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彭子益先生16本书第十六本民国医学讲义(五)

彭子益作


中医系统根于河图

——彭子益述

中医的理法出于内经、难经、金匮、伤寒四经其根源实出于河图但一说到河图都以为迂谈并非医理医法的根源此亦无可如何者矣如因一般无意识的议论,便阻止吾人向前研究之心是吾人亦不免无意识矣承祖讲演系统学以来,同学之赞成者已有十分之七八研究有得已有十分之五六都以未得阅中医系统根于河图之理为憾因为图附说以明之

哲学言空理科学重物质世界的物质么为大自然是太阳与地球为最大耳这河图就是这两个大物质相合起来发生的作用之代表

太阳与地球相合作用可分为直线作用平线作用,直线就是子午线,平线就是卯酉线。 

子午线是子午线的作用,卯酉线却也是子午线的作用

第一图   造化太空之图

子午线的作用与卯酉线的作用

太阳到午线的时候,地球面上就生热气,太阳到了子线的时候,地球面上就生寒气,这热气就是地球与太阳相向所生的作用,这寒气就是地球与太阳相背所生的作用,这热气是往上浮的,这寒气是往下沉的。

这平线卯酉的时候,就是子午线到了一半的时候。太阳由子线到午线了一半,就是卯线。太阳由午线到子线到了一半,就是酉线。由子线到卯线就是升的作用,由午线到子线就是降的作用。

这升的作用就是热气的本性,这降的作用就是寒气的本性。

故午热子寒卯温酉清。热者,气之由下上升极于上者也;寒者,气之由上下降极于下者也;温者,气方升者也;清者,气方降者也。由温而热、由热而清、由清而寒、由寒而温,此太阳与地球相合之作也,上午下子右酉左卯,上下左右之间名曰中央,此河图之所由来也。

第二图     河图

河图之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天数五地数五

曰天者阳性之代词,曰地者阴性之代词,曰水者寒气下沉之代词,曰火热气上浮之代词,曰者升发之气之代词,曰金者降敛之气之代词,曰土者浮沉升降之气之中枢之代词

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者,一为水之代数,五为土之代数,言水生必得土气乃能成水,阳生必得阴成,一之水数加五之土数,故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也

曰地二生火、天七成之者,二为火之代词,五为土之代词,言火生必得土气乃能成,阴生必得阳成,二之火数五之土数,故曰地二生火、天七成之也。

曰天三生木、地八成之者,三为木之代数,五为土之代数,言木生必得土气乃能成木阳生必得阴成,三之木数加五之土数,故曰天三生木、地八成之也。

曰地四生金、天九成之者,四为金之代数,五为土之代数,言金生必得土气乃能成金阴生必得阳成,四之金数加五之土数,故曰地四生金、天九成之也。

世界之最往上浮者莫如火,故河图以火代表上浮之气世界之最往下沉者莫如水,故河图以水代表下沉之气世界之最升发者莫如木,故河图以木代表升发之气世界之最降敛者莫如金,故河图以金代表降敛之气世界之最旋转运化者莫如土,故河图以土代表旋转运化之气河图之中名曰太极。

太阳与地球相合的作用可统而言之曰动静作用,白之时相近之声亦听不清楚,深夜之际甚远(之声)亦听得明白之气动,动故听不清楚深夜之气静,静故听得明白。

这动时的气是从地面里升了上来,静时的气是从地面上降了下去。地面上的气一升一降。这就是称之曰太极。太极者动静二气所旋转,旋由左升转由右降,即太阳与地球发生的作用所造化而成也。

这动静之气的根亦系太阳与地球相合的作用,子半之时太阳由地球之下东升起来,地面上的气随着太阳的升气就动上来午半之时太阳由地面之上西降下去,地面上的气随着太阳的降气就静下去。

午线子线以一日计之,午为一日之中,子为一夜之中,卯为由夜到日之半,酉为由日到夜之半。午线子线以一年计,午为夏至,子为冬至,卯为春分,酉为秋分,皆太阳与地球的作用也无论一日一年上下左右之间皆有太极的作用,名曰中气。中气者万物生命之母气。

先天后天

先天者,太阳与地球未经发生作用之称,后天者太阳与地球已经发生作用之称。所称后天云者,地面之上已有造化之气之称,即万物已各秉受一个生命的中气之称也,中气者上下升降。中间之气即空气也。

第三图    天人一气之图

中太极也,上下阴阳之定位也,左右阴阳之道路也。太极者中气也。大气如轮中气如轴,中气右转则气之在上者降而交下。中气左旋则气之在下者升而交上。上之交下由右行,下之交上由左行也。太极图之在天者在地面之际,在人者在胸之下脐之上也。造化之气由上下升降以制造太极,人太极之气而后上下之气乃能升降。太极旺上下升降之气乃旺。故中气为四维之气之根本也。

第四图 此亦天人一气

此图言阴阳二字,为中医根本,此二字人人都说是空虚的,其实并不空虚。亦由太阳与地球发生出来的。太阳到了卯时东方就生阳气,到了酉时西方就生阴气。太阳到卯时是升的作用,太阳到酉时是降的作用。是阴阳二字即由太阳与地球升降所产生。人秉造化升降之气以生。故人身亦是气,升则生阳气,降则生阴。但是一层阴阳本对待,亦是相抱的,升到上面的气就是降下来的根子,降到下面的气就是升上来的根子。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若是分离,那就成了病气了。太阳在地面上,一方面见的是降,一方面就是见的是升。却无一降都降一升都升之时。所以地面之上也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这名曰阴阳相抱,如是阴阳不相抱,空气之中或是纯阴或是纯阳,那就不能生长万物了。不过,太阳与地球的气一升一降之交,万物都在这气交之中生活,此则天人之气同之中略有不同耳虽然不同不过是先后之分太阳与地球的升降作用在先,人与万物这升降作用的中气,然后自身的气亦随太阳地球升降的气升降起来所以人无空气则死,这就是人本是得了这升降空气才生所生,无了空气就死,此空气与自身的气就是一个气,并非两个气学中医的气化须先学太阳与地球的气化,然后能学得成功也。

第五图  一年如此一日亦如此也人身亦如此也

太阳距离地球一年之中有远有近,地面之上有寒有热,寒热乘除,因成一岁。春分之时,太阳距离地面由远而近。秋分之时,太阳距离地面由近远。夏至之时,太阳距离地面由近而极。冬至之时,太阳距离地面由远而极。故夏至以前,空气多动,动则上升,因地面之上阳气多阴气少故也。冬至以前,空气多静,静则下降,因地面之上阴气多阳气少故也。故春气主乎生发,秋气主乎降敛,夏气主乎浮宣,冬气主乎沉藏。夏地面气热而井水凉者,阳浮于上也。冬时地面气寒而井水温者,阳藏于下也。而太阳距离地球近时气升而热,太阳距离地球远时气降而寒升降循环太极成焉,故人身之气亦升降浮沉而升降浮沉之枢机,中气为之主也。太极者,人身之中气也。

第六图     此亦天人一气

太阳升于地面之方疏泄之气、升发之气、浮动之气,阳气也。太阳降于地面之方收藏之气、降敛之气、沉静之气,阴气也。故东方为木西方为金也,浮动至极之方南方也,故南方属火,沉静至极之方北方也,故北方为水。所谓木生火长、金收水藏者,太阳与地球相合发生之作用是也。人受阳气而生身体之气上应南、下应北、左应东、右应西,而上下左右东南西北之中是为中土,中土者升降之气之中枢也,土气之在造化者,在地面之际。土气之在人身者,在胸之下脐之上也。造化之气升降作用因成土气,所谓太极是也,人秉太极之气而后上下之气升降起来,升由左行降由右行也。

第七图  此亦天人一气

太阳与地球旋转升降之后,地面的空气就旋转升降起来,所以成曰时生万物。人受此气生活之后,此气之升降旋转有一息不合常轨就要生病,全不合常轨人就死了。是升降反常便是死门,升降复原就是生路。造化之气未有全行升降反常之日,倘或略有升降反常,便时行病症其甚者,夏日当热反寒,便是空气的升气反常。冬日当寒反热,便是空气的降气反常。此时人身中气的原素就减少了也。中气减少则偏升偏降因成疫病。盖人人皆空气通,故中气不足之人遇疫症发生无有不病,医家知中气之理,因中气的药起死回生易如反掌,如不知此理再用破坏中气的药,一药下咽病势立增。再延一二日中气全消,人遂死矣。

第八图    此人身之气化经气升降之表示也

造化之气,上火、下水、左木、右金、中土言升降之作用如是,故河图之数以金、木、水、火、土代表之,而金、木、水、火、土之中得土气则成,如无土气,虽生亦不能成明示五行之中俱含土气之意土气者造化后天之气,生气也,故中医系统根于中气,先圣之妙理定法如此而已系统学之五行作用,无非本造化升降之气而来,但十二经气则五行之中各有阴阳,阴阳升降之中皆有配偶,此脏腑之所以相表里也。第一图为中医之开始,此图为中医之结束。天人一气之系统根于河图,如此而已。

答客问

问曰:夏至冬至病药与中气之关系何如?

