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帝外经-第八卷

黄帝外经-第八卷

[清代]陈士择远公  述义


 

八風命名篇第六十四

 


少俞問岐伯曰:八風分春夏秋冬,東西南北乎?

岐伯曰:然。

 

少俞曰:東西南北,不止四風,合之四時則八風,不足以概之也。

岐伯曰:風不止八,而八風實足概之,

 

少俞曰:何謂也?

岐伯曰:風從東方來,得春氣也。風從東南來,得春氣而兼夏氣矣。

       風從南方來,得夏氣也。風從西南來,得夏氣而兼秋氣矣。

       風從西方來,得秋氣也。風從西北宋,得秋氣而兼冬氣矣。

       風從北方來,得冬氣也,風從東北來,得冬氣而兼春氣矣。

       此方隅時令合而成八也。

 

少俞曰:八風有名乎?

岐伯曰:東風名和風也,東南風名薰風也,南風名熱風也,西南風名溫風也,

       西風名商風也,西北風名涼風也,北風名寒風也,東北風名陰風也。

       又方隅時令合而名之也。

 

少俞曰:其應病何如乎?

岐伯曰:和風傷在肝也,外病在筋。薰風傷在胃也,外病在肌。熱風傷在心也,

       外病在脈。溫風傷在脾也,外病在腹。商風傷在肺也,外病在皮。

       涼風傷在膀胱也,外病在營衛。寒風傷在腎也,外病在骨。

       陰風傷在大腸也,外病在胸脅。此方隅時令與臟腑相合而相感也。

       然而臟腑內虛,八風因得而中之,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非空言也。

 

少俞曰:人有臟腑不虛而八風中之者,又是何謂?

岐伯曰:此暴風猝中,不治而自愈也。

 

陳士鐸曰:八風之來皆外感也。外感因於內召,故治內而外邪自散,

          若自外病者不必治之。

 

 

 

太乙篇第六十五


風後問于岐伯曰:八風可以占疾病之吉凶乎?

岐伯曰:天人一理也,可預占以斷之。

 

風後曰:占之不驗何也?

岐伯曰:有驗有不驗者,人事之不同耳。天未嘗不可占也。

 

風後曰:請悉言之。

岐伯曰:八風休咎,無日無時不可占也。

       如風從東方來,寅卯辰時則順,否則逆矣,逆則病。

       風從北方來,申酉戌時則順,否則逆矣,逆則病。

        風從南方來,巳午未時則順,否則逆矣,逆則病。

       風從北方來,亥子丑時則順,否則逆矣,逆則病。

 

風後曰:予聞古之占風也,多乙太乙之日為主。

天師曰:無日無時不可占也,恐不可為訓乎。

岐伯曰:占風乙太乙日,決病所以驗不驗也。

 

風後曰:舍太乙以占吉凶,恐不驗更多耳。

岐伯曰:公何以信太乙之深也。

 

風後曰:太乙移日,天必應之風雨。風雨和則民安而病少,風雨暴則民勞而病多。

       太乙在冬至日有變,占在君。太乙在春分日有變,占在相。

       太乙在中宮日有變,占在相吏。太乙在秋分日有變,占在將。

       太乙在夏至日有變,占在民。所謂有變者,太乙居五宮之日,得非常之風也。

       各以其所主占之,生吉克凶多不爽也。

岐伯曰:請言風雨之暴。

 

