厚班底,更是杨令公的骄傲和本钱。除此之外,杨令公还有个强悍老婆,武功不在其下,这就是家喻户晓的佘赛花佘老太君。夫妻俩一手打造的杨家将经过无数次的热血奋战,忠心报国才誉名天下。

其实,最初的杨家将也并非白玉一块,甚至是有耻不可叙。杨家将起先也非大宋之臣,而是杨令公经过四次的交战,方成为宋朝的臣民。杨家由普通军官到杨家军,再到“杨家将”并非徒有虚名,此誉皆与这四战有关,而每一战都给人留有启示。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四次的交战情况。

一、第一仗,一战定身份

宋朝初期,天下并不太平,军阀混战各霸一方,由此形成了诸多小国,北汉就是其中之一。

杨令公便是此国的一位普通中级军官,远没达到将军级别,根本称不上将和家什么的,直到有一年周国前来挑事,北汉皇帝连吃几场败仗,丢掉了好几座城池才慌了手脚。一莫愁展之时,有人提议调杨令公出征,北汉的刘皇帝并不看好,因为,此时的杨家根本就没名声,在无人可使的情况下,也只得此一时彼一时了。

而杨令公接到圣旨倒是十分高兴,虽然知道此战险恶,却是改变命运的机遇,都说乱世出英雄、恶战显枭雄。这不,杨令公领了老婆和儿女齐上阵,顷了家当要打好这场立身扬名之战,不讲是光宗耀祖,得让皇帝不得小看我杨家之力。不知是周军的狐假虎威,还是活该杨家是鸿运当头,第一次交战仅派两个儿子上场,就打服了周军,杨家一路追击,周军节节败退,先前抢去了城池还没坐热呢!又被杨家给悉数夺回。最终周军大败而被赶回了原籍。

汉皇帝激动的直掉眼泪,堂堂一朝文武官员不下数百,竟然无人主动请战,想不到一个无名之辈竟就打跑了倭寇,简直是天大的耻辱。由此引起北汉官场的动荡,而最大受益者便是杨家,褒扬,史无前例的褒扬。汉皇帝不但赏赐了无数的金银珠宝,还划出几座城池让杨家负责经营,杨令公受宠若惊,本想弄出一点明堂刷刷脸而已,想不到竟一战成名,获益是匪夷所思,可谓是一步登天。

这汉皇帝的大脑绝对不在明智范畴之内,给予鼓励没错,重奖也无可厚非,从奴隶到将军已是奇迹,岂不知划地经营乃是朝廷的大忌。这般豪爽显然已过度,保家卫国本是军臣的义务,划田划地岂不是自设内忧?反正杨家是彻底翻了身,打出了名声、打出了威风,从此称霸一方,最终连汉皇帝都让他三分,这不是自食其果吗?

二、第二仗,张狂擅作汉帝主

潮来潮去,弱国北汉又遭强国宋朝的窥视,宋太祖赵光胤亲率大军前来攻打,而且是所向披靡,汉国几乎没有招架之力,每一仗不是伤将就是丢城。如此下去,要不得几日就会攻入京都啊!战情让汉皇帝急的是六神无主,此时,又有人又推荐杨令公,但遭人责疑,因为如今的杨家早已今非昔比,只顾经营自己的小圈子,哪管什么国败存亡,就是肯出面参战,不花重金恐怕也是枉然。

自酿苦酒自品尝,好在汉皇帝不吝啬钱物,用钱摆平困境也非大事,立马颁下圣旨,封官加爵金钱开道。为表示皇帝的信任和鼓励,又把杨家的七狼八虎统统请来,一番花天酒地联络感情后,杨家整装出发。那宋军根本就没把杨家放在眼里,主要是一路凯歌而生轻狂,都说骄兵必败,宋军也是这样。

由于轻敌和藐视吃了大亏,这回遇着的是硬手,而且非是一个档次,连着几仗都以败北收场,而且是损失巨大。双方交战数月,宋军竟未能前进一步,眼看粮草及后勤补给出现问题,如果再僵持下去,定会吃亏,宋太祖思来想去也没个好法,有臣建议派人去议和,这样不但解决了面子问题,也能达到自想的效果,还能为后续留下一手。

宋太祖就依计着人带上金银财宝登门议和,按理说杨令公正在胜利头上,这宋军俨然是手下败将,哪有议和之理?再说,即使议和也是朝廷皇帝的事,一个大臣怎有这个权利,除非皇帝下圣旨,或者是授权。但就是这样一无所有的情况下,杨令公竟然私自接受了议和,内在原因谁也搞不清,估计也非金银珠宝这么简单就能摆平。

所以,有人说杨家有背叛汉国之意不是没有道理,由此看出:过分的抬高、拍脑袋的善良、以物抵功绝非是明智之举,最后遭损的定是自己。当然,杨家也许并非是忘恩负义,或许是有难言之隐,但超出游戏规则是不争的事实,总之,这一仗杨家虽胜却是负了北汉。