曰:夏至以后小暑以前,此一节之中太阳开始偏南,地面之上阳气顿减,阴气顿加,人身气化应之,每病下寒之病,世医见天气炎热,往往用寒凉之药,以为火气当令,只有病热,无有病寒之理。岂知人之生也,生于父母赋予之中气与造化中之空气,人秉受中气以后,中气消长其权,操之本身,惟空气本身无变更之能力,悉听天时之变化,所谓时行病症者,皆气之病也。故一交夏至节后,民病痢疾者甚多,即平日谨慎饮食之人,亦多不免,病发之时,忽然日下数十次,里急后重兼下红血,不思饮食或兼发热,脉象微弱,服理中汤重用干姜者,立见大效,服清凉药者,往往不起。盖气之中阳气忽减,阴气忽加,人身中下应造化之气而病寒,肝脾二经升不上去,故病寒也。必待节交小暑,气渐归自然而后时行痢疾可以消减。

至于冬至以前大雪以后,太阳偏南几乎走到极端,地面气阳气极微,人身应此时,若不下雪,必多感冒之病,或并不感冒,自觉气短、心慌,或稍动作便满身出汗。此种感冒病绝不可用发散之药使之汗多生变,须清解勿伤中气为主,缘人身此时中气甚虚故也。至于并不感冒、气短、心慌、动则汗出,此为中虚使然,更明白无疑,此时若服破气伤中之药,易致死也。必待冬至以后,太阳由南而北,雪气之中阳气复生,人身中下之气渐旺,然后以上诸病乃不发生。

盖夏至后则阳气初减,冬至前则阳气将上升故也。但是一层,此系夏至无雨、冬至无雪,人身乃生如此病症,若夏至后得雨冬至前得雪,天地气交,虽阳气减少而天地之气交合深透,气中之中气充足,人身之气亦应之而足,故无病也。得雨得雪必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升降气足,空气中之中气乃足故也。所以夏至之后,民病痢疾必是气热无雨之故,一得雨则痢疾立清灭。所以冬至以前易于感冒、气短、汗出,必是温暖无雪之故,一得雪则诸病全消也。夏至冬至阴长阳消,进化之自然年年如是,何成病?惟当雨不雨,当雪不雪,升降有乖,太极气弱,一当阴长阳消之时,气即偏,人气应之然后为病耳。

在天地阴阳偏胜之际,只要雨雪适宜,升降气和,即无时行病发生,是太极(太极即气中之中气也)即气自疗之药,人当天地阴阳偏胜之时病阴阳偏胜之病,中气能复,病即能愈,是中气即治时行病之本是夏至冬至之时,时行病虽因夏至冬至而来,实因天人之中气不足而起。河图之数,土气在中而四维成数皆有土气,土气者,中气也,四维之土气,中气所流布也。此河图所以为造化之代表,中医理法所以根于河图也。人身下部属太空之北,上部属太空之南,左部属东,右部属西,冬日北气极寒,故便血之家冬日,以寒水不能生木,木气陷故病便血,仲景黄土汤用附子以治便血,所以温北气之寒。中医理法系统根于河图,其所以然处,可于冬日便血黄土汤之附子求之。水病于下,火病于上,金病于右,木病于左,土病于中,人身气化之常可类推而得也。

问曰:伏羲画卦泄造化之奇,卦有否卦、泰卦何也?

曰:天地否,地天泰。否卦者,死卦也泰卦者,生卦也。

问曰:死卦奈何?

曰:否卦者,天上地下,天气本上,地气本下,上者不下,下者不上,上下脱离,否塞不通,是以死也。

问曰:生卦奈何?

曰:泰卦者,地上天下,天气本上而能下,地气本下而能上,上下交泰,生生不已,是以生也。

问曰:上下交泰,何气使然?

曰:下上之间,中气也。中气旋转,故上下交泰。中气者,太极也。

问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何也?

曰:太极者,中气也,在上下左右之间也。太极左旋则化阳,右转则化阴。阳升于上则化火也,阴降于下则化水也,阳之半升则化木也,阴之半降则化金也。上火、下水、左木、右金,四象之谓也。中气者,土也,左右旋转,两仪之谓也。左旋则化木火,右转则化金水,故曰土为四象之母也。

问曰:天地之气,上降下升,升降之交,在地面之际,名曰太极。太极者,造化之中气,生物之气也,可得而证实之乎?

曰:凡谷实、果实种入土后,萌芽之始,发根之芽,由上转下,发干之芽,由下旋上,此太极旋转之证也。农家勤于锄地者,收成必多,懒于锄地者,收成必少。盖地面土皮,动锄则土质松,气升降无所阻格,受太极之气足,故收成多懒锄则土质硬,气升降不能畅通,地下之气升不上来,地上之气降不下去,受太极之气少,故收成少。此其大概也。

问曰:土、火、木、金、水,名曰五行,其名实奈何?

曰:行者运行也,气也,非形也。金者气之收也水者气之藏也火者气之长也木者气之生也土者四象之母居中央而运四维左旋则木生火长,右转则金收水藏也。五行之实,五气之运行也。土、火、木、金、水者,五行之名称也,非物也,言气非言形也。

问曰:五行相侮,侮反自伤,何也?

曰:己旺而侮人,泄气既多,己气终虚,故自伤也。

问曰:五行相生,其气平均,五行相克、相侮不能平均,何也?

曰:金能克木者少,木能侮金者多造化之气,恬静时少,躁动时多也。土能克水者少,水能侮土者多土气本湿,水气本润也;土能克水者,土燥乃能克水,土湿则易为水侮也。

问曰:土为四象之母,其明证何如?

曰:此造化之气,其他不可见,惟于色见之,土色黄,木色青,金色白,水色黑,火色赤。黄色者,青赤白黑之所合青赤白黑者,黄色之所分也。

问曰:春秋者,夏冬之事,何也?

曰:阳位于上而根于下,冬至一阳生,冬至者,阴之极阳之根也,降极而升也。阴位于下而根于上,夏至一阴生,夏至者,阳之极阴之根也,升极而降也。秋气主降,一阴生于上而盛于下者,秋气之降也春气主升,一阳生于下而盛于上者,春气之升也。春气不升,阳无升路则下陷也秋气不降,阴无降路则上逆也。阳陷而成阴则阳根绝于下也阴逆而成阳则阴根绝于上也。冬气、夏气之交换,皆春秋二气之升降为之,故曰春秋者夏冬之事而实中气之事也。中气左旋则春气升,中气右转则秋气降也。

问曰:《易》有未济卦,有既济卦。既济卦者,平人之象未济卦者,病人之象,何也?