風後曰:暴風南方來,其傷入也,內舍於心,外在脈,其氣主熱。

       暴風西南方來,其傷人也,內舍於脾,外在肌,其氣主弱。

       暴風西方來,其傷人也,內舍於肺,外在皮膚,其氣主燥。

       暴風西北方來,其傷人也,內舍於小腸,外在手太陽脈,

       脈絕則溢,脈閉則結不通,善暴死,其氣主清。

       暴風從北方來,其傷人也,內舍於腎,外在骨,與肩背之膂筋,其氣主寒。

       暴風東北方來,其傷人也,內舍於大腸,外在兩脅腋骨下及肢節,其氣主溫。

       暴風東方來,其傷人也,內舍於肝,外在筋紐,其氣主濕。

       暴風東南方來,其傷人也,內舍於胃,外在肌肉,其氣主重著。

       言風而雨概之矣。

岐伯曰;人見風輒病者,豈皆太乙之移日乎。執太乙以占風,執八風以治病,

       是泥於論風也。夫百病皆始於風,人之氣血虛餒,風乘虛輒入矣。

       何待太乙居宮哉。

 

陳士鐸曰:人病全不在大乙,說得澹而有味。

 

 

 

親陽親陰篇第六十六

 


風後問于歧伯曰:風與寒異乎?

岐伯曰:異也。

 

曰:何異乎?

岐伯曰:風者八風也,寒者寒氣也,雖鳳未有不寒者,要之風各異也。

 

風後曰:風與寒有異,入人臟腑亦有異乎?

岐伯曰:風入風府,寒不入風府也。

 

風後曰:其義何居?

岐伯曰:風,陽邪;寒,陰邪。陽邪主降,陰邪主升。

       主降者由風府之穴而入,自上而下也。

       主升者不由風府,由臍之穴而入,自下而上也。

 

風後曰:陰邪不從風府入,從何穴而入乎?

岐伯曰;風府之穴,陽經之穴也。臍之穴,陰經之穴也。

       陽邪從陽而入,故風入風門也,陰邪從陰而入,故寒入臍也。

       陽親陽,陰親陰,此天地自然之道也。

 

風後曰:風穴招風,寒穴招寒,風門,風穴也,宜風之入矣,

       臍非寒穴也,何寒從臍入乎?

岐伯曰:臍非寒穴,通於命門,命門火旺,則寒不能入,命門火衰,則腹內陰寒,

       臍有不寒者乎。陰寒之邪,遂乘虛寒之隙,奪臍而入矣,奚論寒穴哉。

 

風後曰:善。

 

陳士鐸曰:陽邪入風府,陰邪入臍,各有道路也。

 

 

 

異傳篇第六十七

 


雷公問曰:各臟腑之病皆有死期,有一日即死者,有二三日死者,

         有四五日死者,有五六日至十余日死者,可晰言之乎?

岐伯曰:病有傳經不傳經之異,故死有先後也。

 

雷公曰:請問傳經。

岐伯曰:邪自外來,內入臟腑,必傳經也。

 

雷公曰:請問不傳經。

岐伯曰:正氣虛自病,則不傳經也。

 

雷公曰:移寒移熱,即傳經之謂乎?

岐伯曰:移即傳之義,然移緩傳急。

 

雷公曰:何謂乎?

岐伯曰:移者臟腑自移。傳者邪不欲在此腑而傳之彼臟也。

        故移之勢緩而凶傳之勢急而暴,其能殺人則一也。

 

雷公曰:其傳經殺人若伺?

