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珠海生态环境位居前十

11月19日,在当天落幕的第四届中国国际微电影展上,珠海著名摄影师朱瑞盛拍摄的《飞跃情侣路》荣获当届影展金桂奖“最佳城市微电影创新奖”,久负盛名的珠海城市的生态文明之美,通过这套航拍作品,再度折服评委和观众的心。

珠海生态文明软实力就是这么炫目而耀眼。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珠海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效明显,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珠海最靓丽的名片。

而今,珠海在一系列成绩面前未敢掉以轻心,而是随时反躬自省,以“不进则退”的危机感严以律己,丝毫不敢懈怠,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珠海生态文明建设始终走在前列。

绿色“存款”老清单

随着秋冬季的到来,当不少城市市民哀叹雾霾深重的时候,珠海整座城市却始终傲然于蓝天之下掩映在绿意之中,空气清新而湿润,社区公园生机勃勃,市民家门口就能步入其中尽享安康闲适的休闲生活,而海边,新修复的香炉湾沙滩更成为市民新的休闲场所,海边刚刚修建落成的日月贝歌剧院更为这座洁净文明的城市增添了韵味和优雅……

这一切,都是近年来珠海市坚持以改善环境为核心、加强污染整治和生态建设给市民生活带来的“获得感”。

一直以来,珠海坚持生态立市、生态优先,坚持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盲目发展,积极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走出了一条与珠三角其他城市不一样的发展道路,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经济和环境的双赢发展。

长期以来,珠海市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位居前十位,从历年来看,每年珠海空气最好在6、7月,尤其是6月珠海连续两年都位列空气质量“十佳”城市首位。珠海还连续两年在“中国宜居城市排行榜”中名列第一,被央视新闻联播誉为“生态文明实验田”。

从首批“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到“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再到“国家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市”……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下,珠海这座城市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家园更美丽,成为珠三角地区环境质量最好、土地开发强度最小、人口密度最合适、低端产业布局最少及社会最和谐、最平安的城市之一。

今年6月5日,在第45个世界环境日当天,珠海生态文明再度捧回如此高的“国字号”奖牌——珠海市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喜获“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成为全国19个获奖集体之一,成为广东省唯一一个获得“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荣誉的城市。

“中国生态文明奖”是我国设立的首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方面的政府奖项,也是目前我国级别最高的生态文明专项奖之一,主要表彰和奖励在生态文明建设一线和实际工作中,对生态文明创建实践、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这也是今年以来继入选全国首批生态园林城市、第三次问鼎中国最宜居城市之后,珠海市拿下的又一“金字招牌”。

一系列漂亮的环保数据直观地显示了珠海多年来“储蓄”的绿色、生态资本有多高:多年来,珠海市环境质量保持全国74个重点城市前列。2015年全年空气质量达标率为90.0%,全市各主要河流、饮用水源地水质、近岸海域水质保持100%稳定达标,各项污染物监测指标年均浓度全面达标,区域环境噪声值符合国家标准。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5.9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9.5平方米,万元GDP单位能耗0.399吨标煤,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万元GDP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的排放强度分别为1.98千克、1.61千克以内,较2009年下降42.4%、39.5%。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成为广东省增幅最高的地区之一。

绿色“储蓄”新要求

“十三五”是珠海率先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也是全面实现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共赢的关键时期。在今年9月召开的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省政府与环保部签署了共建珠江三角洲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合作协议,省委、省政府对“十三五”我省环境保护工作明确了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争创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的目标,并作出了全面周密部署。

新常态、新形势对珠海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11月17日召开的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郭元强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珠海生态文明建设始终走在前列。

郭元强强调,要抓住水、大气、土壤三个重点,牢牢扭住环境质量这个核心,加快治理突出环境问题,持续提升珠海的环境质量。要全面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及早推进土壤污染治理。要下大力气整治农村生态环境,加快农村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面治理农村面源污染,建设美丽乡村。要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解决历史欠账问题,前瞻性地部署一批高标准的环保基础设施。

探索设立“环保警察”

老旧工业区“先有工厂后有小区”的废气扰民问题成为了新的经济形势下的新考验。今年9月,华新环保工厂超标排放臭气事件引起珠海对于“邻避”效应的重视。

随着土地价位不断上升,部分工业项目周边的土地被利用开发为商住项目,导致工业污染与居民的距离越来越近,由此带来的环境“邻避”效应日益突出,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此外,据了解,目前全市虽已建成16座污水处理厂,但西部地区部分污水处理厂,因工艺设计、管网等问题,其治污减排的效用仍未有效发挥,需要加快提升改造。东部地区污水管网收集不完全、管养不到位,传输途中污水泄漏时有发生,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网建设,提高管养维护水平。

数据显示,随着城市发展和市民环保意识增强,环境信访案件与日俱增,年受理量从2010年的3790件上升到2015年的7485件,环境信访风险大幅增加。

要维护好生态文明成果,更上一层楼,便要求珠海持续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强化环境监管执法,积极有效应对建设项目“邻避”问题,切实推动环保设施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