曰:既济之卦,水上火下未济之卦,火上水下也。火位于上,水位于下,夏至阴生则火中胎水冬至阳生则水中胎火,火中胎水则阴生而右降水中胎火则阳生而左升。火之胎水,得金气之右降也水之胎火,得木气之左升也,木升金降,中气之旋转为之。火不下降,责在金气之不收不上升,责在木气之不升金木之不升不降,责在中气之不旋不转。既济之卦,水能上升,火能下降未济之卦,水不上升,火不下降也。水火交济,不寒不热,故为平人之象水火分离,不相交济,上热下寒,故为病人之象也。

问曰:人身一小宇宙,何也?

曰:宇宙之气,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此五行之气运化之常也。人受天地之中气以生,得五行之气之全,万物得五行之气之偏也。盖身半以上火气所在,身半以下水气所在,身半之右金气所在,身半之左木气所在,上下左右之中,太极之气土气所在也。水火之交济,木金之升降,中土之旋转,与造化之气无殊也故身半以下候冬气,身半以上候夏气,身半之右以秋气,身半之左以候春气,身之正中以候太极之气。太极之气左旋则升而化阳,右转则降而化阴,天人一气也。

问曰:肝胆属木,木气居左,何以肝胆皆居右也?

曰:膀胱居下,其经自头走足大肠不居上,其经自手走头。言脏腑者,指一部之形质言气化者,指全身之运用也。

问曰:人身无非气血而已,何以又有荣卫也?

曰:气血之与荣卫,一而二,二而一者也。气血者,荣卫之本体荣卫者,气血之运用也。荣卫者,阴阳寒热之会合,行经络而司一身之表故伤寒、温病外感之传变,只责荣卫,不责气血也。

问曰:外感之病,得汗则解,是外来之邪已入人身,得汗则邪从内出乎?

曰:不然也。外感之所以发热、恶寒者,中气虚而荣卫郁也,得汗则解者,中气复而荣卫和也。荣卫相和则液生而汗出也,荣卫相和是以病解也。风寒之中人,如器之伤人,伤人者器,受伤者人,受伤之人自己痛苦,非器之已入人身也,风寒中人亦由是也。不求本身之荣卫而求身外之风寒,所以外感之病误于搜风提寒,重发其汗者多也。以为风寒未去而发其汗以去之,此大误也。仲景《伤寒论》桂枝汤之用意,因荣郁发热,用芍药泄荣郁以交卫耳;麻黄汤之用意,因卫郁恶寒,用麻黄泄卫郁以交荣耳。不然同是人也,风寒岂有入甲之身内,不入乙之身内之理乎?

问曰:外感之病,既非外邪中入人身,何以伤寒、温病死人之速如此也?

曰:人之生也,六气悉备也。人之不病也,六气调和也人之病伤寒、温病也,六气失调也人之死于伤寒、温病也,死于一气独胜也,一气独胜则诸气败退,六气不全是以死也。六气之调和,中气之事也。一气独胜则中气先亡,而诸气无复生之基,是以死也。

问曰:温病何以剧于伤寒也?

曰:伤寒之病,人身之气病而天地之气不病也。风伤卫气则荣气不能交卫而荣郁,荣郁则热胜;寒伤荣气则卫气不能交荣而卫郁,卫郁则寒胜。表证未罢,一汗而解,未经汗解,里气方动里气已动,然后入里,里热然后入腑,里寒然后入脏。其入腑也,脏阴未绝不至死;其入脏也,腑阳未绝不至死也。

温病不然,风伤卫气,荣郁为热,初病急需汗解,初病不解里气即动,里气一动,有热无寒,脏气之阴并成腑气之阳,无论何脏何腑,皆成有热无寒之气阴阳本自平匀,到此则阳盛阴衰,是以重于伤寒也。其不死者,脏阴未亡而渐复也。此缘天地之气先病也,天地之气,春生夏长,当春之时,风热大作,升腾太过,收藏不住,根本动摇,人受天地之中气以生,原与天地同气,此时人身之气亦收藏少而发泄多,中气早亏,故一病即重病。重者,重在中气亏而阴弱也,故温病取汗忌桂枝,忌麻黄,因收藏气少,发泄气多,中气早亏,不可再事宣通也。温病忌下者,因中气早亏,不可再事攻泄也。中气不亏,虽天地风热偏胜,本身收藏之气不衰,阴气足以济之,故不病也。故治伤寒之法,随证治之;治温病之法,始终救阴勿伤中气也。

问曰:冬春之交,雪少风多,天气忽温,疫疠之作又甚于春之温病,何也?

曰:春之温病,时令上之正病也。春月之气,本自温升,不过温升太过,故人病温耳。人身中气旋转不衰,收藏之气旺者,原不受病,中气不足,随时令之气以俱升,失其升降之平,收藏之气又弱,不足以济之,乃感而病作也。冬时疫疠之病不然,一病则荣卫外散,再迟则中气内脱,病之险者,险于荣卫外散,死之速者,死于中气内脱,无法挽救也,此天地根本之气拔泄使然也。

问曰:何云乎天地根本之气拔泄使然也?

曰:二十四节气对待而行,夏至一阴生,阴生则降,降则生凉而夏至之后则小暑也、大暑也,小暑、大暑者,热气盛长之极也,热气愈盛长则阴根愈厚也冬至一阳生,阳生则升,升则生温而冬至之后则小寒也、大寒也,小寒、大寒者,寒气闭藏之也,寒气愈闭藏则阳根愈密也。如冬至之时雪少风多,严寒之时,忽变温暖,闭藏不住,阳根尽泄。冬至一阳,岁气之根,根气初胎,即被拔泄,元阳失根变为疠气。

人与天地同气,水中之火,中气之根也,冬至一阳,水中之火之初气也。人当此时,中下空虚,中下既虚,荣卫必弱。荣卫者,根于内而固于外者也。荣卫虚弱感而即病,但觉身疼、头痛,急应照顾中气以和荣卫,中气不脱,荣卫不散,自然病愈而人安,故春之病温为春令之正病。冬春之交之病疫疠亦温病之属,但根气初胎即被拔起,为病最,故曰此天地根本之气拔泄所致也。其得病而头痛、目赤、鼻干、唇焦、发热等症,全是中虚上逆之象。天地之根气拔泄而不下藏,故人身之气逆而不降,中气不虚,但事降逆,病亦能愈中气已虚,当天地根气拔泄之时,故易于内脱也。治此病者,不知顾中气、和中气,尽用一派寒凉之药,似恐中气不早脱而故助之使脱者,可悲矣!此种疫疠发生之时,邪从地起,鼠穴地而居,感气在先,故先而死。世之称鼠疫者,此也。西北人民于居住屋宇,向来不通气,隆冬多雪之年,天地之气收敛闭藏不过人身炭气不得出去耳。冬时雪少,寒变为温,地下元阳化邪上升,屋内邪气停留充塞,人身之中气早为邪气所侵散,故一受病即陷危境,清洁人家受病较少者,此也善防疫者,清洁屋宇,流通,培养中气以固荣卫,庶乎有济此气化所关之最大者也。

问曰:身半以下诸病阳陷而病寒者多,其陷而病热者何也?

曰:下陷而病热者,病于足厥阴乙木之郁,木本生火,火气本热,其外虽热,其内则寒也。

问曰:身半以上诸病阴逆而病热者多,其逆而病寒者何也?

曰:身半以上为阳盛之地,火位之方,不应病寒,逆而病寒者,此阴胜乘阳,水胜克火,上部既寒,中下必更寒也。

问曰:其治之之法奈何?

曰:治上中下皆寒者,益火补土;治下陷病热者,清热勿犯中下;治外热而里寒者,温内寒兼清外热。故仲景黄连、干姜并用之方,皆救危之要剂也。

问曰:十二经气,六经主降,六经主升,阴经则降,阳经则升,何以阴经亦有升者,阳经亦有降者?

曰:阴阳之气皆含清浊,清则升而浊则降也。

问曰:小便短赤是否小肠热甚也?