岐伯曰:邪入於心,一日死,邪入於肺三日,傳於肝四日,傳於脾五日,

       傳於胃十日死,邪入於肝三日,傳於脾五日,傳於胃十日,傳於腎又三日,

        邪散而愈,否則死。邪入於脾一日,傳於胃二日,傳於腎三日,

       傳於膀胱十四日,邪散而愈,否則死。邪入於胃五日,傳於腎八日,

       傳於膀胱又五日,傳於小腸又二日,傳於心則死。邪入於腎三日,

       傳於膀胱又三日,傳於小腸又三日,傳於心則死。邪入苧膀胱五日,

       傳於腎又一日,傳於小腸又一日,傳於心則死。邪入於膽五日,

       傳於肺又五日,傳於腎又五日,傳於心則死。邪入于三焦一日,

        傳於肝三日,傳於心則死。邪入於胞絡一日,傳於胃二日,傳於膽三日,

       傳於脾四日,傳於腎五日,傳於肝不愈,則再傳,再傳不愈則死。

       邪入於小腸一日,傳於膀胱二日,傳於腎三日,傳于包絡四日,

        傳於胃五日,傳於脾六日,傳於肺七日,傳於肝八日,傳於膽九日,

       傳于三焦十日,傳於大腸十一日,複傳於腎,如此再傳不已則死。

        邪入於大腸一日,傳於小腸二日,傳于三焦三日,傳於肺四日,

       傳於脾五日,傳於肝六日,傳於腎七日,傳於心則死。

       不傳心仍傳小腸,則生也。邪入於膽,往往不傳,故無死期可定。

        然邪入於膽,往往如見鬼神,有三四日即死者,此熱極自焚也,

 

雷公曰:善。

 

陳士鐸曰;移緩傳急,確有死期可定,最說得妙。

 

 

 

傷寒知變篇第六十八

 


雷公問曰:傷寒一日,巨陽受之,何以頭項痛,腰脊強也?

岐伯曰:巨陽者,足太陽也。其脈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

       循肩膊內,挾脊,抵腰中,寒邪必先入於足太陽之經,邪入足太陽,

       則太陽之經脈不通,為寒邪所據,故頭項痛,腰脊強也。

 

雷公曰:二日陽明受之,宜身熱、目疼,鼻幹、不得臥矣。

       而頭項痛,腰脊強又何故歟?

岐伯曰:此巨陽之餘邪未散也。

 

雷公曰:太陽之邪未散宜不入陽明矣。

岐伯曰:二日則陽明受之矣。因邪留戀太陽,未全入陽明,故頭項尚痛,腰脊尚強,

       非二日陽明之邪全不受也。

 

雷公曰:三日少陽受之,宜胸脅痛、耳聾矣。邪宜出陽明矣。既不入少陽,

       而頭項、腰脊之痛與強,仍未除者又何故歟?

岐伯曰:此邪不欲傳少陽,轉回於太陽也。

 

雷公曰:邪傳少陽矣,宜傳入于三陰之經,何以三日之後,太陽之症仍未除也?

岐伯曰:陽經善變,且太陽之邪與各經之邪不同。各經之邪循經而入。

       太陽之邪出入自如,有入有不盡入也。惟不盡入,故雖六七日而其症未除耳。

        甚至七日之後,猶然頭項痛、腰脊強,此太陽之邪乃原留之邪,

       非從厥陰複出,傳之足太陽也。

 

雷公曰:四日太陰受之,腹滿嗌幹。五日,少陰受之,口乾舌燥。

      六日厥陰受之,煩滿囊縮。亦有不盡驗者何也?

岐伯曰:陰經不變,不變而變者,邪過盛也。

 

雷公曰:然則三陽三陰之經皆善變也。變則不可以日數拘矣。

岐伯曰:日數者盲其常也。公問者言其變也。變而不失其常則變則可生,否則死矣。

 

雷公曰:兩感於寒者變乎?

岐伯曰:兩感者,越經之傳也,非變也。

 

陳士鐸曰;傷寒之文,世人不知,讀此論人能悟否,無奈治傷寒者不能悟也。

 

 

 

傷寒同異篇第六十九


雷公問于岐伯曰:傷寒之病多矣,可悉言之乎?

岐伯曰:傷寒有六,非冬傷於寒者,舉不得謂傷寒也。

 

雷公曰:請言其異。

岐伯曰:有中風,有中暑,有中熱,有中寒,有中濕,有中疫,其病皆與傷寒異。

       傷寒者,冬月感寒,邪入營衛,由腑而傳於臟也。

 

雷公曰:暑熱之症,感于夏,不感于三時,似非傷寒矣。

       風寒濕疫,多感於冬日也,何以非傷寒乎?