三、第三仗,终成宋国臣

宋太祖赵光胤犯北汉没成功,回来没两年就归了西,传位给弟弟赵光义,世称宋太宗,他继位后的第一件事就听信哥言,招安了山匪呼延赞,接着就是攻打北汉。宋军长驱直入、所向披靡,一路凯歌,北汉连吃败仗岌岌可危,刘皇帝是焦头烂额,有人便提议再请杨家出山,结果是反对声一片,其焦点就是这人极不厚道,是个忘恩负义之徒。刘皇帝也是心存怨恨,上次本来是扭转乾坤,就是因为莫名的议和,才造成今日之困,可如今已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除了杨家也找不出个能顶事的,只得再花巨资又十分不情愿地请杨家出战。

杨令公没半点拒绝,就领着儿女来到阵前,其实,杨令公也感憋屈。当年议和主要是看在宋军强大的份上,自己虽胜几仗也属侥幸,一旦双方形成胶战,定是自己吃亏,对方既然言和,也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可这一切又不能言明,否则定会影响自己的声誉,有道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自己才做下不妥之事而签下议书,如今却引得舆论一片,怪直怪自己不该贪便宜受了宋军的礼。如今只能以战来证明自己不是是叛徒,更没有出卖国家。

再说,宋军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不成想关键时刻又遇杨令公,宋军责怪杨令公不守诚信,杨令公骂宋军既然议和就不该来犯,双方打完口水仗,便动起刀枪。结果杨家依然露脸接连打了几个胜仗,宋军见不能打赢就当起了缩头乌龟,闭阵息兵寻找突破之法,再贿赂杨家已不可能,便改变策略贿赂北汉奸臣,放出杨家已和宋军联手等等不实消息,来瓦解杨家军同朝廷的关系。

汉帝就天天催逼战况,这边宋军就是不出战,各种流言蜚语满天飞,沉不住气的汉帝当即招回杨令公,一顿言斥之后竟将他绑了起来,以叛国贼要杀了他,得亏宰相及时出手相救,落个戴罪立功才被放回。

北汉帝这一抓就犯了致命错误,杨家本就有所不满,如此一来不但上了宋军的当,还增加了杨家的反意,算是白白地将杨家拱手送给了宋军,也就加快了自己的灭亡。

再说,杨令公回到阵地将遭遇一说,七个儿子个个义愤填膺,极力要求投靠宋军,那宋军闻听得消息自然是喜不自禁,当下就派人带着礼物和承诺登门拜访。这第三仗就半途而止,杨家被逼无奈投靠了宋军,这才演义出大宋王朝的铁军传奇。

四、第四仗,忠誉扬天下

拿下北汉后,宋太宗龙心大悦,在大臣们的鼓动下又开始挑战辽国,完全忘了自己的军马疲惫及后勤补给等一应问题,仓促再战结果是丢盔弃甲、惨不忍睹,险些造成灭顶之灾。多亏杨家两个儿子拼了命保护,宋太宗才得以逃出,所率军马损失过半,当宋太宗灰溜溜地跑回京城,不是总结战败之因,而是大加褒扬刚刚投诚的杨家。

将杨令公封为大元帅,七个儿子全被封为将军,成为宋朝自开埠以来最大的封赏,以至于引起满朝官员的不满。杨令公自有明理,主动退还了儿子们的乌纱,其实,自己是元帅,下面的将军还都不是自己说了算,不过是时间而已。

辽国见宋军兵败如山倒,竟忘了“穷寇莫追”的古言,也做起“直捣黄龙”的美梦,结果被宋人设计打个落花流水。落败回朝后,元帅被革了职,辽国的主人萧太后也是个铁娘子,哪能咽下这口气,又重新任命了元帅,领兵再次攻打宋城,以报被欺之仇。宋军守将见辽军气势汹汹反扑,一时失了准而不敢迎战,连忙上报请求朝廷增援,宋太宗就派了新帅杨令公领兵驰救。来到边城发现城已被辽军围困数日,就安营扎寨观察敌情,第二天就上门叫阵,正在势头上的辽军根本没将他们放在眼里,派将迎战。

杨五郎挺枪上前,两人打了几十个回合,最终敌将被五郎斩于马下立下首功。辽军又派出先锋出战,令公六子拍马迎战,两人打的天昏地暗,最后又被六郎砍了脑袋,一时辽军大败,杨家军乘胜追击,一直打到了辽国的国境线,由于担心后勤补给才止住阵,上报朝廷定夺。其实,凭着杨家军的锐气和力量完全可以直捣黄龙,几个儿子更是群情激昂,非要端了辽国之锅,立下骇世之功。那为什么杨令公优柔寡断呢?

他是没忘前车之鉴,更知道锋芒毕露的后果,毕竟新来乍到,没必要做吃力不讨好的事,当下已遵皇命解了围城之急,又将辽军赶回了老家,本就是首功一件,见好就收才是最佳策略。果不其然,朝廷要求杨家撤兵回朝,养精蓄锐再做道理。杨家回朝时受到隆重欢迎,褒扬不已。这是杨家军入宋第一仗,就打出了威风和名气,由此成为宋朝的铁军,七个虎狼儿子再次被封为将军,满朝文武再无异声,杨家军这才成了闻名于世的“杨家将”。

【作者简介】方长荣,南京人,业余写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历史上百位将领之(60)--- 杨延昭 (北宋名将)
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佘太君姓折 潘仁美不是凶手
杨家将并没有惨死沙场
历史上杨家将抗辽故事
“七子去,一子回”,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杨家将全军覆灭?
史国强:杨家将死敌并非潘仁美而是他,并且死在濮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