曰:小肠为手太阳丙火与手少阳三焦相火之气,同主下焦以暖水脏而温中土,其性主升,是其常也。膀胱之水,气化则出,其热而短者,是丙火、相火之下陷也。二火下陷,膀胱乃热,膀胱既热,肾水与中土必寒。如小便短赤而涩痛,则又属乙木郁陷所生之热,水道热瘀,水气疏泄不遂,是以短赤而涩痛也。木陷生热而内寒已起,则温清并用;木陷热生而内寒未起,则只清热可也。

问曰:手少阴心丁火、手厥阴心包相火之病热何也?

曰:心与心包俱属阴脏,阴中之火常见不足,难见有余,无论有余,无论不足,其病热者,皆不降也。然不降之因,关于辛金、甲木之逆,戊土之虚者,十居八九。盖二火之下行也,戊土降于前,辛金敛于后,甲木导于中。辛金与甲木、戊土不降,是以逆而病热也,然非中虚不病此也。

问曰:热入心包何以难治也?

曰:心包相火随辛金、甲木、戊土下行,为下焦温气之根,无一息不降,降则阴生,不病热。其热入心包者,下伤中气,戊土右转之枢轴停,热无降路也。戊土右转之力不竭,热有去路,清而降之,并不费事,中气已脱,心包之热,乃降不下去,益热益甚,永不下降,则热尽而人死矣!死于热入心包,实死于中气之亡也,故难治也。

问曰:手阳明大肠庚金、手太阴肺辛金之病燥、病湿奈何?

曰:金生于土,土性本湿,病燥者少,其病燥者,约有二因,有因火土俱盛而病燥者,有因土气过湿而病燥者。火土俱盛而病燥者,庚金本属燥金,土旺则金燥也土气过湿而病燥者,土主中气,土气过湿,中气不运,燥湿不相交济,金气自现本气也。中气不运而病燥者多,火土俱旺而病燥者少。土旺之人则不病也,其病湿者,辛金生水,其性主降,辛金不降,不降则郁,郁则水凝而湿生,其咳嗽痰黄者,相火逆升,是以痰黄。故痰现黄色,不可指为火旺,盖湿痰夹火,最易伤金,清火之中,不可伤害土气也。

问曰:肺经辛金较大肠庚金病多,何也?

曰:肺气降敛,由右下行中有心包之火,又有胆木之化相火。火气主动,其性上升,适与辛金下降之气相反,故辛金多病也。大肠庚金者,辛金降则上升,辛金逆则下陷,本气之病极少,他如痔疮便血,则土木郁陷所致,于大肠以发其端耳。

问曰:足厥阴肝经乙木、足少阳胆经甲木,其病寒、病热奈何?

曰:木气之病,全由肾水之虚而来,未有肾精不伤而木病者。其病寒者其本其病热者其标也。乙木之生于水也,相火下藏,水气温暖,水中温和之气升而化木,乙木之温气足,上升之性遂,既不病寒,亦不病热,病寒病热皆本气之郁,郁则或现其母气而病寒,或现其子气而病热也。乙木不病者,甲木必不病,盖乙木之气旺者,必水气固藏,相火不泄也,水气能藏,全赖辛金之收敛,相火不泄,全赖甲木之下行,故乙木不病者,甲木必不病也。

问曰:足太阳膀胱壬水、足少阴肾癸水之病寒、病热奈何?

曰:膀胱病热者多,肾经病寒者多也。膀胱壬水之经自头走足,君相二火随之下行,藏于癸水之中,故癸水温固而壬水清通。人之生也,火能全藏于水中者甚少。水既出于癸水之外,必泄于壬水之中,癸水寒而壬水热矣!其有癸水之中,火泄而病热者,全是乙木之事。水寒则木枯,木枯则风作,盗泄精液,煽火灼水,遂成阴虚之症,何尝是癸水之病热耶?医家不息风木以养肾精,徒用败土之药以填肾精,土败人亡可浩叹也。

问曰:足阳明胃戊土、足太阴脾土之病燥、病湿奈何?

曰:土之为病,必有木邪也。胃土病必有木之邪,脾土病必有木之邪。缘土气之旋转,与木气之升降,常合而不分胃土右转之力弱,甲木不能下降,必郁而克胃土脾土左旋之力弱,乙木不能上升,必郁而克脾土。土气被克,旋转益滞,木气益不能升降,于是土木俱病。胃土病燥,脾土病湿,燥湿分离,中气坏矣!故仲景虚劳方中,土木兼治,小建中汤重用芍药必兼培土之品。胃土之病燥,胃属阳明,以戊土而化气于燥金,甲木又化气于相火也脾土之病湿,脾为阴土,土气本湿也。脾土亦病燥者,则阴气之将败胃土亦病湿者,则阳气必渐消也。

问曰:手太阳小肠丙火、手少阳三焦相火之病寒、病热奈何?

曰:小肠丙火、三焦相火者,下焦之火也。人身下焦之气主升,上焦之气主降,中焦之气左旋右转为上下升降之枢轴。上焦之火以降为顺,下焦之火以升为顺,气化流行无息或停,不上升则下陷,不下降则上逆。火性本热,上焦之火不热者,因其降也下焦之火不热者,因其升也。上焦之火降则中焦阳中有阴,下焦之火升则中焦阴中有阳,中气冲和,诸火得位,故不病热。

上焦之病热者,上焦之火逆而不降也下焦之病热者,下焦之火陷而不升也。三焦相火、小肠丙火不陷,肾气固藏,膀胱气化,土气有根,中下之病不作。其病寒者,阴盛于下,人身之气,不进则退,寒气进则火气自退也。二火病热之症,除小便淋赤外,他症甚少,但既陷而病热于外,必本位火少而寒生于内。人见小便之热,不知内寒已生,于是清火之药愈服而小便益赤,内寒益增,遂至火灭人死者多矣!下焦之火从无有余而可清者,所谓有余者,皆陷之误解也。其有火陷而宜用凉药者,惟乙木郁陷之热宜之,清木气之热,正所以舒木气之郁,木气不郁,则上升而化清阳,即不下陷而化邪火也。至于小腹发热之病,系阴虚木枯,精气虚耗,并非二火之旺,养阴润木是为正法,切忌清火,火去则土败,土败则人死也。故热入心包而人死者,中气先伤,火无降路,心包本是相火,相火不降则逆而见其本气,本气现完,人遂死也,并非何经之热入于心包也。如下焦病热,过服寒凉以至病加而人死者,火气先绝,土气后败也。

伤寒读法韵释义

伤寒之病      只分表里    表曰荣卫    里曰脏腑

最看不明白者是伤寒的医书,治病最难靠住者是伤寒的病症。都只因头绪纷繁变症莫测的缘故,其实头绪并不纷繁,亦无变症莫测的事都只因未曾分别清楚,所以觉得纷繁,所以觉得变症也今有一个分别的法子,就是先将表里二字分清,表病全是荣的事,里病全是脏腑的事分清表里就不觉得头绪繁多,亦不觉得变病莫测了,荣卫者脏腑之外之气也。

恶寒头痛  荣卫表里   一汗而解  别无余事

凡一个好人忽觉得恶寒头痛项强,腰脊强痛不能起立继而发热眼红,这就是荣卫证。荣卫主表,病在表,一出汗就解了,就无别的事了如是不出汗以后的事就多得很了。

在表不解    里气内应    荣卫内陷  脏腑乃病

若是病在表时不得汗解里动自之理。若表病的寒多气的脏气就动表病的热多里气的气就动荣卫的病并不能由汗外发自然就陷入里去,但脏腑和平里气不见偏动,荣卫的病气一定陷不进去,里气偏动了荣卫就内陷了,既陷之后荣气陷就入腑成了腑病卫气陷就入脏成了脏病既成脏腑的里病荣卫的表病就罢了。

荣热卫寒     腑阳脏阴  相应入里   辨别温清

荣卫在表脏腑在里,表病不得汗解里气何以内应只因荣秉木火之气,其性热;卫秉金水之气,其性寒。腑属阳,阳性热,脏属阴,性寒。荣卫脏腑同气相应,所以表病不解一定入里,既入里后入腑则用清下之药,入脏则用温补之药,便不可用在表时之发汗药矣,因发汗须无里证。如有里证,一经发汗便将里气发伤外脱,故里证忌发汗也。