岐伯曰:百病皆起於風。四時之風,每直中於臟腑,非若傳經之寒,由淺而深入也。

       寒之中人,自在嚴寒,不由營衛直入臟腑,是不從皮膚漸進,

       非傳經之傷寒也。水王於冬,而冬日之濕,反不深入,以冬令收藏也,

       他時則易感矣。疫來無方,四時均能中疫,而冬疫常少二症,俱不傳經,

       皆非傷寒也。

 

雷公曰:寒熱之不同也,何熱病亦謂之傷寒乎?

岐伯曰:寒感於冬,則寒必變熱,熱變於冬,則熱即為寒,故三時之熱病不可謂寒,

       冬日之熱病不可謂熱,是以三時之熱病不傳經,冬日之熱病必傳經也。

 

雷公曰:熱病傳經,乃傷寒之類也,非正傷寒也,

       何天師著《素問》,有熱病傳經之文,而傷寒反無之,何也?

岐伯曰:類宜辯而正不必辯也。知類即知正矣。

 

雷公曰:善。

 

陳士鐸曰:傷寒必傳經,斷在嚴寒之時,非冬日傷寒舉不可謂傷寒也。 辯得明說得出。

 

 

 

風寒殊異篇第七十

 


風後問于岐伯曰;冬傷於寒與春傷於寒有異乎?

岐伯曰;春傷於寒者風也,非寒也。

 

風後曰:風、即寒也,何異乎?

岐伯曰:冬日之風則寒,春日之風則溫,寒傷深,溫傷淺,傷深者入少陽而傳裏,

       傷淺者入少陽而出表,故異也。

 

風後曰:傳經乎?

岐伯曰:傷冬日之風則傳,傷春日之風則不傳也。

 

風後曰:其不傳何也?

岐伯曰:傷淺者,傷在皮毛也。皮毛屬肺,故肺受之不若傷深者入于營衛也。

 

風後曰:春傷於風;,頭痛鼻塞,身亦發熱,與冬傷于寒者何無異也?

岐伯曰:風入於肺,鼻為之不利,以鼻主肺也。

       肺既受邪,肺氣不宣,失清肅之令,必移邪而入於太陽矣,膀胱畏。

       邪,堅閉其經,水道失行,水不下泄,火乃炎上,頭即痛矣。

       夫頭乃陽之首也,既為邪火所據,則一身之真氣皆與邪爭,而身乃熱矣。

 

風後曰:肺為胃之子,肺受邪,宜胃來援,

       何以邪入肺而惡熱,口渴之症生,豈生肺者轉來刑肺乎?

 

岐伯曰:胃為肺之母,見肺子之寒,必以熱救之,夫胃之熱,心火生之也,

       胃得心火之生則胃土過旺,然助胃必克肺矣。火能刑金,故因益而反損也。

 

風後曰:嘔吐者何也?

岐伯曰:此風傷于太陰也。

       風在地中,土必震動,水泉上溢則嘔吐矣,散風而土自安也。

 

風後曰:風邪入太陽,頭痛何以有痛不痛之殊也了。

岐伯曰:肺不移風於太陽,則不痛耳。

 

風後曰:風不入於太陽,頭即不痛乎?

岐伯曰:肺通於鼻,鼻通於腦,風入於肺,自能引風入腦而作頭痛,

       肺氣旺則風入於肺而不上走於腦,故不痛也。

 

風後曰:春傷於風,往來寒熱,熱結于裏何也?

岐伯曰:冬寒入於太陽,久則變寒,春風入於太陽,久則變熱,寒則動傳於臟,

       熱則靜結於腑,寒在臟則陰與陽戰而發熱,熱在腑則陽與陰戰而發寒,

       隨臟腑之衰旺,分寒熱之往來也。

 

風後曰:傷風自汗何也?

岐伯曰:傷寒之邪,寒邪也。傷風之邪,風邪也。寒邪入胃,胃惡寒而變熱,

       風邪入胃,胃喜風而變溫,溫則不大熱也,

       得風以揚之,火必外泄,故汗出矣。

 

風後曰:春傷於風,下血譫語,一似冬傷於寒之病何也?

