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乡村年味浓,破屋情结深!

       自庚辰年至癸卯已越廿三年,我自2022.12.24(腊月初二)带着子孙们回到生养我的地方过年,烧柴火灶,听鸡啼猫狗叫,随意放炮,礼花上天,孙子欢跳,乡邻串门闲话唠叨,回家一月很快过去了。与城市相比,浓烈的年味,让我舍不得离开老家,再去城市,眼瞅着大年一过,不觉初四,想起因孙子要开学,初十就回武汉,这个时间实在过得飞快。

        为了留下老家老屋的记忆,我于初二下午和初三上午的空闲时间把一些快要被历史埯没的残旧破屋抢拍一些照片下来。因为去年还在的房子,今年就没了。这次所拍,也许下次回来就是一堆残砖瓦砾了。

        洪国珍写成于2023年正月初四子时(61岁)/文图


        上面的房主是60~80年代生活过得最优越的,因无后代,继承人也无奈维修保养导致残敗。





       上图是我两兄长的两户六间房,只剩一间,现无法住人。为了孩子读书(本村小学撤消)而搬迁到城关周边的村庄落户生活。紧挨着大门的原室内长了几棵竹子撑着大门,否则早就倒了。


       这一家三间房建于70年代,现只剩下两根(大门)门押石仍立在原位。



        这是70年代,我读小学时建的房子,房主是本村的副书记后至书记,也是80年代的富贵家庭,儿子在十七八岁时骑摩托车发生事故而亡,此房出卖后,村民都搬下山居住,现只剩大门半面残墙。



       上图为我兄长三间瓦房,因搬至城关,此屋荒废,竹子已长到屋内。


 

       80年代所建,后面的石岸因大雨垮塌,成了危房。





         60年代所建的房子,有毛主席语录墙。还可以住人,有两个留村的老人居住,子孙都在武汉和镇上生活。


       50年代所建5间房,现剩下的墙角是在主房右边增建的部分,种菜部分是附属斜批房。

       

        建于30年代的清式建筑,青砖白墙雕花装饰,于2021年大雨中倒塌,房主在黄石落户生活。


        50年代建三间土砖瓦房,80年代将土面砖换成青砖,右边增建一间。房主迁移至县城,留其单身老三(吃五保)在此,村里为其在左边建了一间半红砖平房。


        房主迁镇里,三间只留一间残垣。



        90年代的村书记,当时建的两层最高最有气势的新式瓦房,外迁后残败至此。


        

        村书记弟弟的三间瓦房,建于90年代,如今长满了芭茅杂草,只能見到一点残存的面墙。


         三间瓦房,建于60年代,人外迁,还剩一间和大门。




        大约建于50年代的生产队仓库,后卖给村民。今剩一间和残存大门。





        建于90年代中期,儿子考上大学在上海飞机场工作,两老迁山下镇附近村里生活。



       大约建于60年代初期,今只剩一个大门和右边的基址上的破旧家具。




       此房约建于40年代,花岗岩石刻花(大门)门押,右扇大门斜挎,房主外迁,多年未进此屋,门口茅草遮门,屋顶上长满藤缦。



        此房原为三间,因垮塌还能見两间旧形。



        50年代建三间,80年代又建三间,此家是80年代的富户,新房已塌旧房幸存。


       唯見新房原大门和屋基上的条石。


        一排10间房,今存3间还可用,7间已砖瓦成泥,若非条石可寻迹,则7间房不見踪影。


       南向6间,东边三间建于60年代,西三间建于80年代。兄弟两迁住大河镇老街和唐义丰县遗址今义丰村。



       大约建于50年代的青砖白灰清水墙,因下面潮湿及屋沿滴水加重湿度使青砖风化成粉,导致空心。





        由于人们全部外迁,在外无田无地无山林,全靠打工维持生活,对于山村老屋很少有多余的精力去修复保护,有的任其垮塌!有的为了图省事,换上石棉瓦作暂时延长性的保护,原屋上的布瓦则全部推到地面作路面防雨垫层用。





        可惜了,全墩自从换上石棉瓦之后,屋上一遍灰白,失去了布瓦青色的灵气,使整个村子完全没有了往日的烟火气和人气。





        

       这是洪二房老屋,建于乾隆十三(1748)年,原屋是百柱落脚,雕梁画栋,四水归堂,有三个天井,四个水井,分大门、中门、耳门、内门等,可惜因历史原因没有保护好,导致现在只剩下中间堂屋的前后各一间作祖堂用。

        本宅外围青砖,内部为全木梁柱结构,因年久木材腐烂,于2005年将木质墙换成红砖砌墙,故今日图中所見是砖墙结构。


        这是老屋的东边正屋与厢房,侧屋及东天井部分,今已长满藤缦,淹没了残垣断壁。


        乾隆老屋东边,正房两间早已垮塌,只剩面墙。有山尖的青砖房是老房的东边侧房一部分。里面相邻的两间也换上了石棉瓦。


       还有我们祖上做的菜园门的门墩和踏步一直为我们坚守在此275年(1748~2023)。


       石碓因建屋附属的需要,其他附件不存,唯留碓臼,見证着祖辈们古老的生活方式。



       人去屋塌无生气,回到旧地忆往昔,幸有古井泉依旧,可将昔日辉煌记。


       青年时为谋生而远离祖居,晚年时思乡心渐浓,对祖居地的依恋和热爱令人魂牵梦绕,于2020庚子5月回乡将自己名下的基址与兄弟给我的基扯一共六间,及柴屋附属重新翻建和围院庭。希望更多的乡邻们都回来复建,为子孙留个根基,也使我回来养老时有几个可以唠嗑的,热闹一点,不致寂寞孤单!是为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方志四川•散文】王斌 ‖ 老屋瓦房记事
详解家居风水之 门
走遍潜山|大山深处的河湾老屋
房主为什么要叫房东,而不叫房北房南房西?
【小知识】房主为什么叫“房东”?
粤华街老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