入里之时    表有连带    缓急重轻    须分限界

伤寒的病证不过分个表里而已,表荣卫的病里是脏腑的病,并不纷繁并不变化。荣卫用发汗的方药,脏腑用温清的方药。但是由表入里之时已见里证还带有表证,此时处方用药其中就有缓急重轻的关系,不比纯是表证易于发汗,亦不比纯是里证易于温清其情形颇觉复杂。其实只要将表里病证的界限分别,清楚并不复杂也。看明这表证、里证孰多孰少、孰重孰轻,界限既清,医法自易,并不复杂也。

伤寒经方    一百十三    虽多不多    八方变焉

伤寒一百一十三方都说多的很真难学也,其实只是八个方子变动出来的,只要知道八个方子就自然知道一百一十三方,只要记得八个方子的病理药性就不必再记一百一十三方的病理药性。自然记得这一百一十三方的病理药性。而且自然能运用这一百一十三方如不从这八方下手,虽然记得一百一十三方也是无法使用也。

伤寒六经    六经六病    再加荣卫    八方是定。

八方是哪八方?就是六经的六个主方,再加荣卫两方也

表里病情     有主有兼   再加坏病    故百十三

何以八方就变成一百一十三方?论伤寒的病,本六经六方荣卫两方,只因表病、里病虽然是分开的,但是有表病未解,表病为主兼现里病的,有已成里病,里病为主兼现表病的。这一主一兼之中就变出多少方子来了,故当汗过汗、不当汗而汗,是为误汗;当下过下、不当下而下,是为误下这名坏病。坏病的方子也是由这八方变的,一共并来就是一百一十三方也。这一百一十三方说来就是一百一十三个病理;病理虽是一百一十三个,方中的药性却只是那八个方子的药性,因一百一十三方的病理都由八个方子的病理变来,总是用的那八个方子的药故也。

表应汗解  为医治误    太阳之篇   坏病多数

在荣卫,应当发汗便是,余事乃医误治病遂出乎八方本病之外,成了坏病。仲景伤寒论太阳篇病最多,太阳本病并不见多,多的都是坏病,名为太阳篇,其实各经脏腑的病都有,因系太阳误治。所以坏病都列在太阳篇也。

太阳一经   名实须分    荣卫其实   太阳其名

伤寒论难得明白,分不清楚之处甚多,太阳经三字尤为扰,现在分清的法子就是要将六经六病的六方与荣卫的二方认定分清是第一要着,此一着的工夫用到全部伤寒论都一目了然,那各家的注释如何不合也能立即判断了。太阳这一经须分出太阳之名与太阳之实来仲景曰太阳证,凡太阳证即是荣卫证因荣卫行脏腑以外主表太阳行身之表统属荣卫,故仲景说荣卫证曰太阳证因太阳证的事都是荣卫的事仲景已于脉治篇详细说明以后即太阳证三字括之。太阳篇用麻黄汤、桂枝汤解表之方皆解荣解卫之用,所以名为太阳是荣卫也。

太阳本病    曰抵当汤    腑病传里    太阳的方

伤寒之病只分表里,表曰荣卫、里曰脏腑伤寒论中,凡用桂枝汤的病,皆系解荣分之郁凡用麻黄的病皆是解卫分之郁此表病也。凡是用附子、干姜的病都是温脏阴之寒,凡是用大黄、芒硝、枳实的病皆是下腑阳之热此里病也。伤寒六经,三阳三阴,阳经病者腑热之病,阴经病者寒之病脏腑属里既将太阳麻桂汤的划归荣卫,属于表病,那太阳经的抵当汤系寒下的药攻下太阳腑热之方乃太阳本病的方,乃腑病属里的方麻桂汤走荣卫发表邪的方,自然一表一里一目了然。盖太阳只能变太阳本经,不能六经都变。若荣卫则六经都变,荣卫系脏腑以外之气,由荣卫内陷,能入各脏各腑,若太阳便不能内陷而入各脏各腑了。伤寒论的扰甚多,有了此法界限明显,理路出来矣。

阳明承气    少阳柴胡    入脏入腑    少阳所独

三阳腑病皆属于里。太阳的腑病是抵挡汤,阳明的腑病是承气汤,少阳的病是大小柴胡汤。少阳只有经病少阳经病有由少阳入三阴脏、有由少阳入阳明腑两条路。小柴胡汤是由少阳入脏之方大柴胡汤是由少阳入腑之方由本经入别脏、别腑者,独有少阳为然。若太阳阳明则只入腑便终止,若太阴、少阴、厥阴则只入本脏便终止了也。

太阳四逆  少阴附子    厥阴乌梅    三阴如此

三阳三方、三阴三方。太阴脏病是四逆汤,少阴脏病是附子汤,厥阴脏病是乌梅丸,亦有附子。三阴的病的方不过三方而已。

腑不病寒    脏不病热    脏热腑寒    别有关涉

腑为阳,故只病热不病寒;脏为阴,故只病寒不病热。若腑病而寒生,则阴而病愈;若脏病而热生,则阳复而病愈。若腑病见寒而病不愈,若脏病热生而病不愈。此其中便有别的关涉。非腑热脏寒之常理矣。这关涉最宜分别清楚如伤寒论阳明下篇,所有温补的方子本是治太阴的病。阳明病系腑病热病,太阴病系寒病阳明病只用寒下不用温补今阳明篇而曰阳明病用温补,此名为阳明实系太,万不可因文言义。又如少阴篇之咽痛用凉药,厥阴篇之便脓血用凉药,太阴篇之发黄用凉药少阴厥阴系阳复生热并非少厥本来病热太阴系湿郁不通木气生热,并非太本来病热又少阴病之急下三证是燥克水,应归阳明篇而少阴篇亦列此方者,因克及少阴水也。盖少阴水火气,五行之理,病则克其所胜而所不胜火败土湿乃为常理,盖非少阴本来病热也。此一节如不明白则八方之主脑摇动伤寒论之理路不清,便复入五里雾中矣。

荣卫风寒    桂枝麻黄    八方认明   依据酌量

伤寒一百十三方由八方变,前述的太阳抵挡汤,阳明承气,少阳柴胡汤,太阴四逆汤,少阴附子汤,厥阴乌梅丸为六经主病的主方那是里病的六方还有中风用桂枝治荣病,伤寒用麻黄汤治卫病,这是表病的两方,共系八方此八方的病理药性认明就能分清表里分清寒热虚实在里则病实脏病虚,在表则无所谓虚实,总是荣卫郁而已。依据八方视病情之所在,酌量变通治伤寒病之能事毕矣并不繁难也。至于中风用桂枝汤,寒用麻黄汤,二义尤须研究明白。盖寒不伤卫只伤荣,寒伤荣,荣气不能交卫,于是卫郁而恶寒卫秉金水,病则见其金水之本性,故恶寒。麻黄汤卫气之郁交荣金水之寒气,得木火之热气,荣卫一调故汗出表解而病愈也。风不伤荣只伤卫,风伤卫卫气不能交荣,于是荣郁而发热荣秉木火,病则见其木火之本性,故发热桂枝汤泄荣气之郁以交卫,木火之热气得金水之寒气,荣卫一调故汗出表解而病愈也。寒因何不伤卫因太空的寒气主收敛与人身的卫气同是一气,故只伤荣,荣性疏泄,收敛之气伤疏泄之气也。风因何不伤荣因太空之风气主疏泄,与人身的荣气同是一气,故只伤卫,卫性收敛,疏泄之气伤收敛之气也。

传经二字    后人滋疑    须问见症    莫问日期

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四日太阴、五日少阴、六日厥阴,这是传经一定的日期,但二日不见阳明三日不见少阳证四日、五日、六日不见太阳、少阴、厥阴证者,却是常事(还有别的扰详见伤寒读法)若拘定日期,那就无法解决了故只须问现在所见的病象,见表病就是太阳(此太阳二字即荣卫也),其他各经皆有提纲,但见经提纲的病象就在见荣卫证即是在表,见脏腑证即定在里,照病处方,莫问今日是第几日就以为应在第几经也。

