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手阳明大肠经脉学心悟

十二经脉之一,手三阳经之一,与手太阴肺经相表里,上接手太阴肺经于食指,下接足阳明胃经于鼻旁。
本经自食指桡侧端(商阳)起始,沿食指桡侧上行,出走于两骨(第一、二掌骨)之间,进入两筋(伸拇长、短肌腱)之中(阳溪),沿着前臂桡侧,向上进入肘弯外侧(曲池),再沿上臂后边外侧上行,至肩部(肩髃),向后与督脉在大椎穴处相会,然后向前进入锁骨上窝,联络肺脏,向下贯穿膈肌,入属大肠。它的支脉,从锁骨上窝走向颈部,通过面颊,进入下齿中,回过来挟着口唇两旁,在人中处左右交叉,上挟鼻孔两旁(迎香)。脉气由此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大肠经要点

(1)手阳明大肠经五行属“金”,腧穴起于商阳,终于迎香,左右共四十穴。五输穴配五行是:“井金”穴商阳、“荥水”穴二间、“输木”穴三间、“经火”穴阳溪、“合土”穴曲池。其他特定穴是:本穴商阳、原穴合谷、络穴偏历、郄穴温溜、俞穴大肠俞、募穴天枢。
(2)手阳明大肠经及所连络脏腑为病,主要表现为:齿痛、颈肿、目黄、口干、喉痛、鼻流清涕、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等症,本经循行部位气有余时会出现热肿,气不足时会出现寒冷战栗等症。本经脉不通畅,会造成大拇指和食指的疼痛或不能使用。
(3)《灵枢·经脉》载:“大肠手阳明之脉,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懦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懦不复。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4)经脉心悟

“为此诸病,盛则泻之”:遇到大肠经邪气盛引起的诸病,依据“盛者泻其子、母病泻其子”的中医理论,首选大肠经“荥水”即“儿子穴”二间穴,用泻法治疗。

“虚则补之”:遇到大肠经精气虚所致诸病,依据“虚则补其母、子病补其母”的中医理论,首选大肠经“合土”即“母亲穴”曲池穴,用补法治疗。
“热则疾之”:遇到大肠经热证引起的诸病,首选大肠经“经火”阳溪穴,用留针时间较短的“疾之”泻法治疗。
“寒则留之”:遇到大肠经寒证所致的诸病,首选大肠经“经火”穴阳溪穴,用留针时间较长的“留之”补法治疗。
“陷下则灸之”:遇到大肠经,脉搏极沉弱为“陷下”,是由于大肠经阳气极弱,无力鼓动脉搏所致。首选其“俞穴”大肠俞,用艾灸的方法治疗,能有效补充大肠经阳气,大肠经阳气得到恢复,“陷下”大肠经之脉自然搏起。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人迎脉和寸口脉搏动力量相同,而大肠经患病时,首选大肠经的“本穴”即商阳穴、“经火”穴阳溪穴,为“以经取之”,用平补平泻的方法进行治疗,调理大肠经恢复了正常。
“盛者,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人迎在上部属阳,相比较寸口的大肠脉大三倍,为阳盛,所以“盛者,人迎大三倍于寸口”,为阳盛阴虚。若人迎小于寸口的大肠脉,为阳虚,所以“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为阳虚阴盛。

大肠经脉部与正常的脉象

1.大肠经的脉部
位于右手尺部外侧,内侧为命门。
2. 大肠经诊法其脉象应跳动得不快不慢,力量不大不小,手指感觉柔和为正常。《濒湖脉学·五脏平脉》载:“脉来之时,总宜和缓,命门元阳,两尺同断。”“四季和缓,是谓平脉。”

大肠经病引发下腹痛的辨证施治

郁脉

某脉部的脉搏跳动不在一个点上,而是围着一个圆圈转着跳动,便为郁脉,是其所属经脉或所联络的脏腑郁闷不舒的显现。

大肠经的原穴合谷有调理大肠经的功能,《针灸学》载:“原穴与三焦有密切关系。三焦是原气的别使,它导源于脐下肾间动气,而输布于全身和内调外,宣上导下,关系着人体整个气化功能,特别是促进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针刺原穴,能通达三焦原气,调整内脏功能。”所以首选大肠经原穴合谷,配肺经络穴列缺,因为络穴是连接表里脏腑的通路,合谷与之相配,古人称为“主客相配”。采取平补平泻之法,即不过于人为干扰,只采取激励之法,使大肠功能自然恢复正常。

再取大肠经的下合穴上巨虚,《针灸学》载“下合穴的作用,是根据合治内腑的原则,按照疾病所属内腑不同,而取其所属的下合穴治疗”。上巨虚虽是足阳明经上的穴位,却是手阳明经的下合穴,善能调理大肠之气,多用泻法,使大肠郁闷之气有一出口泻出,郁除脉康复。再诊脉,大肠经郁脉消失,心知其内腑大肠已经痊愈矣。

合谷穴

手阳明大肠经输穴,手阳明之脉所过为原。在第一、第二掌骨之间,当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凹陷中取穴。直刺5-8分,灸3-7壮,热泻寒补,孕妇禁针灸。 
主治:头痛、目翳、目赤肿痛、耳聋、鼻衄、鼻渊、齿痛、下齿踽、咽喉肿痛、咳嗽、口眼㖞斜、无汗、多汗、腹痛、便祕、痢疾、经闭、滞产、小儿惊风、腮、隐疹。
合谷穴是调整气机的主穴,古人谓:“血旺益胎,气旺难孕”,补合谷则气旺,故孕妇不宜用补法针灸此穴。
古人谓:“发汗,补合谷,泻复溜;止汗,泻合谷,补复溜。”同为一穴,为什么能发汗又能止汗呢?思考多年,联想“万物一理”,终有所悟。合谷穴主气,又因为气为阳,阳为火。犹如灶里火旺,锅里的水就容易沸腾,沸腾后,水蒸气就会蒸腾涌出。同理,补合谷能补阳气,阳气一旺,犹如旺火烧得锅里水沸腾,水变成气,蒸腾出毛孔而为汗。复溜为肾脉经穴,主水。泻复溜,能使锅里水减少,水少火又旺,更易沸腾,如水蒸腾汗自出矣!泻合谷犹如将灶火调小;补复溜犹如给锅里加水,火小了而水又增多,一时难于沸腾,无气蒸腾出来,哪里会有汗呢。

大肠经穴治青盲及青光眼
《中医名词术语选释》载:“青盲:本病系因肝肾不足,精血亏损,兼以脾胃虚弱,精气不能上达于目而起。开始视力减退,逐渐发展,可至失明,是一种病程较长的慢性眼病,类似视神经萎缩。青盲的早期阶段,患者自觉视物昏糊渺茫,称之为'视瞻昏渺’,如兼见眼前有一片阴影,甚至呈现青绿碧蓝或赤黄之色,称之为'视瞻有色’,随着视力的进一步减退以至失明,但双目外观并无异常,则称之为'青盲’。”灸商阳穴,很快视力就恢复到了正常。

内容来自赵水平《经络脉学心悟》,仅作知识分享使用,侵权请联系删除

医者岐黄志

本期编辑:陈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二经脉之手太阴肺经(完整版).docx
《灵枢·经脉第十》(附高清动态经脉循行图及穴位)
史上最全高清中医经络穴位动图
《黄帝内经》学习笔记45
十二经脉之大肠手阳明经之脉白话解
十二经脉之肺手太阴之脉白话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