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康复医学】如何走出脑卒中康复误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国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以及各类媒体的宣传,脑卒中后应及早进行康复治疗的观念已日益为广大患者及家属所熟知和接受,很多患者家属在患者发病后就积极地为患者联系寻找能够进行康复治疗的医疗机构,希望患者通过康复治疗获得功能的改善,这是人们观念上的一大进步。

但是,目前大家对脑卒中康复的理解仍然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一:打针吃药就能治好偏瘫,没有必要再去做康复

很多人认为,治疗中风偏瘫、不会说话、喝水呛咳、不能吃饭最好的办法就是打针吃药。其实,康复治疗是目前对中风偏瘫、失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唯一有效的方法。大部分的中风患者从没接受正规康复治疗,但研究发现,做不做康复治疗,患者的恢复差异性很大,越是年轻、病情轻的患者做康复治疗的效果越好。

误区二 :康复治疗等于推拿,就是按摩、动动胳膊、拉拉腿,家属自己也可以做

很多患者家属都依葫芦画瓢。康复训练要经过专业人员指导,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因人而异,制定治疗方案,按病情一步一步的进行训练,不然,可能会适得其反。

误区三:康复治疗到后期才开始

事实上不论脑出血还是脑梗塞病人,只要病情平稳后,康复训练即可开始,康复训练开始越早,康复效果越好。一般来讲,脑梗塞患者只要神志清楚,病情不再发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大多数脑出血康复可在病后7~14 天开始进行。

很多患者和家属认为前期要绝对静养,这样很可能导致患侧关节挛缩变形、肌肉萎缩、全身肌力下降等,还可能使健侧废用,要尽量引导患者自己动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误区四:康复是医生的事,与家属、患者关系不大

有些患者病后变得消极、敏感、脆弱,对医生的过度依赖,缺乏主动性,认为自身的主动训练是没有用的。但康复是一个被动到部分主动到主动的过程,要经过患者的自我锻炼才能提高治疗效果、早日恢复。

还有不少家属认为只要在医院接受治疗就万事大吉,与自己关系不大。其实在偏瘫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家属担当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家人的关心及督促是偏瘫患者坚持训练的动力。

误区五 :训练强度越大越好

中风后康复训练程度并不都是越强越好,越积极越好。不少家属认为,偏瘫就是肌无力,可以通过手握健身球或拉力器来恢复。但大部分患者瘫痪侧的肢体会有肌肉痉挛,这样反复练习用力抓握,会使患侧上肢屈肌痉挛加重,手指张开困难,反而对手功能的恢复形成更严重的阻碍。

很多患者想要早点好就刻苦锻炼,再痛再累也咬牙坚持,锻炼结束之后出现患肢肌肉酸痛、疲劳、关节肿胀等症状,这样反而得不偿失,锻炼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误区六 :出院就说明治疗结束了

运动功能是须锻炼来维持的,已恢复的运动功能是可以退化的,有些患者出院时可能运动功能并未恢复到最大程度,出院后经过锻炼还是可以提高的。





END

注:本文来源:仁济医院宝山分院,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联系我们进行删除,给您带来的不便请谅解,感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脑卒中后下地走路越早恢复就越快? 医生说
走出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六大误区
脑卒中的康复
「脑中风」康复治疗8大误区 秦婷婷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常见误区
走出脑卒中康复误区(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