里动   责在中气    中气调和    不不动

人因何病伤寒病伤寒因何表,表因何里动此中有个根本,根本中气也。脏阴腑阳、荣热卫寒,阴阳寒热,两相交济,一偏多一不偏少,全赖中气旋转方能调和荣卫者中气之标,中气者荣卫之本脏腑中气所化生者也,中气左旋生阳,右转生阴,左右旋转冲和泰然,而后荣卫脏腑寒热阴阳之气乃不偏多偏少。如其偏了,就是中气旋转之力弱了荣气偏多卫气必偏少,卫气偏多荣气必偏少荣气偏多不能交卫,于是乎荣而发热;卫气偏多不能交荣,于是乎卫而恶寒。凡荣卫表病发热恶寒,服药之后,汗出病解之先,病人必先觉胸腹之间有温和充满之意,然后四肢百体由困转舒,而后出汗如胸腹之间无温和充满之意,反觉渐加闷,是中气更馁,荣卫必定不能外发出汗,此时已有内陷之势,脏腑里气即相应而动矣。脏阴偏多,则脏阴动;腑阳偏多,则腑阳动。里气已动,荣卫便往内陷矣;既往内陷,此时中气已难旋转,阴阳寒热,偏少偏多,中气便不中了。盖中者,阴阳寒热两平之根本也。中气愈虚,病即愈重中气完了,人遂死了。如腑阳偏多,应服承气汤证,而人死者,死于有阳无阴,中气不中也。如脏阴偏多,应服姜腑之证,而人死者,死于有阴无阳,中气不中也。如其病重用药不错,中气渐复,则偏少之气,能转多起来,那偏多之气,自然少下去。多少两平在脏腑,则里病愈在荣卫则表病解也。所以仲景麻桂解表两方,皆用炙甘草以补中气也。所以仲景曰少阴负趺阳者顺,少阴水气,趺阳土气也。中气在二土之间,土气不亡,中气乃能望复也。学仲景伤寒知道中气之理,便知病之所由来与病之所由愈起死回生之法在此矣凡外感之病皆如此。

抑阴扶阳    抑阳救阴    中气复元    起死回生

中气为表里之本,表曰荣卫,里曰脏腑。五脏以脾为主,六腑以胃为主;荣根于脾,卫根于胃,而皆本于中气。阴寒阳热偏胜则病,一到偏胜之后,中气便无力调和,而日处败亡之地。故治病用药无非抑其多的、扶其少的,一抑一扶,阴阳寒热之多少平匀,中气方能复元,然后不死。表病之桂枝汤抑荣气以扶卫气,麻黄汤抑卫气以扶荣气里病之承气汤抑腑阳以扶脏阴,四逆附子汤抑脏阴以扶腑阳然后中气复于在表之时,汗出病解,不致于入里然后中气复于在里之时,阴阳平复,病愈而人不死。学医不从中气学起,此仲景之法所以失传。所以俗语云,医生有割之心,而庸医杀人之叹,仍古今一辙天下同风也。

温病热病    伤寒之别    荣卫脏腑    一病皆热

闻人说,某医善医伤寒不能医温病,某医善医温病不能医伤寒,此话可谓不通也。不知伤寒,如何能知温病?果知温病,如何不知伤寒?如仅知伤寒不知温病,是伤寒并不知也;如仅知温病不知伤寒,是温病更不知也。盖温病之义,亦是荣卫脏腑之气偏胜,中气虚亏与伤寒无异。但伤寒系荣热偏盛,则腑阳内动而成热症;卫气偏盛,则脏阴内动而成寒症在表不解,然后入里阳盛灭阴,阴尽中亡而人死阴盛灭阳,阳尽中亡而人死。温病则荣气偏盛,卫气偏衰,一病之后,全是荣热之气,在表不解,里气内动;里气一动,脏腑皆热。但伤寒里证的热证,是实证,温病里证的热证,是虚证也。温病热病,本是一病;春为温,夏为热,都为外感病,与伤寒同理。其与伤寒有别者,就是内外皆热也。

外感之初    清表忌泻    入里之后    始可言下

时医治温病,见其热盛,就用凉药,服药后,一见泄泻,多致不救。不知初病系荣卫之事,只宜解表,但解表之药,只宜轻清之品,苦寒之药甚不相宜。若是已病,数日不见大便,是病入里,此时方可言下也。

始终救阴    温热定法    攻伤胃气   欲救反杀

伤寒入脏病寒则用温补以救阳入腑病热则用寒下以救阴。温病不然,并无热药之时自始至终,总须用轻清之品以救阴。若有数日不大便,热气甚炽,须用下时,亦只用甘寒之品润之便下不可用攻下之药伤了胃气伤了胃气就变症百出,以致不救也。此但说个大概耳,详细仍在丛谈六篇。

伤寒不难    要知读法    依方解释    一看明白

读法就是分表里,定八方。知道表里理路,就自然不错定明八方,那一百一十三方就不嫌多。因一百一十三方皆不出八方之法也。历来注释伤寒论之家,说了不得的难,理论纷纷,寻不出个着落。说到药方反轻轻过,真是叫隔靴搔痒。今日所谈,读伤寒的法子,就是要明白了真真药性。由药性求病理,由病理求伤寒论的理路,自然一看明白也。

山西考究中医办法议

督军令教育科文曰:人为国本,医学为发育人类、保障人命之必要。是以先进诸国,无不以医学为首务而特重视之。我国维新多年,而医学进步独后。鄙人自秉政以来调查,所及人类之死于无医与误于庸医而死者,不知凡几。固人类之大悲,实学术之缺点。所疑难者,学习中医乎?学习西医乎?学习中医,则既无专精之教员,又无有系统之学术。西医则尽舍己从人难造普及之药料。且历年以来,观中医之适于治中人者甚多,特少分科研究。亦以不学无术者滥竽充数以致误人也

今拟以西医之精神,改进中医之学术。特设专校,分科研究,学生按区保送,学成而后归区服务,以期普及。希该科妥拟办法,送呈核夺。知事窃喜,数千年黄岐绝学,将有复明于世之希望也,岂非盛事哉知事之愚以为,今日考究中医,实古今世界一大难事。一症也,甲以为寒,乙以为热,丙又以为风一药也,甲入肝经,乙曰入脾经,丙曰入肺经一脉也,甲见浮,乙见为缓,丙又见为虚。如此之类,不可纪。群医聚谈,言人人殊,相习成风,不求甚解。即有相合之处,大都仿佛疑似,无唯一系统。傅青主先生,为极有学问之人,所着医书,亦只曰某病用某方,并无精确之说明。近代诸家以及元明金宋诸家之有说明者,又皆凭个人之聪明,彼此互异,不归大本。灵枢素问已非原书,神农本草又不足信。旷览古今从何下手?  汉之张仲景,得黄帝、岐伯、扁鹊传,金匮、伤寒两经,始立于中医治内伤外感病脉方药之准,示后学津梁之路。中西医家称仲景为医中之圣。仲景之书,散失于兵燹之余,晋之王叔和搜集而编之,篇次紊乱,后世之读仲景伤寒论者,皆读篇次已乱之本也。篇次一乱,苟非上哲自难索解,后世医书如此之多,持论如此之杂,无真正之系统,无精确之说明,殆始于此后此则日趋日下矣。

