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晚清的北京——两度被抛弃的首都

晚清的北京——两度被抛弃的首都

2012年02月04日22:11腾讯读书我要评论(0)
字号:T|T

  文章摘自:《史说北京》
  作者:朱中澍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本书简介:从周口店“北京人”到燕国,从蓟城到幽州城,从金中都到元大都,从明清时期的北京到民国时期的北平,千年古都北京有着怎样辉煌的历史?三千年的建城史,上千年的建都史,给北京留下了什么?

尹树国(北京清史专家,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历史学博士)

1840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这一年起,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年,中国开始对外割地赔款。20年后的咸丰十年(1860年),清朝的天国梦被彻底打破了,因为皇帝被英法联军从天国的首都赶走,让那些常年沉浸在天朝大国梦中的君臣们切实地体会到:狼来了,西方人终于以暴徒的方式来到了自己面前。所以,这一年可以看成是北京近代史的开端。40年后,即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一次,只是比第一次的灾祸来得更深重。北京就是以这样一种完全被迫的方式,走到了中国近代史的进程中。

一、城头变换大王旗——战之败〖*2〗

(一)可用的民心

自古有“得民心者得天下”之说。民心,就是人民共同的心意,舆论的最高形式。简言之,就是一种“公众倾向”。民心向背,历来决定着一个政权的生死存亡。1860年和1900年面对外国侵略者的枪炮之时,清政府曾经得到过这种“可用的民心”。

1860年8月15日,大学士瑞麟等统带京营旗兵9 000之众和临时由各地抽调的军队共2万人驻防张家湾,以防堵英法联军。9月18日被英法联军16 000人(英军1万人、法军6 000人)击败。张家湾失守,全镇被烧抢一空。清军撤退到通州城西八里桥。八里桥位于城关镇西部,桥跨通惠河,南北向,长60米,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十二月建成,是京东的主要屏障和清军的最后防线。

张家湾失守后,咸丰帝派大学士胜保赴八里桥地区布置防御,并明确要求胜保和僧格林沁必须将英法联军拒于八里桥以南。僧格林沁的骑兵、大学士瑞麟率领的兵丁9 000余人以及从山西、直隶等地区征调的清军达3万余人,分别部署八里桥以北各地严阵以待。9月21日晨四时,英法联军5 000余人由法国将军古赞?蒙多邦指挥,布置在桥南开阔地,英军则布置在杨闸村南一座木桥前,与清军形成对峙。僧格林沁乘英法联军立足未稳之机,即命骑兵从正面向法军冲击,令另一部骑兵则从东、西两侧包抄,形成三面夹击之势,法军猝不及防。古赞?蒙多邦急忙收拢队伍组织抵抗,交战一时许,天已微明,古赞?蒙多邦见中国军队始终以骑兵进击,便命士兵分散在战壕里向中国骑兵密集区射击开炮,阻击骑兵围攻。接着法军集中炮火轰击八里桥,向八里桥挺进,清朝军队在桥头南侧与法军混战,经两小时拼杀,终因抵不住洋枪洋炮的射击,被法军压到桥北,伤亡惨重,八里桥失守。其后,僧格林沁、瑞麟和胜保多次自桥北组织反攻,但英法联军枪弹密集,激战至中午。主帅胜保负伤,僧格林沁自己乘车后撤。军士失去指挥,纷纷向定福庄撤退,八里桥防线全线失守。英法联军直扑北京城。这次战斗从早晨四点多一直打到了中午,历时七八个小时,战况十分惨烈,至今“桥栏上尚有弹痕”。

在参加八里桥战斗的清军士兵中,除了骑兵和绿营兵是清政府的正规军,民团是政府组织的“民兵”之外,还有数千名猎户参加了全部战斗。《通县志》记载说:“清咸丰十年县内民团、猎户数千人与清军一起殊死抗击英法联军,爆发了著名的八里桥之战。”身为普通老百姓的几千名猎户也要与侵略者展开“殊死”战斗,说明了什么?说明他们内心是拥护政府的,他们知道只有赶走了这些“夷人”,才能免遭洋人的烧杀抢掠,有自己的“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日子可过。这是1860年的民心。

如果说1860年抗击英法联军的民众规模还比较小,那么40年以后的1900年,以义和团为代表的广大民众对八国联军展开的抗击,则再次说明清政府依然拥有“可用的民心”。

1900年8月25日,驻黄村之日本侵略军一部,袭击庞各庄、东西黑垡一带义和团,义和团武装200余人奋起抗敌,伤亡24人。8月初的某一天,300余美国侵略军从黄村向南宫(这里储存着义和团从大粮台运来的屯米)进犯,走到晾鹰台附近,早有准备的义和团武装千余人从南宫、北野场等村杀出,挥舞着长矛大刀与美军展开肉搏战。美军被迫向西南方向撤退。当退至一个叫七股道的地方时,附近各村的义和团又迎面杀来,300余美军被几千人的义和团武装团团围住。一场血战,美军遭受重创后狼狈逃窜,义和团武装亦有较大伤亡,牺牲者中有不少“红灯照”(当时对义和团中女兵的称呼)。至于义和团在京津唐地区对侵略者展开的斗争,更是为后人所熟悉。这是1900年的民心。

在民心可用的情况下,清政府做了些什么呢?我们来看下一个问题——“不可用的兵”。

(二)不可用的兵

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将岳飞曾说过:“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天下太平矣!”这是他的一种期望,清朝末年的官和兵的状态却再一次验证了要践行这句话有多么难。有一本不知著者的《十年都门竹枝词》,形象地刻画了1860年的“兵”的状态:

旗兵数万结连营,人马喧腾耀旆旌。高垒城垣坚似铁,任叫贼匪遍狂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此战清军死伤数千人,而英法联军仅死亡五人就进犯通州直逼北京!
僧格林沁本有可能打败英法联军 民族英雄为何成了牺牲品
悲壮且滑稽的八里桥之战
八里桥之战,英法联军和清军的差距,火器代差惊醒黄龙旗
胡服骑射的终结——八里桥之战
近代中国 八里桥之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