岐伯曰:此熱入血室,非狂也。

       傷於寒者,熱自入於血室之中,其熱重傷於風者,

       風祛熱入於血室之內,其熱輕也。

 

風後曰:譫語而潮熱者何也?

岐伯曰:其脈必滑者也。

 

風後曰:何也?

岐伯曰:風邪入胃,胃中無痰則發大熱,而譫語之聲高。

        胃中有痰則發潮熱,而譫語之聲低。潮熱發譫語,此痰也。

       滑者,痰之應也。

 

風後曰:春傷於風,發厥、心下悸,何也?

岐伯曰:傷於寒者,邪下行,傷於風者,邪上沖也。

       寒乃陰邪,陰則走下,風乃陽邪,陽則升上。治寒邪先定厥,後定悸,

       治風邪先定悸,後定厥,不可誤也。

 

風後曰:傷於風而發熱如見鬼者,非狂乎?

岐伯曰:狂乃實邪,此乃虛邪也。實邪從太陽來也,邪熾而難遏;

        虛邪從少陰來也,邪旺而將衰。實邪火逼心,君而外出,神不守於心也。

       虛邪火引肝,魂而外遊,魄不守於肺也。風後曰:何論之神乎,吾無測師矣。

 

 

陳士鐸曰:風與寒殊,故論亦殊,人當細觀之。

 

 

 

陰寒格陽篇第七十一


盤盂問于岐伯曰:大小便閉結不通,飲食輒吐,面赭唇焦,飲水亦嘔,脈又沉伏,

               此何症也?

岐伯曰:腎虛寒盛,陰格陽也。

 

盤盂曰:陰何以格陽乎?

岐伯曰:腎,少陰經也,惡寒喜溫。腎寒則陽無所附,升而不降矣。

 

盤盂曰:其故何也?

岐伯曰:腎中有水火存焉。火藏水中,水生火內,兩相根而兩相制也。

        邪入則水火相離而病生矣。

 

盤盂曰:何邪而使之離乎?

岐伯曰:寒熱之邪皆能離之,而寒邪為甚。

       寒感之輕則腎中之虛陽上浮,不至格拒之至也。

       寒邪太盛,拒絕過堅,陽杜陰而力衰,陰格陽而氣旺,

        陽不敢居於下焦,沖逆于上焦矣,上焦沖逆,水穀入喉,安能下入於胃乎。

 

盤盂曰:何以治之?

岐伯曰:以熱治之。

 

盤盂曰:陽宜陰折,熱宜寒折,今陽在上而作熱,不用寒反用熱,

       不治陰反治陽,豈別有義乎?

 

岐伯曰:上熱者,下逼之使熱也;陽升者,陰祛之使升也。故上熱者下正寒也,

       以陰寒折之,轉害之矣,

       故不若以陽熱之品順其性而從治之,則陽回而陰且交散也。

 

盤盂曰:善。

 

陳士鐸曰:陰勝必須陽折,陽勝必須陰折,皆從治之法也。

 

 

 

 

溫似疫篇第七十二


風後問于岐伯曰:春日之疫,非感風邪成之乎?

岐伯曰:疫非獨風也。春日之疫,非風而何。

 

風後曰:然則春溫即春疫乎?

岐伯曰:春疫非春溫也。春溫有方而春疫無方也。

 

風後曰:春疫無方,何其疾之一似春溫也?

岐伯曰:春溫有方而時氣亂之,則有方者變而無方,故與疫氣正相同也。

 

風後曰:同中有異乎?

岐伯曰:疫氣熱中藏殺,時氣熱中藏生。

 

風後曰:熱中藏生,何多死亡乎?