督军欲设校分科,从事研究,何异乘无罗针之船,航行大海而求东西南北乎?此知事所以疑此举为大难也历代皆有召修医书,考究医学之事,人才之众,款项之多,规模之宏,莫如前清乾隆间,召修《医宗金鉴》为极盛。《医宗金鉴》集医书之大成,亦只能充参考之助,仍无真正之系统精确之说明,不能作教科之用。光绪间,北京设立医学堂,派大臣陆凤石先生管理之。宣统初,前广西驯服柯逊安先生,请设武昌医学馆,皆以政府之力量办理,至今仍无成效,不过多几部文理优秀之书令学生读记而已。光绪三十二年,山西按察使丁横甫先生,在省城创设中西医学馆,招中西医两班学生八十名,五年毕业,糜款十万,亦不见效。督军欲举唐宋以来,考究无效之学术,以西医之精神改进之。无论人才款项,无修《医宗金鉴》之时多,即或有之不过又出一部《医宗金鉴》而已,于学术仍无补也不过再设一处北京医学堂而已,武昌医学馆而已,于学术仍无补也。况陆柯两公,皆以能中医名者乎分科考究,以图改进一节,事意见更不敢以为然东西哲学家谓近世治病分开部分为不合生理矣,又谓治物质机械的方法不合治肉体矣,又谓治病之直接原因在元气并不在微菌矣。

中医学理,根据气化,人受气则生,气滞则病,气绝则死,气绝之后,仅存形质舍自然之气化,凭部分之形质,西医治内科不及中医之故全在乎此考究西医,于解剖求之,考究中医,须于脉气存在之时求之。阴阳五行之称,无非气化作用之代名词,精理妙用亘古不磨,学人讥之,不足辩也。不惟身体部分原是一气,不宜分科考究即药性病理脉亦是一事,亦不可分科考究分科考究不出也,督军果欲设校考究,知事请分三期办理。

第一期办法:先设大医院一处,集知名医生凡有病症,照西医院办法住院医治,承医医生承医状,担负完全责任,不状者不得承医凡治一病一人主治,众人参考,看护之役医生分任。一药下咽脉相如何变动,证候如何转移,医如何应验,大家实地研求。如伤寒之脉紧,即大家实地研究紧脉之真相。如伤寒用麻黄汤,即大家实地研求麻黄汤之药性。如伤寒项强、恶寒,即大家实地研求项强、恶寒之病理。如金匮治虚劳用建中汤,建中汤以苦寒之芍药为主,即大家实地研求虚劳何以重用芍药之义。互相问难,反复证明,各就经过事实录成笔记一病一脉一药,务以达到所见皆同所治皆效,确定一而后已。医生之文理优秀有所发明,治愈之病独多,立论皆验者为上等随时比较,三月一选,一年一大选。尤优者推为院长,上等者副之,不列上等者,不得留院。愿在院学习者听之,留院者担负编教科书责任。

第二期办法:除第一期办法照常外,取最行世之医书,以本院经过辩脉、辩症、辩药应验确定之记录为标准编定山西医院中医内科教科书两部文话者一部白话者一部务取系统一致说明精确,一洗从前纷杂疑似之陋。仲景《金匮》、《伤寒》两经,为医方之鼻祖,病症悉备,用药只二百四十品,常用之药不过百品,较后世收入药性一千八百八十品,仅十分之二。教科书于药性一门,暂取《金匮》、《伤寒》所有及近时普通常用者为,不必遽事繁多,致滋纷岐。文话者以能阐发古圣妙义为旨,白话者以普通人能看得了解为归。

 第三期办法:教科书编成之后,乃由各县考送学生,每县数人住院学习,至明白医理娴熟医法无病不能治愈,方予毕业。令其回县组织养病医院,凡向来业医之人,就各地医院调入考验,能造就者留院学习,不堪造就者不准行医。第一期办法最难,如第一期办不到,则第二期便无办法。一期二期办不到,则第三期更无办法。不先办第一二期,而招生学习,何以异于乘无罗针之船,航行大海东西南北之不知。而曰:我能引尔走不错路走的到家乎?    甲辰冬陆公管理北京医学堂时,赵次珊先生曾荐知事入堂以备咨询。庚戌春,武昌医学馆成立,柯逊庵先生亦招知事商取意见。知事皆以分三期办法为请,皆以为难不蒙采纳。知事所以疑督军考究医学之举为大难也。知事业师张铁青先生官内务部,知事来晋时,京师白喉症渐起,知事曾留治白喉症说明书以备卫生科采用,大概谓白喉症,如病热症脉必重按轻按皆有力。虽肉烂筋缩,不至于死,清热之药少进即愈。如病寒症脉必虚细重按无有气逆心慌,其死甚速,宜大补中气,若服凉药下咽即危。知事到晋一月,师病白喉气逆心慌,医者进一寒凉腹泻而逝。知事上年署介休县时,白喉症流行甚,民间因服养阴清肺汤,死者甚多。知事下乡为民间诊视,见脉皆中虚,并无肺热,乃用千金方炙甘草一味,广为示谕。南乡龙凤村村长,在公社煎备炙甘草至数两,亦得保全介休龙凤村,事实调查可得也。如照第一期办法,则炙甘草何以能愈白喉,养阴清肺汤何以服之反死。便可就病症脉象药性医生聚于一处,实地研求其原委。去年山西防疫事起,各国医学大家考究皆谓疫有防法无治法。知事曾上督军治疫书说病理方法言之极确,时旅长孔云先生带兵驻霍,见知事治愈病兵甚多。旅长叹曰:惜治疫一书不见用也。如照第一期办法,中医究竟能否治疫便可明白共见,便可少死有病不得医治之若干人民也。航海而罗针无以辨东西南北。

今日之考究中医,是亦不先求罗针,而求东南西北也。知事所拟办法,第一期求罗针也,第二期定航线也,第三期教航行也。而后走不错路也。夫而后走到家也。中医之坏,坏在分,又坏在不踏实。如设养病医院,令病人医生药性医书聚于一处实地研求,务必达到所见皆同所治皆效。而后已分者合之,不踏实者实之。气化虽虚不难共信医理虽深不难揭出以西医之精神改进中医之学术,不如以西医之精神进求中医之真之为得也。

中国医学非科学盖哲学也。知事考西医诸书。有美国纽约大学教授医学博士史德朋君之言曰:于事实上,医师经验愈久者愈致疑于药之效用。英国医学博士奈倍尔君,于一千八百六十七年六月二十七日,在伦敦医学专门学校讲演之言曰:余自为医师二十七年,可自白曰,医学在诸学中乃最暧昧不明白之学问。美国市俄古大学教授窦比斯博士之言曰:余自白,衷心三十余年之日月所得,医学上下之原理皆不真确。余今可断定,人身组织中不能起化学的变化,用药必无益处。世界名医悲观医学前途之言,类此者甚多。盖已见徒求物质之非,而将消息于中医气化之微矣。督军政治进行坚持无懈,令人敬服。欲设专校以考究中医,如照知事所拟办法办去向之,诟病中医为毫无确据者,自然处处皆见确据。以督军之诚心毅力,行见数千年黄岐绝学放大光明于山西而照耀于世界也,岂非盛事哉!非然者,盲以导盲,中医不能存在于世界之论调固无怪其日炽也。

霍县知事彭承祖谨议

民国七年十月

医学丛谈十编续编

问曰:仲景金匮妇人,胎前产后均有方药,独于临产阙如方今文明日进,东西洋均重产科,中医对于临产发生危难,其治法何如?

