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耀州窑,古瓷市场升起的一颗明珠







今天为大家解读一下耀州窑瓷器

追根溯源
该窑创烧于唐代,五代成熟,宋代鼎盛,金元延续,止于明代中期的十五世纪末,有八百多年的连续烧造史。

宋代青瓷得到较大发展,北宋末为鼎盛期。





耀州窑以铜川黄堡镇为中心窑场,沿漆河两岸密集布陈,史称'十里陶坊'。

同时还有立地、上店村、陈炉镇、玉华村等窑场,依次排列,绵延百里。

五代青釉雕花牡丹纹执壶

五代该窑以烧青瓷为主,青瓷烧制工艺已经成熟,青釉有灰绿、青绿、天青、淡天青等色调。

还兼烧少量黑、酱釉瓷。

造型秀丽华美,多仿金银器。

往往采用剔花或划花手法,制作出各种生动流畅的纹样。

五代耀州窑青釉划花套盒

宋耀州窑剔花牡丹纹双凤口注壶

在瓷器纹样中发现有专为皇室用瓷设计的龙、凤图案。

还发现有刻'官'字款的青瓷器底多件。

这些优美瓷器的发现,是目前我国北方地区五代时期仅见的重要青瓷窑场的系统陶瓷考古资料。

唐耀州窑黑釉剔花填白彩双系瓶

唐代烧制了黑、白、青、褐、黄、茶叶沫、花釉瓷,及白釉绿彩、白釉褐彩、素胎黑花、青釉下绘白彩等彩绘瓷。

器物造型丰满大器,反映出大唐帝国的兴盛。

此外,还烧制唐三彩和琉璃瓦,是当时我国烧制陶瓷品种最为丰富的一个窑场。

宋代耀州窑酱釉茶盏及盏托

宋代是该窑烧造青瓷的鼎盛期。

入宋后,窑场为了保持和发展它在晚唐五代时期北方青瓷的领先地位,

保持原有销售市场和争夺占领新市场,在制瓷工艺上有了很大的革新和创造。

宋耀州窑青釉刻花卷枝牡丹纹瓶-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

宋耀州窑青釉刻花婴戏纹碗-北京故宫藏

金代前期该窑延续了宋代青瓷的烧造,又突出了月白釉青瓷的创新。

其后期,姜黄釉青瓷的烧造重点面向中下层民众,烧成上突出了可以增加数量的无釉圈叠烧工艺,装饰纹样也趋于简练。

金耀州窑青釉夔凤纹香炉-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

金 耀州窑月白釉执壶 1988年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柳林镇窖藏出土

元明两代该窑发展趋于衰落,

一方面继续烧造姜黄釉青瓷,

另一方面逐渐加强了黑、白、酱、茶叶沫釉瓷和白地黑花瓷的烧造。

在多品种色釉瓷的烧制中,白地黑花瓷是此一时期该窑的代表作品。

至此,该窑青瓷的烧制已明显衰落。

元 耀州窑青釉刻花鱼鸭莲纹枕

元代 耀州窑姜黄釉印花牡丹纹盘

不久,窑场亦终烧,从此以后就在其原有的历史舞台上消失了。

经过金元兵灾及各朝代的动荡变迁,各陶场均已停烧,

惟有陈炉镇延续至今,成为西北地区的制瓷重镇。


明代 耀州窑白地黑花婴戏牡丹纹瓶 2002年陕西省铜川市陈炉镇宋家崖耀州窑址出土

清代耀州窑香黄釉戳印纹三足炉

民国 耀州窑青花狮钮帽盒

唐和五代时胎质稍松,呈灰色,釉质失透,有乳浊感;

宋代青瓷胎体较坚簿,胎色灰褐或灰紫,釉质莹润透明,釉色青绿如橄榄,釉薄处呈姜黄色;

金、元时胎质稍粗,胎色呈浅灰或灰色,釉面多数姜黄,青色者少。

釉质稀簿而不润。


唐 黑釉剔花填白彩双系瓶局部

唐 青釉荷叶盖水盂


装饰手法上以刻花和印花为主,刻花尤为精美,刀法犀利流畅,刚劲有力,立体感较强。
装饰艺术上,纹饰丰富多彩。

纹样有动物、人物、花卉和图案等。



纹样中的动物有龙、凤、狮、犀牛、马、羊、狗、鹤、鹅、鸭、鱼、鸳鸯等。

人物有婴戏、佛象、力士等。

花卉有莲花、牡丹、菊花、梅花、水草等。




图案纹有:八桂纹、三角纹、回纹等。

在纹饰上,五代以前古朴大方;

宋时丰富多样,且技艺精湛,出类拔萃;

金元时日趋简单。



耀州窑的烧造工艺和装饰技法,对全国各地的影响较大,

除陕西境内的一大批窑仿烧外,它的技艺还传到河南省的临汝、禹县、宝丰、内乡等窑,

传到广东的西村窑、广西的永福窑,形成了以黄堡镇窑为首的一个庞大的窑系。

北宋西村窑青釉花卉纹大盘,广州博物馆收藏


耀州窑瓷器的工艺特色
耀州窑的传统工艺主要体现在原料的采配、成分及加工,

泥料的储备及练揉,手工拉坯及修坯,

手工雕花、刻花、划花、贴花、印花,釉药的选配、制备及敷施,

匣钵、窑具的制作及装窑,火焰气氛及烧成等七个方面。

一件制品完成要经过采料、精选、风化、配比、粑泥、陈腐、熟泥、揉泥、手拉坯、修坯、釉料精选、配制、施釉、手工装饰(雕、刻、贴、印)、窑具制作、装窑、烧窑等17道工序。