对此,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提出,珠海将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无缝衔接机制,探索设立“环保警察”,畅通执法渠道。同时将建立环保公益诉讼保障机制,有意识地培育环保公益社会组织,依法支持其对严重损害公共利益的环境污染行为提起环保公益诉讼,完善环境监管体制。

通过整合环境执法资源,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执法、网格化执法、企业自我监督、执法信息公开等机制,珠海将逐步形成“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综合监管”的环境执法工作格局,在把珠海的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的同时,巩固既有成果,开挖更多的绿色“储蓄”资本。

治水 护气 净土 三大招深挖绿色储蓄力度

珠海的饮用水源、主要河流断面和近岸海域水质虽然总体稳定达标,但珠海处于西江最下游,水质受上游来水影响较大,且自身污水收集、处理设施不完善,导致水环境质量差强人意,特别是前山河的整治效果离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还有12条黑臭水体(香洲区2条、金湾区1条、斗门区7条、高新区2条)需在2020年前整治达标。前不久,环保部点名批评珠海水环境质量变差,这是对珠海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鞭策,亟需解决水污染防治短板。

据了解,珠海位于西江最下游,行政交界处水域污染难以管理,断面水质稳定达标难度较大。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考核正走向精细化,从对“质”的定性考核变更为对“量”的定量考核。近期,环保部在通报1-9月水环境质量时,便首次使用了新制定的《城市水环境质量排名技术规定(征求意见稿)》,以水环境指数评价各地水环境质量。

具体到水环境质量考核上,以往国家考核地方的水环境质量,只看水环境质量有无明显变化,有没有跨类别,即是否从Ⅱ类变为Ⅲ类,从Ⅲ类变为IV类,不看具体污染因子是否发生变化;而现在环保部参考空气质量指数的做法,引入“水质指数”对河流水质进行评价,将每个具体污染因子量化成指数,以数据说话,更加具体、也更加易于发现问题。

新的技术规定实施后,即使水质状况等级不变,只要水质检测中的指标发生变化,影响水环境质量指数上升,水质仍被评价为变差。

从珠海参与考核的4个断面来看,前山河受上游和珠海自身污水的影响,水质稳定性较差,致使位于前山河下游的石角咀国控断面考核面临严峻考验,必须下大力气,采取有效措施治理前山河流域水污染,强化污染治理责任考核和监督,确保水质达到持续改善的目标要求。同时,要加快全市12条黑臭水体的整治进度,确保到2018年消除80%以上黑臭水体,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防治大气污染:加强区域合作有效控制臭氧

今年1-10月,全市PM2.5、PM10浓度控制得较好,比2015年同期均有20%左右幅度的持续下降,但臭氧同比上升2.1%,不降反升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直接影响到全市的AQI(空气质量指数)。

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指出,珠海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需要继续加大力度,特别是臭氧的协同治理问题需要抓紧研究,尽快制定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由于臭氧是二次污染产物,其前体物主要是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易于长距离传播和输送,大气污染不仅是地区性问题更是区域性问题,需要区域联防联控;同时,由于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面广源多,治理工作起步较晚,防治技术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治理难度面临巨大挑战。

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要求相关部门在下一步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必须要找准问题,精准治污。一方面要继续推进减排工程建设,推进高污染燃料锅炉整治,有效降低PM2.5和PM10浓度;另一方面要继续强化挥发性有机物总量控制,实施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加强区域合作共治,有效控制臭氧浓度。

●防治土壤污染:2020年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90%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已摆上国家和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议程。国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已经颁布实施,按照国家“土十条”要求,到2020年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要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要达到90%以上;重点行业的重金属排放量要比2013年下降10%。

据了解,目前珠海仍面临土壤环境质量底数不清、污染防治体系尚未建立、科技支撑薄弱、环境监管能力不足等问题,土壤污染防治短期难以体现治理效果。

要防治土壤污染,首要就是着手开展全市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摸清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并以此为基础,编制全市土壤污染防治规划编制项目,为有效开展全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指引。

此外,还需要继续加强土壤中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及其他污染物的监测工作,特别是对饮用水源地、危险废物处置场所等敏感点的土壤,要纳入常规监测,掌握动态变化情况。

加强对工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的环境安全监管。落实重点行业工业场地再开发利用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工作制度,确保安全用地。同时逐步加强土壤环境保护能力建设。

土壤环境问题复杂,监测监管技术要求高,治理修复资金成本高,技术难度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循序渐进的持续推进。要逐步加大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投入,逐步提升土壤环境监测、执法、科研水平,有效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要求,各区要按照市里的部署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措施,按时完成土壤污染防治任务。

编辑: 胡净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打印_一张图看懂苏州环境治理目标措施_苏州新闻网
今年环保突出“五治”补短板
打好三大战役 构筑生态屏障
重污染天气5年下降超8成,新乡今天发布“十三五”环境治理“成绩单”
郑州“气”质全国排名再好转凤凰网河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