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基础理论 | 重点04(精神气血津液)
参考书目:《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四版

【气】
1. 生成:先天之精(藏于肾)+后天之精(水谷精气/谷气)+自然界清气(由肺吸入);与肾、脾胃、肺关系最密切。

2. 运动:气的运动称为气机,基本形式包括升降出入。气机调畅时人体健康。脏腑通过其气的升降出入实现生理功能。
【气机失调】包括气机不畅(运行受阻)、气滞(受阻较重)、气逆(气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气陷(下降太过或上升不及)、气脱(外出太过不能内守)、气闭(郁结于内不能外达)
【气化】通过气的运动产生的各种变化,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气的升降出入是气化过程的前提条件。

3. 功能:推动、温煦、防御、固摄。
【推动】促进激发人体的生长发育及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促进精的生成、血的生成和运行、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
【温煦】维持体温恒定、维持脏腑经络生理活动、温暖液态物质使之正常运行(得温而行,得寒而凝)。“气有余便是火,气不足便是寒。”
【防御】护卫肌表、防御外邪、祛除侵入体内的病邪。“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固摄】保护、统摄、控制体内血津液精等液态物质,防止其异常流失,使其发挥正常生理功能。

4. 中医学常用的气的概念: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元气/原气】即“气”,是人体最重要最根本的气。
<生成> 由肾中先天之精化生(肾为元气之根),后天之精(水谷精微)培育;发于肾,通过三焦布散至全身。(根于下焦,养于中焦,开化于上焦)
<功能> 推动生长发育生殖+推动调节脏腑经络生理活动。

【宗气】“宗”即“大”,为胸中之气,贯于脉内之气,属后天之气。贯注心肺,下注气街(足阳明胃经腹股沟部分)。在胸中积聚于气海(又名膻tán中)
膻中=气海
动气=宗气
<生成> 水谷精气(脾)+自然界清气(肺)
<功能> 走息道行呼吸+贯心脉行气血+影响视听言动等生理活动+资生先天元气
<判断盛衰> 左乳下(虚里,即心尖搏动部位)根据搏动判断宗气盛衰——搏动躁急则大虚,搏动消失则亡绝。

元气和宗气的关系:宗气资生元气。若脾肺虚弱营养不足,则宗气不足。和先天之精不足同样可导致一身之气不足(气虚)

【营气/荣气】行于脉内,运动不止且有营养作用的气;常与血并称为“营血”;与卫气相对属阴,称“营阴”。
<生成> 水谷精微中的精粹部分化生(水谷精气为物质基础)。
<功能> 化生血液+营养全身

【卫气】行于脉外,有保卫作用的气;亦称“卫阳”。
<生成> 水谷精微中慓悍滑利(不受脉道约束)的部分化生(水谷精气为物质基础)。
<功能> 保卫肌表+温养全身+调控腠理开阖(调节汗液排泄与体温)
<特点> 白天出于体表则醒,行于内脏则睡→昼精夜寐

营气和卫气的关系:水谷精微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卫调和=阴阳调和

【血】
行于脉内有濡养作用的红色液体;脉为血府,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

1. 生成:营气和津液(由水谷精微化生)+肾精(精血同源互化)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肾藏精生血,肝藏血,奉心化赤,水谷精微注于肺化为血。

2. 运行:影响因素包括气(推动&固摄)、脉道(是否通畅)、津液(影响血液清浊及粘稠度等状态)、温度(得温则行,遇寒则凝,热则迫血妄行)。
相关脏腑:主要为心肝脾肺;具体为心行血,肝主疏泄而藏血,脾主统血,肺朝百脉,助心行血,主治节

3. 功能:养形养神(营养全身且是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津液】
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质地
清稀
稠厚
流动性


分布

浅;

皮肤、肌肉、孔窍

深;

骨节、脏腑、脑、髓

功能
滋润
濡养

1. 水液代谢(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
生成与输布的相关脏腑最主要为脾(脾气散精)、肺(通调水道)、肾(主水)、肝(主疏泄)、三焦(决渎);排泄相关的主要脏腑为肾、膀胱、肺、大肠,排泄的主要形式为汗液、尿液。
【脾】散布部分津液,通过升清作用将大量津液输送至肺。
【肺】通过宣发肃降将津液布散至全身,将代谢产生的浊液输送至肾/膀胱,体现了肺主行水;调节汗液排泄(气门)同时呼气时也可排出部分水液
【肾】肾中阳气通过气化作用调节水液代谢,且直接参与津液输布,泌别清浊(清者蒸腾至脾肺重新参与水液代谢,浊者生成尿液注于膀胱)。
【肝】调畅气机,气行则津布
【三焦】为水液和气运行的通路
【大肠】传化水谷糟粕,排出部分水液。


2. 津液的功能:主要为滋润濡养、化生血液

【气与血】
气血关系: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1. 气为血之帅: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
【气能生血】即气能生成血液;包括营气化血、脏腑气化作用推动血液生成(脾胃心肺肝肾)。
应用:治血先治气,补气以生血(当归补血汤)。
【气能行血】气推动血液运行(心肺气推动,肝气疏泄调畅)。
病理:气虚或气滞导致产生瘀血,气乱则血行异常。
应用:治疗血行失常时调气为主,调血次之。
【气能摄血】统摄血液在脉中运行,防止逸出脉外。通过脾主统血实现。

2. 血为气之母:血能养气、血能载气
【血能养气】“气赖血补”;病理上血虚易导致气虚。
【血能载气】气需要依附血液、津液才可运行且不散;病理上大出血导致气随血脱

【气与津液】
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摄津;津能养气、津能载气
【气能生津】气指脏腑之气,主要为脾胃之气。
【气能行津】病理上气虚或气滞可引起水液代谢受阻,形成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气不行水”或“气不化水”);治疗上常同时行气利水
【气能摄津】固摄津液,防止异常流失。
【津能养气】津足气旺,津亏气少。
【津能载气】病理:大汗伤津进而伤气;气随液脱;津液停聚导致气机不畅(“水停气滞”或“津停气阻”)。

【血与津液】
津血同源(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津血互生、血汗同源
病理:津枯血燥、津亏血瘀;失血过多导致脉外津液不足出现口渴、皮肤干燥等症状;瘀血可导致水肿,水肿可导致瘀血。
治疗:津枯血燥、津亏血瘀时不可轻易破血耗血;失血过多时不可轻易发汗;水病治血,血病治水,水血兼顾。
“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衄家不可发汗”、“亡血家不可发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体 气、血、津液 的中医详解
中医基础理论歌诀3
【每日一练】中基真题
气血津液
中医基础理论歌诀,歌诀,歌诀!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十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