各工序都有相应的技术要求,掌握相关技艺的人被称为'匠人'。



耀州窑主要产品有:碗、盘、瓶、罐、壶、盆、炉、枕、彩合、香薰、注子、盏托、钵等,凡属生活需要的品种应有尽
对古代耀瓷的仿制始于20世纪30年代。

民国版的《同官县志》载:'民国二十四年,中委张继、省主席邵力子褐黄帝陵过同,察阅故瓷,惜共久废,檄县实验恢复,付资本六千元,聘工仿制,颇有成效。旋因抗战军兴,资款不继,遂罢。'

同官即今陕西省铜川市,民国时这里的仿制品有极少量存世,釉色不温润,刻花工艺亦差。


民国耀州窑


耀州瓷底足辩识特征
耀州窑盛唐瓷器产品中出现了青瓷器,仅见有碗钵之类,

碗的造型多为直口圆唇圆腹饼足式,以器壁厚不挖足为特征,这种饼形足也被研究者称为'假圈足。


唐代耀州窑标本


到中晚唐时期,盘碗底足演变为唐代流行的宽矮圈足,亦称玉璧形底。

这种唐玉璧形底的发展规律,是时代早一些的挖足浅而少,

所留玉璧足特别宽.时代晚一些的挖足渐深,所留玉璧足亦越来越窄,

到晚唐时演变为圈足细窄的玉环底。


在整个唐代,该窑底足都作大底,

因器底称胎,采用了三角支垫尖端支于盘碗类器物内心的装烧法,烧成后留有三点支痕。


到五代时期,该窑器物造型多仿晚唐与五代的金银器皿,

青瓷釉色有淡灰青、青绿、淡青、粉青、淡天青、天青等色调。

纹饰方面,除了使用晚唐开始出现的细线划花装饰,还出现新的装饰技巧,如雕花、贴花及剔刻化妆土。

这一时期器物最明显的时代特征是器底较大,足多外嫩。

通体施釉到底,多饰裹足釉,在器底或足底多留有三角支垫或托珠支垫的痕迹。

五代耀州窑标本

宋代耀瓷造型清秀,底足渐小,作高窄直圈足,制作都很规整,而且多留有二次修坯的痕迹。

其工艺过程为第一次修坯时底足留的较宽,随后施釉。

宋耀州窑青釉刻花卷枝牡丹纹瓶底


釉干后对器足再次修整,烧成后在底足部位留有明显的加施修削痕迹,

又演变出鸡心底,圈足亦变为矮小圈足。


宋代耀洲窑标本


宋代粗州瓷可分为早、中、晚三期。

早期为真宗乾兴元年(1022年)以前,器底较宽,足底往往粘有石英托珠,纹饰多简单。

由于初将烧柴窑炉改为烧煤,烧成气氛不稳,产品与五代和宋代中期以后比,普追发暗。

北宋 青釉印花四婴戏莲纹碗 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耀州窑遗址采集

中期为仁宗至神宗时期(1023一1085年),是耀州窑的鼎盛时期,器胎因淘洗和炼制精细,壁薄质细,致密度超过此前产品。

器物底足增高。

以饰釉后再经二次精修的高窄圈足为特征。


宋耀州窑青釉刻海水鸭纹碗-北京故宫


晚期为哲宗时期(1086一1127年)以后,盛行斗笠状小碗,以器物底足变矮、器胎变薄出现鸡心底为特征。

盛行印花器。



宋耀州窑青釉印花童子戏莲纹碗-北京故宫


在宋朝装饰手法以具有浮雕特征的刻花为主,开始出现与刻花工艺相似的印花工艺。

刻花工艺宋初偏晚出现,此期以达到最高水平,被誉为“宋代青瓷刻花之冠”。


北宋 青釉刻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1969年陕西省耀县出土


刻花工艺使纹样突凸,

施釉少剖浇后呈现出花纹清晰、浓淡相间、层次分明的效果,具有很强的立体感。


从宋代耀州窑瓷器的传世品来看,

其所运用的刻花技术刀法犀利灵锐,线条洒脱豪放,

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和空间感,是一种浅浮雕式的刻饰方法。


北宋耀州窑青釉药王塑像 故宫博物院藏


印花新工艺的发明使用不仅方便快速提高生产工效,而且使装饰纹样更臻丰富生动,达到了同时期印花工艺的最高水平。


2018纽约佳士得临宇山人专场

LOT号:501    北宋 耀州窯刻芙蓉紋盌

估   价:$30,000-50,000

成交价(含买家佣金):37.3万美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耀州窑 —— 老窑里最后的金矿
名窑概述系列之——耀州窑
“巧如范金,精比琢玉”陕西铜川耀州窑陶瓷精品展
范金琢玉耀州窑,历代精品呈眼前
Hey,带你领略一场千年风华!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瓷器(四):青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