曰:临产发生危难者,皆由人自招之,非临产必有难也。瓜熟自落,自然之事,生产乃人事之常,何至有难发生?有危难者,一由于忍不住痛,一由于临盆太早,一由于轻易动手但后二项之危难,皆由首一项而来,如产母忍得住痛则忍到无可如何之时,自然生产下来,一切问题皆可无有。

但忍痛亦有甚难之处,缘产期一到胞浆先破,胞浆既见产门有急欲小便之势。初产之妇以为此系胎儿将产,赶紧临盆用力下催,此时胎儿尚未转身过来,一被产母用力一逼便横住不下,延时既久产母气乏,遂以为是非动手不得下来,于是乎就动了手矣。一经动手,产母心惊气乱血不归经,便生危险。胎儿被医生硬行拖出,产母子宫必受损伤,胎儿下,产母气泻,各经之血随气下脱,产母遂致不救。虽产科高明之医,手法轻利,然轻利在医生之手法,胎儿脱离产母时之关系并不轻利也。

须知已到临盆之时,产母身体内外皆有证据,面目红热,手中指头跳动,此外证也;腹痛一阵比一阵加紧,此内证也。到了这个时候乃可临盆,自然无难产之事。疾病腹痛则体觉寒,临产腹痛则体觉热,因产乃生机也。

手厥阴心包相火于手少阳三焦相火相表里一降一升合为一气。三焦相火藏于右肾者命门也,命门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胎。胞之不下坠者,三焦相火之气上升也。胎足将产,胎胞离了命门手少阳三焦相火之经气突然上升有余手厥阴心包相火之经气充盈而动手中指头,(手中指头)属手厥阴心包相火之经故也。肝主血而开窍于目,临产则血中阳气勃发,故痛极而面目红热也。痛一阵比一阵紧者,胎儿转身欲下也但能忍痛俟内外证都见,一临盆即产生矣。如其腹痛一阵比一阵减轻,面目必不红热,手中指头必不跳动。此便是产母平日体虚,胎儿之气亦弱,此时产母只需放心安睡,自然气足,自然痛紧、面红、指跳。如睡眠仍不能见内外三证,或竟睡不成,只需服药助助气血便行。方如下:

当归芎    党参炙草

若此方服后仍如故,可连服二三剂,自然痛加紧面目红中指跳,一临盆产即下也。又方:

洋参龙眼肉四两,煎浓汤温服。

此方无论现象好与不好,临产时服一剂亦甚有益,洋参益气,龙眼肉益血之故也。

还有一种,胞浆来了不少,腹虽痛不加紧,此却是危险的事。因胎儿不腹内转身,与出产门时全赖浆多滑利方得快利今胎浆去多,产时尚早,到了产时,则干濇不下矣。如见此种现象,可服归参草一方,必可登时浆多易产。此方大益气血,奇效无比。

凡腹痛不加紧,面目不渐渐红热或反四肢发冷,此身体素弱。可将前方参草加与归一样等分,浓煎热服即可转危为安。但此等千百之一耳。缘生产本是造化赋人的生机,哪有既怀胎足月,忽然虚之理也。

参草方解释

入血分,性极生发。当归补血,温而滑利。党参补气,炙草补中。缘生产之生理,肝阳上升,下焦之气向上而行,下焦松和,胎儿转动得其自然,生产自然顺利。凡临产而生危险者,除不能忍痛、临盆太早、轻易动手之外,皆是肝经与下焦之气不能上升之故。不上升则下陷,上升则下焦气机灵活,下陷则少腹气血阻塞,阻塞故难产也。归补血液而助升气,参草补中气以助机。譬如热酒一壶酌酒不出,将壶盖一揭,酌酒即出,盖气升则酒出也。胎产好书有《达生篇》、《大生要旨》,皆经验之说,可看也。

总而言之,酒壶酌酒的比喻就是难产唯一的真理,无论一日二日或三日生不下来,只须将归参草一方频频进之,产母安卧勿动,那药力将下焦的气补起升了上来,下焦松缓,自然产下,千万不可着急轻动手就好了。

若忍痛心里实在难受,产母面色不发红热,可服归参草汤少许若其面红热难忍不住亦不必吃药,因临盆腹痛系胎儿转身摩擦产母血肉之故,并非加疾之痛在产母本气也。

山西产妇还有一事须改良,即是生产后不吃饱是也。产后血去人衰,全赖饮食滋养,初产之一二日,血去经虚,固然不可吃饱致生消化不良之病。三日以后,即可一饥即吃吃八分饱三日以后软面条即可吃,何必一定只吃小米清稀粥使产妇受饥饿之伤乎。如产后不可吃鸡,诚是矣,鸡动肝风,山西空气偏于疏泄,产后血虚,易于生风故也。南方产后之能食鸡者,南方空气温多燥少,风木疏泄之气不偏旺故也。产妇三日后不吃饱,风气使然,并无若何关系徒使妇女一产之后,身体皆亏,此不可不改良也。

问曰:人之死也,腰间温气后绝何也?

曰:腰间为小肠之部,小肠者空肠也,空肠者先天之起点,后天之终点也。有胎以后,产生以前是为先天,产生以后是为后天。腰之前面为脐,脐者先天祖气之所入,空肠者储蓄祖气以行于周身之腑也。人当未产生之前,虽有消化器并不消化,虽有循环器并不循环,虽有排泄器并不排泄,虽有呼吸并不呼吸。产生以后,呱呱一声,然后呼吸起来,呼吸之后,于是循环器、排泄器、消化器以及五官百体,都随着呼吸发生作用。这呱一声,乃后天先天交接之关键也,产生之后,空气由鼻孔压入肺脏,下通空肠与祖气相接。人之生第一,即因空气压空肠而起人生之第一呼,即空肠之祖气与新压入之造化空气相合,压满而出而来,经此一呼吸的作用,中气乃随之旋转起来,十二经之升降,乃随之升降起来,以中气便旋转不已,经气便升降不停矣。

空气由鼻孔压入肺脏,中宫达空肠,中气因之右转;空气达到空肠与祖气相接,气满出,由空肠中宫出肺脏,中气因之左旋。中气第一旋转,由空气出入空肠之第一呼吸而来,而肺脏之第二呼吸,即由中气之第二旋转而生人之将死呼多吸少者,中气右转之力将竭,不能行使呼吸故也。人死日断气者,中气之旋转告终,空肠之祖气与空气断绝也。空肠之际名曰气海者,空肠为储气之腑也。中气之旋转旺,呼吸空气能与气海息息相接,则气海之气愈足,而中气益旺。盖气海为水位,手少阳三焦相火与手太阳小肠丙火之气居之,上焦足少阳甲木又化相火,随手少阴心经丁火、厥阴心包相火降于水位气海之中。水气在外,火气在内,水旺火足,又生气焉。中气属土,土生于火。土生于火者,即生于水中之火也。  

人身生活如一部机器中气者,名机轮旋转之总机关,空肠者,储气之锅炉也。中气之旋转终了,空气不复再入空肠,故人死。空肠为水火之位,祖气之根,人身温气之腑。人死之后,全身之气俱绝,空肠之气后散故腹间后凉也。或曰:成胎以后未产之前,有呼吸器并不呼吸有明证乎曰:已通空气之胎儿,肺脏肉质有海绵体,未通空气之胎儿肺脏肉质无海绵体,解剖可验也。再浅言之,胎儿在胎衣之中,四面俱是胎水如其呼吸,岂不将胎水吸入,尚能活乎?

问曰:山西考究中医办法议何为而录于丛谈后也?

曰:欲同学知医学考究之难与得闻系统学之幸也。议中第一期办法,理事长以其太缓不以为然。承祖亦何尝不知其太缓必办不到而必以为惟如此不可者因无第一期办法,唯一系统之医学讲义无法产出。盖众人能到所治皆效所见皆同,必系了解唯一系统学之医生。不过办到所治皆效所见皆同,恐办十年亦不能到,何也?人才难得故也。丛谈初编为系统学研究无人以为然者,可知唯一系统学之讲义,非经第一期办法,然后编出,不能见用。承祖固早料其必如此,故明知第一办法迟缓难办,仍不能不作如此主张也。不意诸同学聆系统学后,皆重视而共守之,且实体证验而愈信之。一年以来,凡遇问题,主张一致。是第一期办法,十年尚难办到者,乃一年之间且并第一期第二期同时办到,此机会乎亦中医将由山西昌明矣。

此三问,第一二问应即在中医办法议之前,第三问应即在中医办法议之后,因检稿遗漏故列为续编此外尚有《防疫书说》与《喉治法》列入杂说者,应并入此编。

医学丛谈十续编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莫把温病当伤寒(理论探讨)
伤寒客主加临
答网友问一则:如何从病情确认是哪经病?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22)
伤寒论的原理 转载
运气杂说 ▏六气大司天与医家学术特点浅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