岐伯曰:時氣者,不正之氣也。臟腑聞正氣而陰陽和,聞邪氣而陰陽亂。

       不正之氣即邪氣也,故聞之而輒病,轉相傳染也。

 

風後曰:聞邪氣而不病者,又何故歟?

岐伯曰:臟腑自和,邪不得而亂之也。春溫傳染,亦臟腑之虛也。

 

風後曰:臟腑實而邪遠,臟腑空而邪中,不洵然乎。

 

陳士鐸曰:溫似疫症,不可謂溫即是疫,辯得明爽。

 

 

黄帝外经-第一卷

 

陰陽顛倒篇第一 ??順逆探原篇第二  ?? 回天生育篇第三

天人壽夭篇第四  ??命根養生篇第五  ??救母篇第六 

紅鉛損益篇第七  ??初生微論篇第八  ?? 骨陰篇第九

 

黄帝外经-第二卷

 

 

媾精受妊篇第十   ??社生篇第十一    ?? 天厭火衰篇第十二
經脈相行篇第十三 ?? 經脈終始篇第十四 ?? 經氣本標篇第十五
臟腑闡微篇第十六 ?? 考訂經脈篇第十七 ?? 包絡配腑篇第十八

 

黄帝外经-第三卷

 

膽腑命名篇第十九 ??任督死生篇第二十 ?? 陰陽二蹺篇第二十一
奇恒篇第二十二   ??小絡篇第二十三   ??肺金篇第二十四
肝木篇第二十五   ??腎水篇第二十六   ??心火篇第二十七

 

黄帝外经-第四卷

 

脾土篇第二十八   ?? 胃土篇第二十九   ?? 包絡火篇第三十
三焦火篇第三十一  ??膽木篇第三十二   ??膀胱水篇第三十三
大腸金篇第三十四  ?? 小腸火篇第三十五 ??命門真火篇第三十六

 

黄帝外经-第五卷

 

命門經主篇第三十七 ??五行生克篇第三十八 ?? 小心真主篇第三十九
水不克火篇第四十   ??三關升降篇第四十一 ?? 表微篇第四十二
呼吸篇第四十三    ??脈動篇第四十四    ?? 瞳子散大篇第四十五

 

黄帝外经-第六卷

診原篇第四十六    ?? 精氣引血篇第四十七  ?? 天人一氣篇第四十八
地氣合人篇第四十九 ??三才並論篇第五十   ?? 五運六氣離合篇第五十一
六氣分門篇第五十二 ?? 六氣獨勝篇第五十三  ??三合篇第五十四

 

黄帝外经-第七卷

 

四時六氣異同篇第五十五?? 司天在泉分合篇第五十六 ?? 從化篇第五十七
冬夏火熱篇第五十八    ??暑火二氣篇第五十九    ?? 陰陽上下篇第六十
營衛交重篇第六十一    ??五臟互根篇第六十二     ??八風固本篇第六十三

 

黄帝外经-第八卷

 

八風命名篇第六十四  ??太乙篇第六十五     ?? 親陽親陰篇第六十六
異傳篇第六十七     ?? 傷寒知變篇第六十八  ??傷寒同異篇第六十九
風寒殊異篇第七十   ?? 陰寒格陽篇第七十一  ??溫似疫篇第七十二

 

黄帝外经-第九卷

 

補瀉陰陽篇第七十三  ??善養篇第七十四     ?? 亡陽亡陰篇第七十五
晝夜輕重篇第七十六  ??解陽解陰篇第七十七  ?? 真假疑似篇第七十八
從逆窺源篇第七十九  ??移寒篇第八十       ?? 寒熱舒肝篇第八十一

 

黄帝外经-目录篇

 

九卷八十一篇 ??关于《黃帝外經》??《外经微言》概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帝外经》下篇
黃帝外經
(2)黄帝内经二十五
黄帝外经(中)
【转载】五脏病气的受、传、舍、死、之规律,,,,,,,,,,,,,,,,,,,,,,,,,,,
《黄帝外经》(10-18)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